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风云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杀到3毛钱一片,中国MCU芯片太卷了

送交者: chentom60[☆★★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25 15:18 已读 751 次  

chentom60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今年的MCU杀价,见过炸裂的,没见过这么炸裂的。




一位工程师在某电子论坛反映,有厂里的新产品要求使用3毛钱以下的单片机(MCU)各项功能齐全,技术要求的A4纸写满了十来页。而就是这样成本要求苛刻,没有利润空间,技术支持繁多的项目,竟有3家供应商免费开发来竞争。

来源:bbs.21ic.com




当下MCU市场上几乎所有牌子都在卷价格、拼服务,你以为ST 8S003 1块钱已经够低了,而国产可以杀到片甲不留。




“做MCU的贸易商,现在谁敢说自己不做国产?”




为了生存,分销商不得不向国产MCU品牌扎堆,眼看MCU市场价从一块钱打到五六毛、三四毛钱、两三毛钱……




01


MCU杀到3毛以下




想不到,以前大家的“第一选择”ST MCU,已经卷不过白菜价一堆的国产芯片了。




MCU最大应用市场是消费类,这里的低端8位MCU正在上演混战,拿台系的九齐来说,本身价格很便宜,而国内多家厂商还要跟它打价格战,想要抢占它的市场份额,将市面上8位MCU单价杀到几毛钱,三四毛、两三毛的有不少。




一位8位原厂MCU的销售表示,8位MCU市场比32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他们现在卖的每一颗芯片都占了相应的市场份额,对手不是什么8位MCU龙头微芯,而是紧盯台系和国产竞争对手,比如台系的应广和九齐就是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做MCU的贸易商,现在谁敢说自己不做国产”,明面上主推ST、NXP的芯片分销商,也开始卖国产MCU。




ST库存很多,需求和价格带不动出货,同时不能放弃一丝一毫生意的机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主推进口MCU的张先生,也做国产,他表示“那么多大公司都去搞国产代理线了,有些不想转型的就改行了。”在他看来,ST应用市场再广,量再大也干不过国产,国产白菜价一堆,还给技术支持。



ST现在只能随缘出货,比如ST的低端8位MCU

8S003,市场报价已经跌到接近1.1元了,这个价钱对比国产可能高了,但有些客户坚持用ST,价格也不贵,不一定能卷动。要么是做高端的407系列,国产做不到的参数。为了换取稳定的订单,他们愿意在价格上做一些让步,“如果是终端,亏一些也还是会接单子。”只有中端的,不上不下的产品最难卖,现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还是愿意用国产。




以前做ST的林经理,因为2021年那波涨价缺货,ST价格太高生意难做,开始布局台系的新唐MCU,如今行情下来,新唐原厂价格却很稳定,因为原厂根本不愿降价,导致他们的客户换成别的国产牌子,于是他们也开始推国产MCU,像是某华、某冉价格都很卷。




国产MCU不光是杀价狠,大家都知道,一旦用上物美价廉的东西就很难用回去了,尤其是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降本,差不多的产品,大家能少掏钱就少掏一点,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就是市场情绪的反映。




知乎网友@real表示,他们有个出口欧洲的产品多年都是用ST的MCU,采购价格2.6元左右,2020年突然很难买到了,现货市场价涨到了20元,而他们一个产品的利润都没这个差价多,因为是欧元计价,加上当时欧元汇率猛跌,相当于售价也下降了,他们发现用这颗MCU根本做不下去了。




结果某国产MCU人员找上门来,把国产MCU换上去,重新烧一遍程序后,发现性能表现毫无差别,当时这颗芯片需求很大,涨过价,但只要1.6元,保证功能正常,客户接受之后,他们完成了替换。现在他们还在用这颗国产MCU,价格1元左右,当他们有新产品想实现新功能,这家厂商还免费帮忙写了代码。




MCU产品起初大家都要pin2pin,如今替代成熟,价格白菜,服务好,国产优先不再是口头上说说。




02


需求大跌


什么牌子都不好做




MCU现在属于买方市场,生意里外都不好做。




首先是海外大牌一片低迷。流通量大的消费类MCU价格已经很低了,之前从ST换到国产的客户通常不会换回ST,要用也是用国产,导致客户大量流失。同时,ST、微芯、NXP等通用MCU价格倒挂,如果有终端找来愿意亏钱出,少部分高端的汽车芯片有机会,但和用量大的通用芯片比仍是杯水车薪。




国产芯片还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0年,STM32全球出货量达到60亿颗,同期的ST MCU头号国产替代品牌GD(兆易创新)的出货量只有4亿颗。截至2023年底,光是GD的MCU产品累计出货已超过15亿颗,这还不算其他国产MCU厂商的量。




国产芯片的确接住了机会,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但国产MCU的生意也没有想象中好做。




业绩惨淡、出货量骤降、高库存、低毛利率,国内MCU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国内上市的十多家MCU企业中仅有4家公司保持了业绩增长,一片惨淡。

2023 MCU营收排名及2023/2022 YoY增长率,来源:芯小二的下午茶




龙头兆易创新的MCU出货颗数跌了16.9%,微控制器营收(占比22.86%)从2022年的28.29亿元跌至2023年的13.17亿元,暴跌53.46%。




库存高企,需求不景气,为了去库存,大家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亏本销售,不惜损失毛利率。




数据显示,兆易创新(-63.95%)和某冉(-73.99%)的库存都有大幅降低,兆易创新的微控制器毛利率从2021年的66.36%,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43.10%,作为国产“MCU百货商店”,守住这个毛利率也不容易了,而中微(17%)、恒烁(11%)等厂商的毛利已经低于20%。




库存最高的中微,在勉强去库存(+1.86%)的同时毛利率已经跌至17%。毛利以11%垫底的恒烁,库存同比暴涨了71.5%,2023年恒烁归母净利润亏损1.7亿元,预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8亿元。恒烁也是一家存储和MCU为主营业务的企业,MCU 2023年营收占比超10%。




如果算净利,更多的厂商大概率在亏本出货。比如兆易创新2014-2021年净利润从9825.25万元增长到23.37亿元,但在2021-2023年,净利润从23.37亿元下降到1.61亿元,高位到低位如临深渊。

兆易创新历年净利润变化,来源:碧湾信息




这里不得不提一家MCU价格战的“卷王”某冉,2023年毛利率30%以下,却手握爽文剧本,靠极致的低价实现逆势猛增。




这家企业靠存储工艺优势加速布局MCU,2023年,推出了上百款MCU芯片产品,从入门级到主流级全方面“卷”向同行厂商,如一款号称吊打8位MCU的32 MCU,其中SOP8的封装价格低至4毛起,其他封装价格也在5毛多的价格。




在这样惨淡的市场环境下,4毛多的价格可以大幅降低用料成本,不少终端“心动”投向了更为低价的MCU。2023年,这家企业出货量同比增长193.33%,到2024年,其MCU产品总出货量突破3.5亿颗。




“卷王”背后,几乎每家厂商都在比拼价格,打到3毛以下不是目的,抓住客户需求才是关键。




8位MCU原厂的销售直言“不卷就只能被淘汰”。其产品主要是OTP型(一次性编程),应用于各种消费电子、小家电等产业。这类低端消费类MCU,在市场上确实是烂大街,客户能选的品牌太多,他们必须在现有市场中继续做细分,根据产品类型、功能特点、客户群体来细分,价格卷不动的情况下,就要独树一帜,价格能卷动就全面点做,以价换量。“不这么做的话,这几年早就被淘汰了。”




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本土厂商的厮杀,全球MCU巨头ST(意法半导体)也不好过。




根据Yole统计的数据,ST从2022年 18.5%的市场份额跌至2023年的18%,头号位置让位给汽车芯片龙头英飞凌(市占从17%提升到19%)

来源:Yole Group



由于通用MCU销售收入减少,ST微控制单元(MCU)部门今年一季度净营收同比下降34.4%,为9.50亿美元。ST

今年一季总营收为34.65亿美元,同比下降18.4%,环比减少19.1%;净利润为5.13亿美元,同比大减50.9%,环比减少52.4%。受汽车和工业产品营收下降的影响,ST一季度净营收和毛利率均低于业务展望的中位数,对全年营收预期也不乐观。




生意不好做,当MCU巨头ST、TI都来卷M0,没人能劝得住他们。




国产替代让STM8的市场份额日渐下降。ST自己也表态,未来STM8 的产能规划不会增加。这意味着ST不会推荐新客户和新应用继续采用STM8。接着,ST推出了平替8位/16位设计的Arm Cortex M0+内核系列产品STM32C0。




TI的低功耗产品MSP430每况愈下,在中国市场更是被“卷”得节节败退。多年不在低成本MCU市场发力的TI,今年罕见全面推广其32位M0+的新品MSPM0C110x系列MCU,广泛用于各类终端市场,千颗售价低至1元。




03


为什么MCU越来越白菜价?




我们都知道,全球MCU的库存水位太高了,MCU行业库存去化还未结束。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称,目前消费类MCU需求仍平淡,工业MCU需求则由于宏观环境仍在改善,需求持续疲弱,厂商仍在去库存。




去年国内多家MCU企业的芯片库存已经是按亿颗计,根据2023年大家公布的财报,主营MCU的中微半导有30亿颗,中颖电子13亿颗,排在其后的仍有多家库存在一亿颗以上。




缺芯时期的不可取消订单在产能缓解后陆续供应上桌,碰上需求寒冬,下游大家宁愿违约也不想拿货了,全球MCU行业处在一个供过于求,且严重失衡的阶段。




库存多,芯片降价,和现在价格跌到白菜价有什么关系呢?




Yole 在3月份发布了一份最新MCU市场监测报告,题为“中国MCU供应商近期的增长,加上当地激励措施,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短期超额供应”,Yole表示,MCU 的平均售价预计会非常保守地下降,在这十年内很可能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价格水平。




是短期内国内芯片企业涌入MCU市场,玩家过多,给MCU芯片白菜价提供了土壤。




微处理器的市占不算大,占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19.29%(2020年,WSTS数据),但它的市场前景广、成长性强,仍然是个好赛道,Yole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约229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600亿的庞大市场,Yole预计至2028年将以5.3%的年复合增速达到320亿美元。我国MCU国产化率约为16%,替代空间巨大,吸引了众多后来者前来掘金。




为了迅速上车,全国上百家MCU企业,大部分都挤向更为容易的小家电和消费类中低端MCU市场,这些领域的国产替代已经被解决,却没有进一步技术含量的突破。大家陷入毫无意义的内卷,大量产出过剩的产品,又在这几年市场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为生存打起激烈的价格战,不仅要跟大陆同行卷,还要跟中国台湾MCU企业竞争。




MCU的价格终于走向白菜价,几块钱的芯片打到一块钱,一块钱的打到几毛钱,有上市公司的 M0+级 MCU 定价根本不挣钱,甚至亏本,其它 MCU 厂商只能跟进。




这些企业普遍诞生在一个芯片资本繁荣的时期。过去很多芯片企业拿到融资、补贴后,高薪抢人才、打价格战,如今随着资本退烧,地方政府开始重点支持制造类项目,MCU企业走向自然的优胜劣汰,整个市场重新洗牌。




04


结语




对于芯片销售来说,要承受着来自价格战、高库存、需求疲软的一地鸡毛,大家普遍感到悲观。




MCU原厂销售看到6月比5月行情还差,除了2021年那波行情,到现在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据他了解到的上游信息,估计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好转。




主营MCU的戈多表示,这两个月行情都很平淡,这个月询价都没了,只能靠淘宝、抖音上挂芯片链接过活。上月有香港客户找来需求,几十万的大单,结果对方采购要的回扣比自己的利润都高,风险太大就没做。




“既然卷不过就加入”,有的朋友从代理商做到芯片分销商,如今无奈转型“配单佬”,试图抓住更多真实需求,更多的分销商转型做机会多但也更卷的国产芯片,薄利多销,以价换量,没有利润的方案商只求多开案子多加班,早日争取客户的量产。




办法总比困难多,现阶段大家连汤都喝不上,只要不是喝西北风,有一单总比没一单好。

喜欢chentom6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