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闻导读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开疆扩土战“铁骑”:武器的更迭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5-09 0:27 已读 1088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印象往往是过于直观和简单化,普遍认为这些武器装备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变化有限,并不存在很明显的性能差距。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仍然存在着“代差”,其主要差距在于兵器的材料、形制等方面。而在这一点上,汉家王朝几乎从头至尾都比较稳定地占据着对游牧民族相当的优势。最早的武器装备是从生产工具发展而来的,或者说干脆就是使用生产工具进行战斗。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和军队的不断专业化,武器装备才成为一种专门类别的战争工具。从一般的观点来说,按照冷兵器时代主要兵器的材料而言,经历了石制兵器、铜制兵器和铁质兵器三个阶段。而汉族及其前身在这三个阶段之间的转换时期都掌握了先机,从而占有了稳定的优势。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从自然界寻找现成的材料制造工具。当时可供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木材、动物的骨骼和角,以及石头。这些材料中石头的质地最为坚硬,且可以大量就地取材,甚至制造其它材质的工具时都必须使用石质工具。这样一来,石质工具或者说石质兵器就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兵器。后来,人们又根据观察动物身上的特点和搏斗动作,制作了与兽角类似的矛、仿鸟啄的戈以及仿虫壳的甲等武器装备。经过新石器时代的磨制,其作为冷兵器的基本要素——尖、刃、重三个方面逐步成型,达到了作战的基本要求。应该说,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汉族的祖先还是游牧民族的祖先,其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的,至多有兵器制作精细度方面的某些差距,而不会有质的区别。


但到了中国的商、周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汉族及其祖先在掌握了制陶工艺后(《太平御览》引用《周书》佚文中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记载),很快就将其高达1 000度左右的高温应用于青铜冶炼方面。一种叫孔雀石的铜矿石,只要使用木炭燃烧到1 000度稍高一些就能够炼出铜来。这也使得青铜相对于温度要求更高的铁和质地很软的金银而言,更适合用于当时的兵器制造。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兵器的盛行时期,当时青铜铸造水平已经非常高,能够制作众多极为精美的青铜器,包括我们都知道的青铜重器——司母戊方鼎(现已正式改名为“后母戊方鼎”)。但夏朝时期,青铜铸造业虽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有大批奴隶从事这一行业,但主要产品仍局限于为国王和贵族铸造生活用品,而不是制作兵器用于大批量装备军队。当时,只有夏国王的侍卫部队和贵族军官才有资格使用青铜兵器,而占大多数的普通士兵仍然使用石制和木制兵器。



到了商代,青铜铸造业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后,青铜兵器才开始大量装备军队。西周和春秋时期,青铜铸造业更是大规模发展起来,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位于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古铜矿内,发现了约40万吨的废炉渣,估计至少已炼铜4万吨,成为当时强楚的重要兵器材料来源。后来,这一地区的丧失也大大加速了楚国的衰落,并且迫使其开始转而采用性能更好但制造工艺更为复杂的铁质兵器。不仅如此,汉族的祖先还总结出了以铜为主的适应不同兵器的合金配方。如砸击类的斧钺等兵器,铜占六分之五,锡(及铅)占六分之一;制造刺、啄类兵器时,铜占五分之四,锡(及铅)占五分之一;制造斩劈类兵器时,铜占四分之三,锡(及铅)占四分之一;制造箭簇时,铜占七分之五,锡(及铅)占七分之二等。这样的比例保证了铜合金不同的机械性能,如青铜含锡1 7 % ~ 2 0%时最为坚固锋利,用于制造斧钺和戈类武器更为合适,而制造剑、箭簇时要求硬度更高,含锡量也要进一步增加。此时,青铜兵器已经成为汉族军队的主要兵器。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