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神圣的你》(6)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5-06 10:53 已读 551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神圣的你》第三卷 活在神圣的空间

轻轻松松,明明白白,活出人间所带来的每一个瞬间。这本身就是活出神圣的生命。包括清醒地呼吸、清醒地走路、清醒地做事、清醒地痛苦、清醒地失落、清醒地死亡。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恩典。

活在神圣的我,一个人也自然落在“在”的状态。活“在”,一个人再也没有什么结果想追求。也是最轻松、最根本的状态。而这状态本身就是喜乐、爱与平安。

这么一来,生命带来的痛苦和危机,或地球整体的大变化,都是“心”带来的一个转变的大机会。我们最多也只能跟着地球,一起达到彻底的转变。

第三卷 1. 神圣,是一个“在”的成就

1. 神圣,是一个“在”的成就

只有通过我们的内心,才可以找到神圣的空间。

任何我们可以表达的人生目标,还都离不开外在的世界。语言离不开念头,念头离不开形象,形象离不开外在的世界。

没有任何人生的目标,无论达成与否,可以带来圆满。人间,也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永恒的。遗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正是想追求一个比较永久、比较完美的人生状况,才给自己设定出种种人生的目标。

通过这些目标,本来是希望可以找到人间的幸福和成就。但仔细观察,任何目标,在人间就是无常,也不可能带来不无常的结果。感情、家庭幸福、身体健康、财富名誉,以及任何想象得到的成就,总是有一天会淡去,甚至消失。这,是人间最不可能违反的“法”。每一个人,只要活在人间都逃不掉。

相对地,只有跃入无色无形的内在世界,才可以找到永恒、无限。也只有通过内在,才会真正找到生命的“常”,也就是永恒,是生命的神圣,是生命最深的意义。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生命无色无形的不动,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而不能当作人生的目标来谈。用“目标”这两个字,仿佛还有一个动,一个寻,要用力去追求。然而生命的永恒,却是不费力,轻轻松松通过“这里!现在!”自然浮出来。

它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这个神圣的状态,没办法和任何东西比较,没办法归纳,找不出它的任何特色,甚至连问题都问不出来。也许,就这样,我们已经把它找回来了。就是那么微妙。

如果真要用文字,为我们提供一个通往神圣空间的路标,那也只是“在”,或“存在”比较接近。找到、甚至活在神圣的状态,又是一个“在”的成就。

只有通过“在”,人生一切的对抗、一切的阻碍才可以消失。

我讲的对抗,包括任何知识、任何念头、任何形象——任何“我”可以抓取的。任何形象,都是通过对抗才可以成形。

没有对抗,自然也没有“我”,没有黑暗,没有邪恶。

我们在无明当中,把自己的身份落在形象——任何形象,这种关联本身就是人类所造出的痛苦、残酷不仁的根源。

在一个充满对立而对抗的世界,有了光,才有暗。有了好,才有坏。有了完美,才有缺憾。有了美,才有丑。有了快乐,才有痛苦。

对抗,或是形象,不是用对抗可以消除的。反而,越对抗,越加强二元的对立。

拿“我”做一个实例,你越对抗自己的“我”或别人的“我”,愈容易激起防卫,甚至造出反弹。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自然会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通过对抗,不光只会强化“我”的防卫和反弹。甚至,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对什么看不顺眼,甚至激烈反弹、对抗的,可能是自己也有的问题。讲白一点,我们越看不顺眼别人的哪一点,往往就是自己也有的特质,说不定比对方还严重。

这么说,要彻底消解对抗,倒不是再加上一个对抗的观念。其实,轻轻松松观察到“这里!现在!”通过“在”或宁静来观察一切(包括对抗),就把对抗的念头消失掉了。

这也是把神圣找回来,最有效的方法。

观察到任何念相,已经打开了——解答的门。不仅观察,还能接受、容纳、放过任何所观察到的念相,就已经泄掉了对抗的燃料。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亲自验证的。

虽然谈的是心灵的层面,然而从科学,比如: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里谈到的方法其实完全合理——人要彻底解答一个系统(念头的世界)所带来的问题,一定要从更完整、更深层的层面来解答。

要跳出来这个系统——跳出这个念头的世界,才可以解决念头所带来的危机和考验。

消解对抗,甚至,只要轻轻移开对抗。“在”,自然爆发出来。

“在”本身就是神圣的根源。样样都奇妙地活起来了。样样都变成不可思议的奇迹。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所带来的状态——本性、心、意识的状态——就是喜乐、爱、平安。

这里所谈的喜乐、爱、平安,不是从人间有形有色的故事可以找到的,也不是通过努力可以带来的。任何努力,还是在一个形式的世界打转。“在”的状态,我们本来就有,是我们最根本的状态。有了喜乐,有了爱,有了平安,我们自然把神圣的空间带回心中。通过我,这个生命自然让每一个角落神圣起来。

就是那么奇妙。

神圣,是内心的状态。神圣带来彻底的意识转变,从我们内心的负面阴暗挪开,转到不分别、平安的状态。我用这两张图表达这个转变:一个人假如样样都是负面,看人生自然是悲观,连大自然都不跟他合作。而瞬间所带来的每一个变化,包括天气,都可以成为抱怨、反弹的借口。然而,通过内心的转变,样样会好起来,就像第二张图,一个人突然看到的都是阳光、都是完美、都是平静。样样都活起来,样样都神圣起来。最有趣的是,唯一的变化在内心。更不可思议的是,内心一改,外在也自然调整,自然顺起来。

Sat-Cit- Anãndã在,觉,乐

Sat-Chit-Anãndã,也拼作 satcitanãndã或satchitanãndã,是一个表达心,也就是内在意识状态的词。这一观念,早在两千八百到两千六百年前已经出现在印度的《秘传奥义书》( Uppanishads)。[1]对我而言,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在、觉、乐”。

不光这三个概念,有很深的意义,就连这三个字的顺序,也反映了最深的领悟。

只有通过“在”(sat)——空当、宁静,一个人才可以自然觉(cit),而自然发出“在”所延伸出来的喜乐( anãndã)。

这种喜乐,跟人间任何事、任何变化都无关,是内心通过“在”所转出来的一种特质。我在这本书里,除了喜乐,还提到爱和平安,也是同类的特质。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也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存“在”,是我们最轻松、最根本的状态。

活“在”,我们自然活在喜乐、爱与平安。

[1]《秘传奥义书》Uppanishads是印度教哲学观经过口传以及后来的文字记录而成的众多经典的集合名称。推测最早的版本可能是 Brhadaranyaka和 Chandogya(800—600 B.C.E)。到了公元3世纪,一元不二的思想已经开始出现在秘传奥义书,后来于“不二论学派中集大成(Advaita Vedanta)。这个学派可以说就是印度的智慧法门的起源。

2.宁静——现代人最需要的祝福

沉默,在外在。宁静,在内在。是神圣的起步。

一般人,可能都接触过神圣的音乐。

我们通常会称神圣的音乐,是想表达这音乐美极了,美到几乎不可能是在人间所创出来的。甚至,它本身就带来一种永恒的感觉。经历了百千年,还会一直存在,让我们跟神更深刻地接触,带来一种清灵的体验。

过去,许多古典音乐都可以称为神圣音乐。现代人的生活步调虽然变快了,仍然可以从所听到的音乐中,鉴别出一种神圣的特质。

有趣的是,这些音乐作品,会带给我们那么大的启发,其实都是在最宁静的无思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它本身可以结合两个世界——外在和内在,也离不开宁静。音乐还是在流动,但自然会带给我们一种不动、永恒、无限的境界。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音符和音符之间、话和话的中间、声音和声音的中间,也就是沉默,本身就是最神圣的音乐。外在的沉默、空当,自然也跟内在的宁静结合。

一个人活在宁静,话自然也变少,没有念头,而通过“在”,观察到这世界所有的“动”。自然对样样不会再有什么反弹,也就自然不会再给对抗生存的空间。任何对抗,包括全部的念头,也自然减弱了力道,甚至消失。连这个人间局限意识所带来的世界,也跟着消失。世界消失,剩下的只是——神圣的生命。

生命的内在本来就是宁静,本身没有动过。要把生命的外在和内在完全合一一个人只有通过宁静,也就是“在”,才可以把两个世界接轨合一了,一个人自然活在宁静。从每一个动”,每一个角落,他也自然可以把宁静活出来。通过宁静天堂和人间自然也就接轨了。

外在的世界消失了,生命并没有消失,我们跟着生命,重新诞生在这个世界。而这个新生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它本身,已经神圣。

神圣的生命,也只是把生命的外在和内在完全接轨、完全合一、完全整合。内在的生命远远超过外在的生命。一个是绝对,一个是相对,根本不能比较——更不用谈比例。喜乐、爱、平安本身也是“在”的状态所带来的特质,一样也是绝对,不受人间的限制。

我们自然会把内在的生命当作人生主要的目的。从内在延伸出外在。外在的任何目标,自然变得不重要,是为了配合内在生命的目的才有的。

这样,人生突然颠倒过来。内在与外在的世界再也不分手,天人合一也只是如此。

沉默,不是声音的对等。宁静,也不是“动”的对等。“空”也不是“有”的对等。“在”,也不是“做”的对等。

然而,没有沉默,也就没有声音。没有宁静,也不可能有动。没有空,也不可能有有。没有在,也不可能有做。

沉默、宁静、空、在,都是绝对的观念。而声音、动、有、做,是相对的观念。

宁静,也就是“在”,在任何形象,包括音乐、声音、念头、动作当中都可以找回来。

最不可思议的是——要把宁静找回来,反而不是跟这个形象对抗。我前面也提过,形象所带来的任何对抗,是通过容纳、臣服、包容才可以化解。

臣服,是臣服于每一个瞬间,让每一个瞬间都单纯化。让这个瞬间所包含的事实自己说话,不要再加另外一个解释、另外一个念头、另外一个追求、另外一个问题。

假如,我们不断地回到这个瞬间的事实,而不是停留在事实所勾勒出来的念相或种种的分析解释说明。那么,这个瞬间会更容易面对,我们也更可以容纳。

还没有加任何念头前,就把这个瞬间的事实容纳。

带着轻松的观察和容纳,每一个瞬间所带来的事实,自然不会延伸到念相。这才是《全部的你》一书和这本书所谈的臣服。

我们每个人只要懂得这个道理,自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随时可用的练习。

 

臣服——容纳瞬间的练习——从声音,回到宁静

比如说,某一个人来到办公桌前,他音量很大,要我给他回应。

套用这一章的架构,也就容纳“这个人讲话音量大”这个事实。

容纳了,答复了,事情也处理了。

而不是再加上一连串的想法和解释——“他这么大声,肯定是对我不满。”“是不是哪一次得罪他了?”“他为什么只对我这么大吼大叫?”“唉,以后别人怎么看我,是不是也会瞧不起我,说我不好。”……

只要不再把这些想法往自己身上联系,这一来,会发现臣服变得特别简单,也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因为臣服的只是事实,而不是屈辰于一个虚的念头所衍生的世界,不是屈服于没有发生的事——不是屈服于“我活该”、“没有人喜欢我”这些念相所带来的标签。对这些想法带未的标签和判断投降,并不是真正的臣服。

或者——

很可能,事实发生了,我们也确实生出了很多负面的想法,和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荒唐,甚至更离谱。

是的,这些幻想确实在念头的境界发生了。在念头境界,这是事实。

那么,也就容纳、臣服于“原来我还有……的念头”。

所臣服的还是事实,是在这个瞬间所发生的

臣服于事实,自然找回生命的空当,通过宁静,在看着每个瞬间

熟练了这个过程,每个瞬间,都可以用宁静把它包起来。比较不可能对瞬间产生激烈、躁动的反应,甚至反弹。

 

只要内心保持宁静,我们自然不会让瞬间带走,也不会拿瞬间带来的任何变化,去刻画个人的自我形象,甚至变成身份,变成自己。

不被任何形象困住,“我”自然跟着消失。

神圣,也就自然在身边。

3.通过仪式,回到神圣的传承

让每一个瞬间,作为最神圣的仪式。

通过思考的逻辑,人类早就创出一个“主”“神”的观念,以及“神圣”的想法。通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和圣物,来表达内心最高的尊敬。通过这些形式和形象,希望可以与神连接。

圣物,带着人心对神的印象。人类再通过仪式,希望活化这些圣物,将灵气带到人间。每一个宗教,都离不开这两者。而且,所有宗教都非常讲究祭坛的呈现方式,包括上面摆放的圣物,以及执行的仪式。两者结合,构成非常严谨的传承,代代相传给后人,希望保留最原初、最神圣的用意。

这些仪式,除了敬神,本身也有净化的作用——自然淡化外在世界的作用力,让我们转回到内心。

世界各地的文化对此都相当讲究,也希望文化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早期的人类,白天忙着采集狩猎,夜里做火供,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饮宴,自然把舞蹈、音乐、节奏、饮食纳入了神圣的一部分。人类最早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太阳、月亮,也都是大自然里的元素。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崇拜的对象逐渐变得抽象。

此外,社会发达,开始有各种阶层的工作,于是崇拜的时间,便定在固定的日子,比如,星期天。仪式也变得愈来愈正式,开始有特定的模式和运作方式。

无论如何,总是离不开古人的精神——希望跟“神”沟通,把祝福、保佑、加持带到身边。

这些仪式,通常离不开一个系统和资格来延续传承,也会指定一位延续传承的人,一方面代表“神”的加持,同时也代表“人”去祈求。这种传统一直持续至今,例如: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在星期天带领礼拜,佛教的方丈主持法会。

我们华人也有一个特殊的传统——在家里设置牌位,对祖先的灵魂表达最高的尊重。并通过定期的仪式,表达追念、析求保佑,也反映儒家文化对慎终追远的强调。

反而是到了现代,我们面对种种的仪式和圣物,不免带着一种质疑的眼光,认为这些是迷信。尤其站在科学技术的角度,会觉得都不符合理性。于是,仪式更深层面的意义,也就这么在人间渐渐散落了,相当可惜。

其实,通过仪式,无论是念诵或是礼拜,在重复而规律的身体动作中,我们自然达到无思无想的状态。尤其在诚恳的状态下,通过这些圣物和仪轨带来的信心,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比较集中,更让我们投入,放开任何念头。

神圣的仪式有不同的层面,包括象征和符号,就像图中央圆形的曼陀罗表达宇宙的圆满和完整。神圣的仪式,也包括庆典。以印度的puja来说,除了种种的符号和象征、神的形象、供养的水果之外,它本身就是一个神圣的庆典。华人文化也有独特的符号象征和仪式,民间的参拜和供桌的摆设为其中一例。

无论是象征或庆典,神圣仪式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集中人的意识,同时打断杂乱的念头,将意识带到更高的状态,跟神圣的对象融合。它本身是一个很好的静坐方法,包含了动态和静态。

这种体验,本身就让我们转向内心,让我们得到宁静,而契入生命的空当。

这种状态,一般都自然带来快乐和平安。正因如此,经过了千万年,这些仪式还能保留下来。

我常常跟朋友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仪式,把生命简化。

通过一个规律的步调,可以让念头消失,同时也让宁静自然浮出来。

不一定通过宗教,单纯的静坐也可以作为一个仪式,把真正的自己找回来。这是现代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一堂课。一口醒觉的呼吸,完全清醒,也是一个好的仪式,甚至是个最不费力的仪式。

只怕我们一天忙碌下来,完全落在念头的世界,没有给自己任何空当,而被种种的念相带着团团转——不知不觉,从早到晚,甚至一生,都活在对抗中,不断通过各种形象来加强“我”。到最后,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在这个人间所扮演的角色和形象,而忘了给自己一个空当,失落了生命更深层的意义。

这么说,我们随时可以通过自己创造的一套仪式,把生命找回来。倒不是非要通过公认的仪式,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对神圣有所体会的人,自然会随时把握住任何瞬间所带来的仪式的机会,自然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每一个瞬间。也就让每一个瞬间成为最神圣的仪式,带着自己走完这一生。

投入这个瞬间,也自然消失了任何外在的追求。自然会淡化对人间的期待,以及所设定的目标。

他清楚,任何外在所带来的目标,不管表面上多高明、多吸引人、多么被大家认可,都一样是无常的,会随着环境和状况随时改变。这样的人生目标不光靠不住,站在生命的整体,最多也只有相对的重要性。

内在所带来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心或意识状态的彻底转变,让我们醒觉。这个内在的目的,其实就是人心整体的目的,也是整个宇宙唯一的目的。

通过每一个醒觉的瞬间,自然可以完成这么大的转变。

多年来,很多人都体会到大环境的变化。我过去也用 ascension或提升这个字眼,来表达反映整个宇宙的灵性觉醒程度。打个比方来说,好像宇宙从一体变成多体,再变得多元而五彩缤纷,通过频率和能量的转变,想做个翻身,重新回到一体。

进一步说,宇宙想对自己做个观察、得到醒觉。我们既是这个宇宙的一小部分,也只好跟着这个频率的转变,一起回家。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大的危机,反而带来大的机会。人类的历史从来没有过这么不可思议的快步调,造成那么大的压力、那么大的不安、那么大的痛心、那么大的恐惧,累积那么大的不快乐。然而,正因为在整体和个人的层面,同时有那么大的危机,我才敢讲,这是人类醒觉的最佳机会。

想不到的是,醒觉,就在眼前。是那么不费力,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甚至,连“得到”这两个字都不正确。我们本来都有,老早都“在”,只是自己不知道。

仪式所带来的宁静,本身就有意识转变的力量。通过宁静,我们可以包容任何瞬间。包括它所带来的一切形象。通过宁静,我们每个“动”自然变得从容,也自然都是神圣的。

从一体,到多体,再回到一体

谈到生命现在由多体想回到一体,我们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实例。

我还记得年轻在纽约读书时,认为自己处在一个黄金时代,只要投入某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在免疫领域探索细胞死亡的机制,一定会有种种的成就。才几十年,我们已经以很快的步调在各个层面进行整合,想进入更高、更完整的全面,希望从个体看到整体。就像是想集合很多平面,看到一个共同的立体。

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物质或信息的发展,也都自然移向共同的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达到种种方便——使用同一种语言,在同一个接口上有更好的互动。为了与整体会合,信息与科技也在发展跨平台的平台。政治也是如此,全球都在寻求联结,许多国家已经使用同一种货币。这世界,好像成为一个大型的地球村。生命,好像一个大的信息螺旋场,正在同步与统一所有的领域。

我在很多场合,包括通过《全部的你》、《神圣的你》这两本书,和有声作品《你·在吗?》,谈地球频率在提高或加快,也只是在表达这个整体或合一的力量。现在地球的共振,已经带来不可思议大的生命场或螺旋场,催促人类非做一个大的整合不可。

所以,外在世界和内在生命的整合,倒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是人类必然的方向,也是宇宙演变的方向。内外整合,就是宇宙存在最大的目的。

最后,宇宙,只想观察到自己。

宇宙在等着我们醒觉,而通过我们可以观察到自己。

再讲透一点,宇宙就在等着我们醒觉,等着我们把醒觉带到人间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角落的生命都看到自己,无论是一朵花、一只鸟、一颗石头,都可以看到自己顺着生命所带来的转变或提升力量,怎么都挡不住,早晚都会完成,只是步调快慢的问题。我们最多也只能搭上这趟旅程,顺着它,完成人生最大的目的——醒觉。

这本书,在这个时候出来,也只是希望能让这个步调快一点,让这个整合早日完成。

圣物

每一个文化、每一个宗教,都留下一些信物,人类自然会称它为神圣的。

有些是大圣人留下来的遗物,通过宗教的传承,让后人特别重视。比如说,天主教很讲究十字架。通过十字架,一个可以带来最严重身心虐待的刑具,把耶稣的形象放在上面,也是来表达臣服的观念——连最深的痛苦,最大的痛苦,耶稣可以完全度过,甚至可以完全接受。

在钉死之前的最后一口气,耶稣还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也是传达人最高的一个境界——在最大的痛苦中,还能完全清醒,完全做到清清醒醒的受苦,以及慈悲。

十字架上的耶稣,不离人间的形象,却能带我们回到更深的无色无形的层面。

Andrew King, Into Yowr Hands

佛教也一样有遗物,最神圣的遗物是佛陀的舍利子。佛陀涅槃之后,肉身火化留下一粒粒芝麻大小的固体物质,梵文称为 sharira,也就是中文所称的舍利子,存放在各地的宝塔,通过各地寺院传承下去。密宗尤为重视,有一套传承的制度,通过上师或仁波切代代传给弟子,用生命去守护。

在这个圆形的容器里,含着白色、芝麻一般大小的佛陀的舍利子。

这些舍利子,千百年来,带来数不清的疗愈和能量转变的奇迹案例,也帮助我建立“真原医”的理念。将来有机会,我会分享真原医和舍利子的渊源。

我这里想表达的是,任何物质、任何形象,还是离不开无色无形。反过来,最高的领悟,也自然会包括物质。一个人证到法身,是通过“在”,看穿这个世界,而自然跟生命的内在接轨。

然而,还要通过彻底的转变,才可以让生命的每一个体,包括肉体、情绪体、思考体……跟“在”完全接轨。如此,才能完全化掉过去的制约。

换句话说,一个人要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体去领悟全部的生命,才可以大彻大悟。有这种成就,连身体都会跟着转化。

佛陀的舍利子,也就是这种大彻大悟的成就。不光是在领悟上的成就,是肉体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成道,才会留下后人所称的舍利子。

4.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永恒

每一个清醒的受苦,都是神圣的,是把受苦变成我们的选择,把它变成人生转变最大的机会。

前面提过,危机带来转机。话虽如此,人在面临困境时,不见得能很快接受这一道理。

尤其遇到人生的危机时,会认为自己为什么那么坎坷。看到别人有钱、有名,样样都顺,为什么自己事事都不顺。内心的委屈和伤痛,无以形容。这些际遇,同样会让我们认为生命不公平。这是每人在家庭、工作、交友都可能遭遇的情况。

遇到这些朋友,我除了安慰,通常也会提醒——上帝是公平的,而宇宙不可能犯错。

一个人名气越大、越是有钱、越是一帆风顺,往往越是耽误了人生转变的契机。既没有任何改变的动机,也没有任何做改变的机会,甚至根本不觉得需要去探讨这些人生的大问题。我们也很容易忘记,任何人间所带来的方便或成就,早晚都会消失。累积越多,失落了,就带来越大的危机。这个现实,很少有人可以过关。总有一天,一样会失落,一样要伤痛。

我们对物质的追求与重视,也是基于我们从小被灌输了物质的重要性。媒体上的明星和名人,看来风光,又多彩多姿,又酷,让我们也想把这样的影像,贴附到自己身上。出名的运动员、才华洋溢的发明家、百万富翁或能呼风唤雨的社会领袖,都有类似的吸引作用,让我们不断地向某一种社会角色看齐。顺着这种心理,商业广告也要采用名人的形象,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带动消费的欲望。我们采用某一个产品,好像也连带买了这个产品代言人(名模、明星……)的形象。

我们很少想到,富人、名人或呼风唤雨的人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名气和权力,他们的生活状况会有多么大的动荡。相对地,一个生活简单的人,失去了所有的财产,生活状态的转变也很有限。他本来就很朴实,物质对他并没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在这些名人的背后,无论我们认为他有多少成就,其实,就我的观察,这些人非但都不愉快,烦恼还特别多,自视甚高,对别人特别有看法。

这些烦恼,很多还是根据自我形象的要求所造出来的。一个人活在相当快的环境中,随时都承担着不可思议、数不清、很难舒解的压力,也好像永远追不上自己或别人所期待、所设定的目标。球星不可能每战必胜,做生意也不可能永远获利,政治家也不可能次次胜选。一路要承担的全是压力和忧郁,而这些压力转化为不安和焦虑。很多名人,自然会以酒或药物来释放压力。这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在成就人间所认定的财富名望,不光是无常,在我们全部的生命里,更是不成比例的小。可惜的是,却误导了我们每一个人。

清醒的受苦,开启神圣的内在空间

活在这个世界,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地被带向外在的形象。只有通过失落,尤其重大的失落,不管是感情、家庭、事业,才会突然体会到生命的无常,而回到内在。

重大的失落,让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退,反而能让我们向内看,回到内心,希望找出来一条路。我才会称任何失落都是神圣的,带给我们一个祝福,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恩典。

尤其,当我们遇到灾难、重大的损失或死亡的时候,突然体会到无法以理性解释、没有道理的痛苦。这时候,一个人才有机会跳出来。从局限的意识,转向无限大的一体意识。从相对,转到绝对;从“我”,跳到“无我”;从“脑”,落到“心”。

这时候,面对外在,虽然痛心,只要回到内心、回到“在”,自然可以体验到平静。这是很多人一生早晚都会遇到的经验。然而,只有少数人才可以通过这种刺激,彻底转变意识,而从人间的漩涡跳出来。

重点是,我们遇到任何危机,甚至灾难,是否可以接受、容纳,甚至全部臣服。

面对灾难,看着它。通过每一个瞬间面对,甚至迎接每一个危机和灾难,都可以接受,这才是清醒的受苦。

清醒的受苦,本身就是神圣的受苦。

有时候,这个瞬间所带来的痛苦太大,就算我们没办法接受这个瞬间,是否可以试着去接受自己这个“没办法接受”的反弹。

如果还是没办法接受,我们还是试着去接受自己“没办法接受‘没办法接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内心试着把一切的痛苦交出来,奉献给其他的众生,奉献给这个世界。比如,说分手,在最信赖的关系中受到说不清的委屈,我们也许可以在心中把种种委屈带来的痛苦,很诚心地交出来,奉献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和我们有同样痛苦的人。我们忍受这种委屈,也就好像在为每一个同样处境的人,承受同样的心痛和委屈。

这样,才不再有任何对抗,我们会突然有一个宁静。而这个宁静也自然淡化,甚至消除这个痛心。

 

清醒的受苦,作为一个练习

 

人生大大小小的失落,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而且通常很难走出来。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次,把前面所谈的“接受反弹”与“奉献痛苦”两个观念,作为一个练习来分享。

这个方法相当有效。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正为失落所苦,或许可以试试看。

只要失落浮出来,我们首先觉察它——看着它,观察它。比如说:

______(某某事),让我心痛,我知道。

______ (某某人),让我难过,我知道。

这个人所讲的话,对我造成刺激,我知道。

这件事,给我造成的打击,我知道。

这件事,或这个人,给我带来的伤害,我知道。

他太狠,别人想不到他多绝情。

我知道,我也只能接受。

这件事对我太不公平,太冤枉。

我接受“太不公平,我被冤枉。”

这件事,对我人生带来的冲击和危机,让我几乎绝望。

我也知道。

我没有别的选择,他逼得我无路可走。

我也知道,我看着这个念头,我也只好接受。

我不想活下去。

我都知道,而我可以接受我有这种想法。

难道人生就这么悲观,这么残酷。

我知道自己很悲观,承认自己就是这么悲观。

我很挣扎,夜里总是惊醒,没有人知道我多难过。

我知道,我可以接受——这个难过。

我不可能接受这些话,也不可能原谅。

我接受“不可能接受”,也接受“不可能原谅”。

这种练习让我更难过——好吧,就知道自己更难过,知道自己没办法忍受。

这些话让我反弹更大。——我接受“我就是反弹”。接受,接受,只是接受。

再不好的念头,都接受。再难堪的场面,再可怕的记忆……都接受。

用这种方法,不断地接受每一个瞬间所带来的念头。无论多么负面,想个办法,接受这些念头。这个练习,也只是这样子。

看看,有没有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放过自己。

一个人放过自己,也可以放过别人。

接受反弹,是清醒受苦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前面的“接受反弹”的练习,有些人生的失落实在太大,我们很难接受、面对。苦本身会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念头,让我们跳不出来,看不清周遭。在苦、在痛心的时候,很难刹车。所以,需要给自己一点缓冲。

最好的缓冲,就是知道——个人的痛,不是个人的,而是反映人类集体的无意识。

我多年来也跟周边的人分享这第二种方法。

面对失落、创伤,以及自己正在发痛的心,同时看看可不可以有一个念头——此刻的痛心,其实是为了全人类在承担。

心里不舒服,同时知道,自己是为了全人类所带来的集体无意识而不舒服。

心痛的落泪,知道自己是为了全人类在痛心、在落泪。

就让这个痛心、落泪,完成它自己本身带来的最大的目的。

将个人的痛苦与牺牲,献给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过去、现在、未来同样面对失落的人。也就好像我们为人间承担这个无可奈何的痛苦,作为一个最高的供养(offering)。

不要小看这个供养、奉献的念头,它会带给我们一个安慰,让我们的痛苦有一个安顿的空间,可以走出一条路。

受严重创伤的朋友,我也常建议——可以在淋浴或泡澡时,让情绪出来。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连续四短一长的醒觉呼吸[1]。通过它,打开我们的制约和约束,而让情绪最深的层面浮出来。

这时,可能有眼泪、有痛心。同样地,将这些眼泪、痛心、甚至种种痛苦的记忆作为最高的供养,带着这样的念头——

就让我,为人间承受这个痛苦。

通过我的痛苦,希望能释放其他人的痛苦。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只要诚恳,带着交托、供养全人类的心意。这就是一个练习。

每个人都可以试试看,只要这么做,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安慰,也让苦、甚至对苦的反弹得到一个神圣的空间。

[1]我把这个非常实用的醒觉呼吸练习录下来,在《重生:蜕变于呼吸间》专辑称为净化呼吸法(krye yoga),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净化作用。

5.清醒的受苦,自然带来宁静、信任,是唯一清醒的选择

不只是清醒的选择,也消除了人类百千万年的集体制约。

清醒地面对每一个瞬间所带来的状况,不在上面再加一个念头。

完全接受它,于是也没有什么念头好加的。

完全接受任何瞬间,自然会发现,这个瞬间已经被内心的宁静吞掉,而把瞬间包容起来了。

包容了,每一个瞬间也只是如此。再怎么坏,也只是如此。

甚至连好坏,我们也懒得去区分。可以让它来,也可以让它走。我们也就轻松放过它。这,同样是神圣的受苦。

神圣的受苦,还有另一层含意:表达对生命、对生命延伸出来的宇宙完全信赖。充分知道——宇宙或一体生命不可能犯错的。甚至,没有什么错或对好谈的。我们受限于局限的意识,也只能接受全部生命的安排,不需要再有任何质疑或对抗。

通过瞬间,让我们完全容纳生命。它本身,是解脱,是平安。这是我们清醒的选择。

这么说,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后悔这两个字,是通过时间才可能发生。把自己交给瞬间,也就知道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后悔。一切本来是生命的安排,而后悔还只是一个大妄想,是通过人间的角度在看生命,而生出对错分别的对立。

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都变得神圣,都值得庆祝。我们也自然完全承担生命所带来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挑战、每一个考验。

最后,它也是清醒的选择。

通过我们的选择,即使遭遇巨大的痛苦,我们也只会选它,而不可能选择别的。因为我们充分知道,生命外在带来的痛苦,刚刚好是自己所需要的这一堂课。如此,才可以得到学习或解答。这种态度本身就表达对生命最高的信赖,而可以消除任何对抗。

清醒的受苦,也只是通过我们的选择才有的。

这一来,我们把“我”的因果颠倒。甚至,也就让它消失。

 

清醒的受苦,是消逝“我”最好的方法

前面提过,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萎缩。只要跟人间有任何互动,免不了得到萎缩。

念头本身,是通过对抗(萎缩的根源)才成立的脑,完全在“在”的状态,不可能有念头。任何念头就是萎缩。而萎缩所放大的情绪觉受和反弹,带来的就是苦。

其实,任何危机,都可以变成解脱的工具。没有痛苦,没有人会想解脱。痛苦越大,它本身越让我们体会到无常。同时,让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退。

可以觉察到痛苦,而不是去对抗,是消逝“我”最有效的方法。

把觉察带到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痛苦,就是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在受苦——看着它、接受它、包容它。这本身,也只是消除“我”唯一的方法。它像一束光,到黑暗中,过去的黑暗自然消失。我们并不需要对抗黑暗,比如说,责备自己或别人。也不需要对苦的种种细节、剧情去做分析。

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在受苦,也就是清醒的受苦,本身是最好的疗愈方法。倒不是针对苦去延伸出详细的理解、归纳、解释,强调它的细节与内容。

面对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它、观察它,也就是觉察。只要通过宁静或空当,觉察到外在世界带来的痛苦,痛苦反弹的力道也就自然减弱。抵抗痛苦,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就好像这张图,我们可以把这道光明当作“觉”。觉,也就是意识的光明。而苦,就像这张图的黑暗,也就是无明。我们只要用光或觉,去觉察任何瞬间,黑暗自然就消失,倒不需要去对抗它。

6.集体的痛苦和危机,带来整体意识转变的大机会



7.不后悔,活在不批判的神圣空间



在这样的神圣空间,就连批判,就连后悔,也不留一丝痕迹。


我们仔细观察,每一个人都活在后悔当中。遇到任何一个状况,假如是好的,会后悔没有停留久一点。有好的风景,也后悔没有带照相机把它凝固下来。即使这个片刻过了,也希望通过照片,把它找回来。


遇到不顺,我们后悔的反弹会更大。塞车耽误了时间,会后悔怎么没有选另一条路。事情不顺,自然会后悔,当初没有做更好的规划,没有做好风险回避。


我们不是想扣留、延长这个瞬间,就是想避开这个瞬间。两方面,都会让我们不断地产生后悔。


再进一步观察,后悔百分之百是时间的产物。没有时间的观念,没有什么后悔可谈的。后悔是通过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投射,才可以发生。


人生带来的两难,甚至忧郁、不安……种种烦恼也是通过后悔所产生的。


这里,我想带出来一个后悔的功课。


这个功课很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练习


会后悔,本身就是行为、言语、念头带给自己的萎缩,让我们不满意、不快乐,所以想做一个修正。


萎缩主要的来源,是我们对样样、包括自己的批判。所以,不后悔,首先我们要守住“不抵判”。对样样事情,不对立、不抵抗,批判的动力也就自然消退。


然而,即使还做不到,也不至于需要不断地后悔。连对自己“还在后悔”的这个批判,也可以采用“接受”的态度来对待。看清每个批判的起心动念,批判自然消退,后悔的念头也起不来。


针对内心的批判,我们可以做一个功课:


觉察自己使用这些形容词时(坏、讨厌、恶心、倒霉、浮夸、委屈、不顺、没道理、不守规矩、不礼貌、看不上眼、不够完整……),心里浮出来的负面念头。试试看,可不可以看着这些用词和念头,注意自己在各方面的分别与判断。


轻轻松松地,通过注意,或许已经可以踩个刹车,让这些负面的用词不至于脱口而出。即使来不及踩刹车,也就继续轻轻松松看着它,看着自己说出这些负面的用词,以及接着产生的分别和批判(也就是后来的反弹)。


同样地,面对这些反弹,也继续轻轻松松看着它。


进一步,连正向的形容词,像是多美、多好、多想要……也一样看着它。


一样地,让它们自然地来,自然地走。


这么一做,会发现——我们对任何瞬间做一个好坏的评价的劲,都会减少,甚至消失。自然地,我们就让瞬间存在了,不需要再加上一个念头,而可以轻松放过瞬间。


我们轻轻松松地“在”,活在宁静,活在一个空当,活在这个瞬间。更正确的说法是,让这个瞬间来活我们。只要让瞬间来活我们,瞬间不可能再带来一个念头。它本身是单纯的。它来了,自然就走了。


连一个影子都不留。

活“在一个神圣的空间,也就是一个没有批判,也没有后悔的内在空当。生命本来是圆满神圣的,可惜,我们通过念头和情绪,再加上萎缩,把它扭向负面的方向了。只要把注意带到每一个瞬间,把这个瞬间单纯化,不再加上一个标签。我们自然找回喜乐、爱、平安。

耶稣在《圣经》中,带来另外一堂重要的功课。

当时有一位女士被众人指责犯了错,在大底广众下,遭到公开的羞辱和惩罚,甚至有人拿起石头要往身上砸。耶稣对众人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没有人能够回答,也不敢丢这个石头。

我会分享这个故事,有两个目的:首先,想表达人类制约所带来的批判或责备,让我们多么容易为别人定罪。活在这个人间,谁都一样,不假思索就把责任交给别人,并通过负面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到最后,没办法原谅自己,也原谅不了别人。

另外,我还想再次表达——过去的大圣人留下来的智慧,其实正是现今这个时代最需要接触的。就像生命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希望,年轻的一辈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智慧,而能从人间的痛苦走出一条路。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5_06 11:04:53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