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股票投资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小票是如何成为大票的定价基准的?

送交者: dm2000[♂☆★★声望品衔12★★☆♂] 于 2024-06-08 16:06 已读 1478 次  

dm2000的个人频道

+关注

a股文化氛围的实质是营销文化


引子


在《关于制度变化和a股定价锚的转移》一文中,我们讨论到一个现象:在融资市当中,小票是大票的定价锚


从流动性的视角来看,定价锚的定义十分清晰:给定一波增量资金,小票优先享用,大票所获得的是剩余流动性


那么,小票又是如何做到优先享用增量流动性的呢?这篇文章将具体展开这个问题。


散户和主力的关系


A股是一个散户市场,里面有大量的自然人,因此,散户才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来源。


然而,散户并没有定价权,定价权在形形色色的主力手里。在这个市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说法:


1、主力割散户韭菜;


2、韭菜根被割没了,所以,市场不行,这种情况下,主力也很难挣到钱;


3、游资对量化很不满,抱怨他们割韭菜割太狠;


要理解透彻这些现象,需要我们深刻地理解“散户和主力的关系”。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买家和中介的关系:


1、散户是各种小票的真实买家;


2、各种中介把小票推销给散户赚取中介费;



上图展示了这个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中介是如何推销的,先拉高股价,然后,再出给散户;二、怎样才算推销成功,左边的推销是失败的,右边的推销是成功的。


如果我们成功地把握好“买家和中介”这个比喻,那么,所有的逻辑就顺畅了:


1、散户越多,中介越容易营销成功;


2、吸引到的散户越多,中介在一笔推销中所赚取的中介费越多;


3、不同的中介是竞争关系,游资和量化是两类不同的中介;


融资市的本质


事实上,融资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二级市场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如果没有二级市场中各类中介的推销行为,散户不会大量的购入小票,小票就不会有如此高的估值;如果小票的估值不高,那么,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



上图刻画了融资市的本质——把各种股票都卖给散户。首先,一级中介让各种企业IPO,给二级市场增加股票;其次,二级中介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各种股票卖给散户。


最后,两类中介机构赚取了大量的中介费,毕竟a股已经上市了5000多只股票了。


那么,散户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什么呢?一、是否以合理的价格买了这些股票;二、中介们又赚走了多少钱。


如果散户购买的价格太高,并且中介拿走了太多的中介费,散户很容易赔钱。当然,如果上市公司造假,那么,散户会赔得更多。


在这里,我们得着重强调一下二级市场的销售机制,这个才是核心,只有二级市场卖得高,一级市场才可能卖得高,否则,所有中介都要喝西北风。


当价值投资遇到了融资市


推理进行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搞明白,为什么在融资市中小票优先享有流动性??因为小票的营销体系实在是太牛了,沪深300实在是打不过,只有漏网之鱼才会到大票那边



表面上看,之所以小票好卖是因为中介们擅长营销:一方面,快速拉涨,利用饥饿营销激起了普通人的贪欲;另一方面,创造了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噱头,让散户在卖出时十分迟疑。


其实,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石——人人都能成为中介。你只要把股票营销给“下一个散户”,你也可以赚“中介费”。


很多人会说,a股换手率高是因为散户多,其实,散户又背锅了。事实的真相是,这就是一个销售为主导的市场,当然,换手率会特别高


在这个市场中,“销售文化”才是核心,“价值投资”被边缘化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人们竞相追逐中介们炮制的小作文,但对有价值的东西不闻不问。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从“销售者和使用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理解这个现象:


1、当你去买车时,你的销售真的关心这个车的质量么?


2、当你给自己买车时,你难到不关心这个车的质量?


3、当你在网上替一个陌生人买车时,你会很在意这个车的质量?只有“使用者”才会关心车的质量,“销售者”根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买家买不买。因此,当一个体系中充斥着“销售者”,“使用者”根本发不出声音来。


中介之间的竞争


显而易见,不同的汽车品牌之间会有激烈的竞争;二级市场的中介也会有竞争。一个客户接了x的盘,就没有钱接y的盘;一个中介低价卖了太多的货,其他中介的货就不好卖了。所以,大家会相互指责对方——把韭菜根刨没了



如上图所示,散户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主力出货阶段。如果散户承接差,股价会“A杀”下来,让中介把这单玩砸,出一次大糗。因此,中介在拉升的阶段就会观察散户的承接意愿,如果意愿差,干脆就不拉了,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相反,如果散户承接很好,那么,即便中介都卖完了,股价还是比起点高很多,这就是一次十分成功的营销,带来了大量的增量资金


因此,一个中介能否营销成功,十分依赖于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差,成功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既然各类中介都在一口大锅里吃饭,那么,大家很容易在“如何做饭”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



在传统模式下,中介们会周期性地“休养生息”,卖一波歇一歇,再卖一波,再歇一歇。因此,小市值指数会表现出强烈的周期性。


但是,后面来了一波新的中介,他们不是“休养生息”,而是搞“轮休制”。



如上图所示,在这个模式下,今天热点是P板块,过一段时间是Q板块,后面又变成R板块。从局部来看,每天均有热点,但是,板块大小却并不大。


由于a股的股票足够多,腾挪空间足够大,这个模式也具备可持续性:每隔一段时间销售一个小板块,就可以一直轮动下去。


但是,有些人却难以接受。因为,传统模式和新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别,有的人可以在传统模式下获利,但却无法在新模式下获利,于是,剧烈的冲突产生了。两派既有利益之争,也有理念之争。


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销售的比喻”和“销售路线的分歧”已经把一切展示得很明白了。


死穴


新“国九条”之后,退市新规落地,ST板块也大幅调整,这改变了散户的逻辑。




如上图所示,融资市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根基——遍历性。当退市几率很小时,如果一个散户被套在P板块上,他会在里面一直等着,等着热点再遍历回P板块。


尽管等待的时间很长,但是,只要等下去总有希望。


然而,退市几率的上升,会大幅修订散户的“计算逻辑”,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股票在等待期间遭遇“退市的可能性”。因此,退市几率的显著上升会大幅度蚕食融资市的“遍历性”根基。ps:最近10年美股退市数量:2023年 退市 933家;2022年 退市 699家;2021年 退市 545家;2020年 退市 359家;2019年 退市 397家;2018年 退市 339家;2017年 退市 361家;2016年 退市 452家;2015年 退市 366家;2014年 退市 309家


事实上,市场也在随着制度的修正来调整定价逻辑,整个过程也会比较漫长



综上所述,我们就搞清楚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小票是如何成为大票的定价基准的”?更进一步,我们也梳理清楚了a股文化氛围的实质是什么——营销文化。最后,我们对系统未来演化的方向也有了一个模糊的判断。


贴主:dm2000于2024_06_08 16:09:41编辑
喜欢dm200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