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唯識》07 意識含著一切的物質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2-17 17:11 已读 1601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06 物質跟意識的關係是顛倒的


在這裡,我要為你再提出另一個大膽的說法。

這也就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是一切都是顛倒,而假如一切都是顛倒……

萬一「物質」(你所認為的物質)反過來是從意識延伸出來的?!

也就是,有意識,才可能有物質。

有了一,才可能有多。

有了統一的整體,才有多重,才有樣樣。

有了一,才可能有二、三……一切。

有了無限,才有有限。

有了絕對,才有相對。

有永恆,才有無常。

有了心,才有體。不只是身體,而是任何體。

有了空,才有有。

有了在,才有有。

有「知」,才有知道。

有「覺」,才可以覺察。

有主體,才可能有客體。

寫到這裡,我並不期待你馬上認同這些話。反過來,我會建議你,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已可以沉澱,可以一一回想——這些話,跟你個人的體驗或認知符不符合?還是你依然覺得完全陌生,甚至認為不符合常識?

07 意識含著一切的物質

我知道,你讀到前一章顛倒的觀點,一定有些感觸,也可能想立即跟我分享。

我都知道。

但是,請你等一等,讓我再指出另一個觀點。

你是否想過,你、我、每一個人覺、知、在(也就是每個人都有的覺察、知道、在的潛能和作用)全部都還屬於一種「場」的觀念。

場,嚴格講也離不開物質(當然,和一般理解的物質相比,還是微細多了)。場,可以說是在你、我的五官去體會前的一種潛能。你可能也記得我時常強調,任何意識或意識場,本身離不開螺旋或螺旋場。生命,也離不開這樣的場。

意識,可能會讓你感到比較抽象。是這樣,我才會試著用生命場或意識場的觀念來表達。其實,人可以體會到的生命場或意識場,最多是一種高速的螺旋場。

你再仔細去觀察自然界的現象,從星系的爆發,水流的漩渦、天邊襲來的風暴、一朵花綻放、葉芽探出頭來、貝殼的紋理、DNA的纏繞、蛋白質的架構……自然界所有的形態,都離不開螺旋。就連超導體,也離不開螺旋。

只要你去看,就會注意到:螺旋,其實無所不在,到處都在。就好像生命不斷跟你留下悄悄話,隨處留下祂的腳印,要你去注意祂的來源,等著你去發現祂。

我常開玩笑,生命處處都有螺旋的形態,就好像小偷四處留下自己犯案的證據,生怕你猜不出是祂做的,更好像在等著你抓到祂。

只是,祂也真不明白為什麼你非要把頭轉開不看祂,好像在跟祂賭氣,怎樣都不肯承認這麼明顯的事實。

不要說螺旋場,我們對意識也是一樣地視而不見。

意識,最基本的表現,其實就是「覺」「知」「在」。這些特質,在任何念頭前就有。也就這樣,你透過念頭或語言,再怎麼努力就是觀察不到。

這次,我要再往前推進一步:其實,你這一生還沒來之前,「覺」「知」「在」就有。就算你離開了人間,還是有。這些特質,跟你在人間的區隔與分別一點關係也沒有。

祂不需要一個客體來建立自己。

站在意識,最多只有自己。

祂是圓滿的。

祂本身是無限大、無限小。既永恆,又短暫。全部,都離不開祂。

祂獨立存在,並不需要依賴任何條件或「東西」才能成立。甚至,任何條件或東西,都還是在意識內發生,或從祂衍生出來,而不可能在祂之外。

這麼說,連你的這個身體、你的腦、你的聰明、你這一生的故事、你全部覺察的能力、你所看到的別人、別人看到的你,都是同一個意識延伸出來的。

甚至,講延伸「出來」都不正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從祂延伸「出來」。

一個圓滿、不受約束、開放的系統,包括一切。

一切,離不開祂。

一切,也不可能另外再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系統。

假如可以在祂之外成立另一個體,這樣的意識不可能是無限大、永恆、圓滿。

你最多也只能承認,意識是包括一切。甚至,祂包括我們人類所體會的空(哪怕這個空最多是一個「小」空或「相對」的空)。

你只能承認——祂包括一切。

你也只能肯定——除了祂,沒有其他。

這一點,可能是你這一生最難體會到的。

過去,你全部的注意都擺到你所覺察到的什麼、你所知道的什麼、所在的這裡或那裡。這一切,都是在意識的下游著手。

甚至,你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把自己活在一個充滿客體的範圍。然而,客體,再怎麼豐富,還只是一個很狹隘的注意對象。而且,這狹隘的注意對象,最多只在意識場佔了不成比例小的部分。我也說過,可能不到兆分之一。

回到前面的重點,我要再跟你分享一個論點:是從同一個統一的意識場,才延伸出樣樣多重的現象。

光是地球上的70多億人類、再加上動物、植物、數不盡的各種微生物……用幾兆來估計,都還是遠遠低估了。這麼多這麼多的各種生命,正因為來自同一個統一的意識場,在物質層面當然會重疊。是這樣,你看到的,和我、他看到或體會到的,好像是差不多的。

這,就是我們共享的世界。

你可能要坐不住了︰等等,前面不是才剛說過沒有共同點嗎?為什麼你看的和我看的會好像差不多?

很好的問題。

在這裡,先讓我繼續講下去。你自然會明白,這種印象的共同和重疊,和這本書一開始所談的「沒有共同點」其實沒有矛盾。

對頭腦而言,這種表面上的共同性是這麼地理所當然——你看到的,我也看到了。我看到的你也看到了。

你過去自然會用這種表面上的共同性,來證明你看到的是真的,而我看到的也是真的。

不光你我都看到的現象是各自獨立的存在,你也會推論出來:看得到這些獨立存在的你、我、每一個體,也都是各自單獨的存在。

你更會進一步認為,這些單獨存在的體各有各的獨立的意識。

你同時也會用這個道理,對自己強調意識是從物質出發。

無形之中,這種區隔成為人類共同的假設,成為頭腦啟發任何作用前必然的前提。

換個方式,讓我借用網路的寬帶(寬頻,也就是設備能接收到的頻率範圍)再做一個比喻。

你現在所體會到的世界,也就是你在某一個寬帶內所能體會到的。假如你擴張了涵蓋的範圍,可能又存在著其他眾生才彼此相通的世界。它們之間共同的世界,是你在目前的頻率涵蓋範圍內體會不到的。

當然,寬帶涵蓋的範圍有無限的可能,這種某些眾生之間才彼此相通的共同世界,也有無窮無盡的組合。

我才會說,就在現在,就在同一個時點,你我其實和宇宙數不完的眾生同生共存。只是,我們所體會到的,是其中一個不成比例小的部分。

這些觀念,在量子物理其實也早就已經強調過,只是沒有或不會有實驗數據來證明。

其實,再豐富的可能,無論相通或不相通,背後仍然沒有一個共同的本質,沒有足以獨立存在的共同點。

08 No-Thing Exists沒有東西存在?


我知道,連續兩章,我都提出了一些顛倒的主張,而可能對你帶來很大的衝擊。

不過,衝擊可能還沒結束。

在這一章,我要再提出另一個顛倒的觀念。

假如你一路走到這裡,全部生命的觀念已經落到心中,而你甚至已經熱切地投入練習,我認為你現在或許已經能夠接受以下的觀點。

首先,我前面已經提出了幾個顛倒的觀念:意識走在物質之前,是意識優先,倒不是物質優先;是意識含著物質,倒不是從物質延伸出意識;甚至,就連反過來說「物質從意識延伸出來」都不正確。

你最多只能說,最根本的意識本來是無限大、是永恆,只是突然被一個小體「遮住」了。而這個小體(也就是小你、小我)產生一個機制——二元對立、聰明、區隔、邏輯、分別,再透過這樣的機制,靠一種叫做物質的現象或觀點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機制,這個機制其實含著相當高的聰明。它利用因--果的法(業力)可以將任何事物連結起來,讓你眼前的東西與現象得到一種連繫或整合。同時,它也建立出兩個不可思議的觀念,一個是空間,另一個是時間。

空間,其實也是無限大的意識突然透過覺察被客體化。透過五官的覺察,它設立出長、寬、高三個維度,為你帶來一種立體的空間感。

時間,是怎麼來的?本來是永恆的意識,突然被頭腦給客體化。它透過念頭將這些空間重疊起來而不斷地比較,進一步帶給你時間的觀念,以及「動」的印象。

無限大的意識,落到一個角落,變成空間。永恆,落到一個點,變成時間。時--空,是這麼來的。

就像看電影。你進電影院時,明明知道電影的畫面是從投影機放出來,落在一個其實是平面的銀幕上。但有趣的是,你看電影時一定會認為它有立體的深度、有空間。你會看到演員在動,在從一個平面化出來的一個個空間,透過一個個或快或慢的動,建立起他的人生故事。

你還可以透過你情緒體的反應,去衡量他的故事夠不夠精彩、夠不夠真實、夠不夠深刻、能不能觸動人心,而最後是不是能讓你學到什麼或累積什麼印象。

電影結束了,你起身離開座位,也自然再一次看到,在種種的動中,唯一不動的,最多也只是這個銀幕。放電影前,銀幕在。電影播放時,銀幕當然在,電影結束了,銀幕還是在。

對你,這個在看電影的人,當然,電影是真的,而且每一個片段都是真的。你是投入在五官的層面。但是,銀幕從來不介意這故事的內容,也不會動。

電影最多是借用銀幕來講它自己的故事,但我們通常會投入在電影,也自然忘記底下的銀幕。

只是,無論電影有多精彩,銀幕不受影響。劇情再怎麼悲傷,銀幕還是銀幕,不會流一滴眼淚,更不會為它嘆息。就算投影機定格下來,不讓這個故事離開銀幕,它還是沾不住,不可能在銀幕本身留下一點印痕。

意識,就像這個銀幕。祂和從你眼前流過的豐富內容、種種變化一點都不相關。

你現在回頭想,過去我還會說意識、整體、一體、心、佛性、主、神會來關心你、會來疼你。現在,你突然發現這些話好像不相關,根本不是重點。

跟你講這些話,就好像要你去問銀幕會不會關心電影的內容、在不在意它傳達的訊息、是不是會覺得哪個演員特別可愛、還要心疼哪個角色特別可憐、評論哪一個情節特別動人或特別不公平,而甚至還會想插手修改。

我相信你心裡都明白,都是不可能的。

儘管如此,你可能還是捨不得不繼續看這場電影。你甚至可能已經對某一個角色有了感情。你會捨不得他受苦、在白費力氣,你看不下去他付出真心卻沒有回報。他受傷時,你也可能別過頭不忍心去看。你明明知道這角色是虛構的,還是會想貼到他耳朵邊提醒他:「你醒過來吧」。

當然你發現他聽不到。於是,你會再大聲一點,甚至用盡力氣大喊。然而,再怎麼喊,你會發現他還是聽不到。

這時候,你最多也只能認清這個電影的任何角落,無論是一個角色、一匹馬、一輛車、一張桌子、一間咖啡廳、一個熱鬧的市集、主角和愛人相遇的巧合、那一刻的晚霞……其實,都活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

當然,嚴格講,我們的人間不也就是這樣的封閉系統?但是,這電影是封閉裡的封閉,跟它自己以外的,沒有任何交流。在這個比較小的封閉系統內,角色、馬、車子、桌子、咖啡廳、市集、愛人、晚霞……都是再真實不過。它們不光是真的,而且都有各自的特色。

一樣地,對你,任何物質不只存在,而且是真的,根本就是再真實不過。

要講物質對你不存在,才是胡說。

物質的觀念本身就定義了你,而你也在定義物質。也就是說,透過物質,是不斷地在強化「你」,而「你」也會一再地強化物質的存在。對物質的認識,離不開我們人間覺察的機制。這個覺察的機制(有人稱為二元對立、人類的邏輯)本身已經建立起一個封閉系統。

這個封閉系統,含著你,以及跟你相關的種種物質。

最有趣的是,在這個封閉的系統裡,點點滴滴好像都可以連結起來,甚至還有一種悠久的時間感。至少,在人類眼中已經有了幾百、幾千、幾萬年。你自然可以得出一個演化的印象。這樣的演化,對你(小你)當然是存在的。如果要說不存在,對你才不符合現實。

對,你可能想起來了,也明白我過去講歌德爾的理論,其實就是為了談這一點。

對你,這個認為樣樣都真實的你,很難留意到——其實,你所觀察的東西,或你用來找它的機制,本身已經被你觀察的工具框架起來了。無論你想找什麼或可能找到什麼,最多也只能找到(你觀察的工具所能找到的)這麼多。

你從一個封閉的系統,是絕對跳不出來的。最多,你只能抵達你的工具或技術所含的邊界條件。你不可能找得到範圍以外的東西。

你離不開這個框架,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邊界條件。

比如說,一個點,看不到一個平面;一個平面,體會不了立體。我們要怎麼跟一個點說明它沒有這個機制可以看到一個平面?平面也是一樣的。它再怎麼練習、體會,對它好像也沒辦法有一個東西叫做立體。你也可能還記得,我過去用螺蟻的比喻。螞蟻在桌上爬,對立體的認知是很有限。桌上的東西也就是牠的世界。超過桌子之外的牠連想都想不到。

其實,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就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而被我們覺察的機制和二元對立鎖住了。但因為我們在這個系統,覺得運作得還不錯,當然也不會想去注意封閉系統之外的,更不會想去探討。

講到這裡,你大概也想到了,前面說從物理的角度,到最後可以找到空,這種話本身也沒有道理。從人類的邏輯和採用的技術,既測不出來、也體會不了什麼叫做空。最多,你只能說那是超過人類所能想像的。

你體會不了空,也沒辦法講出一個東西存在,因為你體會不了「沒有一個東西」。而且要談存在不存在,是站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在說話。這種表達,對整體、對意識完全沒有意義。

在這裡,讓我用我的方法再切入一次。我這次要請問你:站在整體或回到意識有沒有一個東西叫物質?

其實,假如沒有時--空的限制,根本也沒有物質。

對整體,物質稱不上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最多好像是一種機制、一個動力、一道投射,把本來沒有維度的整體突然染上一點顏色、做了一點變動,或者就像把整體搖晃了一下,用某種機制把祂投射到某個地方。然後,從這裡,突然出現一個現象叫做物質。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物質並沒有對整體造出任何差異。哪怕經過了這些投射和扭曲的機制,它早晚還是會回到整體。

就這個層面而言,物質本身確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並沒有一個獨特的生命,沒有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機制。

物質要存在,其實是有條件的。這條件,最多也就是「你」或是人類共同的意識場。物質存在,是因為這意識場存在。也就好像你、我會存在,最多只是意識場的作用。我們在這個意識場內,和其他的物質一樣,最多也只是一個波浪。波浪過去了,我們自然又回到深海。動力過去了,海面也就平靜了。波浪,也就消失了。

雖然我希望你一步一步去得到這個結論,而我認為你接下來也只可能得到同一個結論。但是,在你親自證明前,千萬不要勉強告訴自己——樣樣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的。這種不真實的說服,反而會為你帶來矛盾,甚至讓你感慨:「那麼,在這世界活著有什意義!?」

這種不需要的勉強和衝突,其實還只是表達你的幼稚和無明。

首先,你要知道,講這些話還是從你(小你)、從你的身心在作聲明。這種表達本身含著一個前提:認為「你」當然存在,認為你有念頭、你可以覺察、你有感受、你有煩惱、你有喜樂、你有理想、你有抱負、你有期待、你有衝勁……對你,這生命是真的,這些都是真的,而且也必須是真的。

這一點,你騙不了自己,也騙不了別人。在物質或生命存不存在的探討上,你的反應已經說出了你目前的結論。然而,你倒不需要再勉強去推翻目前的答案,畢竟也推翻不了。

但是,就是在得到這結論之前,讓我再給你一個線索——其實,就連講存不存在,包括這裡講的所有話都不是絕對的真理。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希望你消化一下這些論點,而能夠慢慢了解:

重點,並不是你從任何注意的對象或客體可以去得到答案。重點是在你個人。不管我們怎麼稱它,說它是主體也好,說是覺察的機制也好,重點是在你自己。在你自己,你才可以著手。

是在你這一生全部意識的來源,你才可以得到一個進入的門口,而從這裡看到一個小縫。

從這個小縫,可能會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體會。你也可能終於明白,無論是我在這裡所談的,或你可以體會到的一切,全部還是離不開意識。

我指的意識是——你我共同的統一場。

統一的整體。

(註2:Nothing是沒有東西,但no-thing代表的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用No-Thing Exists當作標題,要表達的不光是「沒有」存在,而是連有的,都不存在。)

09 覺察到什麼?覺察自己


我知道,這本書到目前為止,可能會讓你感覺步調很快,好像還來不及讓你好好沉澱,就已經到了這裡。雖然我也希望讓你有機會分享你的看法,但現在還是先讓我進入下一個重點。

我要談的這個重點,從我的觀察,幾乎可以說是每一個修行者走到最後,既避不開也過不了的關卡。

這個重點,其實是很簡單,而且是你從前面幾個重點,很自然可以推導過來的。但是,它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希望在這裡講個透明。

你已經知道,意識是無限大,而且本身是代表絕對,而我們稱的「你」「我」不光是代表相對,而且還是相對裡的一個小相對……

你可能接下來會問:絕對,是不是可以觀察到相對?

當然,你或許還沒想到絕對要不要去觀察相對。這個問題,可能對你太抽象了。然而,你可能曾經在人生某個時刻問過:老天爺,或者,神,祢知不知道我?祢會不會知道我的痛苦?

只是,答案可能跟你期望的完全不一樣。

絕對,觀察不到相對的你,在相對的人間,有著相對的快樂或痛苦。

絕對,最多只能觀察到自己。而祂所觀察到的自己,最多也只是絕對,也只是心,也只是一體,也只是全部、主、佛性…...

這什麼意思?

假如絕對可以觀察到一個體叫相對,不管這相對是你、你人生的故事、你的痛苦、你的絕望、你的決心、你的昏迷、甚至你的醒覺,那麼,你也只好承認:這樣的絕對根本不能算是絕對。

假如絕對可以觀察到相對的你,那麼,相對的你,就變成了他以外的第二個體,甚至還不只有你,還有其他,也就有了第三、四、五……更多的體。這一來,不光違反了絕對的定義,祂本身也算不上是一體。

絕對,在任何一個角落,最多只是體會祂自己,活出祂自己,站在自己,發揮自己,停留在自己,享受自己,放過自己。

如果還要說覺察,是要覺察什麼?

當然最多也只是覺察自己。

從相對,祂還是只能看到祂自己,觀察到自己,體會到自己,活出自己。

嚴格講,觀察的機制(也是二元對立的機制)對整體並沒有代表性。觀察,是對人間才有意義的機制。對絕對而言,根本不存在。

祂的身分,即使我們說祂是「最根本的主體」,也只是一種勉強的說法。

如果還要講觀察,祂一定要投入二元對立的機制,才有一個東西叫觀察。

是這樣,這些觀察不觀察的探討,對整體其實沒有意義。

如果要勉強講,最多是整體觀察到自己、聲明自己、延續自己。

祂沒有動力。

祂不需要有動力。

祂沒有什麼可以觀察的動力。

祂可以觀察到的,最多是自己。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主體、客體、動力可談。

站在絕對,世界根本不存在,宇宙也根本不存在。

就算我們勉強要說有一個世界,有一個宇宙存在,存在的,也只是絕對自己。

除了祂,什麼都沒有。

我過去說“I Am.”是修行的中心理念,是主在聲明自己的身分。是這樣,我才會不斷提醒你,可以拿這寶貴的兩個字,當作這一生最珍貴的領悟的工具。

不光如此,你可能記得《聖經》裡也多次重複“I Am that I Am.”這句話。用我的方式來說就是「我在,我就在。我是。是誰?我就是。」會用這種表達,也就是因為會擔心講“I Am.”還不夠透徹,不能夠完整地表達主的身分,也就讓主再一次地表達“I Am that I Am.”

“I Am that I Am."這句話,本身就在強調這一點:

站在絕對,祂最多只能覺察到自己。

祂是一體,而根本沒有什麼叫多重。再多的樣樣,還是祂自己。

這幾句話已經含著一切的真相,包括任何修行的方法,也包括你在人生可以找到的任何路。假如你可以讓這幾句話沉澱到心裡,隨時作為自己的提醒,那麼,你這一生可以說是真正沒有回頭路。

10 沒有絕對的真理


讀到這裡,你或許已經發現: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真理。

關於修行,過去可能許多老師會用不同的語言,在不同階段來鼓勵你,至少讓你對於修行好像還有一個可以期盼、可以得的。他也許會先這麼把你帶進來,再一步步把這個最後的真實鋪出來。

當然,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也跟老師個人領悟的程度有關。然而,對真實的任何描述,最多也只是一種方便的表達。可以表達出來的東西,其實已經落在意識的下游,倒不能真正反映無限大、永恆的整體。

包括新時代一些很美的說法,例如「把天堂落到人間」其實還是在物質、在客體的層面著手。

想想,是從誰的角度要把天堂落到人間?是從誰的角度有一個天堂?有一個人間?

這些話想要強調的境界,都還是在客體、小我的層面在談,沒有離開過二元對立的邏輯。

不光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真理,談到修行,更是沒有什麼絕對的方法。

是小你,想要體會到意識;然而,事實是——最多是意識,在體會到意識,和小你、小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既然如此,又有什麼方法可能讓你體會到意識?

我認為這些話相當重要,所以,在這裡也讓我為你踩一個剎車,不要認為任何話有絕對的重要性,而把自己又落到一個角落。

我記得過去也跟你分享過:你千萬不要讓這一生白白過去,要把握這一生。畢竟人類跟其他眾生最大的不同也就在於,人類所擁有的聰明,有機會讓你可以清醒地做一個回轉,可以體會到絕對,體會到你生命主要的部分。就像電影裡的角色可能突然醒過來,知道他所活的那場電影其實是一場夢。不光如此,透過你這個狹窄的身心,還可以讓絕對觀察到自己,就像鏡子反映出祂自己。

你現在知道了,就連這些話也還只是很勉強的表達。坦白說,絕對並不需要你、我來反射或體會到祂自己。

祂並不需要人類聰明或覺察的機制。

甚至祂連覺察都不用。

祂最多是自己。

我過去也只是勉強去表達:祂最多活出祂自己。跟你、我修行不修行,領悟不領悟,醒覺不醒覺一點關係都沒有。會想要有關係,這種期待還是小我、小你在說話。

對整體、絕對,祂完全不在意。

你我出現前,祂在涅槃,在休息。

有了你我,祂還繼續在寧靜,在涅槃,在休息。

只有最純的意識才能突然體會到自己,而祂並不需要你的頭腦來幫祂體會祂自己。更有趣的是,祂並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別的對象來知道。其實,祂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對象。

這一點是我們頭腦最難理解的。

頭腦需要一個對象,才可以理解。但假如意識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對象或別的什麼來理解,祂首先要製造第二個體才能做這樣的理解和區隔。

舉例來說,假如你把意識當作一個泡泡,對意識而言,要探討人間的各種觀念,就好像要祂再產生一個個泡泡。一個泡泡叫「你」,再一個泡泡叫「我」,同時還有「物質」「世界」「宇宙」的泡泡。就像意識要先把自己變得不圓滿,製造出更多的泡泡,祂才能夠觀察到世界或物質。

然而,意識,除了祂自己,沒有其他。意識看這個世界,最多是看著祂自己。看著這世界,把世界當作是自己,跟祂一樣地快樂,一樣地滿足,一樣地圓滿。

懂了這一點,你想想,要問絕對會不會關懷你?就好像在問:「一體會不會關懷祂自己?」「絕對會不會想愛或合一自己?」「主會不會疼自己?」「佛性是不是可以活出慈悲?能不能活出自己?」

這個答案,你現在也老早都知道了。而你完全可以放心走下去。

你要充滿信心,要明白絕對、心、一體、佛性、主疼你都來不及了。祂疼你,就是在疼自己。無論動物、植物、礦物,沒有任何體可能不疼自己。

你再仔細想也就明白:

疼自己,就是慈悲。

想跟自己不斷地合一,就是愛。

滿足自己,就是快樂。

圓滿到自己,就是寧靜。

整體,完全不受約束,不光可以發揮祂的創意,而這個創意並沒有腳本。這本身,就是自由。

你再回頭再想一下,你這一生是不是在不斷追求慈悲、愛、快樂、寧靜、自由?假如我再進一步提醒你:這些特質本身就是絕對、心、一體、佛性、主的特質,那麼,你可能還會繼續問絕對、心、一體、佛性、主疼不疼你嗎?

再講個更透明,你這一生沒有過不追求慈悲,愛,快樂、寧靜、自由,因為你從來沒有過不追求自己,你不斷地想跟自己合一、回到自己、回家、解脫、自由。

但是,講到這裡又多了。其實不是你想去哪裡或回到哪裡,反過來,是一體在吸引你到祂自己。

或許,你也想起來了,這個吸引的力量,我過去把它稱為恩典。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3_13 10:15:14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3/14/23
謝謝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3/14/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