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史上最成功的传销造势大会:毛泽东曾8次在天安门检阅千万红卫兵 (下)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4-14 8:32 已读 3383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毛泽东曾8次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
总人数达1000多万


来源:人民网,作者:曹宏 

核心提示: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红卫兵总计达1,100万人,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6%,创造了世界检阅史上的奇观。

1966818日,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毛泽东检阅了红卫兵。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而且,第一次接见也并不仅仅限于红卫兵。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个十分醒目的通栏大标题:“毛主席同百万群众共庆文化大革命”。

 

8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的时候,人们也还是没有想到排序。第二次接见完之后,《人民日报》头版通栏大标题是:“毛主席接见50万红卫兵和革命师生”。

 

915日第三次接见,还是没有排序,报道标题是:“毛主席又一次接见百万革命小将”。

 

然后是101日国庆节,题目是“毛主席检阅150万游行大军”。

 

直到1018日,毛泽东第四次接见后,才开始明确了,《人民日报》的通栏大标题是“毛主席第四次接见150万革命小将”。

这篇文中提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先后4次接见了红卫兵。

 

113日,接见却变成了第六次检阅文化革命大军。《人民日报》解释说:这是连国庆节也算在内的。这就是说,第四次实际上是第五次,只有从第六次开始才算真正排上了队。以后,第七次第八次就顺序下去了。

后来算下来,大概是平均12天接见一次。

8次接见红卫兵,保卫工作是最困难的任务。几十年后,已经离休的北京军区保卫部长张德斌说:那时真怕出事。安全一出问题,就不好交代了。

 

这种大会,不同于多年的“十一”、“五一”的大会,参加大会的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虽说是革命群众,但也难免鱼龙混杂,真要是出现暗杀,保卫人员那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因此必须出其不意。从以后的几次接见也可以看出来,接见的时间和接见的方式都各不相同,这中间似乎有出其不意的意思。

 

虽然是利用了“五一”、“十一”的那一套班子组织大会,但当时的形势那么乱,怎么可能保证每一个参加者的审查?更不要说严密审查了。保卫人员只有在千方百计把保卫工作做得更加严密上下功夫了。

 

为了更多地接见群众,第二次检阅采用了阅兵式,这种群众动的方式比静的方式要多接见两到三倍的群众。队伍从东往西走,按计算两三个小时的事,却拖到了四五个小时。没办法,费了好大的劲,无论怎么动员,群众队伍就是淤积在天安门城楼下不走,谁都想多看看毛主席。以后就采取群众就地、领导乘车检阅的方式了。

 

“八一八”之后第二天,全国各大报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大会的盛况。98日,一部题为《毛泽东和百万文化革命大军在一起》的大型彩色纪录片在全国放映,观看的群众在几亿人次以上,宣传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说:真想不到群众想毛主席的心情是那么迫切,一看到从天安门上下来的工作人员,就抢着跟他们握手,说是他们跟毛主席握过手,跟他们握手,也等于跟毛主席握过手了。有一个南方来的小女孩,毛泽东出来时,她上厕所去了,等到回来后已经接见完了,小女孩一听说,当场就晕倒了。那时的人们疯了一般地要见毛主席,这种心情是我们现在不好理解的。那时人们对毛主席的感情确实不一般。

 

当时天安门的哨兵卢燕财说,每天都有一队一队的红卫兵在毛主席像下宣誓。他还亲眼看见一个外地的红卫兵因为来晚了,没有赶上接见,目不转睛地望着毛主席像足足望了1个多小时,仍舍不得离去。

 

不仅没有见到毛泽东的红卫兵提出要见领袖,毛泽东本人也多次提出还要见红卫兵。第一次接见了百万红卫兵后,毛泽东还一直觉得不够,想要更多地见到群众。他还埋怨筹备办公室不让他见群众,说:“我愿意见群众,群众也愿意见我,就是你们……”

 

可是毛主席一定要见红卫兵,工作人员的压力特别大,都担心出事,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毛主席经过的沿途高层建筑上都有安全哨兵,事先也进行了检查。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负责接见事宜的筹备小组叫首都工作组指挥部,设在天安门城楼上,有30多部电话通向北京市的主要机关。毛主席的休息地用屏风截开,一般人不让进去。在天安门上的工作人员吃饭时不用下去,有人专门往城楼上送饭。

 

更重要的是,在接见形式上每每翻新。为此,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张德斌记得,1966年那一年接见太频繁了,他几乎脱离了部队,一天到晚在搞这件事,主要是组织太费事,而且往往是一次刚弄完,马上又开始第二次。事先看地形,拿出方案,尽量让毛主席多见一些红卫兵,还不能出差错。一旦出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群众怎么摆?毛主席怎么走?还有那时老有被打倒的领导,谁能上天安门,谁不能上天安门,位置怎么排?如何见报?都要事先一一考虑周全。

 

有一次,离开会只有10分钟了,陈伯达还没有到。周总理急了,发了火。到底来不来?不来,空一个位置怎么行?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万一开始后又来了,没有留出位置也不行。工作人员说,打过电话,他说请帖收到了。总理说:不能光问收到没收到,还要问到底来不来。最后没办法,总理说不等了,开会。这时,陈伯达笑眯眯地来了,气得工作人员想翻白眼又不敢。

 

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关心,可谓是事无巨细。前两次接见,因为天安门上的摄影记者太多,好几十人忽拉一下子就严严地围住了毛泽东,照个没完,秩序太乱。周恩来叫保卫组审查一下,哪些人可以上去,哪些人不能上去。没想到保卫组把他熟悉的摄影记者都给刷掉了,只剩下两个人。毛泽东要与外国人合影,身边没有摄影记者了。周恩来听到汇报,马上火了,说:“为什么把他们刷掉?不让他们上来了?现在怎么办?”

 

周恩来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赶紧临时调人。事后总结,周恩来又说:“不叫他们上来,有什么理由?你保卫组长怎么当的?光靠秘书怎么行?”

 

每次接见完后,都要当场进行总结,各个组都向周恩来汇报。总理抓得很紧,总结完后又研究下次接见的方案。参加首都工作组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大都来自总参和北京军区的作战和保卫部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要领导吴德以及兼任北京市委秘书长的黄作珍等也参加了。

 

第三次接见选择在下午540分。时间变了,接见的方式也变了。为了让更多的红卫兵把领袖看个清楚,采取了领袖到群众中去的办法。这一次,后来被打倒的3个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陶()都出来了,但名次排列发生了一些变化,周恩来之后,是陶铸,然后是邓小平、康生,最后才是刘少奇。

 

领袖们一律都乘吉普式的敞篷汽车沿着事先留好的S型通道进入天安门广场,最前面的是前导车,由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北京市以及公安部等领导同志在前面开路。毛主席在第一辆车上,他还是穿着绿军装,陪同他的有林彪、贺龙、谢富治、杨成武。第二辆车上是周恩来、陶铸、聂荣臻、江青,第三辆车上是邓小平、刘少奇,第四辆车上是朱德、李富春、陈云、董必武,第五辆车上是叶剑英、萧华、王任重、刘志坚和张春桥。一共6辆车,缓缓绕场一周,然后毛主席登上天安门。

 

刚开始接见时,秩序还好,但很快就乱了,大家都想挤到前面看看毛主席。毛主席的车一来到队伍前,就被喊着“毛主席万岁”的红卫兵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学生一下子冲到车前,把后面的车给隔断了,维持秩序的解放军也被冲散了。解放军奋力挽起胳膊,组成人墙。

 

毛泽东站在车中间,安祥地注视着沸腾的红卫兵。在前面的红卫兵仿佛在梦中,不知道是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呢,还是真正的毛主席本人?因为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他们都在怀疑自己的眼睛。

 

这时,站在毛主席左边的林彪对毛主席说:“主席,请你坐下。”毛主席没动。贺龙也说请主席坐下,他还是没动。第二辆车上的周恩来从车上跳下来,冲到毛主席的车后,大声说:“主席,请坐下。”这时候毛主席坐了下来,周恩来又挥动手臂大声对红卫兵说:“请大家让开!让开!”

天安门城楼上也看见了这边的形势,江青对着话筒说:“请同志们保护首长的安全……”很快,天安门城门里跑步出来一队解放军,把混乱的队伍分开。接着又来了几辆北京吉普,把毛主席等人接走了。

 

有一名红卫兵回去还没觉得什么,第二天一起来,感觉脊背痛得很,到医务室一看,医生吓了一跳,说你怎么受得这么重的伤?是不是让人打了?他自己也纳闷。后来一想,才明白,昨天集中精力看毛主席,后面的人激动地用拳头捣他的背,他竟一点也不知道。

 

由于这次接见比较混乱,以后接见红卫兵,或是把人群安排在东西长安街两侧,或是由群众游行的队伍通过天安门的方式。

 

1018日的第五次接见不再是群众游行,而是在中午时分,两列队伍绵延在50华里(3.5公里)的长安街上,前面的席地而坐,后面的伸长脖子,等着领袖乘车检阅。有一个参加这一次接见的红卫兵说他们是头一天晚上接到消息的,每个人领到了4个鸡蛋、4两肉和半斤馒头。午夜12点就开始出发,一直在耐心地等着,只见一队队解放军手挽手组成了一道警戒线,工作人员乘着摩托来回巡视,大喇叭里一遍一遍地播放毛主席语录歌。人群中常有毛主席来了的误传,引起一阵阵的骚动。

 

直到毛泽东真的来了,人群轰地一下涌向马路边。车开得很慢,前面的人都清楚地看见毛主席手中挥动着一顶军帽,额上的头发随风飘动着,只是没有听见毛主席在说些什么。后来才知道毛主席说的是要车开慢点,很多人都哭了。

 

113日第六次接见是先开大会,后游行。参加接见的红卫兵都由接待站组织进行了两天军训,操练队列。凌晨3点,队伍集合来到天安门东侧的大街,等着开完大会通过天安门。

 

上午10点左右,会场响起了《东方红》的庄严歌声,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接着,林彪向红卫兵发表讲话,再接着,大约200万红卫兵由东向西开始接受毛泽东的检阅,广播里不时响着周恩来洪亮的声音:“同学们,请快点往前走,后面还有一百几十万红卫兵没有通过天安门!”尽管这样,直到下午3点多还是有很多红卫兵等着通过天安门。

 

每一次接见完,天安门广场上都要拉走一车一车的鞋子,踩烂的手表每回都有好几十块。在毛泽东第六次接见红卫兵的第二天,一位原名叫尹本顺,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改叫尹向阳的红卫兵,到天安门广场寻找他被挤掉的鞋袜。金水桥边的警卫战士让他到中山公园里去找。见到一座小山一般的衣物,他吓了一跳,要找自己的鞋袜,还不是大海中捞针?于是,在管理小山般衣物的工作人员地指点下,他随便找了一双鞋袜。他看见那衣物山里,还有手表、钢笔、钱票等,足可以开个世界上最大型的遗物展览会了。

 

111011日的第七次检阅是个新花样,领袖不再坐车,而是由群众坐车。60多万红卫兵分乘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辆卡车,通过了天安门。车队长达30多里地(15公里)。车队全部过完以后,30万群众又涌向天安门,然后毛主席乘车检阅了天安门广场上的150万红卫兵。

 

最后一次接见的红卫兵比较多,达200多万。1125日、26日两天合起来算作是第八次接见。这次,采用毛主席乘车环城接见。几乎全北京城的老百姓包括老人孩子全都出来了,各单位都有通知,只是没说时间,人们在马路上耐心地等着。良久,车队才来。最前面是几辆摩托开路,穿着军大衣的毛主席站在敞篷吉普车上,绕城一周。车开得快极了,根本看不清车上的人,只觉得一阵风呼呼地过去。环城的路线基本上是现在的二环路,从天安门出发,走东直门,一路上飞快。过铁路时车速慢了一些,群众就立刻围了上来,走不了。毛主席只好下车,然后由警卫开路,绕道到钓鱼台休息。

 

第二天的接见安排在西郊机场,计划天安门安排一部分,毛主席从天安门那边过来再到西郊机场。本来西郊机场也就容纳20万人,顶多40万人,没有想到那天一下子去了足足200万人,大大超了计划,快把机场挤崩了。

818日到11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红卫兵总计达1,100万人,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6%,创造了世界检阅史上的奇观。

 

 

《天安门往事追踪报告》,曹宏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来源:祖国杂志、人民网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