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北朝鲜卑人发型到底是什么样的?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5-01 23:37 已读 2629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关注


X

未和谐者: 南北朝时期,鲜卑人被称为索虏,就是留辫子的鞑子。那么留的是什么样的辫子呢?


liujunchao1985:你可以看一下徐显秀墓出土的壁画。


未和谐者:似乎都戴着帽子,看不清细节。


叶子鱼:鲜卑人的“索头” 为“披发左衽”,是留全发之一种,而非既辫且髡,亦非前剃后辫。


2000年到2002年,在太原王家峰发掘了北齐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随葬品中,有北齐辫发骑甬。一位骑马男子梳着很多细细的辫子,头发披在肩上。



感觉和现在的脏辫很像,但人家鲜卑人是真的


未和谐者: 汉人式束发貌似印度人也有。羌人披发应该也是常见发型。


东亚蛮族有没有搞类似罗马短发的蛮族?有没有莫西干那样部分剃发又不留辫子的蛮族?


吴越地区断发文身,断发是剃成啥样,有古籍说过吗?


勿遗寿幼:跟台湾土著差不多,清代有留下画像。


beiyu: 记得一段分析,来自越国史貌似。说是越人的头发短到砍下头后不能把两颗人头用头发绑起来,这已经很短了。


扫雷纵队: 交趾就是罗马短发


未和谐者: 这样似乎是因为气候湿热的地方短发,而汉人起源于西北又没必要戴皮帽子因此束发,而更冷的地方因为要戴皮帽子所以剃发……


勿遗寿幼: 太平洋有些岛上的土人也是留发髻的


fatleland: 暹罗人也有发髻


任尔东南西北风: 鲜卑人都是古力特?


flyceit:话说东胡系的辨发和剃头是个什么起源


箫管遗音: 天气冷要带帽子,不剃容易长虫


贾志国: 但印欧系在游牧的时候并不剃发,环境和生活方式类似,对头发的处理却不一样。


箫管遗音: 印欧系游牧地方是南俄中亚,没必要戴皮帽子吧。


大悟道人: 罗斯人和更晚的哥萨克有剃发的


未和谐者: 这样看来,似乎发型的选择是比较随机的事情啊


勿遗寿幼:我怀疑男子的发髻是河姆渡文化的遗产,分别向南北传播,图中是毛利人的椎髻。





狐狸大仙: 束发、断发、辫发可能同时混合存在的。大杂居、小聚居搞不好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而非一大片领域都是一个发型种类。


奔狼:早期库尔德人的发型:



reaper: 拓跋鲜卑是辫发加很多头饰,《晋书·叶谷浑传》记鲜卑族人“以金花为首饰。辫发萦后,缀以珠贝”。吉林榆树老河深鲜卑墓中,在18座墓葬中的墓主头部,无论男女都发现有一颗至数百颗的玛瑙珠饰,此外,两鬓似有像步摇的装饰,如几件花坠金饰应该也是头上的装饰品。拓跋鲜卑祖上倒是真挺阔的。


周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提到过内蒙古扎赉诺尔东汉末年鲜卑族墓中曾发掘出完整的辫发实物,不过网上找不到图片,有其他文献描述时说这个辫子不长,但打了结。


但是到了北魏以后束髻就多了。宁夏固原北魏墓中,墓主的发髻上就横贯一支很长的铜簪。辽宁北票的鲜卑三燕墓地中出土过一支十六国时期的金钗。


硝烟散尽复归来:《后汉书.乌桓鲜卑传》:乌桓:父子男女相对踞蹲。以髡头为轻便。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


那么鲜卑这个披发,是后来受匈奴影响改的?


拓跋鲜卑,慕容、段、宇文鲜卑,是否发型都不一样呢?


不过拓跋鲜卑本来就是鲜卑索头部。


《南齐书》


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晋永嘉六年,并州刺史刘琨为屠各胡刘聪所攻,索头猗卢遣子曰利孙将兵救琨于太原,猗卢入居代郡,亦谓鲜卑。被发左衽,故呼为索头。


《宋书》


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


契丹、高丽、室韦皆不属辫发民族;奚族的发式因不见于文献记载,暂时不详;只有靺鞨“俗皆辫发”,但仅黑水靺鞨的发式可以考知。


《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编发,即辫发,但黑水靺鞨的辫发是何种样式已不得知。不过,女真来源于黑水靺鞨,满族又出自女真,文献中有关于女真发式的记载则是比较清楚的。《大金国志》卷三九记载:“金辫发垂肩,留颅后发系以色丝。”


《北风扬沙录》称“(女真)人皆辫发,与契丹异,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富人用珠玉为饰。”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则云“(女真)男子辫发垂后,耳饰金环,后颅留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玉为饰。”这些记载既称“辫发”又强调“留颅后发”,对照满族男子的发式,可以明确这是一种既髡又辫的发式,即剃去额前发,留颅后发,编辫垂后,系以色丝。宋金时期,对这种发式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名称,所以文献中有时称作“编发”,有时又称作“髡发”或“削发”、“剥发”,直到满族才开始称这种发式为“剃发”。由此可以推测,黑水靺鞨很可能也是这种前髡后辫的发式,与朝阳出土的石俑的发式应有不同。


粟末靺鞨辫发的样式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靺鞨各部虽然同一族名且“俗皆辫发”,但辫发的样式未必相同。因为当时靺鞨只是一个种族共同体,文化和习俗并不完全相同。《新唐书·北狄传》载讲黑水靺鞨时,也明确指出“自别于诸部”,也就是说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辫发的样式可能是不相同的。程溯洛先生将中国历史上的辫发区别为两类:“一类属于单纯辫发,即将前额蓄发直至脑后,编垂而下;另一类则剃去前脑头发,而后脑编发。”黑水靺鞨、女真、满族即属于后一类的辫发。苏默默和既然属于辫发又与有别,就很可能属于前一类。


北方几千年来,披发骑兵与髡发骑兵的战争。而东北又为髡发系与编发系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髡发系东胡曾经坐大,又被披发系匈奴所打败,髡发系的乌桓和鲜卑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


披发系匈奴衰败后,鲜卑中的披发系反而坐大,慕容鲜卑则逐步汉化,也放弃髡发。髡发系势微。


至唐时,渤海国兴起,用唐俗,束发开始在东北推广,东北繁华地区用束发,北方黑水靺鞨是编发系,而边鄙则继续是髡发系,三者共存。


而只剩下契丹是唯一的髡发系国家,并作为披发系国家回鹘的附庸存在。


而这个时候,室韦人,也是披发。(旧唐书)


而契丹坐大后,将草原变为髡发系,影响室韦及后来的蒙古人为髡发。影响西夏举国由披发而变为髡发。摧毁了渤海国,东北变为髡发系。整个草原和东北的发系变为髡发系为主流。


防火防盗防师姐:拓跋鲜卑是高度匈奴化的鲜卑,因为长期流落代北,导致生活环境被游牧化了。


沉默寡言郭子玄:难道是跟冰期相关?髡发披发交替优势?


cliffx: 娄睿墓壁画





=========================================================================== ?蒙特利尔大区刷卡机服务优惠促销!?请点击下面链接了解详细内容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bbsid=2077&tid=1486055

坛主:Smiley1于2021_05_01 23:40:23编辑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