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拓扑学思考轮回:
回答: 猜想:轮回,实际上是从原子不灭的角度。也就是不同的原子可以组合成 由 shoppersVIP 于 2022-08-09 20:19
生命,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拓扑空间里不断地“拓扑变换”着的过程。“生、老、病、死”不过是这个拓扑空间中,具有“偏序关系”的不同的拓扑结构。
一个人的一生不论是平庸还是精彩,在“拓扑等价”下本性(内禀)不变:波浪不管涌得多高,最终依然是回归大海(绳圈的“轮回”、万变不离其宗、青州牛吃草,益州马腹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一个人,终究都是被淹没的、消失的无名者。
人类社会,在“成、住、坏、空”四劫的拓扑空间中拓扑变换。
不同朝代的兴衰不过是具有“同构同态”的不同的流形或群。
轮回,并非仅仅是指生命本身,亦可以是指因生命而产生的种种生存模式、社会形态。
不同的人,是人类社会这个“拓扑空间”里不同的点。人际关系,不过是拓扑变换下点与点之间的“连续映射”关系。
我们制定的律法,都是以欧几里得几何法则为基本原理,因此同样在本质上,律法是“拓扑等价”的。并且,法律条文越明细,不过是固定点(“自定义是”判断)的细分化,越是细分化的固定点,在拓扑空间里的变量越大。因此人间的律法,浩如烟海,人间的纷争,却无穷无尽。
科技文明,不过是形成偏序关系越来越“细”的拓扑结构。这个“细”,在拓扑学中也可以形容为“弱”。“弱”到最后,当我们认为生命中的一切都可以用“数码”替代,就叫做“离散拓扑”——一个平凡(平庸)的,以数码为“基”的,所有元素各自孤立不再连续的拓扑。此时每一个自我皆成了封闭的模型,“当且仅当”元素所代表的每一个自我都是一个离散拓扑形成的紧致空间。
然而,封闭模型,永远是自定义真实。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