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唯識》 37 注意焦點的移動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3-15 9:57 已读 897 次 2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37 注意焦點的移動

前面提到練習,你大概還記得「見證者」,也可能還記得我透過各種比喻和練習,希望你可以突然體會到,有一個背景,而有一個體,注意到一切都在前景。

絕大多數的人,是隨時都在往外看,把全部注意都放在客體、在物質的層面,也就是隨時把注意落到前景。這個過程,對你是隨時在發生。甚至,它發生得太快,你根本不會發現自己隨時在往外看,更不會發現原來還有客體和主體的區隔。

把注意落到一個可以看到、見證一切的體上(這個體,也就是隨時可以看到前景的見證者),留意到有一個「見證者」——這種體驗,你可能一生沒有過。

是這樣,好像有必要做一個區分,讓你把注意力可以挪到旁邊或退後,而讓注意可以看到自己。讓你的注意發現,喔,原來是有一個主體,在看一個客體。

注意往後退一步,也就打開了一個空間。不然,你我一般都很衝動(當然,你可能不會用衝動來形容,而是覺得自己很實際、很務實),都把注意落在眼前,而根本沒有一個空檔或緩衝來看到自己。

然而,你透過靜坐,或提醒自己“It's all OK.”或是反問:「真的嗎?」「真的是如此嗎?」為自己的注意踩個剎車,漸漸會打開一個空間,而能做見證。當然,你也可以透過接納、包容、臣服,一樣也可以抵達見證者的位置。

如果你過去沒有這樣的空間,或說心不夠安定,自然是做不了這種內省。然而,你時常退到見證者的位置,看著眼前或心裡的發生——這樣的見證熟練了之後,你也不知不覺更成熟,更沉澱了。

接下來,你就比較容易可以去觀察——意識的性質是什麼?意識,本身是什麼東西?有什麼屬性?

這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其實意識可以觀察。

觀察什麼?

觀察到自己。

也就是說,你一再地見證,也就發現,原來是自己在見證自己。

這是很大的一個突破,你要親自去體會。而這個突破,會是你這一生難忘的。

你會突然體會到,你見證、觀察到的全部,其實就是自己。你每一個角落,觀察的,都是自己。

這個自己,好像有一個吸引力,讓你開始休息,讓你的注意完全放鬆到自己(而倒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個東西)。

你會覺得這個自己是最有趣的,也就隨時停留在大你,停留在一個最基本的主體、停留在知、停留在在、隨時都覺。這時候,你不會想出來,不會想離開這個狀態。它會讓你著迷到一個地步,甚至就像上癮一樣,沒有一個別的東西還會讓你感興趣。

你在休息中,得到一種徹底地整合。面對外頭的世界,你會發現,矛盾已經沒有了。

對你,任何矛盾都消失了。

你的五官依然在捕捉資訊,然而你也發現原本的客體已經不會再帶來一種矛盾,不再帶著一種分離。不再讓你覺得好像有一個「誰」在觀察以外的「什麼」。

你自然發現眼前的一切跟你自己沒有分開過,完全就是同一件事情。

從眼前的物質、客體,你其實完全是體會到自己。

這是相當有趣的。

你從各個角落,都看到上帝,但是,其實沒有一個主體看到上帝。

讓我再回到銀幕的比喻,也就是本來好像有一個背景,有個前景,而你是一個見證者,這個見證者也只是突然落到背景在看前景。甚至,你的注意是隨時休息在背景,在不動的背景,做一個很深、很放鬆的休息。到後來,對你,不再有什麼叫背景、前景。

到了這時候,對你,剩下的只有什麼?

對你,其實也只是還有一個波浪、一個動力、一個波動、一個作業——知、覺、在。

到最後,只剩下這一點。這時候,見證者的角色,對你也就清清楚楚地整合起來了,而全部的分別、矛盾也就消失了。

從古人的經歷,你也知道,一個人如果見道了,他會發現這世界的一切,跟他所體會到的完全是顛倒。他也就自然想去閉關,想到某個角落專修。那個時候,他是歡喜都來不及,而整個心是打開的,完全不會想動,只是住定在自己的本質、佛性。

幾年,也可能比幾年長或短,他會想回到人間。但是,他其實不是要回到哪裡,而只是在這個時候做一個整合。他發現人間的任何物質和現象,對他而言沒有矛盾,也沒有帶來一個隔離。

他一邊在考驗自己,一邊就像在扮家家酒,發現全部都是一樣,而自然把大平等心活出來。

當然,有些人的定力不夠或轉變不夠徹底,可能這些領悟又消失了。他又把這個世界看成在外面,又好像有個目的,有個世界,有個自己,就這麼又全面浮出來了。他也就還要再回去磨練。

你看,這些話,對你是不是已經理所當然,還是在某一個層面帶來一個矛盾?

38 裡外、中間、一切………都是意識

你大概也注意到,我想了各式各樣的方法,試著透過手上的任何工具,從任何一點、任何角度,無論是感受、體驗、覺察……希望把你帶回家。

無論是全部生命的觀念,包括我過去講的大你,這本書講的覺、知、在,或是任何可以觀察、捕捉資訊的工具,我都認為可以作為你的工具,把你帶到意識的門口。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些方法或工具的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解散——把你這一生得到的任何觀念,包括前面提過的、這本書提到的,全部拆開、粉碎,接下來把它化解掉。

你自然能體會到,你能說得出來的、或任何人可以說得出來的,無論表面看來多有道理、有深度、有力道、有說服力,到最後,從絕對的角度來說,其實都還是站不住。

任何話最多只是一個觀點。而且這個觀點還需要其他的工具、其他的平台才能立足。它本身並沒有什麼動搖不了的意義。

你了解了這一點,或許突然能體會到,我為什麼在那麼多場合要帶著大家用「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的方法來面對意識。

「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也只是,無論在眼前或在心中,你一發現有任何念頭、任何體會、任何觀察,它們都沒有絕對的重要性。你要找的真實,都不在這個層面,你最後還是要放掉。

用這個方法走到最後會發現,沒有東西可以再丟掉,沒有東西可以再讓你擺到一旁,沒有東西可以再去化解,沒有東西可以再去否定,只剩下你最純、最原始的意識。

你會發現,就像前面提到的,意識本身就像是一個整體或空間。在這整體或空間(當然祂並不是真有一個體或空間),一切經驗,都在祂裡面發生。

同時,意識又帶著一個機制的觀念——也就是一切的體驗,本身就是用意識來捕捉。意識既然是機制,任何一個機制,自然帶著一種動力、一種觀察。任何人間想得到的經驗,都要經過一個動力,經過空間和空間之間的重疊和對照而發現一個差別,而有了先後。是這樣,這機制也自然離不開時間。

前面也提過,可能最讓你意外的是︰就連經驗的內容也是意識。包括主體、客體、主體--客體之間的連結,都是意識。全部,離不開意識。

當然,說這些話,或說剩下的是最純、最原始的意識,都已經又把一個本來沒有辦法標籤、根本沒有邊的東西,硬是套上了一個名稱,而接下來,逼你的頭腦做一個想像,把這個名稱再連結到一個形相。

也就這樣,可能為你隨時又打開了一個有生有死的循環。

相當有意思的是,你把一切都否定,都知道不是真實。不知不覺,你會發現回到這個原點,可能比你想到的更簡單。

可以被否定的,都是虚的。你否定掉一切,反而也只是一再地回到唯一一個否定不了的。你一再地回到本性、回到空、回到意識。你會發現意識和自己其實從來沒有區隔,沒有分開。

你往內轉,體會到意識,也體會到好像全部的經驗都在意識裡面,從來沒有離開過整體。接下來,你才發現,就連你去觀察的方法,都還是由意識組合的。是誰在觀察?誰在體驗?體驗到什麼?這本身都離不開意識,就連所體驗的內容也離不開意識。

你回轉過來,發現一切在意識裡發生,而全部的機制和內容都離不開意識。

對你,一切都是意識。

一切都是意識。

這一點,在你內心整合得清清楚楚。

有了穩定的領悟,你回到世界,自然發現眼前的任何客體、任何東西,其實都沒有跟自己分開過,而自然也沒有什麼矛盾可談的。

你內心的整合自然想要翻出來,就好像你要踏出來看看——外在、客體、一切也都是意識。

畢竟你我這一生,經過身心的洗腦實在太徹底。對這個身心,這些客體都存在。你突然叫它不存在,是不可能的。

但你也只是在這個客體看到意識,不斷地看到意識、知道是意識,知道祂是整體,祂是主。

你愈來愈清楚,在任何體都可以看到主、看到心。這就是在做一個大的整合。

對你,全部的矛盾就消失了。

裡頭,外頭,是一樣。

這個人間,再也不給你造成矛盾。

你自然在樣樣看到平等。

你自然會看到平等。

因為樣樣都是意識。

意識=意識=意識=意識=意識=……

無限多的樣樣,還是意識。

也就這樣子,對你,全部都通了。

你的前面、後面、中間,全部都通了。

就像下棋一樣,每一顆棋子都擺對了位子。

對於徹底活在絕對的你來說,一切都一樣地,是意識,是絕對,只是你。你還沒有來,一切就是你,樣樣都是一樣的。

這些話,也只是徹底站在意識的角度,自然而然的表達。

一位好老師,本身也在幫助你在這個層面做一個整合。他隨時住在絕對,停留在絕對。可惜的是,這樣的老師,在我這一生所見到的人物當中,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即使有這樣的人,他也不見得會想出來當老師。

39 一切合一,是最自然的現象

客觀的現實,其實是從主觀的意識延伸出來的。

這句話,你可能還記得,我也一再地提醒。

然而它還含著什麼意思?

唯識要表達的重點,確實是「意識為主」。然而,你我能夠體會到的意識,其實是一種主觀性的,倒不是客觀。也就是說,談「意識為主」,其實也就是「以主觀的意識為主」。

當然,站在唯識的角度,你、我、每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到最後是同一個,是一個統一的意識場或統一的意識。

然而,就你、我而言,主觀可以體會到的,也只是經驗或體驗。無論是體會到世界,體會到自己,其實全部都屬於經驗。這樣的經驗,一部分是念頭,一部分是感受,一部分是覺察,而三者常常會相互重疊。無論經驗是念頭、是感受、還是覺察,全部的經驗都含在意識裡,而意識含著全部的經驗。

但是,你、我是怎麼體會到經驗?

首先,經驗是意識組合的。而意識要體會到經驗,本身還是離不開意識。任何經驗或體驗,它本身也是意識。

要體會經驗,無論是機制、內容、體會的人,都離不開意識。

談到任何經驗,都是由意識構成的,我認為很重要的是,意識並不是去捕捉、去抓,好像祂還要跳到人間跟著每一個現象、每一個客體去取得平等,或還要透過每一個客體去看到主、看到更深的層面。

倒不是這樣子,事實是剛好相反。

你倒不是把意識挪到外面去捕捉任何東西,最多只是輕輕鬆鬆地定住,把中心停留在一個不動、甚至連主體都稱不上的一個點或狀態。你也已經知道,這就是大你或在、覺、知。就好像任何現象來、任何狀況來、任何客體來、任何東西走,你始終站在那個點在看一切。

你的中心其實沒有動,你還是站在這裡看著每一個東西來,每一個東西走。對你,人間的一切,就像影子一樣地流過去。

這相當有趣,你會突然發現,一切沒有那麼堅固、那麼扎實了,好像沒那麼固定。樣樣,都跟以前你所看的不一樣了。但是,它又存在它自己。

這時候,你會體會到,雖然這些現象是從頭腦一波波來,但你清楚看到每一個現象之間的平等性,而又同時發現你不需要對它們踩一個剎車,而只是讓它們一波波來。

這一波波,最多是什麼?

最多是過去的習氣(vàsanā),也就是你過去種種的經驗、透過業力所造出來的習氣。

是習氣,一波波來,而且隨時都來。就像海面上的浪,永遠停不了。

你會發現,其實不用去阻擋、去壓制,儘管它一波波來,你隨時是看到不動,就好像這一波又一波,已經跟你不相關,影響不到你。

你也就可以放過它,放過任何波浪、任何現象、任何客體。它來,就讓它來吧。

也就這樣,你很輕鬆地發現,好像沒有哪件事或哪個東西,是還需要你去引導、調整、修正、阻止或做一個主導。

樣樣,你都可以放過。

你本來好像還有一個見證者的角色,看著種種的客體一波一波來。但是,你不知不覺也就發現,就連見證者,也已經跟客體完全分不開來了,就連這一波波透過習氣來的客體,也最多是自己流出來的本質。

這麼講,也沒有誰在做見證。不知不覺,連在看客體的「你」,也跟著消失。

也只有這樣子,眼前的客體、主體、跟大你、覺、知,在之間的距離突然變得無限小,沒有「誰」站在什麼「角色」在「看」了。

眼前的東西,你讓它來,讓它去。沒有了距離,比內還更內,比近還更近。你自然會發現,站在客體,也就是站在自己。

位置,完全沒有更動過。

你發現,你站在客體看,跟前面講的站在不動的自己,其實完全是一樣的,沒有區隔,本身是同一個點。

你突然發現,沒有背景、前景,也沒有誰在看什麼。全部都是整體。背景是整體,前景也是整體。

那麼,你還在看什麼?

也只是在看自己。

40 就連業力,也只是反映意識

業力或因--果,本身就是在聲明二元對立的機制。

站在二元對立,只要你認為世界是真的,主體--客體是分開的,有一個主體在觀察客體,而且有一個客體可以回頭強化主體,那麼,確實有個東西叫業力。

業力,有因,有果,而這個因--果還不一定是這一生所能看到的。業力和因--果的展現,是可以跨越不同輩子的。

你、我平時觀察到的因--果,要展現出來,所需要的時間可能很短。或者說,在你記得住的範圍裡,你已經很容易觀察到因--果的作用。甚至,你再進一步去分析,還可以把因--果的作用區分成更小的因--果。就連那麼小的範圍,還是有業力,還是有因--果。如果把時間拉長,你的一生、我的一生,其實也一樣是業力或因--果的表現。

但是,也許在更長的時間,因--果還沒有展現完。對人類來說,跨越不同輩子的因--果,是很難想像的。是這樣,一般人才會去爭辯是不是有輪迴。

講到輪迴,是,沒有錯,在二元對立的原則下,是有一個東西叫做輪迴。輪迴是一生又一生累積下來的業力的展現,而且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過它。

當然,你多少也感覺到了,就連這裡講「一個人」也是在強化二元對立的作用。

很有意思的是,是的,業力隨時在發生,你、我的每一點都是業力組合的。但是,就連業力也是一樣地,也在點點點滴滴反映意識。最多只是你、我自己不知道,看不到意識,也就把祂當作背景忽略了。

前面會說好像有一生還不完,要到別世再還的業力,也只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畢竟,業力的周轉,好像有時候時間拉得特別長,長到超過你的一生可以觀察的範圍。

然而,業力,也是意識組合的。從意識的角度,就連時間的分別,也根本不存在。

只是,你會認為這宇宙、世界是真的,也自然就在裡頭打轉。對你,既然有一個業力的機制,也就有業力讓「你」體會,讓「你」感受,讓「你」承擔。

我們頭腦本身也是業力的一環。因--果就在裡頭轉,轉不出來。這一套機制愈是運作,也就能產生愈細緻的分別,甚至可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演化。你在裡面,還能夠體會到它有一套法則、有一個根據、有一個連結。這樣的連結本身是靠著一種力量,我們可以稱為是「能量」。從能量,又延伸出來所謂的「動力」。也就這樣,透過一連串原理的作用,幾十億人都可能從它衍生出來

站在裡面,它真的是真的,當然是真的。

對你,地球全部70多億人口、甚至數不盡的外星生命………所有生命的組合都是真的。對你,世界是真的,宇宙是真的。

你也許還記得,前面提過還有其他平行的世界、平行的宇宙。可以說,有數不完的平行宇宙同時在承擔因--果。這些業力的體現,不見得是你的五官可以體會。有些境界的因--果比較重,類似人類所想像的地獄,有些像是天界的境界,業力比較輕。不管是什麼,只要還有一個境界或「界」好談,其實還是離不開因--果。

在這個法之下,你的每一個體驗、每一個過去的經驗都是真的。經驗本身就像燃料一樣地在支持這個世界。如果世界是真的,它又怎麼可能是假的?

站在人類的角度,這一切當然是真的。

你認為人是真的、世界是真的,當然樣樣經驗都是真的,沒有一個是幻覺。

然而,這種真,是站在幻覺、站在局限裡,認定經驗是真的。

你醒過來了,樣樣都是真的,每一個點都是真的。然而,這不是幻覺的真,而是你清清楚楚知道,每一個經驗、點點滴滴都是意識組合的。

每一個經驗是真的,並不是因為經驗本身是真,而是意識是真的。

差別,最多也只是這裡。

真實,是每個角落都在。你的每一個經驗也都在反映真實,而所反映的真實,就是意識。

這時候你可以清楚地體驗到,在經驗裡,真正的本質,就是意識。

但你體會到的不是一個別的意識,而只是自己體會到自己,或者,最多只是體會到它的作用——在、知、覺。

回到業力,一樣地,對你,每一個經驗都是真的。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的?這是值得探討的。

站在你的角度,物質本身是真的,而物質給你一種體驗,也就好像是真的。

站在意識的角度,唯一的真實,最多只是祂自己——意識。

41 一切,都是一樣的

你透過見證,有了一定的熟練度,好像把主體--客體間緊得分不開的注意,拉出了一些空間,而能夠體會到——是,是有一個主體在觀察客體,而這個主體才是重點。

接下來,參和臣服會幫助你,自然讓你輕鬆、不費力地,把自己的注意和興趣從客體完全轉到這個最基本的主體。

這一點,我過去也一再地說,臣服和參是最成熟的修行者要做的。

你已經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去分析客體,反而是把注意徹底回轉,回轉到內心、到自己,到一個主觀的體,也就是大你、大我。

無論透過參或臣服,都是在做回轉的動作,把這個注意回轉到自己。

先守住在這裡。

不管眼前有什麼,先守住在這裡。

有什麼想分享,守住在這裡。

想到什麼,還是守住在這裡。

有一個見證者,誰在見證?

——這是參,還是守住在這裡。

把這見證者,也放過,也交出去。

——這是臣服,交回到自己,回到主體。

你也就自然發現,你一方面可以把任何眼前的經驗看穿,知道它本身就是在這個意識內發生。不光在意識的範圍內發生,它本身就是離不開意識的機制。

也一樣地,你也會輕輕鬆鬆地發現,它本身就是意識的內容。

所以,你再一次發現,就是那麼簡單,你最多只需要這樣做,也就把樣樣自然看成平等。

接下來,你也發現,就是經驗來經驗去、體驗來體驗去,你樣樣都看成是平等。但是,有「誰」在看平等?也沒有哪個制高點,能讓你站在那裡衡量哪些是平等或不平等。

好像這時候,最多只是平等,再體會到平等。再接下來,再體會到平等。

這是相當有趣的狀態,而這些不是理論,最多是等著你體會到它。

但話又說回來,體會到它的,不是你。那麼,又是什麼?

你也自然發現,你最多需要參和臣服,也只是這兩個那麼簡單的練習。然而,你也發現,講它們是練習,其實也算不上是練習,甚至根本不能說是練習,好像它們最多只是一種休息。

透過參,你竟然隨時想停留在一個不動的知、不動的在、不動的覺、不動的大你。而透過臣服,你也輕鬆地,就是動了,最多也只是把自己交回這個原點。

但是,你本來就不費力地自然待在這個原點,你也就發現,臣服或是參,這兩個又好像是多餘的,也稱不上是一種練習,因為你已經隨時住定在這最輕鬆、最不費力,最根本的狀態。

你所需要做的,也只是一再地回到自己,回到這個主體。

你的注意穩定下來,可以輕輕鬆鬆地住在自己,這時候可以再一次地回轉。

回轉什麼?

這個世界,是主體--客體組合的,你可以把注意放出去,好像送它去接觸各樣的客體。

但是,這時候,已經跟見證的你不一樣了。是主體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身分,是站在意識在看客體。透過這樣的互動,其實你也就在做一個大的整合,

到這個時候,前面提到的一些瑜伽的練習或整合,也只是你看著每一個客體,看可不可以體會到整體,體會到意識、體會到自己。

有意思的是,你本來是在找自己,自找己是誰。但是,到最後,這個自己竟然是上帝。是這個時候,你自然會說:“Everything is God.”

樣樣都是上帝,樣樣都是主,樣樣都是完美、完整。

在這裡,你徹底得到了整合・

在每一個客體、每一個物質,你都可以找到上帝。上帝,就在你眼前、你心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但最有意思的是,這個上帝又是誰?又是什麼?這時候,你會再一次發現,你本來在找上帝,但不知不覺,從上帝,找回你自己。

站在這個角度,你的重點在上帝、在主體、在意識、在絕對、在自己。對你,樣樣都平等。

我透過各個角度不斷地強調,一位好的老師,就是在幫助你這一點。他所教你的,最多也只是自在,只是合一。

過去,我知道在印度有一位女聖人阿南達瑪依會說:“It's all the same.”「一切,都是一樣的。」

她在整體,她是整體。這個整體,被自己吸收都來不及了。對她,一切其他的,好像都在下游,是個模模糊糊的影子。好像需要看,又不需要看。好像有,又好像不需要有。

對她,一切是平等的。

平等心,最多也只是合一。

合一什麼?

最多也只是主體和客體合一,知道的人和被知道的完全合一。過去主體透過做、透過想、透過看、透過觀察,透過知道和客體建立的關係,也就完全消失了‥

這時候,是主體,還是客體,已經沒有分別,也沒有一個人在看,或還需要看什麽。更不會認為客體和自己是分開的,而是發現客體就是自己。在每一個角落都看到自己。也就那麼簡單,一切進入平等心——樣樣都是平等。

但是,也沒有誰對誰可以說是平等,或還有什麼東西值得去平等。

雖然主體和客體的連結跟著消失了,但總還有一個微細的運作或作用還存在。透過這樣的運作,你還可以處理事、可以想、可以反應,而還活得很好,甚至可能更好。但坦白說,已經沒有一個人在運作,也沒有運作的對象。

這時候,腦真正變成一種工具。

你會發現,沒有「你」在知道「什麼」,只剩下知。

覺察什麼?只剩下覺。

在哪裡?在做什麼?只有一個在。

樣樣都變得跟「你」不相關。

這時候,甚至連連結都打斷了,更沒有「誰」在連到「什麼」。

站在這個世界,最多只是一個在。

是這樣,耶穌會說“Be in this world,but not of this world.”「活在這個世界,又不屬於這個世界。」

你該做還是做,該上班還是上班,該吃飯還是吃飯,該喝茶還是喝茶。但是,沒有誰在做,也不需要再找到什麼真理,不需要再找上帝。

對你,一切都是平等。

大平等。

大平靜。

大涅槃。

空,空到底。

前面提到印度的女聖人阿南達瑪依,這是我十幾歲時很難得的相遇。

當時,我讀到 Autobiography of a Yogi。這是早期從印度到西方推廣瑜伽和修行的瑜伽士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1893--1952)所寫的自傳。無論是尤迦南達本人,或是他的自傳,對西方世界都有很深的影響。

他在書裡,提到在印度遇到歡喜之母阿南達瑪依的經過,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阿南達瑪依是一位嬌小的女士,沒有上過學。但她用梵文寫的詩,連學者都讚嘆。而她只要在場,就能撫平一個人最深的痛苦,就連生病的人都會療癒。

阿南達瑪依見到尤迦南達時,也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

她主動去抱住他的脖子,頭靠在他肩膀上說:「父親,您終於來了。」

那是1935年,在保守的印度,這麼親暱的舉動,當然讓周邊的人都相當驚訝。更何況,在這之前,他們從未見過面,彼此也不認識。

阿南達瑪依一入定,就是好幾天,不說話,也不在意肉體的需要。她出身婆羅門種姓,是印度最高的階層。但是她不受階級的束縛,隨時去幫助改善社會的問題。

尤迦南達邀請她到他的道場做客,也發現阿南達瑪依隨時流露天真的笑容,讓人感覺很親近,但她同時又散發著一種不在人間的氣息,就好像她其實是一直在神的身旁,從來沒有離開過神。

尤迦南達請她說一點自己這一生的經過,她也只是說:「父親,你都知道的。」並沒有打算多說什麼,就好像這一生對她一點重要性都沒有。

他後來再接著問,她才說:

「父親,這有什麼好說的呢?」

「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是這個身體。身體來到人間之前,我就是這樣。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也是一樣的。長大成為婦女,我還是一樣。家人為這個身體安排了一個婚姻,我也依然是一樣。」

「我的先生在情欲的驅動下,靠近我,貼在我耳邊說甜蜜的話,想撫摸我。他一碰到我,整個人就好像被雷劈中,一動也不能動。即使這時候,我還是一樣的。」

「我的先生請我原諒他。他不知道在這身體裡的,不是他人間的妻子,而是他的上師。他發願從此守貞,成為我的弟子,終生禁語,希望能彌補自己的過錯。」

「即使我接受了他的提議,我還是一樣的。」

「父親,現在我在你面前,我也還是一樣。未來,無論萬物如何變化,我也還是一樣。」

「一切,都是一樣的。」

幾個月後,他們在火車站又遇到了。尤迦南達發現,不論在人群裡、在火車上、在吃飯、或只是靜靜坐著,阿南達瑪依的眼光從來沒有離開過神。回想起她,也好像隨時還會聽到她說:「一切,都是一樣的。」

前面提到拉瑪那・馬哈希,或是禪宗的六祖,更前面的釋迦牟尼佛、老子,這些大聖人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是人間最稀有難得的好老師。(你或許會想問,怎樣的老師是真正的好老師?這一點,我會在這本書後面再多分享一些。)

至於我,這一生很幸運在各個角落遇到過好老師。有些,是在夢中遇到,像是彌勒佛。有些只是看到老師的臉孔,像虛雲老和尚和拉瑪那·馬哈希。

遇見阿南達瑪依,也是一樣的經過。是她的臉,讓我自然進入她的狀態,和她共振,而體會到她不光是隨時在歡喜中,更是在一種完全臣服的狀態。就好像是意識接收了她的一切,讓她完全以不動的意識為主,而只以意識為主。

大平等心,大愛,大歡喜,大寧靜,也就是她活出的一切。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3_20 9:43:29编辑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3_20 9:45:13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