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孙少山:义和团的故事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7-11 10:00 已读 2019 次 1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义和团的故事
原创 孙少山 孙少山 2024年07月01日 08:05 山东




我们年轻时读的历史课本上说:义和团是晚清时期一场伟大的反帝反殖民的爱国运动。不知道现在的历史课本改没改,反正对义和团的这个认知贯穿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逢洋必反,反洋就是爱国。如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小时候一块儿长大的伙伴,还是从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现在的隔壁邻居,他当过了中学老师,后来又当上了镇长,还是文学爱好者,读过许多中外名著。但只要一提起洋人他就恨得咬牙切齿,其实他除了电视上并没真正见过洋人。我告诉他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的消息,他说,罪有应得!


我无话可说。美国的911事件过去多少年了,有次偶然又提起,他说,罪有应得!

这回我找到一个反问句,我说,你当镇长得罪了人,那人跑到大集上去放了一个炸弹,炸死3000个人,你觉得是你罪有应得还是被炸死的那3000 人罪有应得?
最早听到对义和团英勇的革命斗争持异议的说法,是来自北大的一位老教授,非常惭愧,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他也的确不是一位特别有名的教授。那天在课堂上,他说,义和团那年我八岁,亲眼见过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他说义和团每天扛着大刀长矛沿大街跑去东郊民巷,一涌而上,人家围墙上一放枪,这些义和团众就扔下十几具尸体,一哄而散,明天再来,这样的闹剧一直上演了五十多天。但慈禧太后说,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意思是她有意放他们一马。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加上大清的炮队都攻不下几百洋兵守卫的使馆?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里有一个另外的说法。我并不喜欢唐德刚的文笔,但是他的这本书是我今年唯一读完的一本书,我已经不能好好地读书了。
我们正统的史观是唯物史观,就是把人类历史作为阶级斗争的历史来解读。唐德刚是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史馆馆长没受过唯物史观教育,但他有着查美国档案的便利,他所描述的许多义和团运动的细节是我们所不能掌握的。如义和团进攻时死伤都是十五、六岁的童子军,成人很少,至于义和团的那些大师兄二师兄没有一个是被洋枪打死的。

义和团的解释是这些少年义和团员是因为功夫还没练成,所以被洋枪洋炮打死得多,而那些大师兄二师兄因为功夫已经练到家了,所以刀枪不入。他查了档案却了解到,义和团进攻的队伍都是这些童子军在前列,后面跟着的是成年人队列,最后面的就是那些大师兄二师兄队伍。这种办法在今天仍有人在用,让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的孩子充当前锋。

有人指责唐德刚,说他写晚清历史用小说笔法,很多情节都是编造的。但我不管是他是不是编造的,我就喜欢他写的这些细节。很精彩。

武卫中军分统张怀芝在城头上架好了克虏伯大炮,瞄准使馆区,举起了令旗,只要他令旗一挥,下面各国使馆就成灰烬。但这位只有39岁的分统忽然把胳膊放下了,说,等一等——。他一溜星火地跑下城墙,骑上马直奔荣禄府而去。军机大臣正等消息呢,张分统一步闯进来跪下说,马上要开炮,请大人写一手谕付于在下。

荣禄先是一愣,后又放下脸来,好似没听见。张怀芝只好又说,分统开炮必有大人手谕才敢行动。

荣禄仍然沉着脸不出声,张怀芝跪在下面不起,说道,此事没有大人手谕小人断不敢起去。

就这样一个跪地不起,一个一声不出。一上一下,僵住了。不知过了多久,军机大臣缓缓地说出了一句举足轻重的话,听起来模棱两可,但却决定了大清朝的生死存亡。他说,橫竖炮声一响,里面是听得见的。

攻打使馆是慈禧亲自下的命令,炮声不响是抗命,荣禄断不敢为,打了使馆洋人又决不会放过他更不敢为。所以荣禄两难,他深知慈禧的手段,后来果然她把那些烧教堂,杀牧师的事件都推给了执行的大臣,说她并不知情。而大臣们就推给了义和团。只要造成后果就一定要有人负责。

开炮而又不造成后果是唯一的选择。张怀芝一听这话,爬起来就跑出府去。到了城墙上下命令说,现在的炮位不准,重新架炮校准。众兵士忙活了一阵,炮口瞄向使馆区后的空地。张怀芝举起令旗大喊一声,开炮!炮声震天,地动山摇,使馆后面一片火海,使馆里面安然无恙。

有一个“枪口抬高一寸”的故事,一个守卫柏林墙的哨兵开枪打死了一个爬墙的年轻人,东西德合并之后这个哨兵被押上法庭审判,他辩解说,他是在执行上级命令开枪,无罪。但法官说,你不能违抗命令无权不开枪,但你有枪口抬高一寸的权力,你明知会开枪就会打死人,但你没有利用这个权力,所以你有罪。

如果这位哨兵知道一百年前张怀芝的故事,他也许会开枪但不打死那个爬墙的年轻人。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慈禧竟然下令攻打使馆,这个老女人真够混蛋的。荣禄和张怀芝没有把使馆区夷为平地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人性?这是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其实使馆里的洋人们早就知道清兵不能来真格的,在被围困的日子里他们始终吃喝不愁,每天都有走私小贩们向里运送食物和新鲜蔬菜,稍一想就会知道,围困使馆的清兵会挡不住一群小商贩?更让他们放心的是这些小贩还会送进来钢枪子弹,让他们保卫使馆有足够的武器。在当年这些东西可不是市场上能够弄得到的。

使馆里有一对洋人父子举行射击比赛,最多的一天他们击杀了四十五个义和团。使馆里面没有一个洋人被杀。这一切都是围攻使馆总指挥军机大臣荣禄的安排。这场围攻使馆的闹剧,也许慈禧是在演戏;荣禄肯定是在演戏;武卫中军的具体指挥分统张怀芝是明目张胆地在演戏;甚至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们也在演戏;当真冲锋陷阵的只有义和团中的童子军。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们到死也没弄明白这其实是一场大人们玩儿的游戏。




最后,慈禧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但是虽没阻拦载漪、载勋、载澜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真正让慈禧“动气”的是因为一封绝密情报,当时她岂止是“动气”?而是魂飞魄散。这封情报是外国公使联合起来对清廷提出了四项通谍,其中最后一项就是勒令皇太后归政。

戊戌之难刚过,她最怕的就是有人叫她归政皇帝光绪,对一个独裁者来说,权就是她的命。于是她决定和这些洋人拼命了。把义和团召进北京城,奖赏大把银子让他们扶清灭洋。一时间全国杀教士教徒,烧教堂,血流成河,火光冲天。并连夜诏书,向11国同时宣战。主和的五大臣相继诛杀。她这一“动气”的决定惹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她带领清廷仓皇西逃,到了西安才缓下口气来。最后的结果是请来李鸿章和洋人议和,实际是投降,赔银四万万两,等于这一莽撞的动气让每个中国人都背债一两银子。李鸿章落了个大汉奸的恶名。

我们上学时都知道李鸿章的大名就是因为他是大汉奸。其实真正的大汉奸应该是荣禄,你想,两军交战他竟然给敌军暗送军火,还有比这更卖国的行为吗?他的老谋深算你不得不佩服,所有主战的11位大臣统统被慈禧杀头,连亲王都被赐死,只有他这个围攻使馆的军机大臣却得以善终。分统张怀芝一念之差没轰使馆,后来升为安徽巡抚,清朝灭亡后当上山东督军、徐世昌总统的参谋总长,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军阀。

你想,如果他当时一声令下把使馆轰为平地,洋人追责,慈禧一定要把他抛出杀头。大学士徐桐积极主张扶清灭洋,城陷时只能自尽。他的儿子曾是慈禧杀主和派五大臣的监斩官,日本人把他抓捕交给慈禧,慈禧毫不犹豫把他杀头。不只父子同死,徐家共有18名妇女自杀,上有八十多的老祖母下有刚几岁的孩子。两年之内,慈禧先是杀主和众大臣,回头又杀主战众大臣,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当然,最惨的还是义和团,全国捕杀,不管是大师兄二师兄还是童子军,统统押赴法场砍头示众,一个不落。甚至有的被凌迟处死。慈禧对他们先用后杀毫不悯惜,甚至把失败的怨气撒到义和团身上,认为是义和团害得她逃难西安受尽了风霜之苦。





人划线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