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肖飞:打破外国垄断造就中国电芯,为国家节省10个亿,被授一等功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1-07-12 4:47 已读 692 次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关注


自工业革命起,西方科技就一度遥遥领先于世界。尽管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在军队战舰的推进方面,始终无法与美俄等国相较。


直到2018年,一位名叫肖飞的研究员横空出世,用“直流全电力推进系统”开启船舶动力第三次革命,才成功让我国船舰动力实现弯道超车,打破国外垄断。


而今几年过去,已被授予一等功的肖飞与他的研究员们,仍旧在背后默默付出着自己的努力。


“船舶动力第三次革命”:中国顶尖科研团队与英美的较量

海军在国防部署里占比非常之重。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军舰的机械推动耗能高、占比空间大,且市面上备用发电机很难满足舰艇能源需求。


要知道,舰载电力系统不仅掌控着整个舰艇的功能运行,还关系到海军作战时的防守耐力。而省力充足的“电力推进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作为西方国家的核心机密存在。因此相比于欧美,我国海军在战备领域的优势大大降低


不过迄今为止英美等国的舰艇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英国号称采用全电推进系统鼻祖的“45型驱逐舰”,就因为技术限制导致这款军舰常年屈居港口无法投入使用,只能成为一项“高科技展览品”;再比如美国原本计划建造多艘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也因技术问题导致它的展示目的远远超出实战,而被削减至只剩两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希图突破技术难关的意愿无比强烈,乃至于每年都会派遣大批科研专家将之付诸实践。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


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马伟明博士带着他组建的一支获得过“国创研究先进群体”的科研团队来到了海军工程大学进行招生。


马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船舰综合电力技术创新,同时还承担着40多项国防装备重大课题。那时他正带队攻克“船舰供电系统与电力储能装置”的研究——而这也是当时许多工程大学生都感兴趣的项目,名叫肖飞的毕业生就是其中之一


但进入马伟明的团队就必须得要暂时放弃学业,彼时站在岔路口的肖飞在继续读博与研究之间陷入了两难。


读博的道路显然是平坦的,而研究意味着刻苦、钻研与忍耐,意味着崎岖的道路。


当时报名的人有许多,可选上的人却少之又少,肖飞看着始终空缺的位置,最后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了电话。


肖飞出生于1977年,儿时的他因为受到战争片影响,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说:“当时我的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在军事建设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长大后,他也义无反顾地报考了海军工程大学


电话里,父亲告诉他:“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你选择梦想,那就好好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听了父亲的话,肖飞的内心坚定了起来。


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加入团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研究室潜心学习。


最终经历数个日夜后,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高速感应整流发电机。该机体积小、电量储备足,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舰载供电系统的短板


肖飞第一次感觉到无比自豪,此后他又陆续参与解决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难题,尽管那段日子工作强度十分之大,加班到凌晨都是家常便饭,但他从无怨言。


一次,上面派发了一项“解决某潜艇电力系统故障”的任务,由于时间紧迫,接到通知的肖飞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了60多个小时,最终研制成功。


在研究室的日子,肖飞的严谨与认真引起了马伟明院士的注意,他评价肖飞道:“这个年轻人,有胆量、有思路、有毅力!”


而在实验的前两年里,肖飞也并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


实验完毕后,他又凭借着完备的知识系统与实践经验,顺利考取了浙江大学博士,并在重回母校任职时,被两次破格晋升成为教授


一等功研究员肖飞,与他斩获荣誉、价值10亿的“中国电芯”

2003年,湖北省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新闻:“马伟明团队提出了‘中压直流全电推’的技术,这将会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据马伟明团队介绍:“在一只传统的航行船只上,即使避免全速前行,也仍旧会分配许多能源来作为动力推进,而其中必然会浪费相当数量的未使用能源。如果有了全电力的推进,这些浪费的能源可以用来支持以往因能源不足无法使用的高能武器,如激光和电磁轨道炮等,还能为船舰的雷达系统增加预警时间,提高安全性。”


而此时的美英等国还在使用体积大、并联困难、系统降压大的交流电。于是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军事界的轰动


军事专家吴剑评论道:“目前市面上的交流电系统还较为复杂,相互之间并联紧密,一个小问题就能导致严重故障。而直流电则更加稳定、也更具挑战性,如果能研制成功,绝对功不可没。”


的确,中压直流全电推不仅能增长舰艇的航程,还在传统船只的基础上提高效益。并且它既能用于中小型舰艇,在大舰艇上也能分配动力在任何一个需要的地方,再加上系统噪音相对更低,还不需要通过增减速齿轮来控制,可谓是舰艇最优配置。


唯一的困难,便是对系统可靠性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但一旦它问世,这种技术至少领先美国十年。


该设想经提出后,整个团队都陷入了热火朝天的研究中,其中肖飞更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经常没日没夜地计算公式。然而几年过去,肖飞主持参与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都收获颇丰,该研究却始终陷入瓶颈。


后来肖飞在一次偶然情况下从一本国外刊物中获得了灵感,他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团队,所有人都开始了紧密的计算。


终于2017年,马伟明院士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目前团队对推进直流电系统非常有信心,美国在该领域落后中国的事实有待可期。”


半年过去后,在没有任何权威资料参考的情况下,团队奇迹般证实出了正确的结果——一种新的算法应运而生


当计算公式与架构图都陈列面前时,肖飞的心里升起了满满的成就感,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他秉持严谨的态度开始驻守工厂,兼顾研究与工艺实验的监制。


为保证生产质量,肖飞深入工种,无论是技术员、设计师、工程师还是工人,他都以身作则、亲自示范。


期间,他与二百多个工人同吃同住,丝毫没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傲气。


2018年,肖飞与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各项参数都达到超高标准的样机,中国军舰电芯“新型高速感应发电机”诞生了。


在颁发国家专利时,鉴定委员会们一致认定:“该研究成果已达标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货真价实的‘中国电芯’!”


该电芯被国家采纳后,成功安置在了最新的052D和055军舰上,其中“2兆瓦级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器”,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应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的国家,也使中国在该领域的地位也迅猛提升。


从经济与技术上来说,这比以往我国需要花大量金钱去购买的科技产品还要领先,直接从根本上为国家节省了十多个亿。


从中国海军立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该电力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舰载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国防战力。


这一切的成功,肖飞与马伟明团队都功不可没。


军事专家吴剑如是说:“马伟明团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他们不仅注重科学发展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将创新付出实践,深度耕耘再推进,这是他们总能获得许多奖项的原因之一。”


而其中从理论基础到研究、再到技术攻关,肖飞的付出占了很大比重


2018年7月,研究员肖飞在世界瞩目之下,被国家授予了一等功荣誉。


后来《解放军日报》在19日当天报道:“该系统已用于我国现役所有新型船舰,显著增加了战船的性能与威慑力,这是中国的骄傲。”


世界舞台的科技角逐之蛰伏雄狮——大国已觉醒

而“中国电芯”成功后,研究员们的故事也并未完结,他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为下一个奇迹做着准备。


据《环球时报》报道,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一天,马伟明团队再次传来喜讯:由海军工程大学教授王东引领的科研小组主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中央军委在荣誉仪式上授予王东一等功。


作为主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东生于1978年,目前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却已经做出过许多贡献。


尽管出于保密协议,该项成果的具体内容无法透露,但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项重大研究面世。


该消息在网上瞬间引起议论,有人称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我国的科研领域如肖飞与王东之辈还有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也将会数不胜数……这是中国身为大国的底气!”


继肖飞与马伟明团队研制的“直流电系统”投入使用后,在民用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2019年11月,肖飞再次凭借该项目获得了代表着杰出成就与重大科技创新的“何梁何利奖”,这是国家对他的科研表示的高度赞扬。


2020年7月18日,由无锡“赛思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雄程天威1号”风电运维商船正式交付。


这是首艘使用低压直流综合推进系统的民用船只,问世不久便开创了国内多项第一。


“雄程天威1”为一艘双体船,除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外,还采用了六自由度登乘系统、以及DP2动力定位和高频柴油机组,以及马伟明团队的对低压直流电子技术升级的核心变频电控设备,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芯”。


据测试,该船对海况具有良好适应性,最高程度能在四级海况下登乘作业。


而作为供应商,赛思亿电气公司还为国内用户提供了十艘不同船型,对此该公司称:“试验成果显现后,我国尖端科技普及化将指日可待。”


而目前从该船的使用也可以看出,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已经趋于成熟,能够在各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在船舶动力领域,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与核动力汽轮机标志着第二次革命到来,第三次革命,正是综合电力系统的使用。前两项发明都来自西方,而最后一项来自中国


尽管长期以来美国都占据着世界霸主的地位,让许多国家得以臣服,但中国却从未服输。


正如马伟明团队所说:“在技术上,要领先就领先美国,越是困难越要挑战。”


作为一个被压制许久的东方大国,我们正逐渐迎来觉醒的时刻。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