[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真正舒服的关系:慢一点,远一点,干净一点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8-10 21:51 已读 704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真正的朋友,都是无用的。


梁实秋曾在《谈友谊》里说: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


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


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曾经我们总以为,只有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才是最好的感情。


直到历经世事,看多了人心反复,尝遍了人情冷暖。


这才发现,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是:慢一点,远一点,干净一点。


1


慢一点


演员李若彤在自传《好好过》一书中,讲过一段交友经历。


在一次拍戏时,她认识了同剧组的一位女演员。


两人虽初次相识,但彼此性格相似,爱好也一样,很快便以姐妹相称。


后来,李若彤有事离开了剧组一个星期。


等她回来后,她迫不及待地找到那位女演员,热情地跟对方打招呼。

没想到对方扫了她一眼,很冷淡地“嗯”一声,扭头就走了。


留下李若彤错愕地愣在原地,后来才知道,在她离开期间,这位女演员已经交了新的朋友。


她们两人之间,转眼就形同陌路。


三毛曾说:


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热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


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热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很多人都活得太着急了,认识一个人三两天,就恨不得掏心掏肺。


操之过急的感情,就像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正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人与人的感情,从点头之交,到情深谊长,都要经过一番酝酿和沉淀。


1936年,巴金与上海大学生萧珊通过信件相识。


初次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都为彼此所吸引。


可他们并没有心急于感情的发展,而是通过鸿雁传书,不断熟悉着彼此的一切。


后来,战争爆发,巴金全身心投入救亡活动。


萧珊非常担心他,不等大学念完,就赶来他身边,陪着他辗转各地。


他们白天一起做义工护士,晚上共同看书写字。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陪伴中,两人逐渐走进了对方心田深处。


两人相恋8年,终于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携手走了一辈子。


诗人木心在《从前慢》里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无论和谁相处,慢下来,才有更多机会,了解彼此的三观,看清各自的品性。


真正长久的关系,都经得住岁月推敲和时光磋磨。


与人相识,淡淡交慢慢处,时间自会为你挑选,值得托付真心的人。



2


远一点


俄国作家班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分寸感。”


再好的关系,一旦走得太近,带来的往往不是亲密,而是困扰。


在一次交流会上,有读者问作家梁晓声:“朋友不把自己当外人该怎么办?”


原来,她开了个饭馆,一开始为了攒人气,她免费请朋友吃了两周。


可有个朋友,此后每个星期都来,顿顿白吃。


甚至有时候,对方还会请他自己的朋友、亲戚,也都到小店来蹭吃蹭喝。


她心里很憋屈,但又拉不下脸和对方说,感到非常苦恼。


梁晓声听后,给她建议说:


如果没欠对方什么人情,这种朋友,不如早点断掉。


没了分寸的感情,不值得维系,不懂得分寸的人,不值得深交。


如果没欠对方什么人情,这种朋友,不如早点断掉。


没了分寸的感情,不值得维系,不懂得分寸的人,不值得深交。


一番话使得她恍然大悟,一下子就解开了纠结。


有一种假朋友,总会打着朋友的名义,来伤害你。


你与他走得越近,他越是变本加厉。


所以毕淑敏说: “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熟不逾矩,亲而有间地相处,才能彼此相安。


画家黄永玉在一篇散文中,记录了与钱钟书交往的故事。


黄家和钱家曾是邻居,两家相距不到200米。


可20多年来,尽管交情匪浅,黄永玉却只去钱家拜访过两次。


他深知钱钟书爱独处,生怕自己会打扰到他的清静。


有时家乡送来一些特产,他拿些给钱钟书,也只是先打电话告知,送到钱家门口就回了。


而钱钟书在闲暇时,若登门拜访,也会先询问黄永玉是否有空。


就这样,他们的关系非但没有疏远,反倒日渐深厚。


周国平曾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一个人若仗着关系好,便肆无忌惮地入侵他人生活,往往只能将对方推远。


时刻保持分寸感,才是维护感情最有效的方式。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站远一点,就不容易扎伤到彼此。


最舒适的关系,并非你侬我侬、不分你我,而是守住界限、熟不逾矩。



3


干净一点


孟德斯鸠曾经写道:“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一段关系也是如此,感情干净纯粹,两人才能相伴良久,若掺杂了利益纠葛,则经不住任何风浪。


《苏轼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轼20岁便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受到欧阳修等人的赏识。


当时任给事中的赵君锡,知道苏轼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刻意结交苏轼,对他处处照顾,帮他宣扬文名。


很快,两人就成为挚友,相互宴请,诗词唱和。


几年之后,由于反对新法,苏轼受到新党的打压和排挤。


眼看苏轼慢慢失势,赵君锡迅速改换门庭。


为了表现自己,换取前程,他亲自上阵攻击苏轼。


他到处搜集了苏轼的诗文,穷尽心思曲解附会,罗织罪名。


最终引发乌台诗案,苏轼锒铛下狱。


后来苏轼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从此便与赵君锡彻底断交。


想起隋朝王通说过: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功利性太强的交往,就像泡沫一样,轻易就被戳穿。


没有算计,也没有利益考量的关系,才真正可靠。


民国时期,学者居正有次因发表了激烈言论,被当局软禁。


往日的朋友们,都与他断绝了来往。


只有北大教授黄侃,经常去居正囚禁的地方,与他谈心解闷。


后来居正被释放,并当上了高官,但黄侃却再也没来过。


居正想不通,就去黄侃家中问他。


黄侃回答说:“君今非昔比,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居正听了,大受震动,从此对黄侃更加敬重,两人也成为至交。


陈果曾说:


交朋友,并不是因为朋友有用,不能为了利用,才去结交朋友。


交朋友,并不是因为朋友有用,不能为了利用,才去结交朋友。


与人相交,若贪图其他,再好的关系最终都会变味。


而真正的朋友,都是“无用”的,不涉金钱利益,不攀富贵荣华。


没有勾心斗角,也不必相互算计。


世上最长久的关系,莫过于以心换心,真诚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过一个 “人际距离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决定了他们相处的距离。


一旦失了分寸越了边界,很容易就引起麻烦和冲突。


《好的孤独》里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与人交往,别处得太快,别走得太近,别算计太多。


把握好尺度,亲而有疏,密而有间,两个人才能远近相安,走得更长久。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