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南离北玄:帝王诛杀功臣的本质是什么?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04-12 10:03 已读 3581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帝王诛杀功臣的本质是什么?
原创 南离北玄 南离北玄 2024-04-05 07:08

刘邦干掉了除了
长沙王吴芮之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同时还将忠心不二的萧何下狱,汉初三杰除了张良没有被折腾过,其他两人皆经历了囚或杀。

朱元璋上位之后,帮自己打天下的李善长,蓝玉等人皆被清除。
汉高帝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相当正面的,为人的心胸也是很宽大,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大唐的李渊和宋朝的赵匡胤一样善待功臣,而不是进行诛杀呢?
这个原因在《史记》中早就提示了。
刘邦死后,吕后要辅助刘盈上位,此时她第一个反应是想将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包圆了,理由是: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这帮人几年前社会地位和刘邦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地位天差地别,肯定有些不痛快,臣服刘邦还好一点,现在又要臣服刘邦的儿子,就难说了,估计这帮人会更加不舒服。
他们不舒服,天下就难以安稳。
有人就问为什么唐高祖李渊和宋太祖赵匡胤不诛杀功臣呢?他们四位还是有区别的。朱元璋和刘邦都和兄弟一起打天下,有些兄弟一开始还比他们牛,李渊和赵匡胤是带着部下打天下。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主次发生变化,后者主次没变。哪怕最忠心的萧何,刘邦都不放心,怕他有反意,怕自己震不住,这就是位次的力量。
很多人对孔子的追求很不理解,认为“礼”有啥好重要的,“礼”就是一种位次。位次实际上就是一种安全感,类似动物的领域。
本来一样,现在不一样,等于位次变了,人心很难保证不变。
同理位次不变,大家都觉得就该如此,帝王就不觉得有人侵入自己的领地。帝王有安全感,才可能放手治理天下,否则先解除自己的安全危机先。
不但开国皇帝如此,继位的皇帝也如此。秦二世上位之后,他说: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于是他开始对大臣和诸公子展开杀戮。而他的老爸秦始皇没有这样的担心,他一统天下之后并没有对功臣下手,因为秦始皇十几岁继位,就一直带着他的班底打天下的,他就是他们的头,这就是位次。商鞅强大的秦国,但秦孝公一死,继位者秦惠文王就开始对他下手,是不认可商鞅的做法吗?当然不是。商鞅变法他都保留下来了。为什么要除掉秦国的大功臣呢?他是昏君吗?秦惠文王不是昏君。那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商鞅功太大,大到他没有办法HOLD得住,只有除掉,才有助于他全面掌控秦国,当然罪名反而是其次。当然有些自己提拔的功臣,位次也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除掉?
比如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为什么最后他会下令杀掉岳飞?因为赵构他经历过“苗刘兵变”,使得他对手握重兵而和自己想法不同的武将都心生防备。虽然位次没问题,但总感觉他有潜在夺位次的可能,故先下手。两兄弟,两夫妻合伙做企业,做大之后,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分家,甚至绝裂,不是无法共享福,说白了还是这个“位次”的问题。
智慧的人看到自己的“位次”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之上的那个人,他会很聪明地抛弃一切,选择退隐。不智慧的人觉得我立下如此大功,应该拿到属于自己功劳的报酬,往往会陷入一地鸡毛。
副的要挑战正的,此时正的是先搞工作还是先敲打副的呢?如果正的觉得自己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副的挑战只是小事一件,或觉得副的更合适,他会显示很大度抓工作甚至让贤。但如果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甚至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就会选择先敲打。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说白了还是“位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说的玻璃门,无形墙,潜规则等等。当然年轻人敢拼敢闯,他们对“位次”最反感,经过打磨,到了中年,很多人的想法就变了,这同样是“位次”的力量。动物都有领地意识,人受到文化教育反而失去这种观念,有时未必是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人类进化了这么多万年,脱离了动物本性吗?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