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神圣的你》(9)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5-09 16:35 已读 664 次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神圣的你》第五卷 神圣的路标到处都有

路标不只是指引方向,也带给我们信心。让我们在旅途中不断地获得鼓励和确信。神圣的路标,也只是这样子。

神圣的路标,不光是不断地指向神圣的生命,让我们可以彻底地转变意识,还会加强自信,带来各个层面的笃定。

神圣的路标,可能有形,也可能无色无形。它可能是人间可见的一个具体之物、一个符号,也可能是一个念头带来的抽象观念,只要你有完整的基础,通过每一个角落,自然都能落回全部的生命。

每一个人可以运用的路标都不一样。只要接受这一神圣的旅程,自然会找到和你相应的路标。最奇妙的是,好像全部的生命舍不得让你继续迷路,会用各式各样的方式给你路标,就像牵着你的手走过人间。只怕你通过制约和念相的蒙蔽,反而看不到眼前的路标。

要记得,一个人只要有解脱的期待,甚至变成一个愿,而且这个比任何人间的兴趣,目标都更大,它本身就决定了结果,会产生不可思议大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从外在的人间发出来,而是从我们的内在,通过瞬间所爆发出来。

愿愈大,这个翻转的力量越大,连挡都挡不住。

《神圣的你》第五卷 1.神圣的朝圣

神圣的生命,就是把每一天当作我们最后的朝圣。

这个主题,是对许多云游的朋友最高的敬意。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就已有出家的念头:“一个人完全不将自己投入物质需求,将自己跟物质与形象完全脱离,用出家的形式来体现——人间没有一项绝对的事,或绝对重要的东西,值得去抓,值得去投入自己。”

耶稣在世的时候,也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很年轻就四处云游,到各个地方讲道,也都是通过行脚而完成的。

老子,更不用讲了,他根本避开这个人间,对人间没有任何依恋。

后来的大圣人,也都把人间看得很淡。首先,对物质都有一个解脱的看法。我遇过很多四处云游的朋友,在找寻生命的全部,认为对灵性的追求是他人生最高的目的。通过行脚朝圣,他们对古今的圣人或圣人待过的圣地,表达敬意。这不仅带来一种平静,也是很诚恳地希望把自己交托给过去的圣人。

地球上其实有不少圣地。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最有趣的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地球本身有些地点构成了能量网格(grid)由地球灵线或所谓的龙线( ley lines)所组合,离不开地球的地磁场( geomagnetic field)和种种螺旋场。

巧合的是,一般人所称的“圣地”,有不少也在这些灵线或灵线的交会点上(也有人称之为力量点,带有能量的螺旋)例如: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英格兰的巨石阵、中国的长城、印度的 Arunachala Mountain(成道者拉玛那·马哈希的道场)、柬埔寨的吴哥窟、台湾台东的金仑、西藏的拉萨、秘鲁的马丘比丘、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普玛彭古、智利的复活节岛、巴基斯坦的摩亨卓达罗、北苏格兰的芬德霍恩、百慕大三角洲、亚利桑纳州的神圣螺旋区、秘鲁的纳斯卡线、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也都离不开这些能量的奇点。许多著名的教堂或寺庙,也都落在这些点上。                        

这张示意图带出主要的地球灵线,构成了能量网格(未包括区域性的灵线)

世界各个圣地,吸引许多有所追求的朋友前来朝圣,希望能体会更深层面的宁静、永恒与神圣

古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地点,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奥妙。也让我认为,没有脑的阻隔、没有念头的干扰,反而自然让我们的内心,也就是生命的内在可以带来各式各样的体会。而且这些体会,远远超过人间所带来的知识。

回到朝圣这个主题。确实,这些神圣的地点带来大的能量的补充、种种的净化或能量交换。从能量的角度来谈,是不可思议大的提升和转变。通过朝圣致敬,跟神圣的意识结合,带来更大的加持力量。对于一个求道的人,会带出种种身心的体验。

这里所谈的朝圣,含有很多深层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的灵性旅程都可能接触过,也都值得肯定。但这些体验还是离不开物质的层面,离不开“动”、“做”的范围,含着期待、修行、能量、提升……种种“灵性”的作为。最多也只能当作路标来看,倒不能太认真。

真正的朝圣,是在心中。是活在人间,但不受这个人间的污染。是面对事情,但不让事情带走。是进入这个世界,但没有在世界迷失。

是不通过任何努力,连朝圣都不需要,就可以找到的。任何费力,任何一个“动”,甚至包括找到,都已经是多余的。

站在这种定义,神圣的朝圣其实是人生的开始,是真实的全部神圣生命的起步。而不是通过神圣的朝圣,以为可以把全部的神圣生命找回来。

神圣的生命不用找。它随时都在眼前,任何朝圣都找不来。它本身就含在这个瞬间“这里!现在!”随时都可以汲取。

要进入全部神圣的生命,一个人才真正开始活起来。

《神圣的你》第五卷 2.人间的关系,是最好的一堂课

任何关系,都可以变成一个神圣的路标。只有跟生命完全接轨,才是永恒的,才是神圣的关系。

我想,没有人不期待人间的爱情。一个人不管多孤独,都抱着一份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个伴侣,并通过这个伴侣来完善自己,同时还期盼这个完整会是永恒的。

然而,没有任何人间的关系能符合这份期望——既不可能完整,也不可能永恒。

只是,爱情的吸引力还是远远大于其他形象所带来的引力。种种的对立与分别,包括性别、个性和兴趣的互补与搭配,都会带来像磁铁两极之间对偶的吸引力。

接下来,有了家庭,这个吸引力只会加大,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表面上看来最稳定、最能发挥功能的单位,陪我们一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

人间的关系——“我”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间的爱——爱一个伴侣,爱一个家庭——也就是我们要醒觉、要跳出人间最难过的一关。前面也提过,要解开这个“我”是太不容易了。念相的世界一定会用各式各样的花招反弹,不让我们停留在这个瞬间,而是回到一个充满烦恼、念头的“我”的世界。

人间所带来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我”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免我们完全臣服给瞬间,把“我”就这么消失掉了。而且,这道防线通常都会胜利。它所带来的满足感,至少还会略略耽搁我们醒觉的旅程。甚至,就这么让人陷进去了,一辈子走不出来。

你听到这些话,也许会很惊讶。毕竟我们过去所得到的印象是:人生最大的目的,不外乎成家立业,至少要找到一个好的伴侣、建立一个家庭、留下好的后代,延续下去。这就是人间认定的永恒。

然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人间所称的爱根本离不开“我”的范围。无论我们再怎么把它说得像无条件的爱( unconditional love),一落到外在的世界,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根本不可能成立。这个外在世界,是种种条件所组合。人间的爱,自然也就落入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比如说,所谓“无条件的爱”,至少也要先符合个人的期待,我们才肯给出。如果不符合期待,也就收回来了。我们仔细观察,亲子之间往往就是如此。

站在父母的角度,自然认为孩子是他带来人间的,理所当然会当作自己的拥有物,甚至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也通常认为“我”比较有人生的经验,比较有智慧。即使是“你”的人生道路,“我”当然比“你”当孩子的更清楚该怎么走,于是造出一连串的对立和对抗。孩子也觉得没有受到尊重,而对人生产生种种的反弹,甚至无力感。

孩子一样会期待理想的父母,也自然会认为——如果父母没有造成伤害,我的人生应该会和现在不一样。于是,亲子之间的冲突,会被孩子放大,而成为情绪或性格上的伤疤。然而,这个世界,也不可能找到足以为神圣标杆的父母。父母无论怎么尽力善待孩子,孩子的萎缩体也早晚一定会建立出来。他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带来一连串制约和情绪的萎缩。更别说活在这个人间,即使在家庭里不受创伤,在学校、在工作早晚也要受伤的,这是避不开的。

此外,通过物质或形象所创造、所延伸的任何动力,包括人间的爱,都离不开个人的期待、需要和互补,终究要走向失望。而且,物质和形象本身就是无常,随时都在变化,随时可能消失。要维持关系,在人间不光需要费力,即使费尽心力也不可能永恒。包括我们认为的天作之合,早晚也会幻灭。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些父母(其实是每一个人,包括我)自然会想保护孩子,不希望孩子跌倒受伤。尽管自己的成长也受过挫折,也从受伤得到学习,但绝对不希望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经验。这一来,反而完全忘记了——受伤、受苦其实是生命学习最好的机会。

这种保护心态,本身其实含着一种误解——没有看清楚外在世界的无常,还认为外在世界就是永恒。

谈到神圣的关系,我也还在学习当中,和每个人都一样。我只是知道——任何关系都是不能依赖的,都不是永久。从人间的关系要找到幸福、真实、永恒的解答,是不可能的。它本身是由局限的意识所组合而成虽然如此,人间的关系还是可以让我们得到学习,可以作为生命最好的一堂课。

《神圣的你》第五卷 3.爱,也只是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内容不相关

通过瞬间,自然活在“在”所带来的爱。

唯一永久而不受任何制约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跟每一个瞬间、跟接下来的瞬间、跟再一个瞬间的关系。

我们投入这个瞬间,轻轻松松关注它,不再带来一个念头,不再造出一个牵绊,也自然达到宁静,自然活在“在”所带来的爱。

只有这个爱,才不会受到任何人间因素的制约或限制。人间的任何变化,不可能把它带走。

有趣的是,这个爱是长久的,并不需要任何燃料来维系。它本身和人生的任何状况不相关。只有这种爱,才是通往全部生命的门户。只有这种爱,才是真正神圣的爱。它已经从人间跳出来,和形象无关。

更有趣的是,“在”所带来的爱,本身就可以带来一个空当。通过这个空当,我们回到人间的关系时,也自然顺起来了。不再对别人有什么期待,样样都可以接受,不再分别、不再评判,自然会发现人间的关系也就通畅了。即使不顺,我们也知道要怎么处理。没办法处理,我们也懂得接纳、包容,不断地回到“这里!现在!”

把任何关系简化到一个刹那、一个瞬间。通过关注、觉察,把每个瞬间当作最后一个瞬间。在人间相遇的任何关系,也就变得单纯。

最有趣的是,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带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亲人或陌生的人,我们都可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关系。任何关系,都可以用生命的空当去包容起来,而把自己的看法、期待和反弹降到最低。

这么一来,不光是关系可以看清,连任何东西、任何客体,我们也一样可以看清。在形式上,关系是最难看清的。因为有互动,而且通常会勾起很深的感受。一个人,只要能用宁静、空或空当包围人间的关系,不让自己被它带走。接下来,也不会让任何形象带走。任何形象,包括关系的重要性,也自然消失。

一个人醒过来,他身边的关系可能更好,可能更亲密,也可能更淡。有人会选择跳出家庭亲情的牵绊,也有人选择不改动,根本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是——我们对每一个瞬间是不是专注,对每一个瞬间出现的关系和人,是不是把全部的注意力奉献出来,而同时把内心的“在”或宁静,带给周边的人、周边的关系。

也只有通过这种和瞬间真实的关系,才可以化解任何反弹和过去不满的牵绊。

用这种态度面对生命,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处理,再也不用通过我们的念头或萎缩,做不必要的扩大。无论如何,人间的关系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造出一连串的制约,一连串的反弹。

神圣的爱,也就是瞬间所带来的宁静。没有任何要求。它对任何人和事情都自然达到平等心。是温暖的,不是热烈的。是包容的,不是排他的。

神圣的爱,也不需要时间来取得。它是给,而不是索取。

每一个人,都可以立即投入。

神圣的爱

你可能认为,为什么不把神圣的爱作为独立的章或卷,毕竟“爱”是人生这么重要的部分。

原因其实很简单。

我们人间的爱不可能称之为神圣,只因它不可能永久。

它是通过客体意识的区隔和分别所组合的架构——有一个人去爱人,有一个人要被爱,在两个客体之间,通过一个爱的动力牵系起来。这样的架构,每个元素都是由一个念相再加上一个“动”所联系,离不开幻相。如果我们真要谈爱,反而是——完全失落人间的爱,才可能把真正的爱找回来。

要谈神圣的爱,或许更正确的表达是——神圣的失落,甚至是神圣的牺牲(sacred sacrifice)是通过失落,甚至牺牲人间的吸引,我们才可以看到全部的生命,才可以真正让爱爆发出来。这个真正的爱,本身是不分别,只是随时庆祝我们共同的本质。

这种领悟,就好像前面谈过的,要让自己全部迷失在未知、不可知,才可能把真正的生命找回来,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个失落的过程,“我”绝对不会轻易松手,而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通过种种念头和情绪的反弹来抵抗、对立,扩大到甚至生死攸关的地步。让人失落一段亲密关系,好像失去生命一样可怕。

这一关,是所有大圣人都面对过的。穿越它,才可能完全解脱。

因此,神圣的爱,也只是穿透“我”和念头的幻相,看到每一个人生命的本质,是你跟我、跟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有的。神圣的爱,是通过任何周边的人,体会到这个共同的本质,欣赏这个本质,臣服于这个本质。

这种和生命全面的接轨,才可以称为神圣的爱。

它才是永恒,从来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

能在对方身上,看到与自己共同的神圣本质,这么说,神圣的爱,也只是爱自己。但这个自己,完全不同于“我”,而是整体或是一体。

我们倘若在这上面想做任何局限,落到某一个人、某一个东西,加一个“想要”、“想得”的念头,自然变成了人间的爱。

神圣的爱,也只是体会到我们跟任何人、任何形象,都有同一个本质,都离不开一体,也就是生命的整体。这张图用背景的一点一点代表一体,是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个生命都有的。我的一体不可能不认得、更不可能不爱一切的一体——自己。

《神圣的你》第五卷 4.感受和感情,作为意识转变的门户

4.感受和感情,作为意识转变的门户

感受和感情,还只是形象。最后,还是要清醒地看穿,才可以进入“心”,体会到宁静的“在”。

我在这里着墨这么多,也就是想表达——感受、感情,在意识转变过程的重要性。

假如可以清楚地看透人间的感受、感情,甚至爱,我们已经走出人间一半了。

通过千万年的演化,人类知觉的重要性已经在演变。五官的知觉(色声香味触)和感受对我们的作用也已经不同了。释迦牟尼佛还在的时候,他说“听”是最重要的,而特别肯定一位十地菩萨——观世音菩萨所带来的种种听的法门,并称之为在人间最利的法门。[1]要运用到声音,听或持咒,都离不开耳根的法门。在佛经中,《心经》可以说是最精华的法(我个人认为,没有第二部经比它更精练),集中在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成就,是当时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弗互动所留下来的记录。

站在能量的角度,声音的能量跟我们的肉身最接近。正因如此,每一个最古老的文明,都用鼓声和类似的乐器,让我们和地球达到共振。

此外,几百年来,知识的获得变得非常快速,而自然让我们的眼受到大量的刺激。不管是电视、计算机、手机或任何显示器,都在要求眼根来接受、体会快速度的转变。

所以,眼睛的看和耳朵的听,是我们这个时代接触世界最重要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观想(visualization)也离不开眼根,只是把眼根的作用转向内。我多年来在许多场合以观想和朗诵作为主要的体验方法,也在《静坐》中介绍过观息(观呼吸),还介绍过白骨观,也离不开观想。

一样地,感受( feelings)也是愈来愈重要。我们把第六识称为念头,严格讲,感受的重要性不会输给念头。感受,是结合神经与细胞的接口。比起念头,它跟身体的距离更近。感受会凝到每一个细胞上。我们不用谈到解脱的层次,就连心理创伤的疗愈都要从感受下手,这是心理疗愈专家都知道的。

感受和感情也可以作为意识转变最有威力最直接的一个门户。清楚地看到感情,而可以放过它,不去跟任何感情做对抗,也就是最好的路径,让我们进入“这里!现在!”

我这里谈“清楚地看到”,也就是“觉”,指的是轻轻松松的知觉。通过每一个瞬间,都可以觉察。“觉”就像一束光照明这个人间,自然烧透人间的感情或无明,而带来神圣的爱与醒觉。

不这么做,感情也会变成最大的阻碍。

我们没办法进入瞬间,正是感情在那里阻挡,通过反弹和每个细胞内累积的记忆,所产生的力量排山倒海,自然把我们带走。

清醒地听,当作练习

我们可以闭起眼睛,轻松地听周边的声音。

听,不带出另一个层面的标签,不带出一个解释。

听,只是听。

不管听什么,只要轻轻松松地听。

有些声音,是人说话、走路的声音。

有些声音,是机器运转的声音。

有些声音,是从我身内发出来的。

我们只要听,放过“听什么”,不要去追究。

只要听。就好了。

睁开眼睛,看还可不可以继续听。

听,只是听。

不要再带一个念头。

一天,不管在做事、吃饭、休息、散步、坐公交或地铁,

都可以随时——几分钟,几秒钟,

用这种清醒的听,来觉察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

只要练习,

会发现念头自然产生一个刹车。

接下来,我们自然有一种休息舒畅的感觉。

这就是当下。

[1]有趣的是,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对照修行方法,结论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对我们是最有效的。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行参看佛陀留下来的经典,它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手册,就像《楞严经》点点滴滴地标示出修行过程可能的意识转变经过,是最好的参照。

《神圣的你》第五卷 5.面对感情的失落

感情所带来的失落,是我们“心”转变最大的机会。

我们这一生,也许和父母、孩子、伴侣或是好朋友,在关系中早晚都会经历严重的失落。也通常都会觉得自己受到的委屈,是对方的错,是他莫名其妙,说都说不清,根本不理性。接下来,就造成很多情绪上的结或萎缩,带来一连串的悲伤。只要一想起,念头就转不完。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我用上面的图来补充说明。只要想起过去的失落或是冲突,自然把过去的萎缩态带回来,甚至会把我们带回过去,再次经历同一个失落所带来的萎缩(如图左下)。同时,一个人也可能将某一个人或状况投射到未来,而相对的把萎缩带回身边(如图右上)所以,关系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萎缩,甚至包括过去的、或对未来投射的,都让我们通过萎缩扩大它的负面作用。也正因如此,我们很难度过感情失落的这一关。

然而,这种冲突或决裂,在人生中早晚要发生的。

面对这种情况,或许有两句话可以帮得上忙。首先, That which we don′t have in thefirst place, how can we lose?从来没有过的,怎么可能会失去?

任何关系——孩子、夫妻、伙伴、朋友,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有什么舍不得分离的?又可以搞丢什么?我们会有失落感,还是因为“我”把一部分或全部的自己投入了“他”,把我自己和他混淆了,把“我”和周边的形象合并而迷失了。这些互动,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切。失掉了关系,也就好像失去生命的一切。即使没有失掉一切,也好像失去了“我”的很大一部分,而只留下伤痛。

请再记得第二句话——Thatwhich we are, we cannot lose。本来就是的,也不可能失去。

我们的生命不是通过人生的内容、眼前的剧情来定义的。生命是整体而永恒的,内容再怎么变,支撑它的架构从来没有变过,不可能变,也不可能失去。它本身是永恒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东西所共享的本质。通过这本质,我们才可以延伸出这场人生的话剧。

人,假如真正体会到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看开很多过去的伤痛,解开伤痛所带来的情绪的结。而突然会发现,从每一个失落,都可以找到恩典的新芽。失落越大,它带来的转变动能也越大。它本身也就是宇宙所带来的祝福。

正在经历关系的决裂时,也许没办法理解这些话,甚至对这些话会有很大的反弹。但是,时间一长,或者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发现——关系的决裂有时候是必需的,并带给我们人生新的可能性。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5/09/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