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那时候佛陀的教法大致上有两个语言支撑着,

送交者: 空行菩提[♂☆★★声望品衔12★★☆♂] 于 2020-12-17 21:43 已读 21 次  

空行菩提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其实就是"一心三观",假观,空观,中观(禅那) 由 空行菩提 于 2020-12-17 21:07

一种是巴利语,第二种是梵文,就是以梵文去诠释佛陀的教法。以当时印度的文化来讲,梵文是唯有学者才用的语言,可見那是要比较有智慧的人,也就是专家们,才会运用的一种语言。那时候那烂陀寺的这些专家们,曾经对两种语言的经典都作了同样的分析以及研究,他们认为梵文所诠释的经典内涵比较丰富而且比较有理由。好比讲《般若经》的时候,佛陀不只讲"无我"而已,他是针对每一法而说的无我,而且还详细的解释这个无我的理由。所以他们一致认为由梵文诠释的这一部经典,内容比较丰富和渊博。

就好比由巴利文所说的四圣谛的内容,里面的的证灭谛,只是靠发愿的心态去希求而已,并不是真正见到教理以后,见到灭谛的存在而去希求灭谛的,这不是由教理所生的希求心,而是一种发愿的,没有理由的希求心。但是透过梵文所诠释的经典内容,再去学四圣谛的内容,那时才会真正了解到灭谛是存在的,因为了解到无我的见解以及心无自性等道理,通过这些丰富的的内容和理由后,我们才有办法证明原来灭谛是存在的,所以那时候的龙树父子等大班智达,都是以这件广大正理,去弘扬这个教派正法。

在近代,象斯里兰卡还有缅甸,泰国等地,最主要还是用巴利语学习,他们最主要的教法传承是用巴利语传承下来的。西藏也有巴利文这个佛法教理,但是最主要是的是以梵文所诠释的经教为主。
喜欢空行菩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