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与过去的对话:禁书之战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6-11 9:45 已读 902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禁书之战
原创 hsc 与过去的对话 2024-06-10 19:44


曾经给大家推荐过
日瓦戈医生(详见
《一名理想主义者之死》),这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不在于文字有多优美或是情节有多精彩,而是它成功塑造了一名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人公。今天不多说书的内容,而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它背后的故事——如何从一本禁书流传至全世界。

1.帕氏其人
《日瓦戈医生》的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出生于俄国一个名望家族,父亲是教授、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家庭的熏陶让他很早就走上了文艺的道路,二十多岁时,便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受到广泛认可。十月革命以后,文艺是服务于革命的工具,创作的空间非常狭窄。人们出于意识形态或自我保护的目的,一般说话都很谨小慎微。帕斯捷尔纳克却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态度。也许是他的作品过于动人,仍然受到官方的认可,被称为“一位远离时代潮流的诗人……远离战斗的喧嚣,远离斗争的激情”。他甚至先后受到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关注,而后者对他的宽容,最终让这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安然度过可怕的大清洗时代。
二战胜利后,目睹战争带来的灾难,加上政治动荡的经历,让帕斯捷尔纳克下定决心,在诗歌以外争取更大的艺术成就。他把自己小说主角命名为“日瓦戈”,俄语意为“活生生的”。他想借助这本小说,灌注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但是此时的政治风气已经逐渐收紧,自由派知识分子开始被镇压。与众不同的帕斯捷尔纳克也逐渐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在他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受到主流作家的攻击。帕斯捷尔纳克顶住了压力,经过了大概十年时间,终于在1955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2.内外交锋


虽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已经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在小范围的试读中也受到了热烈的好评,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还是无法容忍这样一部洋溢着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出版。《日瓦戈医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声音,书中并不掩饰对苏维埃信念的一些异端观点。帕斯捷尔纳克自己也承认,革命没有被描写成“蛋糕上涂着奶油”,“我不相信它有机会出版”。在这种背景下,帕斯捷尔纳克遇到了来访的意大利书商,欣然将书稿交给他。虽然他明白,这样做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风险,但还是愿这本书流传全世界”


经过漫长的审查,《日瓦戈医生》在苏联国内终于被正式退稿。而帕斯捷尔纳克与外国书商的会面,其实也早就在克格勃的掌控中,开始进行各种干扰。但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一版《日瓦戈医生》于1957年11月在意大利出版,立即受到了热烈欢迎。第一篇书评的标题是:“寻找政治诽谤,看到的却是艺术杰作”。小说在意大利面世后,也受到了美国中情局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是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进行反击的一次好机会。其苏俄处处长评论:“书中传递了人文主义信息,对苏联为共产主义制度牺牲个人的道德观念构成根本性挑战。作者提出,人人都有权享受个人生活,人不论其政治上是否忠诚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大小,都理应受到尊重……”这个总结非常到位。经过一番波折,中情局终于想办法在1958年印刷了一批俄文版《日瓦戈医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散发。小说开始辗转流传到苏联国内,黑市价格达到200-300卢布,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周的薪水,足以说明它受到追捧的程度。

3.诺奖风波


随着《日瓦戈医生》的各种版本逐渐流传开来,帕斯捷尔纳克在国际上的声誉更加隆盛,许多人将他的杰作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提评论。瑞典学院的常务秘书发表书评:“小说通篇充满强烈的爱国声音,却丝毫没有空洞的宣传口吻。书中有丰富的史实、强烈的本地色彩和心灵的坦率,这部作品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文学创作才能在俄国远未灭绝。很难相信苏联官方竟然禁止这本巨著在其诞生地出版。”1958年10月,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也许很多人说,这是西方又一次用借用文学作品制造的“反苏”事件,但实际上,帕斯捷尔纳克早在1946年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学者称为“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后来又多次受到提名。《日瓦戈医生》出版后,这顶桂冠终于戴到帕斯捷尔纳克的头上。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评奖理由并没有提到《日瓦戈医生》,而是“他在当代诗歌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传统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帕斯捷尔纳克的获奖引起了苏联方面的震怒。官方开始组织各种宣传机器强烈批判。《文艺报》全文登出当年对《日瓦戈医生》的退稿信,并附加长篇评论。讽刺的是,因为国内读者一直没有机会读到这本禁书,纷纷抢购这期报纸,导致88万份报纸几个小时便告售罄。报纸上刊登了几百封“人民来信”,比如“我们的现实是美好的”“工人的呼声”等等。很多信上写:“我没看过《日瓦戈医生》,可是……”真是集诚实、爱国、守法之大成(笑)。苏联作家联盟立刻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将帕斯捷尔纳克开除。会议决议称:“这部小说是个庸人恐惧的叫嚷,原因是历史没有按他希望的扭曲轨迹发展,让他难受,让他恐惧。小说的思想虚伪而琐碎,素材淘自垃圾堆的污秽……剥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苏联作家头衔,将他从苏联作家联盟开除出去。”说到这里,插播另一条有趣的消息。不知是不是巧合,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颁给了三名苏联物理学家。面对这一荣誉,苏联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真理报》对此发表解释:“物理学奖说明瑞典科学院对俄国和苏联科学家主要成就的认可……而文学奖完全受到政治动机的驱使。”报纸称,资产阶级科学家“也能持客观态度”,但在文学作品的评价方面,却“完全受其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摆布”。到了1965年,受到苏联官方推崇的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苏联作家联盟官员称:“这是诺贝尔文学奖恢复客观高尚,认可文学天才的成果。”可是到了1970年,在古拉格服役的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苏联作家联盟又表示:“诺贝尔委员会随波逐流卷入一场不体面的游戏,不是以文学精神价值及传统的发展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为投机的政治因素所摆布,这是可悲的。”看到这里,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知可悲的究竟是谁。在巨大的压力下,帕斯捷尔纳克不得不拒绝领奖。但他并没有得到宽恕,事情反而愈演愈烈,惊动了赫鲁晓夫。在他的授意下,在庆祝共产主义青年团40周年的典礼上对帕斯捷尔纳克进行了点名批判:“假如我们拿帕斯捷尔纳克跟猪比较,我们必须说,一头猪都绝不会有他那样的行为。这个帕斯捷尔纳克自称社会的最杰出代表,却把自己进食的地方搞臭,给他赖以生存呼吸的劳动者抹黑。”讽刺的是,其实此时他还并未读过该本小说。在粗暴的控诉后,帕斯捷尔纳克几乎面临驱逐出境。

4.享誉世界

在苏联国内对帕斯捷尔纳克进行全面讨伐的同时,《日瓦戈医生》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自不用说,就连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这本书都开始热销,真正像作者说的,“流传全世界”。而这也间接地帮助作者解脱困境。全世界的文化界都在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命运表示关注,甚至连苏联的盟友印度,都对他们的做法表示反对。这让赫鲁晓夫感到厌烦,在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写信表示悔改后,并在《真理报》公开声明悔过后,逐渐放松了对他的打压。虽然此后又经历了一场海外诗歌的风波,但最终手下留情,没有将帕斯捷尔纳克彻底打倒。但这时,离他生命的终点也已经不远了。1960年5月,帕斯捷尔纳克因心脏病、胃癌等疾病去世。《日瓦戈医生》是他一生的结晶,给他带来了至高的荣耀,但也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多年以后的戈尔巴乔夫时代,《日瓦戈医生》才真正在苏联国内解禁,苏联人民才能光明正大的购买、阅读这本曾经的“禁书”。1989年12月,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终于代他领取诺贝尔奖。
回首往事,围绕《日瓦戈医生》的这场风波,不仅是一场文学理念的斗争,也是东西方政治力量的交锋。事实证明,胜利最终是站在人性、站在日瓦戈这一边的,关于这一点,赫鲁晓夫是最好的发言人。直到下台后,他才通过地下渠道读了这本小说,他说:“我们本来不该禁止出版这本书……我早该亲自读一遍才对。书里面根本没有反苏内容。”他在回忆录中反思:“关于《日瓦戈医生》,有人可能会说,我现在为这本书未获出版表示遗憾,太晚了。也许确实如此。不过晚遗憾总比不遗憾好。”
是的,虽然历史总有遗憾,但晚遗憾总比不遗憾好。《日瓦戈医生》的成功和帕斯捷尔纳克的悲剧是否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教训?也许,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不会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