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首位摄六宫皇贵妃,5年升4级,乾隆做了什么让她成为笑柄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为乌拉那拉氏,此处为错误),从清宫戏中,我们知道乾隆并不怎么喜欢这位继皇后,但是她却在乾隆10年到乾隆15年,从妃升级到贵妃、皇贵妃、皇后,5年连升4级,而且还享受了一次乾隆的独家首创特权”摄六宫事“,而且这一切都是她没有生育后代的情况下,但在她晋升的过程中,乾隆却一再从册封礼仪上羞辱她。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的记载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纳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孝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
她的家世出身并不低,所以能够被雍正钦赐给弘历做侧福晋,她进入宝亲王府时是雍正12年,那时弘历已经被秘密立为太子,雍正将她选为隐形太子的侧福晋,可见对她是青睐有加,她也成了除元配富察氏外地位最高的女子。但雍正的喜欢与钦赐,并没有让乾隆对她有特别的喜爱。乾隆继位后,首先将侍妾出身的高氏晋封为贵妃,而那拉氏却只被封为妃,同时封妃的还有侍妾出身上纯妃苏氏。那拉氏的封号为“娴”,“娴”字在满语里为“恬静、泰然”的意思,也许乾隆为她选这个封号,也是想告诉她,看清自己的位置,别做妄想。
乾隆同年册封两位贵妃,创清朝先例
乾隆二年,那拉氏与苏氏都被封妃,从晋封可以看出那拉氏在乾隆心中,与这些侍妾出身一样,并没有因为是雍正钦赐侧福晋而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册封礼仪上,乾隆还做了一件事,让那拉氏无比尴尬。
当时负责给纯贵妃进行册封的正使是东阁大学士徐本,副使是内阁学士春山。而那拉氏的册封正史是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副使为内阁学士岱奇。也就是说纯妃的册封使官职位高于娴妃的,乾隆这也是在变相地告诉他人,纯妃与娴妃虽然同日册封为妃,但在他心中,苏氏的地位是高于那拉氏的。
乾隆是一个极度自信的皇帝,而且他事事喜欢争第一。乾隆10年,乾隆最为宠爱的高贵妃病重,乾隆为了安慰高氏,正月二十三晋她为皇贵妃,同一天,娴妃那拉氏与纯妃苏氏晋封为贵妃。高氏因此成了乾隆朝首位贵妃、皇贵妃,但在晋封后的第三天,高氏病逝了。乾隆也创立了清朝第一个同时存在两位贵妃的先例。
乾隆不愿意立后,故意拖延
乾隆13年,孝贤皇后去世,此时,中宫无主,需要新立皇后主持中宫,而此时位份最高的分别为纯贵妃苏氏,和娴贵妃那拉氏,而苏氏是汉人,显然不能成为中宫皇后,那么候选人就只能是娴贵妃,而且她还有雍正钦赐侧福晋这一优势。而乾隆的内心并不想立她为后,在经过4个月的犹豫后,乾隆想出一个“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进行拖延。
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册立既不忍举行。可姑从权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宁妃郭氏、相继摄六宫事。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
乾隆14年一共有三场大庆,分别是太后加徽号,金川之战胜利、皇贵妃摄六宫事,而在册封皇贵妃时,乾隆却写了这样的诗:
番服徕柔奏凯旋,更欣春雨遍公田。深叨慈训遐荒定,敬奉鸿称巨典传。和众安民常切切,持盈保泰益乾乾。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打了胜仗很高兴,但庆贺那拉氏反而惹得乾隆失意了,这诗赤裸裸地表达了乾隆的心情。而整个册封典礼,更明确地表达了乾隆的意图。
循例封皇贵妃,礼制却不循例
乾隆十四年的册封礼上,乾隆更是亲口食言,整个流程都没有按乾隆十三年的上谕流程走。
第一:典礼前一日,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告祭礼。上亲诣举行。而当天乾隆并没有到奉先殿祭拜。
第二:乾隆不仅没有率群臣给皇太后行礼,同时还免去了王妃、分主、命妇向皇贵妃行礼,等于免了外廷命妇齐集,由国事改成了家事。而且皇贵妃给皇太后、皇帝的谢恩还提前一天办了,这样娴贵妃的整个典礼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办完了。
第三:接完宝册后的庆贺典礼直接与太后的加徽号礼一起办了,等于搭了太后的顺风车。
尽管乾隆极不情愿立那拉氏为后,但是她终究还是坐了皇后的宝座,但那个冰冷的宝座留给她的依旧是一生不得宠,而且在之后的种种礼节上,乾隆就像一个纠结症患者一样,总是免去她的各种待遇。最终乾隆还是收回了她的所有册封宝册,让她不废而废,而她的儿子永是个光头阿哥,终身未得到任何封号,直到嘉庆四年才被追封为贝勒。
乾隆虽然给了她荣誉,但是这荣誉更像是一个笑话,每一次晋封都在礼制上进行删减,仿佛一直在告诉她,你不配,让她成了历史上的笑柄。
参考资料:《清高宗实录》
《国朝宫史》
《乾隆御制诗》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