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州有个村跟唐朝首都同名,华侨遍布世界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1-08-28 5:01 已读 4876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长安村


马尾亭江·福州


长安村口的牌坊和16层楼高的感天大厦



长安村,名字听起来很大唐,却是一个隐于福州市东端的小村庄。它隶属于马尾区的亭江镇,全村港澳同胞、海外侨胞4000多人,遍布世界各地,是一座著名的侨乡。


它东临闽江,与琅岐岛、长乐区隔江相望,依山傍水,田园风光,宁静质朴,总是不经意地触动游子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


村里的小湖、亭台楼阁



长安村原名“唐官”(如此看来,还是跟唐代有渊源的),林姓乃村内大姓,最早从长乐六里的唐官村(今属营前镇,改名长安村)分迁而来,饮水思源,亦定村名为“唐官”,后衍生成“塘湾”,再往后,随着郑姓、萧姓、卢姓等多姓相继迁入,村名也由俗到雅,改为“长安村”,寄托了乡人祈盼“长治久安”、“长居而安”的美好心愿。

村口的牌坊和“感天大厦”如今已成为长安村的地标性建筑。


思源亭,寄予村民饮水思源的浓厚情感



长安境



漫步长安村,村子干净整洁,也很安静,齐整的水泥路两旁,一栋栋别墅洋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些小洋楼还颇有些年代感了。这些楼房,见证了长安村的富庶,也承载着华侨海外谋生的筚路蓝缕。


鳞次栉比的小洋楼



一些小洋楼还颇有些年代感



在村东麓的山头顶,有几座当地侨胞乡贤出资捐建的公园,如凤冠公园、宝锦公园、山德公园等等,碧树红瓦,交相辉映,给村子增添了几许诗情画意,也寄予了他们对故土乡园的深情眷恋。


侨胞乡贤捐建的公园



在宝锦公园前有一座“塘湾民城遗址”。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07~1567年),系当地居民为抵御倭寇侵犯而筑建。据明万历《福州府志》、清乾隆《福州府志》、民国《福建通志》等史料记载:“塘湾民城,在闽县合北里,明嘉靖间造。”


民城建在山顶上, 城墙呈“一”字形,城墙南北走向,长约100多米,两边砌花岗石叠砌,内用黄土夯实,城外濒闽江,城内为民居,如今,遗址基本不存,只有一小段墙址残存。它长81.9米,厚3.1米,高2.5米左右,被杂草所覆盖,颇有几分苍凉沧桑之感。若不细看,以为只是普通石头砌筑的围栏而已。


残墙北端有座“闾山大法院”,南端与一座简易民房相连。1992年12月,塘湾民城被马尾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塘湾民城遗址




闾山大法院



从山顶下山,在山脚处有一座类似北京天安门城楼般的寺庙,名为“西岩寺”,牌匾上写着“感天宫阙”、“感天城楼”,盖因寺庙系由旅居中国香港、美国的侨胞成立的“感天长安海内外益善会”所重建。


感天城楼




在西岩寺的后院石壁上,有一块宋代石刻,上有楷书“仙苑”二字,落款为“晦翁书”。据传是庆元三年至四年(1197~1198年),朱熹为避伪学禁,寓居长安村时到此留刻。


宋代石刻,据传由朱熹寓居此地时题写



村中,还有侨胞出资兴建的长安小学,方便村民的孩子们上学。在他们眼中,孩子是未来,是希望。长安俱乐部则是供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之用,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简单而质朴的快乐。


长安小学和长安俱乐部




闽江潮涌,无语向东。古村依旧,往事如烟。


离家的脚步,渐行渐远,乡恋总是割舍不断。就算走得再远,不改的乡音,故乡的原风景,总在午夜梦回时分,在游子心头萦绕徘徊。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亭江人在美国特别多 (无内容) - 都是可怜人间 (0 bytes) 08/30/21
?点赞。 (无内容) - 空行菩提 (0 bytes) 08/28/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