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男性和女性表达爱的方式有何不同?七夕七篇论文一探究竟

送交者: jmzjmz[♂★★★★平凡之人★★★★♂] 于 2021-08-15 10:02 已读 1334 次  

jmzjmz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当然,七夕更为现代人熟悉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是这个节日对于爱情的象征意义。



那么,在信息传播如此丰富便捷的现代社会,人们如何感知爱情?对于爱情的表达又是否男女有别? 本期为大家整理、编译了七篇与爱情有关的学术论文,希望各位读者不仅拥有美好的爱情,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





图片来源 | 公众号提供

《男女性在婚姻中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Do Men and Women Show Love Differently in Marriage?



作者:Elizabeth A. Schoenfeld, Carrie A. Bredow, Ted L. Huston



论文介绍:



在西方社会,女性常常被认为比男性更善于在浪漫关系中表达爱。尽管学者们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男人表达爱的方式。这种观点被广泛接受的前提,即男人和女人的爱是不同的,却很少被实证检验。



研究者选择了168对首次结婚的夫妇,用他们婚姻中的四个时间点收集的数据研究是否丈夫和妻子对爱情的表达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多层次分析显示,与理论预期相反, 两性通过情感表达爱意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但是双方对爱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妻子通过减少消极或敌对的行为来表达爱,而丈夫则通过发起性行为、分享休闲活动、和妻子一起做家务来表达爱。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表达爱意的方式比传统文化所认为的更加微妙。



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向对方表达“我爱你”。




《年轻人对爱的认知特征》



Investigating Love’s Universal Attributes: A Research Report From China



作者:William Jankowiak, Yifei Shen, Shiyu Yao, Cancan Wang, Shelly Volsche



论文介绍:



在亚洲文化中鲜少有关于爱情的认知研究,而本研究首次探讨了 中国城市青年对恋爱的认知特征。研究者的研究建立在de Munck等人在欧洲和美国的开创性研究之上,旨在讨论中国城市青年对爱情作为一种情感和心理力量的感知和理解。



研究者的研究样本包括151名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大学生,其中女性114名,男性37名。受访者年龄从17岁到22岁不等,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年龄均为20岁,研究者通过建立和扩展de
Munck等人的比较研究,探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是如何概念化爱情的。



研究发现,中国年轻人的认知特征与欧美的五个核心发现相似,所有个体,无论性别,在恋爱时都有过这些经历。 这些核心属性如下:我愿意为我爱的人做任何事(利他主义);我经常想着我爱的人(侵入性的想法);浪漫的爱是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幸福(自我实现);我的爱让我的伴侣更强大,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情感上的满足);而性吸引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生物学层面)。



通过这篇研究你会发现,爱以及对爱的感知的确是一种没有国界之分的普遍情感。



《爱情是一种情感联结吗?》



Is Romantic Love a Linking Emotion?



作者:Swen Seebach, Francesc Núñez-Mosteo



DOI:10.5153/sro.3828



论文介绍:



你会如何定义爱情?今天,我们的大多数文化产品和媒体产品,广告、文学、电影、艺术品和歌曲等都基于浪漫爱情的主题,浪漫的爱情即使不是现代文化的中心,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的文化产业,通过不断更新的爱情相关产品来制造浪漫的爱情,以不断更新的形式重申爱情的“本质”。



这篇研究旨在提供一个关于概念的辩论来描述爱情。研究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德国(莱比锡)进行了100多个定性访谈和4个焦点小组讨论,通过访谈中描述到的各种各样的爱情的不同方面,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爱情的定义。



通过研究中丰富的数据,研究者发现人们通常把爱情作为一种个人感觉/情感和社会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爱定义为一种情感联结是正确的。同时根据分析,爱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联结,不同于悲伤、羞愧或归属感等其他情感联结。



研究者发现爱情(至少)有四个不同的方面:爱情是感情、纽带、双方共同的理想和制度;爱情结合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爱情是相互的,包括社会的和个人的;爱情是爱人行动和互动的手段和目的。



我们常常说到爱情,却难以真正定义爱情,通过这篇论文,也许你会对爱情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人生不同阶段对爱的看法:激情、亲密和承诺的差异》



Perceptions of love across the lifespan: Differences in passion, intimacy, and commitment



作者:Sindy R. Sumter, Patti M. Valkenburg, Jochen Peter



论文介绍:



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于爱情的看法?这项研究使用斯特恩伯格的三角爱情理论来调查整个生命周期里人对于爱的感知,本研究将爱情以激情、亲密和承诺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调查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对于爱情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通过在线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线调查收集到1765名荷兰青少年(12岁至17岁)和1026名荷兰成年人(18岁至88岁)的数据;抽样和实地调查则从取样池中随机接触了2092名青少年和1267名成年人。



研究发现,青少年(12岁至17岁)的所有爱情感知成分水平都低于年轻人(18岁至30岁)。与年轻人(18至30岁)和中年人(30岁至50岁)相比,晚期成年人(50岁以上)报告的激情和亲密度水平较低,但承诺水平相似。



研究同样发现目前处在恋爱中的参与者对于激情、亲密和承诺感知水平最高,而那些恋爱过但现在并未恋爱的参与者所报告的激情、亲密和承诺水平最低。



所以,不如趁着正年轻,谈一场恋爱吧。



《不同性别的人在什么时候容易坠入爱河?》



Predictors of How Often and When People Fall in Love



作者:Andrew Galperin, Martie Haselton



论文介绍:



一种关于爱情的主要理论是,爱情的作用是使一个人感到对所爱的人的承诺,以及向所爱的人表明这种承诺。而有些说法认为由于女性对男性的承诺持怀疑态度,所以有可能是男性为了表现对女性的承诺而先坠入爱河。



这项研究使用了年龄范围广泛的在线参与者的样本,测试了在坠入爱河的时间及频率上的性别差异和几个相关的个体差异假设。研究人员通过在线调查网站向18岁以上的异性恋群体参与者发放了一份问卷,共有357名参与者(191名女性、166名男性)被纳入分析。



研究表明,一些指标体现出 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坠入爱河。研究同时发现, 如果男性倾向于高估女性对自己表现出的兴趣和高度重视潜在伴侣的外表吸引力,他们更容易坠入爱河。如果女性更在乎对方的性吸引力时,她们更容易坠入爱河。



你通常会因为什么而坠入爱河呢?



《持久保鲜的爱情很稀有吗?又是什么让爱情持久保鲜?》



Is Long-Term Love More Than A Rare Phenomenon? If So, What Are Its Correlates?



作者:K. Daniel O’Leary, Bianca P. Acevedo, Arthur Aron, Leonie Huddy, Debra Mashek



论文介绍:



你相信爱情会长久保鲜吗?事实上,一些处于长期稳定婚姻关系中的人表示,伴侣之间的爱情强度与刚刚坠入爱河的人相当。本研究旨在探究爱情长久保鲜这种情况有多普遍?长期保鲜的爱情是否与爱情的理论模型相一致?



研究者对274名美国已婚人士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中结婚10年以上的人中,有40%表示他们的爱情依然非常热烈,在纽约随机抽样的322个结婚超过10年的人中,29%的人报告说他们仍非常强烈地爱着彼此。



重要的是,正如理论预测的那样, 保持长期热烈爱情的相关因素有:积极地看待伴侣;在分开时也会思念和考虑伴侣;深情的行为;与伴侣进行新奇和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幸福程度。



看来想要保持爱情持久保鲜,还是需要时刻创造新鲜感。



《亲密关系中爱的方式与关系的质量》



Love Way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作者:Michael L. Hecht, Peter J. Marston, Linda Kathryn Larkey



论文介绍:



人们如何衡量爱情?不同人对于爱情的主观体验和亲密关系的质量之间又有何关系?



本研究对爱情主观体验与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是144名来自美国西南部的志愿者,61%为女性,39%为男性,参与者年龄在18岁到49岁之间。研究者通过问卷对参与者进行了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研究者根据前人的研究,使用量表来衡量人们体验爱情的各种方式,最终分析得出五个体验爱情的方式: 直觉之爱(眼神接触、身体接触等非语言因素)、安全之爱(安全感和需要感)、传统浪漫之爱(强烈的情感)、承诺之爱(承诺和对未来的规划)和同伴之爱(团聚、沟通和支持)。



将这些“爱情方式”与两个独立样本中的关系质量相关联,得出三个一般性发现:首先,经历过承诺之爱的人拥有更高质量的关系;其次,共同经历过高水平同伴之爱的夫妻拥有更高质量的关系;第三,经历过相似程度的安全之爱或同伴之爱的夫妻拥有更高质量的关系。



总而言之,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与承诺、陪伴和安全感息息相关。

喜欢jmzjm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蓝莓我不蓝 给 jmzjmz 端来一杯咖啡! - 蓝莓我不蓝 (88 bytes) 08/15/21
Jmz好!? (无内容) - 蓝莓我不蓝 (0 bytes) 08/15/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