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玩:为何总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
标准,你鉴定真伪、辨别年代的经验就由此而来。因此,眼力高低与见识多寡也统统成为衡量收藏家或爱好者“专业水平”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见识见识,见到过才能认识,少见就会多怪,多见就会悟出感觉来。下面我将自己在收藏实践中悟出的目鉴感觉简要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目鉴感觉可称第一印象
人是万物之灵,对人的心理研究是一门科学。目鉴,就是凭人的感受感觉鉴定古玩,是一个心理暗示和心理反应过程。目鉴感觉,就是鉴定者对古玩产生的第一印象,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同时,它有着自己特殊的认识规律。目鉴感觉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二者既矛盾又统一,既分离又联系,它有感觉与认识两个阶段,从而产生联想和判断。
目鉴感觉产生的过程
目鉴感觉是在目鉴主体的意识与目鉴客体的相互作用下出现的。首先,目鉴是由感觉为起点的,在鉴定过程中,目鉴主体通过感觉体验目鉴客体的造型、色彩、纹样、质感,感觉到它的韵味与哪个时代的器物相通,然后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觉,其中包括联想和判断。
最后判断鉴定客体的时代和价值。伟大导师列宁说过:“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事物的任何形式”。在人的视、触、听、嗅、味诸感官中,古玩古物目鉴依赖的主要是视、触、听、嗅四种。
视,既看器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等特点,与哪个时代相吻合;
触,即用手掂一下分量,并且摩挲手感;
听,即听听敲击的声音,是沉闷或响亮,或是破损的哑声;
嗅,即嗅闻器物有没有造伪药水的气味。在感觉中,各种感觉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和沟通的,即存在通感现象。
目鉴感觉的特征
1、感觉的新鲜性。新鲜感是目鉴的重要特征。一件从未见过的目鉴客体突然呈现在面前时,第一眼的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最少带有人为因素。每天与同一件器物接触,对佳器会熟视无睹,对仿品也不会感觉它差到哪里去,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2、反应的突然性。目鉴时,经常有这种情况,“心”与物突然相遇的瞬间,答案就出来了。这就是鉴定者们常说的“开门见山”。人的直觉具有这种来去无踪的特点,这种直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在这瞬间内,目鉴意识完成了将目鉴客体“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也就是说,感官将目鉴客体的物理参量输入到目鉴主体的神经和认知系统中,并在此做进一步加工,而这些过程中在一秒钟左右的瞬间,在主体还未意识到过程的瞬间,过程已经完成了。
3、思索的专注性。专注性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作注意现象,它是认识过程感觉阶段中的重要特征。在目鉴中,目鉴主体只有凝神观照,全身心地扑到目鉴对象上,才能调动起自身的各种感官、心智的积极运动,使目鉴成功。
4、判断的选择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同的目鉴主体在目鉴过程中的首位目鉴注意是不同的,有的注意造型,有的注意釉色。另外,某些人为因素也会对目鉴主体产生心理暗示,使其感觉具有侧重性选择。所以,这里就提出了“目鉴主体职业道德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其目鉴水平的关键之一”。
目鉴感觉的形成
目鉴的知觉是分为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感觉信息的刺激,另一方面是目鉴主体利用掌握的知识世界精细地加工感觉代码作出推断的过程。推断的过程主要是联想和判断。
古陶瓷鉴定感觉的方法虽然目前是目鉴的重要手段,但古陶瓷等古玩大部分是工艺品,从某一方面说,它的神韵就像朦胧诗,能意会,难言传。古玩目鉴所含有的艺术因素在于它是一个表象系统,是人的心理存在,学习古陶瓷鉴定要有“悟性”,才能把握住各时代真品的不同韵味的原因之所在。目鉴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凭着眼睛或经验鉴别目鉴客体的过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它还包括美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乃至光学、流体力学在内的,围绕着真与假这对矛盾运行的一门边缘科学。
古玩目鉴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实事求是的古陶瓷目鉴有美学、认识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
其一,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视线具有选择性。目鉴主体的目鉴习惯、目鉴注意与目鉴期待不同,得到的目鉴的第一印象也不同。如果武断地、带有个人目的地下结论,就易导致错误判断。这种现象在目鉴实践中是存在的,但它并不能否定实事求是的目鉴的科学性、可行性。
其二,在目前高科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高仿瓷制作的情况下,鉴定高仿瓷等古玩,也应尽量采用目鉴与科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因为按照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文物蕴藏着社会历史信息。古玩是文化系统中历史是悠久、产量最大的文件,它所含有的历史信息也最多。
贴主:过眼堂于2023_01_09 10:09:13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