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全部的你》第二卷 (2)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4-24 12:39 已读 651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4.“我”永远需要更多

 

                            “我”其实是一个没有任何实体的观念,“我”完全是虚的。然而,光是这么样一个无常而相对的念头,就把我们一生都给“骗”了。“我”会让我们以为是个单独的体。也就是说——我们一生,都以为真的有一个“我”,而“我”可以通过一个体,不光是跟周边,还可以跟自己互动。这个体,又有一个物质的肉体和心理的念头层面,彼此交错,而相互强化。要养活这个“我”,不光从物质层面伺候,也少不了心理的滋养。讲白一点,“我”永远需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多,更多还要更更多,不可能满足。

站在肉体的物质层面来说,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年轻、年老、高、矮、男、女、漂不漂亮、帅不帅、健康还是没有元气……,这些都会建立一个“我”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不会认为自己完美,所以要花时间养生、治疗、健身、打扮,才可以打造出一个理想的身体。

而这个更理想的身体,本身也加强了心理层面的“我”,建立一个更完美的自我形相。换个角度来说,一个小婴儿,懂事之后,就开始作比较。他可能跟其他小朋友炫耀“我家比你家大”、“我的玩具比你的贵”、“我比你更高、更壮”……,再长大一点,这些比较,上升到更复杂层面的思考:“我比你聪明”、“我比你活泼可爱”、“我的朋友比你的多”、“我比你理性”、“我比你更感性”、“我比你有天分”、“我比你赚得多”、“我比你更有名气”、“我比你地位高”……

好玩的是,虽然一栋房子、一辆车子,在物质世界上是存在的,但是这个物质世界的房子、车子,还会转成一个心理层面的念相,从外在世界进入内在世界。通过这个念相,一栋好房、一辆好车,又变成我们的身份——“我”的一部分。从一个外在的客体,通过脑的运作,转化成一个心理的客体。接下来,我们的“身份”,也就是自己,也就离不开它了。这是很有趣的。

同样的道理,连饮食都可以成为“身份”的一部分。比如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台北人喜欢小吃。无形之中,连饮食都成了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同时影响到我们心理的状况。我相信,每个人都认同,饮食在某种层面有心理疗愈的效果。不光是满足肉体的需求,还能在短时间满足某个心理需求。举例来说,有些人怎么吃都吃不饱,其实是心理的需要,不见得是身体还在饿。好像是通过饮食,我们都在某个层面满足自己。其他任何身体的需要,包括性,也都离不开心理层面的需求。

从下一个层面,也就是心理的层面,那更有趣了。我们自然会重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通过别人的看法,进一步建立自己的身份,也就自然产生了地位排序的观念。一般是通过物质,比如更多钱更多财富,来达到某个地位。就好像通过别人的看法或自己所认为的地位,才有生存的价值。荒谬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物质,想达到个人的目标。通过种种的物质,确实会造出一个“我”的幻相,并在短期内得到满足。但是最可怜的是,这个满足感很快就过去了。然后,我们还要再找更多,才能满足。无法再多,就换个新的目标。一样的,这还只是不断地在强化“我”的观念。

更有趣的是,就连放下一切去修行了,类似的念头也忍不住会冒出来。“我修得更好”、“我懂得更多、更高深”、“我慈悲心愈来愈大”、“我好像境界越空灵了”、“我也许更开悟了”……。这些随时爆发出来的念头,也一样不断地强化“我”。

不仅如此,这个“多,还要更多的观念”不完全是友善和谐的。并不是只带来正向的滋养,大多数时间都是负面的。大部分情况,养活“我”,就要不断让它抵抗,让它反对。反对越大,“我”的观念越强化,可以成就一个很特殊的“我”,甚至一个不愉快的“我”。

千万不要小看“我”的反弹力量。有些“我”一辈子都在抱怨、孤独、悲伤,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这种“我”是更有机会存在的,而且很难转变。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反省,会发现自己都符合这些状况。

为了生存,这个“我”要不断地强化自己。抵抗甚至反对,也只是强化“我”的一个方法,通常相当有效。进一步说,不光“我”是对现象的一种抵抗。任何念头不管多轻松、多深刻的观念和看法也只是一种阻抗和抵制。假如没有这个抵制,也没有念头好谈的;就算有了念头,它也留不住,没有任何后果。

“我”还不止于个人的范围,还可以有一个家庭的“我”。一个族群的“我”、单位的“我”、机构的“我”。还有文化的“我”、社会的“我”、民族的“我”、国家的“我”、人类的“我”。这各式各样的“我”,也只是把“我”巩固,从个人扩大到一群人,甚至是一个架构严密的组织。这些“我”包含再多人,也都是在追求一个更大、更完整的身份,不光为了眼前的生存,还希望可以永续,可以繁荣兴盛。




为了能独立生存,不可能跟其他的单位、机构、国家没有对立。总是想证明自己对,别人不对。或是自己做得好,别人做得不好。站在国家的角度,这些冲突也可能造成战争,或其他的暴力。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冲突,甚或是战争,都是从主张“我”的角度引出来的。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一切根本不可理喻,用疯狂形容也不为过。可悲的是,我们有史以来,到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悲惨和人类的全部痛苦,都是来自“我”所造出的疯狂。

我想进一步谈,为什么“我”其实是靠不住的。


5.“我”跟念头都是无常的

“我”跟任何念相一样,都是无常的。任何有色有形的东西,包括念头,都是无常的。

这句话离不开物理最基本的定律:只要“有”,早晚一定消失。我们同时观察身边的大自然,也只是如此。有形状的东西都会变形,不是生长,就是退化,甚或消失,差别只在于时间长短。我们仔细观察念头,也只是如此。会生,也会灭。

回到“我”,我们也可以说——连“我”的观念也是无常。我们所得到的任何东西,没有一项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永远满足的“我”。有了名气,自然会想要更多。就连财富,也是一样的无常,早晚也是要消失的。我们想要的东西消失了,一定会伤心。一份关系,不管再亲也只是带来短期的满足感。但是接下来,它就落入了无常,同样要跟着无常的定律走:会结束、会变更、会转变、会消失。人生的全部经历,一样的,都是无常。所以,任何处境、经验、想法、情绪、念头,都一样靠不住,不可能为你带来永久的满足,永久的成就。

进一步想——我们想找到的人生答案,是永久的,甚至是无条件而永恒存在。站在意识的层面,它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本身就可以成立。然而,任何形相所带来的,一定是通过条件组合而成,从因果衍生出来,也会生,也会死,也会消灭。一个有条件的意识,不可能衍生出一个无限大的永恒的意识。在形相上追求永恒,是不可能靠得住的。

假如任何经验,或是任何处境、生活状况都没办法为我们带来人生的答案,那么,到底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靠得住?有没有一个真理是可以追求的?

我想,这是每个人这一生都要面对的难题。

其实,只是看穿这个“我”,看出它怎么运作,怎么壮大,就已经把部分人生的答案找回来了。也就是说,轻轻松松地看到“我”,它就已经开始消退了。

6.“我”跟任何念头,也只是局限的

“我”跟任何念头,是靠条件才可以生存的。那么,没有任何条件,“我”或是生命还可以存在吗?

这一切所归结出来的“我”,其实都是局限的。我们可以称它为“小我”。这个小我,也只是一个念头所组合的。它跟任何有形有相的色相一样,不断地在生起,也不断地在消失,是靠不住的。它就是生命的前景。

假如小我是念头组合的,一切都是念头组合的;假如,我们突然没有念头;那么,这一切,小我,还会存在吗?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我”自然会消失。念头就是它的养分,推动它运作的燃料。只要没有念头,不可能有进一步的我和别人的区隔,“我”的念头也就自然消失掉了。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假如这个“我”消失了,生命还存在吗?

最大的遗憾是,我们不会去体会、不会去想、不会去探究、不会去追这个重要的问题。通过生活的快步调,每个人都落在一个“作为”、“做”的境界。不断地追求成就,希望强化我们生命的条件,认为这样子可以把真正的我找回来。这个追求、完整,必须要时间,是未来的成果,倒不是现在可以取得的。甚至,一般人绝对没有时间停留在现在。因为正忙着用“现在”,来追求未来那个更满足更完整的“我”,哪里有时间留给现在。最奇怪的是,就连通过修行都还在追求,好像“成道”是可以追求来的。通过种种的“更多”,可以圆满这个道。更可惜的是,也都还认为这些追求需要很多时间,一年、十年、一辈子、好几辈子,是个未来的成就。

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我”的观念,也就是任何念头,离不开时空。本身就是通过其他种种条件才聚合而成的,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存在。也因为要依赖别的前提和设定,“我”当然是无常的。任何形式都是无常!任何形式都是通过条件而得到,也同时会通过条件而失去。

一般人会停留在因果的线性逻辑所带来的限制。我们总是认为,有因就有果,这两个是相对相成的,但这些也只是意识层面的一小部分,也就是有条件、有局限的意识所产生的。我们全部的理解,或许用语言或思想可以传达部分。但是,小我也只是有条件的意识的一小部分。它离不开因果。

前面曾提到,还有一个意识,比这个有条件的意识远远更大,没有受到任何条件的约束,本来就独立成立。它只是清楚而轻松的知觉,从“没有”随时衍生出来,而不允许任何比较、分别,甚至不容任何语言念头来描述形容。这个最源头的知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存在”,是从生命的因地所延伸出来的。我们可以把因地当作生命种种还没有生、还没有死的潜能来看。

从因地,生出一切有形有色的现象。而且,站在整体来说,这些有形有色根本就不成比例。

用个比喻再进一步延伸,生命就像大海人生就像从生命的深海所衍生出来的泡沫。我们站在这个泡沫中,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独立的存在,并通过“我”的观念把这个泡沫越养越大。然而,总有一天,这个泡沫是会破的。消失了,它也只是回到这个不动的深海。泡沫跟泡沫之间(我、你跟别人)产生的互动,好像成了我们人生的故事。也就是说,从无限大的意识海,非但衍生出有局限的我,有局限的你,也把生命局限住了。



这些观念,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但比较想不到的是,这一个无条件的意识,竟然可以与有条件的意识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空”跟“有”可以同时存在。进一步讲,空就是有,有就是空。

我们认为可以得到、找到并取得真实。根本没想过,生命的根源不光包括有形有色的现象,它其实包括无形无色的一切。这一切,是我们用有限的语言或逻辑没办法衡量、描述的。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4_24 12:46:04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謝謝 支持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4/24/23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4/24/23
謝謝 支持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4/24/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