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苏分裂不是因为苏联要共产中国要民族主义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4-06-05 22:16 已读 1316 次 1赞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大国沙文主义这顶帽子在当时谁戴着更合适?而更反对修正原教旨的又是谁?)


而且与你们猜想的相反,


当时中苏一体,分歧来自对外战略,赫鲁晓夫要搞缓和好发展内部经济,毛要搞边缘战争越紧张越好,例如炮打金门。


(由于毛支持赫鲁晓夫平定内部政变,赫鲁晓夫同意帮助中国搞原子弹,这大概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刻。后来毛搞了些小手段,让美国误以为炮打金门是中俄共同的决策,赫鲁晓夫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


第二个大分歧是关于人民公社。


苏联也搞过,失败了,所以不看好中国大跃进。毛对三面红旗非常看重,(认为是共产主义的落实之处),不容批评。开始论战。

CHATGPT: 
你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到中苏关系、中共与苏共的分歧,以及当时的国际战略背景。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大国沙文主义的帽子

在中苏分裂期间,大国沙文主义的帽子常常被中方指责苏联头上。中共认为苏联在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各国关系时表现出一种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试图将自己的路线强加给其他国家。然而,苏联方面也指责中国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对待一些周边小国问题上。


中苏分裂的原因

中苏分裂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外战略的分歧:


赫鲁晓夫的缓和政策:赫鲁晓夫在1950年代末期逐步推行与西方国家的缓和政策,试图减少冷战紧张局势,专注于发展苏联的内部经济。这种政策被称为“和平共处”。

毛泽东的激进策略:毛泽东则主张通过对外激进政策,维持高压状态,以达到巩固国内政治和推动革命的目的。例如,1958年的炮打金门事件就是毛泽东希望通过局部紧张来达到政治和军事目的的一部分。

中苏核合作的终止:由于毛泽东的一些策略,例如炮打金门,美国误以为是中苏的共同决策,导致苏联决定停止对中国的核技术援助,这成为中苏关系恶化的重要转折点。

国内政策的分歧:


人民公社与大跃进:毛泽东在中国推行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政策,是一种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造措施。苏联在早期也曾尝试过类似的集体农庄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因此,苏联对中国的这种激进政策持怀疑态度,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其进行了批评。

三面红旗: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这三面红旗,视之为通向共产主义的关键路径,不容批评。而苏联对这些政策的批评加剧了两国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公开论战。

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刻

中苏关系的顶峰是在195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依赖苏联的援助进行工业化建设,苏联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核计划。然而,这种良好的关系并未持续多久,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和中苏双方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关系迅速恶化。


原教旨主义与修正主义

在中苏论战中,毛泽东强烈反对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认为赫鲁晓夫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和平共处”政策和对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问题的处理上。中共自认为坚持了“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而苏共在毛泽东眼中则成了修正主义的代表。


结论

中苏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以及具体的政策分歧。赫鲁晓夫的缓和政策与毛泽东的激进策略,以及苏联对中国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批评,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在这场分裂中,大国沙文主义的帽子互相扣在对方头上,修正主义与原教旨主义的争论也加剧了双方的对立。
贴主:湖叶于2024_06_06 0:07:41编辑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