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燕梳春秋:三代新沙皇,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7-13 20:16 已读 2050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代新沙皇: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
燕梳春秋 2024年07月13日 05:01




▉勃列日涅夫是第三代新沙皇在苏联历史上,勃列日涅夫是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任党政首脑。以往我国研究勃氏的学术成果较少,当今我们考察苏联兴亡74年全史时应该看到勃氏统治的18年,几乎占四分之一长度。它是属于停滞和走向灭亡的时期又一次错失了进行社会主义体制尤其是政治体制自我改革的大好时机。这时表面上苏联人民生活大有改善,工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提高约一倍,物价基本稳定,社会在高压下显得相当稳定。对此高高在上的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更加自满自足,实际上这个时期苏联模式的积弊更为加深,斯大林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过度集权的体制不但没有改革,反而更加严重,特别是表现为苏联在经济上逐步陷入困境在政治上僵化、保守领导层老化个人崇拜和官僚主义现象日趋严重对外扩张背上沉重包袱外交上陷入孤立进退维谷社会潜在的危机四伏。这就为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灭亡铺平了道路。在当今客观、冷静、公正评价苏联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时,要求我们历史学者对勃列日涅夫在苏联74年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定性、定位和定名。我经过长期思考,用简单的文字来概括,我认为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第三代新沙皇最早给勃氏戴上“新沙皇”帽子的是在1969年那一年3月2日苏联军队在勃氏指令下,悍然入侵我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人员多名。为此,《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于3月4日发表社论《打倒新沙皇!》,文中指出:苏联对东欧国家和对我国的一系列侵略行径,使全世界人民看清了苏联领导人是“彻头彻尾的社会帝国主义者是地地道道的新沙皇”。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北京市曾经举行盛大的群众示威游行,抗议苏军入侵我国珍宝岛。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员工的游行队伍,手持写满标语口号的小红旗,从西郊步行到城区,还路过东直门附近的苏联驻华大使馆,振臂高呼:“打倒新沙皇!”“打倒社会帝国主义!”喊声如雷贯耳,响震遐迩。随后《人民日报》在4月24日又发表《新沙皇是苏联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的文章,揭露了苏联各族人民遭受迫害的惨状。可见当时认定勃列日涅夫是新沙皇,显然不是光指他的对外扩张侵略行径,而且也包括他在国内的反动专制统治。从那时起,我就时常考虑:在苏联历任党政首脑中勃氏是否是第一个或者唯一的新沙皇?改革开放以来,我重新研究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我认为,苏联历史上的新沙皇斯大林是第一代赫鲁晓夫是第二代勃列日涅夫是第三代。这三代新沙皇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略有变化,各具特点。俄国23个老沙皇君主专制要辨明这个问题,先要认清老沙皇的由来和特点。俄国历史上第一代沙皇是莫斯科公国的第十一个王公伊凡四世。他于1547年加冕为“沙皇”自比为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撒”与“沙”发音近似)。从1547年第一代沙皇登基到1917年末代沙皇被革命人民推翻俄国370年间共有过23个沙皇的统治。老沙皇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前300多年间是封建农奴制度,1861年被迫自上而下废除了农奴制度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也同英、法、德等国一样,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1861至1917年老沙皇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老沙皇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通行君主专制,主要是这样三种政治体制:其一,君主集权制,沙皇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其二,君主终身制,沙皇没有任期,终身独掌大权;其三,指定继承制,由老沙皇指定其子、其妻或其孙等继承皇位。老沙皇还实行官僚等级授职制、官僚特权制等,豢养一个官僚特权集团作为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基础。老沙皇的基本文化制度是鼓吹皇权主义,宣扬对沙皇的个人崇拜,把沙皇说成是“上帝的使者”,通过东正教和各种文化媒体向臣民灌输忠君爱国、安分守己的思想,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老沙皇的基本国策是对内专制独裁,严厉统治臣民,以维护封建农奴制度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对外实行军事扩张,从第一代沙皇到末代沙皇,国土面积扩张了约10倍。老沙皇因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危机加深。1917年2月俄国爆发民主革命,人民群众终于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是这个政府软弱无力,未能使俄国走上西方立宪民主的道路,未能满足广大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需要。这样以列宁为首的工人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即多数派就争取到多数工农兵的支持,于1917年举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俄国经济文化落后,不具备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是俄国的工农兵却在二月民主革命胜利后分别建立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这种新的基层政权政治组织形式(苏维埃是俄文普通名词CoBeT音译,意为会议)。列宁开创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列宁认为俄国可以把工农兵创造的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化经济和社会主义大众化文化。苏维埃共和国作为新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三种体制其一,权力制约制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政府总理;出身农民家庭、当过镟工的革命家加里宁任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实际上即国家主席;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托洛茨基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苏维埃共和国采用这种“三人驾车”模式分权制约共同治理国家。1922年俄共(布)才设立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一职,由斯大林担任,专管党中央日常工作,不在政府兼职。其二,权力任期制。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都没有规定国家领导人的任期,但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经引用俄国思想家、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话对托洛茨基说过:“人到55岁开外就败事有余。”意即到那个岁数就要退休,不能搞终身制。其三,权力选举制。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都规定国家领导人由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一届领导人也是选举产生,不能由上一届领导人指定接班人。至于俄共(布)中央领导人的接班问题,列宁在1922-1923年病重期间口述了《给代表大会的信》,其中并没有授意由何人接班,只是指明原有主要领导人每个人的优缺点,主张扩大中央委员名额,增强集体领导。列宁还特别指明:“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斯大林太粗暴”应该挑选另外一个人接替他的职位。列宁主政五年多初步开创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在1924年1月21日列宁溘然长逝后,即遭到斯大林逐步破坏。斯大林是怎样成为第一代新沙皇首先,斯大林在政治局内部争取到多数支持者,保住了总书记的职位;其次,从1925年至1929年,他把党中央内部三个反对派,托洛茨基派、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和布哈林-李可夫集团都清洗出党进而诬陷他们是“帝国主义间谍特务”大多予以处决;上世纪30年代大清洗中又冤杀冤关了300多万人被他镇压的共产党人总数远超过老沙皇100多倍。这样斯大林在党内就完成了总书记个人专断制1941年斯大林进而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政府总理和国防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带头实行个人集权制。他任职到1953年3月5日73岁中风过世又带头实行职务终身制1952年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他授意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马林科夫代替他在大会上作中央工作报告,并把马林科夫列为新的中央书记处名单的第一位,这显然是指定他为接班人。斯大林带头实行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显然是老沙皇的皇帝集权制、皇权终身制和皇位指定继承制那“三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延续和翻版。斯大林还加深了一党专政制、以党代政制、干部层层任命制、官员特权制等等,尤其是从上世纪30年代中期起培植了党政军高薪高官特权集团。斯大林不仅对内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严密控制压制人民,纵容对领袖的个人崇拜,而且对外实行扩张。例如,1917年十月革命后已经脱离俄国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又于1940年并入苏联领土。斯大林时期比老沙皇时期领土又增加60万平方公里(包括1929年占领我国东北的黑瞎子岛),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其领土约等于美国两倍半。他在1945年9月2日发表的《告人民书》中回顾1904年俄日战争沙皇俄国被打败的惨史,说现在终于打败日本,夺回被日本占领去的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使苏联在东方有出海口了。斯大林还真像是以新沙皇的口气吐露告慰老沙皇在天之灵的心声。所以我认为,斯大林虽然功绩巨大、功大于过,但是在特定意义上把他定位定名为第一代新沙皇还是恰如其分、并不为过的。与老沙皇有所不同的是:他旨在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即便那是带有官有制色彩的公有制),而不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信奉共产主义理想(尽管含有空想成分并且急于求成),而不是宣扬东正教的“弥赛亚”普世主义。赫鲁晓夫是怎样成为第二代新沙皇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是第二代新沙皇赫氏于1953年9月取代马林科夫担任苏共中央首脑之后,曾经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某些弊病。例如,他把总书记改称为第一书记,要加强集体领导,实行党政分开,自己不兼任部长会议主席即政府总理,猛烈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文化体制也有一些变动。但是,他在地位巩固之后故态复萌,又恢复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1958年3月赫鲁晓夫以党中央第一书记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独揽党政大权,又煽起对自己的个人崇拜。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新党章规定中央领导人“一般最多只能连续当选三届”,但是又写明:某些党的活动家,由于“享有公认的威信,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质、组织者品质和其他品质,可以在更多的时间内进入领导机关”。这显然是赫氏为自己搞终身制提供组织依据。赫氏在党内国内依旧实行专制。他于1957年把党内反对他的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定性为反党集团。1952年苏共十九大选出的中央委员有近70%被他清除了。赫氏多次对工人罢工和群众反抗进行血腥镇压。1962年乌克兰、乌兹别克、西伯利亚等地的多次武装抗暴斗争也都遭到野蛮镇压。赫氏还于1956年派兵干预波兰和匈牙利的改革同时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1962年为加强控制古巴,把导弹秘密运往古巴,引发了“加勒比海危机”,差一点与美国发生武装冲突。

赫氏由于主观主义决策独断专行,在党内遭到很多人反对。1964年10月14日他终于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迫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他无法实行终身制,更没有料到他预定的接班人勃列日涅夫竟然提前接班了。然而,赫氏统治苏联11年的所作所为表明他确实是苏联第二代新沙皇。



(本文作者高放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1981年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本文高放教授为刘光慧博士的《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一书所作的序文。原文长达万余言,号转发时略有删节小标题系编者策山所加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