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风云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武汉开启看海模式

送交者: chentom60[☆★★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28 9:40 已读 814 次  

chentom60的个人频道

+关注

6月27日早晨,武汉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随即武汉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局地出现了大暴雨。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如新洲汪集和长江新区三里桥等地,在暴雨出现后的3小时内,降水量分别达到了35.7毫米和41.6毫米,致使武汉城区很多地区积水严重。

有网友反映,这波降雨实在是太猛了,连城区某路段的沥青路面都被水冲起来,破了一个大洞,大量积水汩汩往外面冒。而作为武汉城区地标景点之一的江滩大舞台,也基本全部被积水所淹没。许多本地人调侃道,这次轮到武汉开启了“看海模式”。



武汉这波强雨发生的原因

造成本轮武汉强降雨的根本原因,则是近期武汉及周边区域上空气象条件的影响。


一方面是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的相互作用。在高空天气图上,从低压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中间的高度比两边低,称为高空槽。这种槽线区域通常伴随着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输送和凝结。而切变线是低层系统,在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



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得到显著增强。高空低槽的上升气流与切变线上的气旋式环流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域。随着上升运动的增强,低层的水汽被大量输送到高空。在高空,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汽逐渐凝结成云滴和雨滴。这些云滴和雨滴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增大,最终形成了强降水。



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的相互作用还加强了辐合作用。辐合作用是指空气向某个区域汇聚的现象,它有利于云雨的形成和降水的发展。在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辐合作用得到加强,使得云雨更加密集,降水强度也相应增大。



与此同时,850hpa层面的低涡系统逐渐成型,低涡与切变线的双重作用下,降水强度也随之显著增强。


第二个方面是低空急流与地面锋区的交汇。近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有所增强,它与大陆高压之间的高空低气压槽、不同层次的切变线、地面冷暖空气交锋等所构成的强烈辐合带,为强降雨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在近一段时间,湖北和安徽南部地区,恰好处在低空急流的减速辐合区域内,地面锋区的抬升作用进一步加剧了降水过程,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极端降水发生的“完美”气象条件组合。


其他一些因素也加剧了积水程度

除了本轮降雨的强度很大以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加剧了武汉城区的积水程度。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城区的硬化速率明显提高,自然植被覆盖率降低,而且硬化的土地铺设了水泥、沥青等这样的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下水的渗透和自然地表径流,导致了水体在地表特别是低洼处积聚,从而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这也是其他很多城市的一个“通病”问题。

同时,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功能的洼地、湖泊等的生态功能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自然调蓄能力。


第二,武汉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可能未充分考虑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通常,排水系统按照“多少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降水量可能远超历史设计标准,再加上有些区域的排水管网设置不合理以及老旧破损等问题,造成排水不畅等问题。

第三,从地形地势来看,由于武汉地势相对比较低洼,城区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均低于长江平均洪水位,再加上外围山地的影响,在区域性暴雨环流形势满足的条件下,极易形成低涡,加强暴雨的持续性,增加了内涝风险。



如何快速排水?

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强化排水设施运行。组织专业队伍对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发现积水及时抢排,确保排水畅通。在关键时刻和重要路段,启用备用排水泵站、排水管道以及大流量排水抢险车等设施和设备,增加排水能力,以最短的时间将积水快速抽排至河流或湖泊中。



第二方面,加固长江、汉水、汉江等江河河道的堤防,提高其抗洪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堤防的高度和宽度,或者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加固堤防,确保能够有效地阻挡洪水的侵袭。


第三方面,加强与下游城市的协调联动,根据降雨的时段和强度,分时段、分区域开启湖泊、水库等的泄洪措施(如梁子湖、东湖、白莲河水库、富水水库、浮桥河水库等),减少持续性的降雨对防洪的压力,并尽最大努力保障好泄洪区人民群众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与此同时,应通过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降雨、积水、交通等信息,引导市民合理出行。并加强公众对于暴雨、内涝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武汉暴雨开启“看海

喜欢chentom6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