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天启元贞:窝阔台汗国版图变迁,曾令忽必烈头疼的西北汗国如何二世而亡?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6-13 20:28 已读 675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窝阔台汗国版图变迁:曾令忽必烈头疼的西北汗国如何二世而亡?
首发2024-06-11 19:46·天启元贞

乍一看,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里面版图最小、国祚最短、存在感最低的。可实际上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窝阔台汗国曾是中亚霸主,察合台汗国的宗主国,不断与元朝为敌,侵扰其西北边境,令忽必烈头疼不已。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主要在巴尔喀什湖以东、阿尔泰山西南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可窝阔台系一开始是蒙古大汗的合法继承人,接连出了窝阔台汗、贵由汗两任蒙古大汗。所以,相较于庞大的蒙古帝国,窝阔台的封地显得微不足道,也没有像其他汗国一样形成以长王为首的稳定统治。

然而,直到窝阔台家族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封地的重要性才显示出来。实际上,窝阔台汗国的真正建立者并不是窝阔台,而是他的孙子、第五子合失之子海都。可以说,窝阔台汗国的版图是海都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1251年,在钦察汗拔都干涉下,拖雷系的蒙哥被推上蒙古大汗的位置,窝阔台家族在权力斗争中失势。窝阔台家族并不甘心,发动了叛乱,想夺回汗位,结果遭到了蒙哥的残酷镇压,很多人被处死或流放。

但是窝阔台的儿子合丹与孙子海都等比较识时务,主动投降蒙哥,获得赦免。对于投诚的窝阔台家族成员,蒙哥为了安抚他们,给予了优待,在河西与天山南北保有一些封地。其中,贵由汗之三子禾忽封地在额尔齐斯河,窝阔台六子合丹封在别失八里,海都则被封在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海押立为中心的小块区域。

如果蒙哥汗没有战死,或许窝阔台系的海都很难有出头之日。1259年,蒙哥汗在攻打南宋时战死,蒙哥的两个弟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争夺汗位爆发了内战。

其实,海都对于蒙哥的安抚之策并不领情,时刻准备复仇夺回汗位,重振窝阔台家族的荣光,正好机会就来了。


海都表面上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敌,事实上他只是在伺机而动,从未真正帮助过阿里不哥。因为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都是拖雷家族的,谁当选都一样。窝阔台系的禾忽被阿里不哥胁从,实际却倾向于忽必烈。


1260年,忽必烈的弟弟伊儿汗旭烈兀向中亚逼近,意在夹击阿里不哥。为了阻挡旭烈兀东进和收集粮草物资,1261年,阿里不哥派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前往中亚。没想到阿鲁忽叛变倒向了忽必烈,控制了从阿里麻里到阿姆河之间的地区,随即在察合台兀鲁思建立汗国。

阿里不哥大怒,1262年亲率大军去攻打阿鲁忽,阿鲁忽与禾忽合兵一处共同对付阿里不哥。由于轻敌,阿鲁忽与禾忽被阿里不哥在伊犁河打败,禾忽的封地被海都趁机收入囊中,阿鲁忽则一路败逃到河中的撒马尔罕。


但是,阿里不哥在伊犁河流域胡作非为,大肆破坏,众叛亲离,粮草不继,又面临着阿鲁忽与忽必烈的西东夹击,万般万奈下被迫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至此,忽必烈获得内战胜利,成为蒙古大汗,也拯救了察合台汗阿鲁忽。

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争斗中,海都则成为窝阔台系的新“话事人”,羽翼渐丰。所以,当阿里不哥失败,忽必烈派人招抚海都入朝时,海都都托词拒绝。

而且,海都是传统的蒙古贵族,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认为忽必烈的汉化政策背离了蒙古的传统,对此非常不满也不屑与之为伍。总之,海都想单干,建立一个像他曾祖父成吉思汗一样的蒙古汗国。


1266年,察合台汗阿鲁忽去世,养子木八剌继位。忽必烈为控制察合台汗国,抗衡海都,则支持另一位察合台宗王八剌,八剌最后以政变方式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但八剌随后就翻脸不认人了,与忽必烈发生争吵,赶走了他的使者,并打败了前来征讨的军队。


海都为了对付忽必烈,需要察合台汗八剌的支持,要求八剌效忠于他。八剌当然不肯,于是双方发生战争。由于前察合台汗阿鲁忽曾短暂夺取过钦察汗国的花剌子模而得罪了钦察汗忙哥帖木儿,所以,1267~1269年,海都在忙哥帖木儿的支持下将八剌打得大败,占领了伊犁河流域和可失哈耳。

然而,海都还是以大局为重,与八剌实现了和解,联合共同对付忽必烈。八剌只保留了河中地区,并且要臣服于海都,海都对八剌的继承者可以随意废立。


1268年,海都正式称汗,进攻忽必烈,被元朝称作海都叛乱。一般这一年被史学家看作窝阔台汗国之始,可是窝阔台汗国其实没有国号,海都所称的并不是窝阔台汗,而是蒙古大汗。海都认为:既然你忽必烈已经汉化,那么就好好当你的中原皇帝吧,蒙古大汗就不要当了,应该让出来了。


海都刚起兵就受到忽必烈当头一棒,大败而回,转而寻找盟友。1269年,窝阔台系蒙古大汗海都、钦察汗忙哥帖木儿、察合台汗八剌三位汗国“话事人”在中亚塔拉斯河会盟,决定共同对付拖雷系忽必烈的蒙元和旭烈兀的伊儿汗国,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海都由此成为中亚的霸主,与忽必烈分庭抗礼。

为了弥补八剌的损失,同时也为了让他远离河中以东的“东突厥斯坦”,海都支持八剌去夺取伊儿汗国的呼罗珊地区。结果,1270年,八剌先胜后败,被伊儿汗阿八哈打得大败,并受重伤,返回河中。八剌随后众叛亲离,向海都求救。海都并非救援,而是率领6万大军趁火打劫,八剌惊吓过度去世。


八剌去世后,他的儿子们想摆脱海都对河中的控制,但均被一一击败。海都一开始并不打算把察合台汗国给八剌的任何后人,而是给了另一个察合台宗王捏古伯。但捏古伯反叛被处死,海都另立的一个新汗也去世。


1274年,海都最终只好把八剌的儿子笃哇扶上了察合台汗国汗位。从此,察合台汗国就彻底成了窝阔台汗国的傀儡,河中的官员都由海都任命,察合台汗笃哇比较懂事,从前几任中汲取教训,唯海都之命是从,指哪打哪。

面对海都在中亚势力的壮大,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当然不能坐视不理。1275年,海都与笃哇进攻畏兀儿“亦都护”所在的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也倒向海都。忽必烈派北平王、皇子那木罕和右丞相安童前往平定了火州之乱,又打败了海都与笃哇,一直追到并占领阿里麻里,还收复了可失哈耳。


1276年,驻守阿里麻里的那木罕与安童在伊犁河打猎时,被叛乱的蒙哥之子昔里吉、拖雷之孙脱黑帖木儿等人抓住,分别交给了钦察汗国与海都。昔里吉随后进入漠北,游说其他部落反元,得到了阿里不哥诸子的支持。

因为叛军要选昔里吉当大汗,所以海都对此不满,并未出兵支持。1277年,听闻消息的忽必烈急调在征南宋的名将伯颜回师和林,一举击溃了昔里吉叛军。叛军随后发生内乱,自相残杀,最后于1280年投降忽必烈。昔里吉之乱被平定后,钦察汗国向元朝称臣,海都也退一步,那木罕与安童均被放回。


昔里吉之乱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是海都意气用事,并没有抓住机会,火上浇油,最终让忽必烈度过难关,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1285~1286年,海都再次联手笃哇以12万之众攻打元朝西北重镇别失八里和哈剌火州,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战死,其子远逃大都向忽必烈求救。忽必烈派大军西征,海都与笃哇一看元军来了,大掠而还。


就在忽必烈大军与海都在西线进行对峙之时,海都又组织了新的反忽必烈联盟,成员里面包括成吉思汗兄弟们的后裔——东道诸王,包括乃颜、失都儿、哈丹等。1287年,以乃颜为首的东道诸王叛乱。

忽必烈吓得不轻,他深知:一旦让海都与东北的叛军连成一片,后果将不可设想。于是,忽必烈迅速行动,一方面将伯颜调往和林阻挡海都东进,一方面不顾72岁高龄亲自率大军前往东北平叛,为此还征调了长江流域的帝国舰队携带大批物资从海上出发,然后沿辽河北上。1288年,乃颜之乱被平定。


乃颜之乱失败后,海都东西夹攻的企图破产。但是他并不甘心失败,1289年,加强了东进漠北的攻势,猛攻哈拉和林,一度获得和林叛军响应,攻占了和林。忽必烈大为震惊,又是不顾高龄亲自北征去扭转局势。海都一看忽必烈来了,以最擅长的游击方式又溜之大吉。

元军收复和林后,海都又多次骚扰和林,好不烦人。1293年,忽必烈以玉昔帖木儿为主将代替伯颜,以和林为基地,主动出击,发动了对海都与笃哇叛军的远征,将他们的势力逐出阿尔泰山以北。

此后数年,海都陷入低谷,直到1294年忽必烈去世也没有掀起大的浪花。不过,海都依然盘踞西北,是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最高首领,忽必烈即使在最强盛的时期也无法完全战胜海都。

忽必烈死后,他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继续与海都斗争。1298年,海都与笃哇再次入侵了畏兀儿之地别失八里和哈剌火州,大败元军,并抓住和处死了元成宗的女婿。

1301年,与忽必烈斗了半生,已经63岁高龄的海都进行了最后一搏。海都、笃哇率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两系的诸王率大军再次攻击蒙古圣地哈拉和林。元成宗派侄子海山携大将床兀儿率元军西进阻击,最终海都、笃哇被打得大败,海都受重伤死于退军途中。


海都去世后,笃哇选了他的儿子察八儿继位,窝阔台汗国也即将走到尽头。笃哇自始至终都是海都的忠实臣属,但海都之死让他和他的察合台汗国获得了解脱与独立。

察八儿继位后仍然与大元为敌,不承认忽必烈家族的宗主地位。一开始笃哇仍表面上奉察八儿为察合台汗国的宗主,但不久就厌倦与元朝无休止的战争。1303年,笃哇劝说察八儿一起承认了元成宗铁穆耳的宗主地位。至此,成吉思汗子孙数十年自相残杀的局面暂时告一段落,元朝再次成为四大汗国的宗主。

不过,察合台汗笃哇暗藏阴谋,一得到元成宗铁穆耳的支持,就与察八儿撕破了脸。当初笃哇选察八儿继承汗位,就是觉得他好控制,没想到察八儿反过来想控制察合台汗国。1306年,笃哇与元成宗密谋夹击察八儿,察八儿腹背受敌,猝不及防,被迫投降笃哇。

此战后,窝阔台汗国的一部分土地主要是察八儿的领地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只有一些窝阔台宗王保留了部分领地和军队,窝阔台汗国已经名存实亡。

1306年,笃哇很快去世。1309年,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塔里忽汗被杀,笃哇的小儿子怯别汗继位。察合台汗国的内乱又激起了察八儿重新控制察合台汗国的希望,于是他起兵攻打怯别汗,结果反被打败。走投无路之下,察八儿只好逃到元武宗海山那儿去避难。

至此,窝阔台汗国正式灭亡,仅仅只持续了40余年,只有海都与察八儿两个君主。1310年,窝阔台汗国灭亡后,窝阔台宗王一部分投降察合台汗国,一部分投降元朝,窝阔台汗国的土地被察合台汗国与元朝瓜分。


在元朝的历史中,窝阔台汗国的创建者海都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但也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虽然海都是蒙古传统的坚定捍卫者,虽然他让忽必烈头疼不已,甚至一度给忽必烈造成大麻烦,但是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地盘又太小,无法与占有广大汉地、已经建立稳固统治的忽必烈所抗衡。在成吉思汗的时代,以不服输的个性,他或许能够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是时过境迁,他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悲剧英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图文由作者天启元贞单独创作完成,已与今日头条签约骑士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举报

评论 29

评论

怒怒聊历史

1

不错,讲的挺好的,网上还有很多人说中国打到过欧洲,他们的逻辑是: 元朝是中国,蒙古打到欧洲那肯定就是元朝打到欧洲,所以中国打到过欧洲。他们没明白,只有忽必烈这支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做了中国皇帝,其他蒙古人和中国没关系他们打到欧洲,又不是忽必烈打到欧洲。

回复·昨天06:03

查看全部 3 条回复

岁月无期

6

没办法,成吉思汗生的四个儿子太优秀了,都是能征善战,都有权利继承地位,只不过嫡子生的后代实在太多了,挺闹腾的,个个都想继承蒙古大汗,一个一个谁也都不服,内乱连年征战60多年了,蒙古典型亡于内讧。

回复·前天07:15

查看全部 1 条回复

开朗柳叶du

2

可惜那是交通不发达。要是有飞机高铁,我估计 地球只剩一个国家了。

回复·前天17:28

查看全部 1 条回复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