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神圣的你》(10)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5-10 9:49 已读 411 次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神圣的你》第五卷 6.把感受当作最好的练习方法

通过感受,可以随时把注意带回到身内,我们自然体会到“在”。

接下来这个练习的方法,不光对萎缩所带来的反弹可以踩一个刹车,也最容易让我们进入身体意识——我们的身内(inner body)。

身内主要的部分,也只是空。

所以,进入身内,也只是进入空。

只有通过空,我们才可以体会到“在”。

不光如此,我们身内并不完全受到神经或脑海的控制。细胞本身就是和一体意识接轨的。把知觉带回身内种种的受觉,本身是最有效的方法,把一体意识带到人间。

这里所要分享的,其实是修行最大的秘密。

练习

轻轻松松,闭上眼睛。坐着或躺着,都可以。

深呼吸。

观察这个呼吸,观察到呼吸所牵动的肌肉、部位。

再一次,深呼吸。

轻轻松松地观察到,气流在每一个部位的流动。

再一次,深呼吸。

进一步,看还可不可以观察到更微细的牵动。

接下来,把注意力落在身体的内部。

观察到动

观察到觉受。

观察到热、凉、动、胀、气的流动。

观察到生命所带来的活力。

注意力轻轻松松地跟着身体走。

观察身内的每一个感觉。

有时候,通过呼吸,

轻轻松松地让注意力,再回到呼吸所牵动的部位。

再重复一次。

不断地重复。

现在睁开眼,看还可不可以感觉到身内的感觉。

面对周边的人和事物,还有一个身内的觉察,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好像从这个身内的觉察,在看着世界。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注意力落回到生命的空当。也就是通过身内的空当,我们随时活在外在。

利用身体这个最坚实的形象,反而可以随时找到无色无形,随时回到“在”。

这就是我说的最大的秘密。

这样练习下去,你会发现——身心自然会放松,而念头自然会减少,甚至消失。在观察身内的感受时,其实,不可能同时还有念头。我们把念头集中到知觉,在感受。你自然会发现,即使“心”在反弹中,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跳出种种自己设定的制约。

《神圣的你》第五卷 7.清醒的受苦,把握“心”

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把握住“心”,自然就把自己交给神圣的全部生命。

面对任何关系的失落,能清醒地受苦,而把握住心的状态,把握最高的意识状态。这相当不容易,是很重要的一门课,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界的必修课。

下面这张图,是我亲眼看到的一个情景。

早上,我喜欢在基隆河畔跑步。路上,常常会在 Starbucks稍作停留,喝杯水,也略作休息。

有一天,和我一起走进Starbucks的,是一对中年夫妇。走在后面的女士,五十岁左右,拉着一张脸,不断数落她的伴侣。隔了一阵子,我也不太记得她究竟说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我真是受够你了。你就是没用,就是不争气,什么都做不好。不要以为孩子会站在你这边!我们都受够了。我要跟你离婚!我和孩子都不想再跟你过下去了!最可恶的是,明明是你的错!可是每个人都说是我有问题!没有人理解我!”

她的伴侣看着她,说:“啊,我很抱歉,让你这么不开心。我只希望你过得好好的。你知道,我一直在关心你,一直很爱你。”

这位女士越听越气,一扭头,大步就走了。她用力拉开门,每个人都听到门在后面“哐”的好大一声。

吸引我注意的,不是这位女士抱怨的内容,而是这位男士宽厚的表现和他那时候的神情。

我在旁边,看到他眼角有泪,但是整个人并不激动,甚至是很平静,好像有一丝光亮从他内心透出来。

他转过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而,有一种东西在我们之间交流。在那个瞬间,他知道我懂。

我离开之前,很自然,用我在外国生活的习惯,抱了他一下,给他一点祝福——“我明白”。

他,也回抱我。用眼睛,跟我表达感谢。

半年后,我又见到了这位男士。

这回,他主动走过来和我打招呼,说:“谢谢你,上次给我那么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现在离婚了,过得很自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前妻家里的情况其实很不错。她从小就被照顾得很好,只是面对人生不太适应,心情也容易受影响。我怎么做都很难让她开心。如果可以,我很希望能帮助她早日走出来。”

后来,又一个巧合,我又遇见他一次。发现他一样很实在,也很斯文,可以感觉到内心的宁静、温柔和快乐从里头透出来。我明白,他已经从人生走出一条路。只是不知道,这位女士什么时候可以走出不快乐。

会在这里分享这个小故事,因为我认为,人最多只能对自己每一个瞬间的意识状态负责——我们最多只能把一切落回“心”,让身心自然合一。

身心合一,念头自然消失,我们倒不需要再做什么。身心合一,一个人自然活在当下,自然把样样都单纯化,也就自然充满喜乐、充满爱。这是最高,也是最简单的意识状态。

我们活在这世界,最多也只能把握每一个瞬间,把自己交给这个瞬间,而接受、容纳瞬间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这本身,就是“心”的状态。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什么冤枉、什么委屈,最多也是一个瞬间,把一切承受,也就活过去了。好像神圣的生命有它一个整体的安排,随时会带给我们加持的力量。表面上看来很多不顺利的事,其实,站在整体的角度,这些不顺对我们的生命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不要去抵抗,一切就平静了。

在每一个瞬间,把握住“心”,我们也就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每一个危机。

前一章提到感情的失落,也可以延伸到关系的失落、生命的失落。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人早晚都要面对的。

接下来,我想再分享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小故事。

星期天的一个早上,我从亚利桑纳州的一个机场,要赶回新泽西。那是我事业最忙碌、最分身乏术的时候。我急着回去,准备周一主持一个重要的大型会议。

到了机场,发现等候的队伍很长,而柜台的服务速度很慢,前前后后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就连我,也在叹气。

这时,后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女声说:“It's'just line, It is OK.只是排队,没事。我们都可以搭上这班飞机的,不用担心。It' 's all good.(一切都好。)”

好像受到她声音的感染,前后的抱怨声马上消失了。

对我而言,最特别的——是她的声音和步调。

她的话充满了动力,却又同时带来很深沉的宁静。

就几句话,却有相当大的空灵的作用。

来了,走了。不留一点影子。利落地结束。

我转过身来,第一个反应就是——抱了她一下。抱她的时候,我注意到她大约四十几岁,身形相当厚实。

进了机舱,我在窗边的位子坐下,发现位子都满了,整架飞机最少有两百多人。没想到,接下来坐到我旁边的,刚好就是这位女士。

她看着我大笑,我也对她微笑。

有趣的是,这种巧合,让我们两个人似乎一点都不稀奇。

"GayleP."

"John."

自我介绍完毕,我跟她说:“从你的声音和宁静,我可以感觉到你这一生经历了很多。”听了我这么说,她也跟我分享她的人生故事。

她说自己离婚了,因为第三者介入,和前夫已经分手十年,女儿跟她住在宾州。五年前,迁居佛罗里达的前夫,在高尔夫球场工作,邀请女儿去球场度假一星期,作为十五岁的生日礼物。

女儿很高兴,她也特别为女儿买了球具。

没想到,前夫接到女儿,才到高尔夫球场,就在停车场遇上一辆小货车。司机喝醉了酒,撞上她女儿。货车上锋利的工具落到女儿身上,孩子当场死亡,几乎身首异处。

前一天,她还兴高彩烈充满祝福地送女儿到机场。接下来,她在机场接到的却是棺木。那种伤心和痛苦,很难描述。

在这种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中,她突然体会到无常,从内心最深的层面流出宁静和平安。呼吸变得深长,甚至,突然停下来了。

接下来,她的生命完全转变。一切都安静下来,一切都平安了。

她还是回去当老师,却发现自己一切的烦恼都消失了。

我坐在她旁边,就仿佛听见一位圣人在我眼前讲话。在机场时,就觉得她的声音带着很深的止息的力量。现在,这个印象更强烈了。

她在谈话中,时时流露出一种寂灭的味道。我在机场已经抱过她,这时,我又给了她一个很大的拥抱。

一路上,她没再说话,我也没再说话。

下飞机前,我留了她的地址和电话。此后每年感恩节或圣诞节,我都会寄给她一封信或小卡片,简单问候。

只要想起她,除了她的人生经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平静的状态。

她每年也都回信,简单和我分享她的近况。到了第八还是第九年,她突然写信:“John,我知道你为我担心。不用担心了,我现在找到伴侣,过得很好。

我后来就没有再跟她联系了。尽管过了那么多年,只要想起她,还是可以回想起当年交流的每一句话。还记得她深长的呼吸,以及宁静。

我们从人生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生命的出口。

接受痛苦,清醒地接受,是我们这一生来,最要珍惜的一堂课。

失落越大,相对地,机会也越大。

从每一个失落,无论是感情或生命,都可以找到最高的恩典。换句话说,失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恩典。

通过形象的失落,我们才可以把真正的我找回来,而真正的我跟全部的生命从来没有分手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圣的。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承担了全人类的痛苦,还可以从种种的限制跳出来。这就是他为我们所示范的——最宝贵的一课。

《神圣的你》第五卷 8.神圣的快乐

快乐,是我们的本性,跟人间的好坏无关。最多,我们只能记得快乐。

快乐和爱,我指的是神圣的快乐、神圣的爱,真正而永恒的快乐和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

内心的“在”,自然反映到外在的快乐以及平安。

“在”的状态,本身就是没有阻力、没有对抗、没有沾黏、没有评判、没有问题。是生命整体,通过这个瞬间“这里!现在!”最从容而轻松地展开。

没有阻力、没有对抗,我们也不可能再把生命限制到哪一个角落,或又造出一些结。瞬间,只是变成一个通道,通过“在“,把外在和内在结合起来。

这种全部的意识状态——有绝对,也有相对。有无条件,再加上有条件。无限,加上局限——本身通过我们的神经结构,就成为快乐的感受。是全面的放松、全面的共振。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身体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系统,都没有阻碍,都在和内在结合。就像镭射带来的大波浪,让我们把身心投入内在所带来的生命波动,跟着这个波一起振动。

我们也可以称这种状态为“天人合一”,不光是带来生命的舒畅和解脱,也同时带来生命最大的力量。

我想用另外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把毛巾卷成长条,接下来,我们从边上开始扭转,就像左边的图案一样。毛巾的短边,是外在的生命,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而比较长、比较大的另一边,也就是内在的生命。长短两端之间,是外在生命与内在生命的连接——就是“这里!现在!”、当下、这个瞬间。

用这个比喻,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现在!”自然成为一个通道,连接两个世界。接下来,我们再慢慢把毛巾松开来,也自然会发现,瞬间愈来愈大,愈来愈轻松,愈来愈没有阻碍,而这个通道愈来愈扩大。

等到完全松开来的时候,它自然回到原点。原点就是整条毛巾,也就是全部的生命。“这里!现在!”这个瞬间,自然和全部分不开,也自然落入整体,化为永恒。

全部的生命全部打开了,也就没有什么解脱好谈的。这,就是我们最根本的意识状态。

这个状态,在外在的世界本身,是通过快乐而可以感受到的。这么说,神圣的快乐就是最根本的状态,最不费力,没有任何张力、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对抗。

一个人完全快乐,连一个念头也起不来。

一个人完全快乐,每一个细胞跟着共振,每一个细胞都在喜乐的小潮和大潮中激荡。

这本身就是生命,就是清醒而轻松的专注。

每一个细胞都活起来,好像在体内有一个生命,带动出其内的小生命,再带出更内层的生命,全部都是活的。我们一觉察,全部的部位、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活在瞬间。就好像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聪明、它自己的智慧,而想通过喜乐去表达出来。全部的身体、每一个角落都达到一种大喜乐(ecstasy),甚至来不及去描述“快乐”这两个字。

严格讲,这个比喻还不那么正确。首先,毛巾的长边是表达内在的生命,是无色无形,是空、空当、宁静、心。然而,这其实不能用任何具象的客体,包括毛巾来代表。无色无形是不能用时空来描述的。我过去用奇点来表达“这里!现在!”、这个瞬间。通过它,我们才能跳出时间,跳出宇宙的限制。

神圣的快乐,也只是内在和外在的接轨。

神圣的快乐,本身就是醒觉,就是自由。而自由,就是内外全面的通透。然而,这种全面的通透、全面的臣服、全面放下一切束缚,甚至名利,在人间看来却是刚刚好相反,可能把它当作重大的失落,甚至是比死亡更大的损失。

内在的接轨,也就是醒觉,就好像接下来这张图,一个人从泥巴挣脱出来,全部制约所带来的念头都消失掉了,全身的重担都脱落了,也就好像第一次重新看到这个世界。

经过了彻底的重生,所有知识、规律、规矩所带来的人间的安全感,也跟着一起失落。

“在”所带来的未知,甚至不可知,自然会让我们进入不确定的状态。站到“在”,我们自然进入生命的奥妙,也充分知道这个奥妙是不可能用局限的脑可以理解的。在人间所看到的,样样都突然不确定起来。

然而,完全跟着生命走,其实不是不确定,只是跟着生命更大的流动所带来的规律在走。它本身的祝福和加持,远远超过人间所能想象。

从醒觉的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活在这个人间,不断对瞬间带来对抗、反弹、抱怨、不快乐、摩擦,这才是“不确定”——忽略了更大的安排,而任由脑扭曲到一个有局限制约的角落,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数不清的烦恼和痛苦。

一个人,全部的快乐、全部的自由、全部的醒觉,不受这个人间的制约。随时活在这个人间,也随时站在另外一个层面。两边都能欣赏,两边都能享受。从两边,都可以得到快乐。

外在的人间,跟全部的生命一点都不成比例。一个人,进入神圣的快乐,就不需要人间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来达到满足,无论是男女、关系、饮食、酒、热闹、音乐、物质,甚至任何互动。

有趣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接触过神圣的快乐,不可能没有,其实也就是宁静所带来的温暖的快乐。它跟我们生活的状况,其实没有关系。没有它,没有宁静,也就没有生命。只是我们通过念头的污染,像云一样,把它盖住了。

这种宁静所带来的温暖的快乐,只要有过经验,就很难忘记,会想要一再地把它找回来。可惜的是,我们混淆了宁静的快乐和人间的快乐,自然会在人间去找很多刺激的经验来替代,尤其是通过“动“,想回到最高、最完整的状态,想要去接近神圣的快乐。

有些人,会特别迷恋某种嗜好(饮食、男女、音乐)也是想通过它达到一个暂时性的无思无想境界。这些经验,其实还是靠不住的。

内在流出来的快乐,不是极端而激烈的,不是通过任何物质、任何关系、任何互动所能带来的。虽然通过肉体,我们在人间可以体验到这个快乐,但它其实不属于这个世界。

活在神圣的快乐,生命再也不可能变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两难,也自然消失。

有条件的快乐,也就是人间所带来的快乐,离不开“动”或是“做”。它本身是无常的。图中的水滴,代表你我人生的内容或经验,都只是短暂而无法依赖的,不可能永恒。它会生,也会死,早晚都要回到无色无形的海,也就是我们不生不死的“心”或一体意识。然而,我们每一个人还是舍不得不通过种种的经验、通过生命的变动来追求幸福,反而忽略了“心”所带来的快乐本来就存在。只要我们随时回到“这里!现在!”它就在眼前。

神圣的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权利

神圣的快乐,是“在”的成就,跟任何“动”不相关。

任何“动”,不可能带来神圣的快乐——它早已是我们生命的主要部分。

我们通过“我”不断地想取得、想体验到更多。无形当中,不断地想要更完整的自己,希望生命更圆满。“我”想不到的是,我们很早就拥有一切。就连最高的喜乐,神圣的快乐,也是我们的生命架构本来就有的。

通过关系、物质、知识、互动,我们再怎么取得,永远不可能满足,反而带来更多阻碍。“我”根本想不到,神圣的快乐没办法用语言去推敲,也没办法用任何对立的逻辑来描述。假如有的话,最多只能用“不做”、或“最少的“做”、“最少的动”、“不动”来描述。或是“在”,也就是最轻松、最简单、最根本的生命状态。

正因它太简单,也就如巴巴大师前面所说的:“它简单到我们会认为是难”。神圣的快乐,不需要时间就能完成,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正因为是人间最简单的一件事,我才会说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权利,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希望你我都可以把握。

《神圣的你》第五卷 9.快乐,是一种选择

你要快乐,现在就可以快乐。

不管生活带来任何危机、任何状况,你还是可以快乐。

快乐是我们一生最关键的,每个人也都想要快乐。我想用不同的角度来补充,也让你换个方式,对照自己的理解。

无条件的快乐

你读到这一章开头的几句话,也许会认为它不理性。一个人怎么可能随时快乐,而和他生活的状况不相关、和时间不相关?

我们一般都认为,快乐离不开喜事,或者以为——只有生活状况顺了,或是遇上了好事,才可以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懂的快乐。我们的一生,早晚都有一些喜事,也许是达成某个成就或目标。不光是自己有喜事会快乐,身边的人有了喜事,我们也会为他们高兴。

然而,这些快乐都还是一个制约的快乐,是有条件的。要符合一些条件,才可以得到。这种快乐,首先离不开生命的状况,也离不开“我”的范围。一般所谈的快乐是站在“我”的角度来谈的,谈的都是怎么满足“我”、怎么成就“我”。或是通过别人的快乐,让“我”有什么感触。

这种快乐,离不开形象。也跟任何形象一样无常,来得快,走得也快,离不开生死。

全部或神圣的生命所带来的快乐,不是这种快乐。它跟任何生活的内容不相关。是从内心或内在的世界所发出来的,是存在的喜悦。

一个人只要完全“在”,完全投入每一个瞬间,这种欢喜、快乐、喜乐,自然变成这个外在世界所可以体验的觉受。这种快乐,是无条件、不合理的快乐。跟任何生活的状况不相关,也没办法用任何语言来制约它。

它并不需要通过时间,不需要通过任何“做”,才可以得到。

前面强调——真正的快乐是无条件的,跟人间的状态不相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需要做什么来得到。我们最多也只能选择它。只要我们选择快乐,快乐随时在眼前。

人间带来的任何经验或变化,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快乐。我们最多也只能选择把快乐带到这个世界。

我接下来用这几句话,来表达这个观念。  

Happiness is achoice,not a result. Nothing will make you happy untilyou choose to be happy. No person will make you happy unless you decide to behappy. Your happiness will not come to you. It can only come from you.

快乐是一种选择,不是做了什么才有的果。

除非你自己选择快乐,没有什么能让你快乐。

只有你自己能决定快乐,没有谁能让你开心

快乐,到不了你身边。

只能从你心里流出来。[1]

选择快乐,随时快乐,是我们这一生最大的决定。而这个决定,要在每个瞬间——重复再重复。

一般的看法是,快乐是完全靠“做”而来——种种的发生、种种的事件、事情的结果顺不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物质的追求和得到、成就、人生的内容、人生的故事。

这种快乐,我们可以称为人间的快乐,本身是通过条件或因果所带来的。这种快乐,不是我在这两本书所要谈的。

反过来,生命随时带来更深层面的快乐。这个快乐,是从我们的“心”、“在”、“定”、“静”,自然涌现,跟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一体而不分的,也就是佛陀说过的“是性安乐”,是我们全部生命的要素。

最多最多,记得快乐,快乐就回来了,因为快乐是我们本性的特质。

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让我们找回快乐。一个人轻轻松松活“在”,不可能不快乐。只要选择活“在”,一个人也自然选择了快乐。

快乐,就是这样,不需要特别去追求。我才会不断地谈“这里!现在!”这个瞬间活出的“在”,是生命内在和外在的交会点。它每一个角落都“在”,本身就带来全面而脱胎换骨的效果。

这种快乐,是一种平静的快乐,不分别的快乐、不激动的快乐、平等的快乐。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有,不可能失去,跟人生任何的内容——人和事物都不相关。

这种快乐,是任何生命都有的。它本身是神圣的。

[1]这段话,是朋友寄给我的,和这一章正好相互呼应。我原本以为是古人的智慧,后来才发现是一位住在美国得州的现代人 Ralph Marston写的,正如我所观察到的,在这个时代,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人醒觉过来,或正在醒觉中。只要诚恳发愿,希望打住人间制约的循环,把人生告一个段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

《神圣的你》第五卷 10.神圣的“做”

神圣的“做”,也只是从每一个行动,活出“在”。

“做”、任何“动”,离不开这个外在世界,是外在世界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通过规划(“动”)再加上努力(“动”),再加上行动(还是“动”),希望达到外在世界的目标,而由种种外在的目标组成人生的目的。

我们一般谈到人生的目的,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生命的价值观,或一生最高的追求,都离不开外在世界“做”、或“动”的范围,也离不开无常、变化、局限。

所有可以想象得到、可以表达的目标,其实都还在外在世界的范围。

外在世界所带来的任何目标,一般都是通过时间,再加上努力可以达到的。没有一个目标是永恒的,因为离不开这个形象的世界。它本身就有生有死,有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可能带来永久的快乐或满足。

我们仔细观察,一个人通常会被种种目标绑住,为了达成目标,而带给自己相当多的压力和烦恼。达到目标后,所得到的满足感也相当短暂。很快地,又要去找下一个目标来投入。

目标和目的,脱离不了我们生活的阶段,本来就是变动的,所带来的结果也只是短期的。我们通过瞬间,想扭转乾坤,想把一切变得更顺。任何努力,本身就是对瞬间的对抗。希望把瞬间当作一个工具,扭转它,以达成未来的目标。

相对来说,“在”属于内心的层面。只有“在”,是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动物、植物乃至于任何东西、整个宇宙的共同点。只有通过“在”,我们才可以融入全部的生命。也只有通过“在”,我们才可以把生命内在的目的找回来。

而生命内在的目的,也只是醒觉。

严格讲,从内在的生命来看,连醒觉或任何目的都不需要谈。它本身只是融入生命自然的结果。我在这本书和前一本书多次提到的醒觉,也只是表达把外在和内在的生命完全地接轨。

完全接轨了,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物质的重要性自然降低,甚至消失。我们才把真正的我找回来。也就没有期待要去活什么生命,反而是生命来活我们。因为生命的内在或整体,是远远超过外在的小小部分。

也只是:我们全部的意识,想观察到自己,想照明一切,想合一,想回到对称。

我会讲这么多,是希望我们也可以把握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动”找到“在”,找到生命的空当,生命的宁静。让每一个“动”,都成为生命转化的一个门户。

首先,不再只重视结果或目标,而是重视“做”或“动”的过程。通过每一个行动,让它成为瞬间唯一的任务,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它之上。

这就是醒觉的“做”,神圣的“做”。“做”,自然比结果更重要。结果,是每一个醒觉的行动、神圣的行动自然带来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如何,也不需要再计较。

通过每个行动,把自己交出来,交给全部的生命,让全部的生命带着我们去“做”。

 

从“心”出发,清醒地“做”,清醒地“动”

 

每一个瞬间带来的“动”,自然会决定未来。我们不要带来任何质疑,每一个瞬间带来的“动”,自然变成最高的目的。不怀疑、不质疑,我们自然随时都可以自在,可以轻松。

每一个瞬间活“在”,最多也是从“心”出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出发点,样样都是从“心”出发,也自然一切都回到心。身心也自然合一。这就是最高的意识状态。

可以每一个瞬间活“在”,随时落在“心”,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最完美的。

这一来,人生的最后一步,已经很早被第一步决定了。

用这种方法简化生命,会发现连外在所带来的生命目的也自然简化。我们不用再去追求人间的变化。最多,只是重视每一个瞬间的意识状态。而任何外在的目的,都失去了它绝对的重要性。

这种“做”,是很享受的“做”,是快乐的“做”,是一点都不费力的“做”,是不受制约的“做”。

不只人间的突破和革新,都是通过这种不费力的“做”所完成的,包括音乐、绘画、观念的突破。连寻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主厨做菜、理发师为客人打理发型、医师在开刀,护士照顾病人、空服员在值勤、老师在上课、学生在学习、工程师执行项目,只要他点点滴滴用心,完全投入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不再注意结果,反而带来最好的结果。通过这种神圣的“做”,不光是不费力,而能达到最高的表现,甚至还为周遭带来生命的能量。我相信,这种“做”,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也在身边看过这样的人。

这种“做”,本身也自然是包容的“做”,和自己、和身边不再有任何摩擦、任何烦恼、任何矛盾,也符合全部生命的流动。

它成为自由的“做”。假如可以选择,我们也只会选择正在进行的每一个行动,也不可能不选择它。

在“动”中与生命全面接轨,自然让我们不那么严肃,也不那么在意别人所评价的成败,不会总把任何事、任何话当作冲着自己来的,更不会时时处在生气、紧张、慌乱之中,也不可能坚持非如何不可。

随时活在“心”——守住意识的状态,把每一个瞬间单纯化,本身就随时消除时空的作用。这就是从人间解脱最大的秘诀。

也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费力完成大大小小的任务,因为他随时都和生命的整体接轨。

不是这么“做”的话,一个人或许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规划,多多少少完成一些任务。但过程会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很多烦恼,而使得结果不那么圆满。

即使想为整体做点善事,最后的结果还是落入了“我”局限的境界,而得不到周边的人支持与认同。

这些话,其实每一个人都懂,也都体验过。我在本书稍早也提过“心流”的观念——我们每一个人投入“心”,自然发现可以完成不可思议大的任务。而且,是通过无思无想,最不费力、最轻松、最自在的“做”。

无论各行各业——工程师、设计师、学生、营销人员、服务生、科学家、企业家、画家……都可以通过不费力的“做”,而发挥最高的潜能。

我们知道生命本身就是整体,而通过有限的感官知觉看不到整体。于是,我们只能相信它,把自己交给它。

让生命,通过每一个“动”继续这个旅程。跟着它,一起翻转。

这些话,表面上不太理性,其实也只是反映——生命远远更大的层面,不可能通过我们局限的脑完全掌控。

想不到的是,通过“动”,可以找到生命的聪明,或称智慧。通过“动”,我们可以让生命的聪明体会到自己,而把生命的醒觉、生命的喜乐、生命的平安带入每一个行动。

我们也可以同时从每一个行动,觉察到自己好像被过去的制约“附身”。然而,在宁静中觉察到这些,它们也自然就化解或消失了。

醒觉的“做”,是投入、关注每一个行动所带来的瞬间。它是燃烧过去种种习气、种种业障,最不费力也最有效的办法。这么“做”,我们已经让全部的意识通过每一个行动,流到这个人间。而任何“动”,再也不带来任何对抗。

我们一般想不到,就连经验或体验,还是离不开“做”或“动”——念头和情绪的“动”。更别说人类所有的努力、追求、探讨、尝试甚至思考,都离不开“做”,也离不开“功”的观念。功,本身就是时间或空间的移动。“成为(伟人或圣人)一样离不开时空——是通过未来或别的哪里,才可以成为。

“在”,强调的则是绝对与永恒,不受时空的影响,跟“做”也没有对立。完全契入“在”,没有经验好描述的,也没有体验的人好谈。“在”,无法用语言表达,最多只能点到。

以下的图列出一些实例,供你对照“做”与“在”的观念。

只要仔细觉察,人间所有的经过,任何经验、看法,只要可以描述出来,还是落在“做”或“动”的范围内,本身都是无常。而神圣的“做,也只是随时把“在”带回到“做”,通过“动”,把“在——”带到人间。     

在这里,再次用“谱”的观念,来表达“做”与“在”,和第二卷第六章“存在一作为”的谱是相通的。图左最深的红色,表示最具体的“做或“动色谱上方的字眼,比较偏重左脑的“动或“做”。下方的用字,则编重于右脑由左至右,逐渐微细、抽象,直至无色无形的“在”。

无论左脑还是右脑,只要一动念、一感受,只要可以描述出来,都离不开“动或“做”。所谓的开悟、解脱、臣服,最多是整合了左右脑的理性与感性,再超越左右脑的局限,试着去贴近我们身为人最根本的存在。

然而,“在”既不是左脑,也不是右脑,甚至不是用具体或微可以描述的。它什么都不是,只是“在,就是单纯的“在”、“在”、“在”。也就是《全部的你》提到的“是”、“就是”、“我就是”、或“我是”。

我是,不需要是什么,我就是。

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追求、体会、努力、感受……无法定义“在”,同样地,就连觉察、解脱、开悟、臣服……也无法定义“在”。我们最多只是——在每一个行动,活出“在”。

通过神圣或醒觉的“做”,内心所发出来的一体意识,在每一个瞬间,点点滴滴照明这个世界。这张图,右边的男士还没有和生命的内在接轨,完全迷失在人间。最左边的小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光,但还没有整合。左右的植物和狗,和一体意识没有分开,但也没有觉察到自己。中间这个醒觉的人已经完全贯通生命的内在和外在,全面整合生命。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内在和外在的分别,不再有任何隔离,不再有疑感。生命的光从内在(图下)通过他照出来,把醒觉,带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5/10/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