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全部的你》附录 后记 (完)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4-30 11:49 已读 826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放下强烈的我,完全投入当下,地球与人类才可能永续
康健杂志专刊62期2015.12.03 作者:杨定一


讲到二零二五,当然离不开对未来的期待。对个人、对环境、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种种的期待。然而,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个题目所涵括的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我来到这一生,为的是什么?



我们大家来到这一生,是为了什么?



有史以来,也许没有另外一个时刻比现在变化的速度更快。可以这么说,人类整体的生存,面临了一个如此关键的考验:虽然科技发展快速,带来了很多物质上的便利,但我们却是愈来愈不快乐,抑郁的人愈来愈多。失衡、没有安全感,成了人类普遍的文明病。



这个地球,可以说破坏得差不多了。你我享用了物质带来的种种方便,自然会想要更多,同时又会发现即使有了更多,也并没有带来平安和宁静,反而让我们追加了不安、恐惧和烦恼。



所以,我个人对未来这十年的看法:一方面,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却也是带来意识转变最大的机会。反过来讲,我们人类不转变的话,地球和我们的社会不可能永续存在。这个时点,就是这么关键。




我们仔细观察自己,人的种种烦恼和危机;都是念头所造出来的。虽然我们思考的能力更进步,也带来了过去意想不到的物质层面的方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同时被这些念头带走了、甚或绑住了。



通过念头,我们不知不觉产生了一个“我”,很强烈的“我”——跟外围,甚至跟大自然、跟宇宙都分离、分开了。因为这个“我”的观念太坚实不虚,我们一生的价值观念跟种种体验、选择与期待,都被我们所有的这个“我”给定型了。从年少起,经过学习、教育的筛选,就业方向的选择,事业成功与否,快乐不快乐,有成就还是一事无成,种种评价都是从“我”化现出来的。



最不幸的是,这个“我”还是一个萎缩的我( contracted self),没有均衡健全过,所以我们一生只懂得循着某个方向不断的努力作为,期待一些外在生命的转变,填满这个不完整的我;甚至一生充满遗憾,不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就是成为加害者,后悔这、后悔那的,不断期待未来有什么神奇的转变,看能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我”、“全部的我”。



我要老实讲,这些期待,这些想象中的圆满,是永远找不到的。一个“比较圆满的我”,也是永远得不来的。



因为,“我”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我”,我们和圆满从来没有分手过。要让“我”充分地体会生命的圆满,也只是完全投入这个当下。



这里!现在!就是那么简单。不用等十年,甚至不用等到下一个时点。



全面地投入生命,跟时间无关,不需要用力,也无须规划,只要你轻轻松松地接受眼前的一切,这个时点所带来的种种的一切。



眼前呈现的种种境地或状况,包括最悲惨的状况、最痛心的经验,甚至不可思议的悲哀,我都可以全面接受,还能反问自己:“(都这样了)又怎样?( So what?)。”



用这种全面臣服(totalsurrender)的态度,活进去每一个“当下”,念头自然会消融,过去种种痛心的负面回忆,或是对未来的恐惧、期望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你会发现“哦!”原来我从来没有跟宇宙、跟一切分开过,我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好遗憾啊!为什么我这一生,要到处去找另一个家?”



懂了这些,就懂了自己。懂了自己,就打破了时间的观念。打破了时间的观念,就一切宁静。一切宁静,思考变成了也只是一种工具,人生也就脱胎换骨。



让我们深深体会生命的宝贵,再也不会计较种种幻觉、思考、物质所带来的无常的烦恼,我们也就突然体会到 eternity“永恒的我”。



这个“永恒的我”包括一切、包括宇宙,甚至包括无形的宇宙所带来的一切转变。生命的 seriousness(当真、执着,)也就自然消失掉了,我们自然就活在光、喜乐和爱中。



所以,我也只能很诚恳地说,我们这一生来最大的目的,也只是觉醒,从这个幻觉的梦中醒过来,把真正的“我”找回来。



懂了这些,对自己、对别人自然而然地也没有什么期待不期待了,就活下去吧。



问与答

[编按:这里所选录的杨定一博士与媒体朋友的问与答,集中在全部生命的理念如何落实于人生,非但深刻务实而具有代表性,也带来与本书内文不同的阅读角度。



感谢张燕如女士、胡忠信先生、兰萱女士、张慧心女士、季洁女士、康健杂志同仁的投入与分享,让这些思辩能化为文字记录,继续与读者相互激荡。]



问答一

问:杨博士,你通过《全部的你》想带给大家什么讯息?[1]



答:全部的你,是全部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再加上无限大的生命。



通过《全部的你》我希望能探讨生命的全部。



我们在人间过这一生,从就学到就业,一直受到很大的制约,包括人与人的互动、自己的设定、家庭的背景都带来制约。怎么从这些制约走出来,找回甚至活出原本意识不到、体会不到的丰富生命潜能,在这一生,随时活出“心”——一种完美、完整的状态,是我通过这本书想跟大家分享的。



我们看不见整体,然而还是可以隐约体会到,心里知道有。只是因为脑会质疑它所意识不到的范围,所以我们会认为没有,会觉得应该做好、多努力,许多的“动”,才能把完美的生命找回来。



这本书是希望提醒大家,要找回完美,不需要这么复杂,它其实比我们任何人的想象都简单,只是一个“在”的观念。



正是因为是“在”,所以不是通过不停的“动”而可以取得,包括成为、取得、得到,无不还是在“动”中打转。



“在”只是清清醒醒的看着这个世界,觉察这个世界,心里晓得在所有的“动”中仍然有一个“不动”。是通过这个“不动”的意识,也就是一体意识,我们才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动”。



然而,我们一般的注意力都被“动”给吸引了。举例来说,在踢球、做事时,我们都忘记了自己,而把踢球、做事的“动”化成了自己,看不到“动”以外的一切。我觉得这一点相当可惜,却也正是我们千万年来所受的制约。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在人类共同的制约之下,古往今来的圣人包括耶稣、佛陀、老子、苏格拉底都在谈同一个观念。这一观念不是出自于头脑的推理,而是“心”的领悟与体会,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我最多是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表达,通过科学和心理的层面,让现代人能够听得懂,而且能发现真实的全部生命是最简单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也都做得到,都可以从制约走出来。







[1]张燕如女士.2016-09-28.正声广播《早安大家长》



 



全部的你问答二

问答二

问:书里提到由脑落到心,脑听起来是科学的,心则是另一种境界,你是希望带我们找回一种感觉,是吗?[1]



答:《全部的你》所要表达的已经超过“感觉”的范围,精确一点来说,是超越脑的思考与身心情绪感受的限制。是把念头和情绪当作工具,而不是任由自己被念头和情绪带走。



假如一个人看清这一点,发现原来一点点小事情就引起自己情绪的反弹,而这些反弹在生活中面对问题、处理事情时不断地浮出来,这时,不需要让自己没有情绪,反而是趁这个时候看清、觉察、接受自己的反弹。这就是超越制约的门户。



知道自己有反弹、不高兴,就接受。不需要为此评判自己是好是坏,不需要在这里又加一层分别,只是接受此时此刻的情绪。



接受了,自然发现这个情绪周围“空”了,就好像一片宁静浮出来,静静地包围着我,陪我一起面对这个世界。



突然,一切都好简单。



只是带着一个“接受”,我们自然从脑的境界落入“心”无思无想的状态。







[1]张燕如女士.2016-09-28.正声广播《早安大家长附录317》



全部的你问答三

问答三

问:《全部的你》提到“我”是靠不住、无常的,也有哲学家提过这样的一个观点——我是“不是我”的我。那么,我是谁?[1]



答:这个观点,确实点出了一个重点。古往今来的大圣人,究竟领悟到什么?其实也只是领悟到生命永恒的部分,不生不死的层面。



我们自己认为的“我”,其实是由你我有别的客体意识组合出来的产物。而我们最多是从现在的意识状态“滑到”生命永恒的层面,因为那是再轻松不过的意识状态,倒不是去费心理解、去追求或得到。



这个更深的层面,借用你刚刚这句话来讲最多也只有主词的“我”,接下来的受词,包括对“我”的种种补充根本不存在。因为只要一说“我”是谁,“我”是什么,马上就把“我”落入一个客体意识限制的范围。甚至光是说“我是某某人,扮演某个角色”,这个“我”马上落入一个人间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人间的梦。



还是梦的一部分。离不开梦。



就像《圣经》里说的“I Am.”我是或我在。摩西当时在山上,问上帝是谁。其实上帝只要说“I Am.”,就好了,为什么要讲“I Am that I Am.”?



如果不用“that I Am”来完成这个句子,我们的头脑自然会想去补充那个看起来没有完成的“I Am”,就落入了前面所说的局限。



“ I Am that IAm.”——我是我就是。没有别的,也不需要别的什么来完成了。我是谁?我是我就是,也就是和宇宙之间不再有分别和隔离。“我”一个念头出来,也就没有了,这个念头本身也就消失了。



禅宗最大的话头,用参的方法去了解,参到后来很自然就到“我是谁”这个大话头。印度百年来最伟大的禅师拉玛那·马哈希也提出“我是谁”?让学生来参。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理性的答案。你参到最后,原来我只是意识,只是生命的背景,只是空,只是宁静,只是一体。



是站在“空”看到一切,看一切的“有”。“空”比“有”远远更大,而且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是“空”包含着“有”。



古今探讨生命的人,所领悟到的也就是这个。



这对我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无论哪一个文化背景的圣人,探究到最后,发现的都是同样的观念。



这一来,好消息就是——太简单了。简单到人人可以懂,甚至什么不用做。只要想“做”,想“成为”,它就是做不到、得不来的,只是轻轻松松的存在。这就是我通过《全部的你》想和大家分享的,它比任何人间的功课都简单。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信心和鼓励。






问答四

问:虽然说“我”不过是个念头,然而我们就连看朋友聚会的照片,第一眼一定是在找“我”。那么,怎么走出身份跟“我”?[1]



答:“我”本身是个大妄想,是昏迷、无明的状态才会有个“我”。“我”完全跟形相绑在一起,把自己化为这个有形之物,才会跑出来一个“我”。



“我”本身其实已经错过了真实,怎么走出“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到瞬间。



回到“这里!现在!”



《全部的你》的重点就是一个—“这里!现在!”



人活着,为什么有这么多痛苦和烦恼?要改变生命,是此时此刻才可以改,没有第二个瞬间有这个能耐。其他的瞬间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是念头所带来的。



唯一跟生命真正产生交会的点是“这里!现在!”。



一个人假如清楚了,看着每一个瞬间,不要再加一个念头,不要再投射出一个故事来加油添醋,他自然活在当下。甚至会发现这个当下好单纯,是我们自己把它搞得很复杂。



一个人只要能够接受这个瞬间,容纳瞬间带来的一切变化,可以臣服也就自然走出“我”,走出念相虚构出来的世界。







spanspanspan全部的你问答5/span/span/span/fonth2 style=""strongspanfont size="4"问答五/font/span/strong/h2p style=""font size="4"问:怎么才能找回瞬间这个点?spanspan[1]/span/span/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答:容纳、接受、包容一切瞬间带来的变化。比如在这个瞬间,我听到不满意、不顺,甚至处理很烦恼的事,在那瞬间也只是那样子,瞬间过了就过了。但在这个瞬间中,我是否能容纳一切?再激烈的经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再怎么严重也不过如此,再怎么不顺,也就那个瞬间不顺,不需要那么认真。/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我们只是生命、宇宙的一部分,假如相信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是否可以相信真理、宇宙,相信瞬间带来的任何变化?答案是Yes!/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如果相信,为什么还要抵抗、对立这个瞬间。如果我们样样都能接受,自然会发现在无常中有一个宁静。/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这个静很有意思,会让我们自然投入生命,发现原来通过静,我可以看到一切,可以欣赏到人间带来的种种变化。通过宁静可以看清楚,不需要反弹,一切就这样了,瞬间过去就过去了。而最不可思议的是,通过瞬间与瞬间当中,会发现不顺的也就顺了;你认为不满意、不完整的也就圆满了。不用做任何事、任何动作,只是让生命、瞬间存在,让一切变化无常存在。/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通过人生很多体验,我们会知道人生有更大的蓝图。地球变化太快,一句话造成对立、抗争、毁灭,但在这之中觉醒的机会就来了。/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重点是这里、现在,其他都是念头,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font/pfont size="4"
/fontp style=""font size="4"
/font/pfont size="4"
/fonthr size="1" width="33%"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a(0, 0, 0, 0.9);"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border-left-width:="" border-color:="" rgba(0,="" 0,="" 0.1);="" transform-origin:="" 0px="" transform:="" scale(1,="" 0.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林贞岑、陈秋华《内在宁静,外在一定会平安康健杂志212期2016.07.01(采访:李瑟、黄惠如、张晓卉、林贞岑、罗仪修、陈秋华)

问答六



问:我们大多数人确实是一直在努力追求存折的数字、名望、权力,再高层一点,就追求理想。然
而,你说人本来就是圆满,又说我们都为着过去的记忆,往未来投射,而忘记了现在。你的意思是让大家都停留在原地吗?这样就会放下吗?圆满又是什么样的境界?[1]



答:是的,这确实说中了人类的追求。然而,这些种种的追求带给我们什么?到最后带来的就是不愉快、不快乐和痛苦。



这种无止尽的追求,其实是我们一生被洗脑的结果,甚至不只是这一生,而是从人类有文明以来就是如此。追求,可以说是真正的文明病。



一连串的追求,结果就是不快乐。民族不快乐、社会不快乐、家庭不快乐,我们怎么可能快乐?这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其实就是集体的制约。



古人很了不起,用业力 karma这个词来表达因果的制约。大制约里带着小制约,里头又有小小的制约。如此环环相扣,我们就在制约之中走不出来。我们根本想不到,要从这些制约中跳出来,其实比一口呼吸还简单。



我们都有一条命,远远大于外在人生所带来的一切,在等着我们回归。等着我们重新发现,等着我们把这个生命用出来。



懂了,与这个更大的生命合并,一个人也就醒觉过来。



回头看这些追求,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也没有找到。可是这个人脱胎换骨了,人生的规划完全不一样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人生第一次自由起来。



我们现在都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一点都不自由。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主人,一直跟着念头跑。一个人第一次醒觉过来从制约里跳出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一个“动”都是从内心爆发出来。全部的生命通过我们的心延伸出来。



就好像通过我们,生命的内在希望流到每一个角落。



我们于是成为人间的恩典,成为人间最大的祝福。



就是这样子,我们通过每一个“动”,带给这个世界“在”,带给世界“不动”的宁静。



就是这么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和时间的架构没有关系。“这里!现在!”就可以做到。



假如全部的生命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等到未来,那就不是永恒的。因为现在没有,要以后才有,这本身就不是永恒的存在了。



问答七

问: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断的念头,用这个念头告诉自己、告诉世界一切,就连卖一包米都要讲故事。讲着讲着,我们都认为这些故事是真的,更走不出来。然而,你想告诉我们的是,就连念头都还只是人生的前景,我们还有一个更广大的、不动、圆满的生命在背景里,是吗?[1]


答:在所有生物中,人类是唯一一个会在肉体的存在之上再加一个体出来的。这个体由念头虚构而成,但我们对这个念头体的反应就好像它是真的一样。举例来说,要做某件事,我们会紧张,明明眼前并没有狮子老虎,那件事也还没有来,可是我们已经开始紧张了。所紧张的是什么?是我们内心里念头所造出来的,这些念头也许在说着委屈、说着恐惧,都是在念相世界里的故事。然而,我们的心脏和肺分不出虚实。整个身体的自律神经系统会认为眼前有真实的威胁,所以心跳要加快,每一个部位要紧绷。


        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这种境界。


        然而,这一切都是虚的念头,通过情绪,把念头的指令和身体细胞的反应更实时的联结起来。这就是我在书里谈到的“萎缩”。


        我们的生命本来是圆满,为什么会带来萎缩?就是因为现代生活的步调比较快,而我们通过念头扩大情绪,每一个人都是萎缩,都活在恐惧中。


        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我们的人生缺少了一部分,缺少了“在”。


        时空是人虚构出来的幻觉,只是真实中很小的一部分。时空之外还有更大的层面,通过“在”,通过“觉”才能够体会,而不是通过思考去揣摩的。


        所以,怎么随时把“在”活出来,通过每一个动作把“在”带出来才是重点。“动”和“在”一点都没有矛盾。“动”中带着“在”,那是不得了的“动”,你的生活自然会变得比较顺。


问答八

        问:“我”跟“你”本来就不一样。如果不强调“我”,那么“我”又是什么?我又是谁?我们很难避免去描述它,去设立一些条件来满足理想或想象中的“我”,才代表自己真的存在,否则“我”就什么都不是了。然而,你强调的似乎是——不要去想“我”?[1]


        答:“我”是谁?其实通过描述、通过设立条件去追求,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谁。


        这都是通过语言和念头去追求,而语言和念头又离不开一个相对的境界,总是在比较中成立。而“我”只要能被描述出来,它本身就沦为一个客体,不再是主体。任何描述,也无法代表“我”真实的生命。这些描述和条件也都是无常,是落在制约中的。


以种种条件来描述“我”,对一个想要了解生命真相的人来说是一个大误导,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一直在遭受的洗脑。


        我们所有的认知,不止物质的追求,包括更高一点的哲学的追求、灵性的追求,都还是很浅、很局限、很限制的,既不是全面的追求,所得到的答案也很有限。


        走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好多东西是我不知道的,我也不可能知道,知道也没有用。知识愈多,烦恼愈多。


        这一点和我们所认定的刚好相反。


        很多人追求知识和信息,认为自己知道很多而自豪。然而,无论知道再多,所知的一切,在这个宇宙也只有一点很小的代表性,和整体不成比例,永远不可能完全知道。


        知识跟慧能不同,智慧从内心出来,而不是通过人间的种种学问去描述,甚至走到最后,什么都不用知道。


        一个人什么都不用知道,活在不知道、活在不确定,一个人才真正的活了起来。没有规划,反而生命会来帮他规划。这是和生命真正的连结,真正的接轨。




问答九

        问:臣服了当下的不如意,是不是不用再努力了?会不会社会不进步了?[1]


        答:假如可以接受这个瞬间,也就把它包容起来,也就臣服了,已经在一个宁静之中,不需要追着每一件事的后面跑。


        这不是教大家被动,而是投入这个瞬间,同时站在这个宁静中看这个瞬间。


         只要这么做,痛苦、窝囊自然会消失。


        臣服、接受、容纳一切,其实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个最自由的选择。面对当下所带来的一切,不抵抗,不光是因为抵抗没有用,甚至还会造出更多烦恼和更不顺。


        我们通过每个瞬间所看到的,只是全部生命的一小丁点,它背后的一切,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你去抵抗一个表面,其实是没有什么代表性的。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这当然很好,每一个人都是天才。然而,真正的天才是跳出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我们看看史上的天才,也许是艺术家,也许是画家,他不是不动,甚至是很剧烈地动,活在当下的动。从而可以完成一般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


        我现在想带大家进入这种不同的“做”,不同的“动”。


        我们一般人做事,其实很少是从内心的宁静出发,而将事情做好。内心的宁静就是智慧,而我们都在知识的范围努力。然而,知识却是通过念头的对立、归纳、比较而组合出来,它本身是虚构的。


        我常跟朋友分享,一个人如果用智慧、宁静看待一切,做事情不光是更好、更深入、更完整、更妥当。而且随时通过动把内心发出来的光明带到世界。世间的大突破,都是靠内心流出来的智慧才可能。落在一个系统中,在局限的范围里,跳不出来的话,不会有大突破,最多是小小的突破,几年就没有了。


        华人的历史中,唐朝的文化是最发达的,那时候内心的理解最高。每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整合内在与外在,而不是偏重于某一方面,发展是最好的。


        对一切接受,并不会让一个人死气沉沉而什么都不再追求。首先,一个人对瞬间所带来的一切都可以接受,痛,也就痛到底。好,也就是一个瞬间。面对这个瞬间之后,该怎么做,会很清楚。不会冲动,不会反弹。


 


        一般情况下,面对坏事情,例如与家人冲突或分手,我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弹,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会责备别人,不会怪自己的。我相信很多父母和老师已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年轻人很多情绪的问题,遇到事情,放不过别人,也放不过自己。甚至自己也落在一样的情境中。


        最重要的是,先将自己找回来,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找回来。通过瞬间找回一切,在宁静中去做全面的处理。这个处理,绝对是最好的,比在反弹的状态下处理好多了。


        这样的想法和人生态度,不需要时间,这是最不可思议的。这并不靠追求、修练、得到而领悟的。随时回到当下,就已经活在这些观念当中。


        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可以试试看。不要去追求,也没有什么好追求,它不是通过“动”可以得来,而是通过“在”可以做到。把“动”放开,把不断的念头放开,自然内心的宁静会浮现,像一束光亮出来。就这么简单。


        我们可以自己观察,是不是能够这样走出一条路。


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能够活出自己的潜能,能够从人生中得到满足感,一样的,是回到瞬间,而不是通过未来的投射或规划可以找到。




问答十

问:我的经验也告诉我,活在当下效率确实是最高的,因为完全不用担心过去和未来,只要在现在好好的活着。是不是要活在觉醒的状态才是对的呢?如果无法活在当下,该怎么办?[1]


答: 醒觉,是我们这一生最大的目的,没有其他的目的比醒觉更重要。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醒觉的,只是忘记而把它盖住了。我们在人间流浪,还一生又一生再来,有找不完的痛苦和烦恼。人类的历史是一连串的悲哀,史上的女巫狩猎就是一个例子,许多女士只是因为能和动植物沟通、与自然结合,就被认为是女巫而遭到杀害。这类不公不义的事太多了,全都是念头造出来的,这是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


醒觉是什么呢?也就是念头与“觉”分开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觉”,在看、听种种感官知觉的背后,都还有一个“觉”,而“觉”可以看着念头。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念头已经成了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念头的指挥。通过“觉”,一个人回到当下,自然会发现——我要用念头的时候,就把念头找回来,当作一种工具,不需要的时候,就把念头摆到旁边。


一切都好得很。


很多人会担心,没有念头,可能这世界就消失了。没错,这世界会消失,但消失的是小我所组合的世界。


醒觉,其实不是靠“做”,而是轻轻松松理解这一切,把瞬间包容起来。对于接连而来的瞬间,好像有一圈“空”和宁静把它包围起来,给自己一点空当。怎么把这个空当、宁静找回来?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接受这个瞬间。就那么简单,接受念头、接受心情、接受一切、容纳一切。就好像把自己当成一个好大的桶子,怎么堆都堆不满的,都可以容纳,都让一切存在。


这一来,自然会接纳,自然会臣服,对样样都会感恩。


感恩,其实就是接受。无论感恩、接受还是臣服,重点都是当下。一个人活在“这里!现在!”他自然会感恩,自然不会生起攻击的念头,自然能够容纳别人。即使不小心伤了别人,也能马上收回来,自然生起忏悔、道歉,自然去补救。所以说,对自己不要看得这么认真。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样样都是对的,我也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反省功课,提醒自己——现在这么激动的事、这么绝对的想法,是真的吗?一定是对的吗?


只要轻轻地反问一下,自然会把脑袋里转个不停的念头踩个刹车,你就自然回到当下。而且,还会觉得有趣,觉得自己太认真了,不放过自己,也放不过别人。会发现自己其实是通过一个大妄想在看世界,还看得那么认真。


其实,也只是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而已,我用某一个角度,在强调某一个重点,这个角度能否站得住脚,都还是问题。为什么不让别人有自己的角度,扮演他的角色,让他可以发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可以发挥,天下就平安了。


没有什么事情或观点是绝对真实的,脑用局限和相对去解读出来的观点,怎么可能是绝对的?一路这样走下去,很多烦恼自然就消失了,甚至连生都不会生起来。


问答十一

问:人如果无思无想了,还可以运作吗?[1]


答:当然可以运作,而且还可以运作得更好。当你需要“想”的时候,“想”会来。然而,不是用“想”来活,也不是“我”来活这个生命。


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过这种经验,完全投入“心”,在最安静、最没有念头的时候,真正的突破就发生了。画家不可能在画画的时候,一直反复动脑问自己“下一笔要画什么”,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Raymone James)在球场上也不可能一直在思考“下一次要传给谁”,他就是把球交出去了。也许事后会检讨,但在现场不可能有这个念头的。没有念头,一切还是可以运作,而且运作得相当完美,是最有效率也最不费力的运作。


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实验、去体会,把心胸打开,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亲自去观察、验证这里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就是这么简单,好好地去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接受这个瞬间带来的所有变化和考验。观察看看——这么接受,生命是不是运作得比较顺畅?日子是不是比较好过?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原本解不开的难题,也许是工作、也许是关系,突然之间有答案了。


所以,《全部的你》谈的不是“不做”。刚好相反,是最有效率的“做”。


 


做什么、追求什么,也不那么重要了。是掌握每个瞬间的“心”,也就是一个人最高的意识状态,会突然发现是生命来活我们,而不是我们如临大敌地去活生命。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会,好像颠倒过来了。没有“我”想得到、追求什么,反而生命来活我。我成了一个管道或门户,是生命的智慧想通过我流入这个世界,照亮这个人间,把光明带给身边的人和事物,带给大自然。


问答十二

问:社会案件频传,做父母的不免担心,怎么办?[1]


答:担心是没有用的,然后呢?就算过马路也可能发生危险。


你要相信:宇宙自有安排。你看我用名片,从这边的桌子切一条线过去,切出很窄的范围,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就是这么狭窄,了解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就像昏暗的迪斯科舞厅,聚光灯从某处探照下来,你以为舞厅就这么大,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一个角落罢了。


就像一般人以为平安是可以找来的,通常会通过种种练习或追求,希望最终能达到平安。但是,站在外在世界绝对找不到平安,平安是内心宁静的结果。


内心的宁静,也只是完全包容瞬间,接受瞬间带来的种种变化,不再对它们有任何抵抗或对立,宁静是通过臣服、容纳、接受、放下而自然呈现的,我们的本性随时都宁静,只要把“我”挪开,生命自然就宁静。


内心宁静,外在一定会平安;反过来,一个人外在不平安,内心不可能宁静,更不可能随时找到生命的空当,更不用说活在瞬间。


一个人只要平安,生命就已经脱胎换骨,命运也转变了。


之前所面对的种种不顺,通过内心的宁静加上外在的平安,自然会发现,生命的顺与不顺都是念头,活在每一个瞬间,面对它,外在的生命也就顺了。


瞬间与瞬间当中,只剩下平安。


问答十三

问:我们每个人都很难面对死亡与失落,你反而认为死亡和失落带来意识转变的机会,能不能请你说明一下。[1]


答: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活在世上,是一渺小的我,面对大大的宇宙。都觉得自己受到委屈,充满无力感。看到人拥有财富、拥有名声,我们都会羡慕。


我常对这些朋友说一些话,不是安慰,而是实话。


不用羡慕这些有身份、有财富的朋友。人间无常,而不明白人间是无常的人,他全力投入财富、名望和权力的追求,看不到更大的一个整体,所以也没有什么想要解脱的动机。


反而,遇到了亲人死亡、孩子受伤、自己身残缺等等大的失落,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机会。因为这些事件会从念相虚构出来的世界打开一个缺口,让你体会到一切都是无常的。


正因如此,无常所带来的种种形相好坏,这一切都是要放开的。只是没有亲自体验到,是不可能放手的。


所以,失落或死亡真的是给我们一个大机会。


问答十四

问:但,遇到生离死别,会心痛……[1]


答:任何的生离死别、无常、失去,男女朋分手、亲人离别,其实都是机会。


通过这些危机,可以发现人生的空当,发其实生命和我很接近、很相关,反而有时太忙、太顺就忘记了,就像古人所“住在天堂不可能成佛”。


人生本来就是天堂,不需要解脱。你会觉得这些跟我不相关,你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的,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


生离死别令人伤心,是因为我们把人的关系看成人生的一切。从小范围来看,会觉得不公平;但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无常本来就存在,而且是来刺激我们、让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


任何人的关系都是形相,是有限的。最坚固的建筑物都会崩坏,人的感情如夫妻、父母、子女之间,不也一样?小孩大了跟我们分开,那时候好痛心,种种失去带来了悲伤。但小孩小时候好可爱,也带给我们很多欢乐。


同一个人带来喜悦,也可以发展成悲伤,这是每个人随时在体验的,连一个念头都有生有死,我大胆讲,人间没有任何一件事带来的结果是最后让人完全满足的,有了就要更多,永远不会满足。


生命的意义是从人最深的内在发出来的。要从更深的层面着手,才可以把生命的真正答案找回来。


问答十五

问:在人生顺遂的时候,当然很容易接受。可是当我们遭逢变故,也许是亲人离世或各式各样的不顺时,要接受,很困难的。真的还能接受吗?[1]


答:没错,在人生不顺的时候,接受是更为困难的。然而,正因如此,这时候更需要这堂功课。样样都顺的时候,不要做这种功课,本来就很轻松嘛。但是人间不是这样的,从早到晚都是考验、都是烦恼,这时候,更需要做这堂功课。


我常遇到有人问我“杨博士,可不可以教我静坐”,或“你看看我的功夫有进步了,可以坐三四个小时不动”。这时,我总是劝他们:“人间是最好磨炼的道场,倘若一天从早到晚都能掌握自己的‘“心’,那就是最好的静坐。”


那就是最好的磨炼,随时都清醒,也随时都放松,都在看着这世界是不是把自己带走。为什么我一再的提醒,要接受困难的现状?即使你不接受,它还是在发生嘛。它发不发生,跟你接不接受已经不相关了。最多是片刻的抵抗。因为我们不理解生命的全部,没有充分的悟,认为眼前这一个小小的不顺的瞬间是全部,根本不相信宇宙或全部的生命自有安排,内心还有质疑。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知道这个宇宙不可能犯错。


我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是全部生命的一小部分。全部的生命和宇宙与我也是不可分的。通过这个瞬间,完全接受眼前一切。该做什么,生命自然会告诉我下一步要怎么做。


这一来,生命突然变得好简单。从早到晚你看我们要踏多少步、做多少决定,突然简化到现在这一步。也只剩下一个决定——这一步要怎么走?掌握了这一步,自然会发现,假如还有个结果好谈的话,这个结果完全是靠你“这里!现在!”的这一步。


这一关,一般人很难跨得过去。


后记

正因为全部生命的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不可思议,我们自然会生出很多问题。然而,也就是如此而已。


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一个人亲自去体验。这些话不是因为是我说的,也不是你必须相信。它只是符合人类从古至今流下来的智慧。自己去做实验,试试看有没有道理,最多也只是如此。


我一点都不希望《全部的你》被盲目的接受或排斥,以为“这是某某人说的,一定很科学”,或任意地安上一个“不科学”的标签而拒绝。我很恳切地希望每位朋友客观地了解、客观地去观察,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毕竟每个人生活所面临的考验不同,总要亲自去解,才能得自己的答案。别人的解答是没有帮助的。


接受《全部的你》,要把自己的心胸打开。很有意思的是,在我知道的人之中,反而是愈需要这一套观念的,反弹愈大。会说“不可能这么简单”,或说:“我懂,但是……”,然后就是一连串的但是和质疑。实在太可惜了。


当然,这是急不来的。既然是宇宙来敲醒,早一点或晚一点,多吃一点苦或少受一点罪,都还是在时空局限之下的思考,站在全部生命或宇宙的角度来看——急什么?慢不了,也急不来。


你我早已经圆满。


 


 


人类千万年的演化,从来没有离开过脑的分别,也没有离开过脑海与逻辑带来的限制与制约。我们把人生活成一种自动的反弹。认为生命就是烦恼、是限制。早晚都要失落、痛心、无能为力。这竟然成了人类共同的传承。


谁都想不到,其实生命有一个永恒、完美、无限大的部分。这就是一体意识,从来没有生过,也没有消失过。透过这一体意识,才有脑的运作,才有人间。


我们的脑老早就布好了完整的神经线路,让我们体会——全部生命的每一个层面,远远超过左脑和交感神经又局限、又紧张、又被时空绑住的境界。人类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最放松的情况下,本来就安歇在一个爱、快乐、平静的状态,它本身就可以会到瞬间,甚至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超越。


所以,怎么把一体意识找回来,其实比任何人想象的都简单。它本身就含着人生的秘密,透过“这里!现在!”每一个瞬间,钥匙就在眼前。把这个瞬间包容起来,甚至与瞬间合作,我们自然从“有”或“做”进入“在”或“静”,从局限的意识回到无限的一体意识。


内心所存的一体意识,透过我们回到这个人间。每一个人活出最完美最快乐的心理状态。这种超越思考的境界,就是人类下一个演化的阶段,是你、我,都可以活出来的。


这才是我们这一生来最大的目的。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4_30 11:55:07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点赞不显示,手动点赞. 👍👍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5/01/23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4/30/23
点赞不显示,手动点赞. 👍👍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5/01/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