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爱GPT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突然发现老板是AI 打工人该咋办?

送交者: guojiang[★★荒野居士★★] 于 2024-06-12 19:36 已读 719 次 1赞  

guojia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突然发现老板是AI 打工人该咋办?

来源:太平洋科技

无数打工人在心里吐槽:我的老板真不是人!

这朴素的心愿,万万没想到,AI也能帮忙实现了。

据《纽约时报》(NewYorkTimes)新闻报道,CEO 被 AI 取代不是个预测,已经有公司开始公开尝试人工智能领导,甚至近一半的高管认为 AI 或将取代自己。

其实机器人老板在去年 11 月就曾火过,波兰高档朗姆酒公司 Dictador 宣布任命了一位机器人CEO Mika。她在自己的领英账号上宣称自己“不带个人偏见,确保做出公正的战略选择,优先考虑组织的最佳利益”。从此 24x7 all in 工作的 CEO 上线,员工迎来了好(苦)日子。

除了普通打工人,高管也焦虑。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AI 是否会取代高管”显示: 近一半(47%)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认为 “大部分”或“全部”首席执行官角色应该完全自动化或被人工智能取代。

换而言之,AI导致的失业焦虑,高管们也不能避免。

AI CEO:从科幻到现实

其实人类为机器或人工智能工作早就出现在了科幻文学和影视文本中。

1939 年,大卫·C·库克 (David C. Cooke) 在一本名为《科幻小说》的通俗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故事中,机器人老板会对人类员工说,“我的光子枪的射速会比你跑的快,所以不要试图逃跑。”


波兰高档朗姆酒公司 Dictador 首个 AI CEO,Mika

时隔 60 年,《黑客帝国》电影所描绘的景象是在人机大战人类失败后,人类从此成为智能机器人的养料与能量来源,在一个个容器中被榨干自己的价值,简直可以算是最惨的为机器人打工原型了。

在 AI 爆火的这几年,早期的论调都是 AI 会取代低质量、机械性的工作。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报告,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将取代多达 200 万制造业工人。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称,到 2030 年,全球至少 14% 的员工可能因数字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进步而需要改变职业生涯。

PConline目之所及,身边从事文案工作的朋友们感受到职业危机和焦虑,不管是广告、翻译和文秘等行业。毕竟ChatGPT一秒就能生成文案人冥思苦想一周可能都想不出的文案,对人类的效率简直是降维打击。且随着“AI +”应用的发展,AI 把脉+问诊、AI 程序员等场景落地,理工科职业也担心突然有一天就失业了。

于是很多打工人开始训练 AI,希望用 AI 战胜不会用 AI 的人,即 AI 辅助论——自己成为老板,AI 作为员工,一起组成一家小“公司”。PConline 观察到,小红书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如何利用 AI 组建整个团队的教程,宣传打造“超级个体”。不过,这些教程大多集中在人类如何将不同的 AI 软件各司其职充当牛马,其主要管理和决策还是人,跟今天要聊的AI老板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这就不得不提在国外的另外一个景象。一位名叫 Jackson Greathouse Fall 的加密货币爱好者用 100 美元在 GPT-4 的帮助下创办了一家企业,叫“Green Gadget Guru”。不论是公司的 Logo 设计还是决策都是 GPT-4 做的,自己成了员工,甚至还雇用了几位人类员工。在此,AI 真正成为了老板。

可惜的是,网站存在问题最后并没有持续经营,但 Fall 却在 Twitter 上表示,该业务在没有任何广告或附属链接的情况下赚取了 130 美元。由此可见 AI 在商业上的决策是基础可行的。

魔幻的是,虽然 Fall 最终没有通过当 GPT 的员工赚钱,却开始教起别人如何当好 GPT 的员工,引起了关注。

老板是AI,公司有什么变化?

这一短暂“成功创业”的案例,让人们开始思考 AI 在更高层次的管理中所能发挥的潜力。如果 AI 成为 CEO,这将会对从工业时代沿袭下来的企业组织模式产生新的挑战,会影响公司的运营管理层面,同时也有潜力彻底改变战略管理层。

我们来看看AI老板所带来的3个变化:

首先,AI 是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的。对于员工而言,简单来说,KPI = 工资。研究人员推测,行政层面的自动化甚至可以帮助较低级别的员工提供效率,这可以增强干活的积极性,不再是普通的搬砖。埃塞克斯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和未来工作教授菲比·V·摩尔 (Phoebe V. Moore) 表示:“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已经相当进步并且具有相当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可能不再需要人类老板。”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决策的流水线化将使每位员工都化身为“外卖骑手”,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算法指标。

其次,AI 管理主打降本增效。通俗来讲,就是为公司“省钱”。AI CEO 的运转是基于自动化,自然可以并行处理很多管理任务,包括最老板头疼的财务报告、预算编制和供应链管理,这些基于数据维度的判断,能减少人工决策带来的错误和成本。值得一提的是,AI还能大大提升战略制定的关键环节,比如跨不同业务部门的竞争分析和绩效评估。最终,这能让老板的决策更快、更准确,长远来看,有助于打造个人的高效领导力。

最后, AI CEO的秘书不会被裁,但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加侧重在AI 维护、数据分析和AI伦理管理等角色,不再是普通的文秘属性。毕竟虽然AI CEO 可以 24x7 不吃不喝不睡,但是也需要人为去维修和监管,定时检查下老板会不会宕机了。而对于决策的正确性,公司可能设立 AI 伦理委员会,负责监督 AI 系统的使用,确保其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和法律法规。

如此一来,此前依靠人为决策的各种公司环节,基本会在AI的支持发现了新的组织形态变化。

AI 老板做错了,要怎么处罚?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 AI 老板出现决策错误,它能否像人一样承担相应责任呢?还是其背后的研发公司、算法的责任?这就很类似目前自动驾驶L3迟迟未能规模上路的原因一样,无法准确归责交通事故是算司机还是自动驾驶的公司。

早在 2017 年,时任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的马云就预测 ,机器人会是最好的 CEO,因为其理性、冷静,不会被感情左右。但正是因为太过于冷静,以至于普通打工人会觉得缺乏透明度,技术如同“暗箱”,难以理解。

不妨设想一下,你的老板只会给你安排任务,不做解释,也不会考虑“人性”,即时有疑问,你只能执行,还无法质疑。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决策很离谱?AI 算法的“黑箱”也是同样的道理。

回到实际场景,AI 做出的决策出现错误或导致损失时,责任归属问题会变得复杂,难以确定是AI设计者、操作者还是企业本身承担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表示,如果我们并不能解释算法决策的过程,那么,归责就难以成立。同时,人工智能之所以会作出侵权或损害行为,是算法在消化吸收数据后,由算法决策的错误所致,换言之,是算法的偏见和歧视所导致的。遇到这种场景,AI CEO 的归责问题就更难了。

当然,CEO 们或许也不必那么悲观。EDX 创始人阿特难·阿佳瓦尔表示,人工智能在技术自动化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复制成功 CEO 所必需的“软技能”目前还不太可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运作不仅仅是需要决策,还需要一系列的其他技能,批判性思维、远见、创造力、团队合作、协作以及激励和倾听他人等等。

《哈佛商业》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自 2007 年以来,寻求首席高管候选人的公司越来越强调社交(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同时淡化运营和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这可以看出情商和同理心对于当下的领导者来说必不可少,不然容易企业翻车。

毕竟,没有打工人会喜欢听到自己的老板说出百度前公关副总裁的那句:“我为什么要考虑她的家庭,我又不是她的婆婆。”

聊到这,我们可以用娃哈哈前董事长宗庆后的话更深感受下“AI”与“人”的区别,“娃哈哈不能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应该给员工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相比之下,AI 却显得薄情寡义,这便是人的独特性。

喜欢guojia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