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唯識》21 落到人間的天使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3-07 12:13 已读 957 次 2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21 落到人間的天使

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明白,這一生、你的身體、你的人間,最多只是一種限制。然而,你這一生的掙扎和痛苦,大多也只是因為你一直想從這個限制,透過一個限制、再一個限制,而竟然希望能夠一路走到無限,得到自由。

這真是讓人感慨,你本來是整體,竟然會落到一個局部。你本來的生命是無限、是永恆。到人間的這一生,卻充滿了考驗和痛苦。

心情低落時,你也許會認為這一生只可能會不好。你甚至會對老天發牢騷:這樣的一生,怎麼可能會好?

這種墜落,真是匪夷所思。就好像上帝突然睡著了,祂醒過來時,忘了自己是主,而把自己的身分落入一場惡夢。在夢裡,祂更把這場惡夢變成自己全部的可能。也就在夢裡,祂還要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不同的惡夢,才可以突然體會到自己真正是誰。

這本身,多麼不可思議。

其實,你成為一個人,也就像是天使落到了人間。

你是天使,本來是自由,想在哪裡,就在那裡,想做什麼都可能。但是,自從你懂了樣樣有它自己的名稱,再加上隨著形相有了一層又一層的分別,你也就頓時失去了方向。

沿著這條分別的路,愈走,你無限的生命愈是變形、扭曲、萎縮,甚至凋零。一路走下去,你自然會設立出更多分別的機制,延伸二元對立的同時,還用因--果和業力把它鎖得更緊。

再一路走下去,你眼前的路愈來愈窄,愈來愈崎嶇。你看不到盡頭,早就失去了出發點。你根本認不出方向。等著你的,也只是更難走的路。

這就是人類活出來的樣子,而這也就是你認為的命。

你想不到的是,其實,主,雖然被你在人間的過程給遮住了,但祂捨不得不在每一刻、每一個角落留下祂的足跡。祂隨時希望你能看到祂,體會到祂,接下來,活出祂。

而你,你來到這個人間,即使像是剛出生就被遺棄的孤兒,但你總是好像也有一個很古老的記憶。你好像記得,又不記得你自己真正的身分。但是,這個記憶一直存在,在潛意識、在背景裡存在,而且,一直在為你指著回家的方向。

終於有一天,你會突然體會到祂。也就這樣子,把那麼漫長又孤獨的旅程告一個段落。接下來,再也沒有東西可以蒙蔽你,把你騙走。

你雖然早就跟這個身心、肉體緊緊地結合,而透過它好像還得到一個獨特的身分。但是,你已經發現,其實你完全可以輕輕鬆鬆地放過身心、放過身體、放過二元對立、放過業力、放過任何的法。

你也發現,你這個身心,這個肉體,還是會依照二元對立、業力的法則運作下去。然而,你不會再為此擔心。

這些,都已經跟你不相關了。還有相關的,最多只是一個局部的小部分,而且還是一個不可思議小的小局部。

你也突然體會到,即使還活在這個相對的身心,相對的人間,你依然可以隨時停留在整體的門口,也就是大你。

停留在大你、大我,它是完全敞開、沒有界線、沒有框架限制的意識場。

它本身就是空靈的覺,是開放的知,就是自由的自在。

最有意思的是,你自然會發現,你不再渴望,也沒有任何期待,反而一切竟然已經圓滿自己、滿足自己。

過去的痛苦、煩惱、不滿、不快樂、缺少愛、靜不下來………這些狀態,不知不覺,也完全跟著消失了。

你發現,一點都不費力,你自然完成一切。

你已經是整體,只是活出整體。

沒有操心,沒有顧慮,一切自然變成完美,變成OK。

這個生命,本來既痛苦、又悲傷,點點滴滴都讓你難受,甚至忍耐不了。現在,樣樣反而都帶來歡喜。這歡喜是圓滿的,本身是寧靜,是充滿著慈悲。

也就這樣子,你突然發現可以享受這一生。

這也就是你全部的你。

你,隨時在等著你




22 愛,意識轉變的力量


哪怕已經讀到這裡,或許你還是會認為這一生要切入唯識的重點,是相當難的。

但是,坦白講,這其實比什麼都簡單。

如果你希望有一個基礎,可以讓你用在每一個方法上。那麼,也就是愛。

到這裡,你或許會問,守住大你、大我,或知、覺、在,不就已經站在意識的門口了?為什麼還要談愛?愛的作用,又在哪裡?

你可能還記得,感受是比念頭更深的層面。我過去也不斷提到,修行一定要從感受著手。畢竟,對你我最難過關的,最多也只是種種的感受、樣樣的創傷、心裡各種的糾結。

然而,在感受中,對我們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愛。你仔細觀察,你這一生最想取得的,也就是愛。愛,又是我們整體的本性,當然可以作為一個吸引的工具。

坦白說,任何角度,都可以把你帶回意識的門口。對意識來說,都不成為問題。你也時常聽到我說:回到意識或意識海,是唯一我們可以稱為是愛、是歡喜、是快樂、又是寧靜的狀態。

畢竟各種狀態好壞的分別,其實還是從人間的「缺」或說不圓滿的錯覺才延伸出來的。一個自認為和整體隔離的小我或小你,自然離不開這種不圓滿的錯覺,總會覺得自己還少了什麼。然而從不足去著手,也只會繼續強化這種隔離。

既然如此,而既然每個人(包括你、我)都想要愛,你也就可以把意識當作你想要合一、想找到的愛。

也只有愛,才能貫通任何表面上的分離。對你,用這樣正向的情感切入,或許比較容易帶動。就這樣,你的修行也只是——透過愛來找到愛。

當然,你會想問:站在意識的角度,如果一切都是意識,祂還需要去愛一個目標,或成為一個被愛的對象嗎?

是的,意識,沒有個人的層面。意識沒有目的,也沒有動機想干涉任何東西。意識不會去沾任何客體或人間的事情。任何好像「有」的東西,都還是從祂延伸出來的,最多,也只是反映祂自己。

意識最多是圓滿,是全部,是沒有維度的維度。樣樣都是祂,祂最多是圓滿,自然沒有什麼認為值得干涉。祂不會拒絕愛,也不會拒絕被愛。

意識,一無所缺。愛,最多也只是反映祂自己。

對你,要進入意識,隨時守住愛,是練習最好的工具。

真正的愛,也只是突然體會到意識是圓滿,是一切。

如果還要談愛,那麼,意識也只是愛,只是愛著愛自己的全部,而沒有任何拒絕。

你完全明白了這一點,接下來,你活在人間,自然隨時知道真正愛的對象是意識。不管你的生活再怎麼忙碌、外在環境為你帶來多少衝擊,你始終不會忘記你真正愛的對象。

這個愛,是大愛。

你愛祂,祂愛你。

這是唯一重要的事實。

對你這個在愛中的人,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這個愛的場帶來的力量,也自然會帶著你去克服、去度過這個世界。

你完全知道,你愛的對象並不在這個人間。

你愛的是自己,是意識。

你是意識延伸的。

你愛的,是自己這個意識的意識。

我也跟很多朋友說過,在修行中,透過正向的機制,讓它自己強化自己,無論從過程或結果來看,都會是比較容易的練習。我們倒不需要不斷地責備自己、要求自己,而非要經歷各種辛苦才覺得算是修行。

是這樣,你透過任何的練習,隨時回到意識的門口,很重要的是帶著愛,或者說把愛奉獻出來。這樣的奉獻,自然帶來一種溫暖、正向的感受。這樣的愛,不是隔離的體之間的小愛,而是大愛。

這樣的愛,是你對想要合一的對象,最高的一種頂禮。

比如說你做“I-Am”的練習,在每一個吸氣、每一個吐氣中,你都可以把愛奉獻出來,用愛表達自己的尊重、對合一的渴望。

就連輕輕鬆鬆講“It's OK.”也是帶著愛。你透過這句話,也只是用愛在肯定這個最高的狀態,肯定真正的自己只是自己,不是其他。

甚至連「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也沒有離開過愛。你否定眼前的一切,也只是知道最後等著你的,是大愛。

臣服,最多也只是臣服到主的愛。

參,到最後,也只是停留在這個最溫暖、沒有分別的大愛。

也就這樣子,不知不覺,你把愛的感受帶到生活中,而透過每一個點點滴滴的練習把它活出來。

人間再怎麼亂,你始終知道有一個穩定的力量,在等著跟你合一。你不會找不到愛,不會失去你心中的愛。

現在,我相信,從意識的角度講——OK、好、都好、一切都好、宇宙不會犯錯……你現在已經可以體會,這幾句話領悟的深度其實不會低於參或臣服帶來的狀態,而可以守護你度過這一生。

愛,帶給你一種徹底的安慰,又帶來一種心態的轉變,讓你化解掉生命帶來的傷痛,本身是生命最高的瑜伽。

只看你敢不敢相信,有沒有決心這麼做。


23 從整體落在局部,又從局部放鬆到整體


我在前頭跟你分享過注意對修行的重要性,其實,你也可以想到,它不光是對修行重要,更是在生命的任何角落都重要。

倘若我們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實,就連基本的判斷能力都沒有。沒有了注意這個生存的工具,你我不要說當不了人,就連動物都做不了。

你一般認為的注意,至少是透過兩個層面建立的。一方面,是透過你的覺察。這個覺察,是透過五官的捕捉和過濾而達成。

比如你的眼睛有它覺察的範圍,你的耳朵也有它聽的範圍。通常要透過不同感官得到的資料重疊起來,互相對照,你才可以得到一個立體的空間感,而得出一種世界的印象。

但是,覺察本身建立不了時間。你還要再進一步透過念頭去比較、去整合。將空間和空間重疊起來對照,才突然產生一個動態,而你會將這種動態稱為時間。

此外,注意還有第三個層面,也就是由你的感受所引起的。

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感受,都是在強化身體某個部位或身體的意識。當然,感受再加上念頭,可以把覺受變得更複雜。它可以利用你身體某一個部分,比如用你的心臟來表達痛苦,用你腸胃的不舒服來表達突然失去安全感的衝擊。

覺察、念頭再加上感受,也就這樣子重疊起來、互相彌補、比較,不知建立了你的身體的觀念,甚至為你樹立起一個完整身心再加上你的世界。

你再參下去,會突然發現,生命多重的樣樣,其實完全是無限大的意識把全部的身分投入在局部而有的。你的身體、身體的部位、你的感受、你的覺察,正是這樣才可以建立出來。

這種機制,我用英文會這麼表達——Awareness needs to localize in order to perceive.也就是說,意識要完全落到一個局部,祂才能夠覺察,或者說可以得到一個東西被祂覺察或注意。

再進一步講,要落在一個局部或去覺察到什麼,意識必須要透過另外一個體才可以產生這些作用。這個另外的體,按道理,最多也只是一個局限的體。

什麼叫做一個局限的體?

身心、你我、就是一個局限的體,也只有透過你我所有的身心,意識才可以局部化而覺察到東西。

但是,話說回來,我想你也已經老早知道,一個無限的體其實是圓滿到底,連一張薄薄的紙都插不進去,也不會有另一個和祂一樣的體。既然如此,這個局限的體(你、我)最多還是一個幻覺,不過是種種可能中的一種可能。這個局限的體最多是暫時,是無常,而早晚要回到一體。

假如在這個過程,無限的意識清楚知道一切只有自己,那麼,注意產生不了作用。它沒有一個人間或世界可以建立。

哪怕注意隨時在運作,隨時還要帶來一個身心、人間、世界的印象,在這個過程,整體或意識隨時可以看穿它,而就自然地停留在平等心。

也就是說,對意識,樣樣都是一樣的,都是整體,都是同一,沒有什麼差異。既然樣樣都沒有區隔,樣樣都是同一,還有哪個劇本或故事比較重要,值得挑出來演或不演下去?

你假如懂了這些,也會突然發現,你這一生的劇本其實再也不會把你騙走。你可能選擇讓它再演下去,但是,你已經清清楚楚知道故事裡的角色是誰,而故事的內容和你真正的身分(也就是意識)到底有什麼關係。

你同時也突然明白,修行倒不是把注意挪在哪裡,更不是把注意落在局部,甚至不是像我之前講的把它挪到最根本的原點——大你、大我、在、或類似的共同點。

這些表達,你最多也只可能稱為一個過渡或方便。

其實,是沒有一個點可以落,整體才會發揮他的作用,才能夠聲明祂的存在。假如還有一個點在吸收你的注意,反而又把整體蓋住了,讓你從整體落在一個小小的局部。

不過,這個局部,在整體,最多只算是一個虛擬的局部。不可能因為一個虛擬的局部,就讓整體失去了自己。

對整體,這個局部,還只是整體的自己。既然是自己,沒有一個特點或特色可以從祂自己突顯出來,可以獨立存在。那麼,還有什麼點(更不用講一個特點或特色)值得讓祂去停留、去欣賞、去肯定?

其實是剛好相反,你不是停留在一個點,反而是把注意從一個局部放開,讓這個注意輕輕鬆鬆地滑回、落到自己。

當然,你或許已經知道了,這個自己最多也只是大你、大我、在。倒不是還有一個具體的東西,是要你應該守住或可以守住的。

雖然我前面也談過這一點,但我這裡要再重複一次,也就是擔心假如不這麼再三提醒,你可能還會在頭腦裡再產生一個客體來守住。倘若如此,這可能又把你自己耽誤了。

懂了這個道理,你也會自然發現,過去所講的「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練習,而本身就在提醒這些重點。

當然,你可能會問:如果不是落到一個局部,那麼,我是不是永遠抓不到一個體,摸不到一個邊?那又要怎麼去練習?

其實你不用擔心。你還是可以試著用「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或之前跟你分享過的「守住一個主體、大你、大我、在」來進行。

奇妙的是,你只要進行下去,不知不覺,也就突然可以體會到這裡所講的一個沒有點的點、沒有體的體、沒有開頭的開頭。

這些,都會自己浮出來。

然而,在這個時點,你可能已經沒有念頭。這個疑惑對你也自然已經不重要。也就這樣子,什麼都不用做,你已經入定了。



24 從身體的感受開始


前面談到感受,談到愛,說到底都離不開身體。

注意往外,你的覺察自然體會到一個世界,而會認為這世界是完整的獨立存在;注意往內,也就讓你體會到這個身體。

假如往內的注意,再加上感受,就化出一個完整的身心。這一來,也自然讓你會認為你的身心是獨立的存在,而自然要有一個生死的機制。

注意無論是往外或往內,所捕捉到的印象,再加上念頭的比較或整合,不光是讓你成立記憶,更讓你建立時間的觀念。

在這個前提下,身體的意識(body consciousness),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個題目。身體的意識,本身就重疊了感受和念頭,才會讓你認為身體是那麼地堅固、那麼地固定、那麼地扎實、那麼地實在。

你可能還記得,我過去說,一切的念頭都是神經的訊號,最多可以說是神經細胞的活動或作用。

然而,感受,比起念頭還額外加上了一重放大的效果。它用你身體種種的內分泌化學分子作為訊息傳導物質,在進一步擴大神經的作用,而可以跟每一個細胞互動,直接去影響甚至指揮細胞。是這樣,我才會說,細胞本身就有記憶(cellular memory),你、我心理和情緒的創傷,許多都還埋藏在細胞的層面。

當然,透過感受不斷放大訊息的過程,最後得到的電子信號,還是會回饋給神經系統。這樣子,才讓腦和神經能夠跟全身的細胞做一個雙向的交流。

你仔細觀察也就能體會到,你對外的覺察,是用五官(看、聽、聞、嚐、觸)再加上念頭所得到的。但是,你對外的覺察,偶爾也會跟感受連接起來。是這樣,你才會對世界某個部分、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個東西、某一個畫面、某一個聲音、某個味道、某種感觸有特別深刻的印象。

透過五官和念頭組合的覺察,再加上覺察和感受揉和出來的印象,你更會認為世界真的存在——不光存在,而且你、我是可以跟它區隔的。你、我跟這世界是分開的。

對外的注意,就已經有這麼大的作用。然而,你對內的注意其實更是被放大再放大,而且都跟感受連接起來。你只要想想,也就明白這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畢竟,你對內的觀察,不是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而是要經由你去觀想(念頭的作用)才能掌握。是這樣,更需要靠感受,來為你建立足夠深刻的印象。

你只要去觀察,也就能歸納出來,注意對內時,感受的作用更是特別豐富,而且幾乎是要隨時發揮作用。只要你去注意身體、觀察身體,不可能不帶著一種感受的成分,而且感受的成分比念頭的作用更大。

過去,你會認為身體的反應是相當客觀。但是,你現在再去體會,也自然會發現,你對身體的衡量或注意,主要是受到感受的影響。比如說,你會感覺身體很舒服、肩頸是放鬆柔軟的,你也可能覺得頭痛、喉嚨緊、臉紅心跳、手痠、腳麻、關節僵硬、胃痛、腸胃不適、皮膚發癢、手腳無力……透過這些(其實是主觀的)感受,你也自然就把感受和那個部位做了連結。

對你,感受和身體部位的連結也就活了起來,好像有一個獨立的生命。這些感受是那麼真實,而讓你覺得真有一個身體,而他會痛、會癢......

你在透過身體去接觸外界,也自然發現,樣樣你所接觸的,都可以引發不同的感受。比如說,你摸到一個溫潤的表面,自然讓你容易心平氣和。有些人聽到粉筆刮過黑板的聲音,會不自主地脊椎發涼,覺得很不對勁,吃一口濃郁的食物,會為你帶來滿足。有些人光是吃一餐冷食,就可以難受一天。

在公園的角落,看到流浪漢在翻找垃圾,你可能會感到心酸。路邊有人大聲罵人,你聽不清楚他罵什麼,身體可能已經縮起來,心情也變得緊繃。

柔柔的風吹過來,會讓你放鬆一些。貓咪沿著牆壁走到你腳邊,牠毛毛的身體蹭過你的小腿,你可能覺得很有趣,想蹲下來摸牠。一隻大黑狗豎起了背上的毛,發出嗚嗚的聲音,你也可能立即覺得有危險。

看見別人做好事,你或許心裡馬上感覺暖暖的。看到有人對服務生很不客氣,你自然會討厭。小嬰兒黑黑的眼睛盯著你,你自然會浮出微笑,覺得歡喜。

感受,不光讓我們對於在環境所看到的樣樣,都肯定它們的存在,反過來更確定了自己也有一個獨立的存在,而認為自己和環境是隔離的。

從你出生,到這一生結束,在這個經過中,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就是你自己不斷地在強化一個不存在的身份。這個不存在的、虛擬的身份,也只是一個既局限、又隔離的一個相對的小你。而你真的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小小的你。

你非得把一個虛擬、不存在的小你當做自己,而就這麼一輩子走下去;你更會認為這一生所能累積的,也只是數不完的傷痛。

你可能因為長相、習慣或一個你永遠不知道的理由被周圍的人霸淩。沒有人站出來幫你,讓你覺得好像被全世界遺棄。你也可能被最親密的人拋開,不斷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糟,才沒有人要。

你也可能掏心掏肺對人,最後卻受到背叛,再憤怒也無濟於事。你可能受過侵犯,但好像所有人都認為是你的問題。也或許,你一直感受到歧視,因為你是某個性別、種族或出身,你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公平的對待。

甚至,可能連家人都不理解你,就連你善意的表示都會被誤會是別有用心。你也可能受到別人惡意的欺騙,讓你不斷責備自己的輕忽,始終不能原諒自己的愚蠢。

這一切的經過,可能都已經在你心裡留下了傷疤,就像一個綁得死緊的結。這個心結,你還不敢想去解開。畢竟,就連輕輕碰一下,都可能激發你強烈的反彈。

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你看到整體、體會到心或意識,坦白講,是不可能的。你的注意已經老早被情緒帶走了,任何經驗和體會都免不了要經過這些傷痛的過濾。也就這樣,這些情緒層面的傷疤,還會進一步建立你的個性、你對人生的觀感,也就這麼把你鎖定下來。

要你從這種狀態走出來,確實是相當困難。

即使你願意走出來,你也自然會想去分析為什麼自己當初這麼倒楣,是不是當時做或不做某件事,現在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你也可能不斷的自我檢討,想在行為或⸢做⸥的層面找到一個補救的方法,看能不能減少一些損失。

但是,你現在仔細觀察也就明白,這些檢討、反省、分析或補救,都還是在意識的下游著手,或者也可以說是在客體、一般人所謂的客觀的現實在著手。這些檢討、反省、分析、或補救,坦白說,其實只會耽誤你的時間,反而還讓你更是找不到出路。

既然你的注意力都擺在這上頭,也就根本來不及觀察到真正的重點。你不會去注意到——咦?認為自己有那麼多悲傷的人是誰?你也不可能看清為你組合出各種印象的機制。你更不可能去覺察到,到現在你所經驗的一切,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些都看不到了,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探討多重性是怎麼來的。對這些生命根本的機制,你連一點好奇心都不會有。你不可能會去想:奇怪,一個統一的全部、一體、心,怎麼可以延伸出那麼多樣、多重的現象和事件?

其實,樣樣倒不是由這個統一的意識或意識場延伸出來的。事實是剛好相反,是因為你有一個頭腦在不斷地做隔離,不斷的地區分念頭和念頭、感受和感受、覺察和覺察、身體部位和部位、身體和別人和世界的隔離,所以,是⸢你⸥在體會到多重的樣樣。而且,最多也只是你、我、全部人類、地球的眾生都共享同一個意識場,你和我和其他生命才會得到一種重疊的印象,而有一個共同的世界的觀念。

你可能很少有機會去觀察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五官的作用(無論是看、聽、聞、嚐、觸)是各自排斥?還是可以同時存在?就算可以同時存在,這些作用是不是要受到邊界條件的限制?是不是要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或框架?一樣地,無論是對外或對內的注意,有沒有一條界線可以區分開來?對外或對內的注意,一個時間是只能存在一個?還是可以一起存在?

你沒有去探討,也自然不會留意到:你所想、所體會、所相信的一切,也就只是你自己透過覺察、念頭和感受建立起來的。

正因為你還是沒有領悟到真正的重點,也就自然會把這一生的注意落在樣樣的現象或形相。你會想了解或建立種種形相和現象的關係,並且想知道用什麼方法或技巧可以把它們連結起來。你以為這麼做就能為你累積更多學問和道理,還以為這些學問和道理可以讓你從裏頭走出一條路。

你從來沒想過,落在形相和現象的層面上,你想找或認為可以找到的這一條路,反而是讓你陷得更深。

你可以再進一步觀察:感受是從哪里出現?是不是從一個沒有空間的空間、不是點的點延伸出來的?

感受延伸出來後,也許是痛、不舒坦、萎縮……接下來才會落到一個部位。但是,你仔細觀察,初期的感受好像是中性的,還沒有帶動情緒。是你透過記憶,也就是念頭的作用,把它連接到一個部位。接下來,你還來不及注意到,這個部位就再也跟你的情緒分不開了。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機制,這個身體的意識才會那麼堅實。

你可能還記得,我過去不斷地提醒你,要先從身體的意識著手。畢竟,即使你懂了理論,甚至在思考層面也領悟到了全部生命的種種觀念。但是,你透過身體累積下來的習氣實在是太固定、太堅實。

是這樣,我才會用這麼多的作品,先為你建立一個理論的基礎,為你省掉追尋觀念的時間,讓你可以真正體會到修行的理論其實是再簡單不過,而你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往別的地方找。

在我看來,真正的修行,是在這個領悟的平台上著手,將這一生所有的習氣、累積的洗腦和錯覺做一個轉變。這一個層面,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如果不這麼做,你即使懂了道理,還是難免再被身體和習氣給帶回去。

我也看過很多修行者,雖然有一定的成熟度和領悟,但是一落到經驗的層面(特別是身體的需要和變化),也就隨時不小心又被帶走,繼續迷路。他可能突然辯才無礙,又有神通,也就認為自己有老師的身份。不知不覺,他甚至反而可能迷路更深,跟別人、跟一切的隔閡不但沒有減少,而是更大了。

這就是我30年來一再觀察到的普遍現象。

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惜。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所謂的修行者,或許就是領悟還不透徹,才會走歪。

是這樣,我才會強調:修行要建立在一個穩健的理論平台上。

五官和注意的作用,無論從哪一個角落出發,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意識,最多可以說是從同一個意識場延伸出來。甚至,無論肉體、情緒體、心智體、各種能量體……所有的體,都是從同一個意識場、同一個意識延伸出來的。

即使在一個幻覺的世界裡,全部的共同點,依然是意識,到不是物質。物質,最多也只是一種透過念頭或二元對立的機制延伸出來的現象。對二元對立的頭腦,物質是真的。但是,對整體,一切物質的後面最多還只是意識。物質,也只是反映意識。

意識,隨時在你內,而你也在祂內。

祂跟你的距離是比近還更近,完全沒有一絲縫隙。

你不管怎麼看、怎麼找、到哪里,都可以找到真實,甚至,連在你會認為是幻覺的世界(比如做夢)都可以找到。

有了這樣的理解作為你修行的平台,你的修行最多也只是表達——從生命的每一個角落,你都可以體會到意識,知道自己沒有離開過意識。

你全部的體驗本來就是意識組合的。如果你還要去分析所有的經驗,再把它變成另外一套道理,也只是繼續在不相幹的層面上忙碌。而這一生,也許就這麼過去了。

你最多是發現,你需要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練習的,最多也只是接受——完全、徹底、一點一滴都沒有質疑地接受,也就是臣服。

你只是接受——一切,本來就是如此。It is as is.

你只是接受祂。

這句話,我想你現在也可以體會到。在任何現象,你都可以看到主,可以接受祂。既然如此,你還需要對任何現象去要求、去評估、去做改善嗎?

一切本來就是如此。

你也可能注意到,無論在活動或讀書會,我帶著你做練習時,都是陪著你一起先把身體的意識找回來。畢竟,雖然這個身體意識騙了你、我一輩子,但是以現代人的處境來看,你可能根本還來不及注意到它。

現代人對生命的體會並不均衡,幾乎是失衡地只停留在頭腦的境界。你在生活中完全依賴頭腦過渡的作用。你不光是讓頭腦加倍工作,要比別人更快、更好、更有效率,你甚至還進一步希望透過科技快速的發展,讓你將注意轉向一種虛擬的實境。就連你不可或缺的身體,你都注意不來,更別說去探討我前面所分析的這些機制。


是這樣,我才會花那麼多時間,讓你先把身體找回來。然而這裡說的把身體找回來,指的是讓注意落回到身體的點點滴滴,落到每一個部位。也只有這樣子,你把注意從頭腦的範圍挪開,讓意識落在身體,而從身體的全面在延伸甚至擴大,而讓你走到意識海的門口。

現在,你站在這本書的角度回頭看,是不是可以理解我們確實就這麼走了好多冤枉路?

但同時你又會同情我,也明白這冤枉路是必要的。要不然,我們抵達不了一個共同點。


25 對情緒踩一個剎車


前面講到身體的意識和感受是關鍵,我這裡想再進一步深入下去。

如果我跟你談情緒或情感,你可能馬上就覺得,跟感受 相比,情緒或情感好像更遙遠,是在一種比較抽象的層面。 

其實,這是剛剛好顛倒。

感受被固定下來後,自然變成你我所稱的情緒或情感。一層層累積下來的情感和情緒,也就自然變成小你。既然如此,如果你要修行,卻不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也就不可能得到一個穩定的結果。

其實,你、我不光是頭腦帶來的心智體,也還有情緒的層面。是頭腦,再加上情感和情緒,才變成一個完整的小你。

過去,佛教會用「法身」來表達理解或領悟,而同時用「報身」來包含這裡要談的觀念。哪怕你或許領悟到了,而且可能是大領悟,不只是小領悟,但是,因為你這一生累積了太多層的結,有太多情緒留下來的傷疤,也就讓你的注意還可能隨時回到創傷的層面。是這樣,只有在心智體和情緒體都有完整的轉變,你才可以徹底活出全部的生命,或反過來讓意識或心可以隨時浮出來。

你也還可能記得,我過去不斷地提醒你,要從情緒層面著手。

首先,你對情緒要能踩個剎車。然而,這裡所談的踩剎車,並不是壓抑情緒。相反地,要踩剎車,最簡單、最直接 的方法,就是接受自己。

Accept yourself as you are.

接受,完全接受你自己,接受現在的自己。 

這是對情緒踩剎車最簡單的方法,而這本身也就是在肯定你自己、肯定一切、肯定生命不可能犯錯、肯定你來到這裡點點滴滴活出過去的每一個瞬間。 

哪怕你走了數不完的冤枉路,但一切還是剛剛好,其實沒有一點一滴不是剛剛好。

這種肯定或臣服的功課,是你隨時都可以做的。 

只要有任何情緒起伏,你只是試著去接受它,不要再加上任何抵抗、反對,更不需要責備自己,沒有必要為了情绪怪罪自己。

你最多只是輕輕鬆鬆接受它,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原諒自己。

也就這麼簡單,你只要開始做,它自然會產生一個迴路,讓你不斷地想做它,而讓它為你的人生設立一個全新的開始。

這個迴路,是愈做,愈會強化它自己,你一再地投入這個迴路,不斷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這麼做,也自然會讓你隨時地回到它、靠著它。它會自己餵養自己,自己強化自己。

不知不覺,接受和肯定,也就變成你生命最主要的部分。

在人生的任何片刻、任何角落,你都可以用接受和肯定,來面對讓你最難過、最不舒服,會心痛的情緒。

你只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可以有這些情緒。你接受自己會難過、會心痛、會鬧彆扭、會生氣。你試試看,你自然會發現,原本很強烈、好像在對著你張牙舞爪的情緒,漸漸地好像失去了力量,而自然會踩一個剎車,消退下來。

無論什麼情緒,你都可以這麼接受,這麼肯定。熟練了,無論是大的情緒、一般的情緒、小的情緒、中性的情緒、甚至正向的情緒,你都一樣可以肯定自己、接受自己。

不知不覺,你會發現這樣的接受和肯定,不光為你的情緒踩一個剎車,還帶著一股回轉的力量。這股力量,也就是透過「接受」和「自己」而來的。

你會突然發現,過去,你全部的注意原來都擺到外在。這一生,種種經驗、每一個經驗,都會立即吸住或佔據你的注意,甚至把你的注意完全壓過去,讓你根本沒有空間可以體會到這裡所講的意識或是心。

簡單說,你隨時被經驗帶走。對你,經驗的重要性,其實是超過意識、超過心。

當然你可能會抗議——咦?不是這樣的。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透過感受,把注意擺到身體內。我並沒有完全外在帶走。

這裡,我必須提醒你,站在意識或心,其實身體老早是外在。和身體分不開的感受、情緒、情感也是一樣地,都是屬於外在的作用。甚至,任何頭腦的作業、任何念頭還是屬於外在。這一切,都不是你生命不變的核心。

是透過你這個「體」,你認為自己跟意識、跟全部是分開,而且還是獨立的。其實,是對你這個分開的體,把全部、意識、心顯得陌生,變得好像是外在。

然而,站在意識,其實沒有內,沒有外。一切,只是祂。

事實,也只是這麼簡單。

對這個事實,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篤定,那麼,站在這樣的平台上,無論你身在多激烈、多精彩、多刺激的經驗,你知道還是隨時看得到意識,而你其實什麼都不用「做」。

是這樣,我才會說要完全接受自己。

你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你現在是怎樣,就是怎麼樣。現在是什麼樣子,就接受這個樣子。然後,從這裡開始著手。

講著手,倒不是說你還需要去改進什麼、要學到什麼、努力得到什麼、或是還要補充加強什麼,而認為要到那裡再著手。就好像還以為小我、小你要完美到某個程度或滿足到一個地步,你才可以進入修行,才可以把真實、把意識找回來。

其實,又是剛剛好相反。

你只需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

不管你是不是受到委屈,認為自己受過多少罪,或是你認為自己做過不妥當的事,覺得自己有罪,總覺得抬不起頭;甚至,不管你是不是認定自己是加害者,不管你是不是擔心自己曾經傷過別人……

不管。

就從這裡,你開始著手。

就從這個「你」開始,你臣服、接納、容納、包容,所臣服、接納、容納、包容的,也只是沒有離開過的真實,沒有不是過的意識。

其實,就是這麼直接,這麼簡單。

你不斷地肯定,不斷地接受,早晚,你可能突然體會到——內外的分別消失了,而意識也就隨時浮出來了。 

過去,你可能隨時被經驗帶著走。現在,剛好相反。對你是意識為主,是意識主導,甚至隨時蓋過經驗。 

同時,你也會突然發現,就像前面提到的,身體的感受,本身其實是中性的。

我們所談的感受,最多只是反映一個訊號。身體是透過這樣的訊號,想來表達它自己。比如說你碰到一根尖銳的針或燙的爐子,自然會帶來痛的感受。你吃了足夠的食物會有飽的感覺。你不吃飯,會感到飢餓。這是很自然、很直接的反應。

但是,就是因為你又加了一層念頭,就這樣,單純的感受突然變成一個情緒。這情緒會在身心的層面造出一個結或一重阻礙。

在這裡,我也要提醒你,只要你親自去做,去肯定一切,尤其肯定你自己,你自然會發現有數不完的情緒會發作,會浮出來。

這時候,你要很清楚地守住自己。要記得,一切你想找的答案,其實是在這些情緒的上游,倒不是情緒本身,也不是情緒的下游。

假如你不小心或不夠清楚,而讓自己又跟著這些情緒的內容去分析、去注意、去反應,那麼,你也就又被這個情緒的漩渦給流走了。

然而,你要找回這個上游,是很簡單的。

面對任何客體,包括情緒,你最多只需要輕鬆地接受或肯定,也就這樣為自己踩一個剎車。

一再地接受,一再地肯定,只是接受,只是肯定,你也已經回來了。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3_14 15:58:32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