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枫下花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朋友家写的:迄今最靠谱的林彪素描(1)

送交者: 大秦帝国111[☆★金嗓仙女柯南★☆] 于 2022-04-12 7:30 已读 542 次  

大秦帝国111的个人频道

+关注

楼主姐姐的话:

现在大家只聚焦文革,对于文革前的整人还是语焉不详,
我父亲那边遭到整肃的,与习仲勋、黄克诚、粟裕陈赓(几乎是惊吓死的,英年早逝,因为他岳父家全家都在美国或台湾,当时高层只有看着他长大,而且自己也是孤身在大陆的宋庆龄主席没有势利眼,善待他,把他安排在丁香花园那边疗养,也猝死在那里)还有我伯祖父,开国元勋里面与陈赓是发小而且曾经是妹夫与大舅子关系的那位长辈,都是在文革前接续反右扩大化以后军内党内整肃靠边站的,当年党内就悄悄流传,最会联手进谗言给毛泽东,整肃自己同志的是所谓---一长一短,一高一矮,即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邓公。高层联合说谎是很难攻破的。
 

所以文革以后,邓一度对包括反右这些他经手的,不想平反的。后来即使平反了,军内的粟裕以及我家长辈还是被冷遇。对习仲勋也是降级或降权使用的。习仲勋当年文革前可是最年轻的副总理,后来呢,广东省委,近似离休的人大委员长。

当年风头正盛时候,薄一波不是还想搞文革后一直背了很多莫须有黑锅的林彪元帅吗--逼得不善言辞的林彪在中委生活会上证明叶群是处女这样鲁直天真的方式来辩白,文革以后还被宣传机器里面的哈巴狗故意当成羞辱他的笑话在党媒上广为流传。

我们要实事求是,譬如说对于林帅,甚至林立果的私德与才华,譬如说对于当年全军除了国防科工委与总后系统可以媲美的,文革前前苏联式精英教育17年期间出炉的大学生与高中毕业生比例极高的空军尤其是空四军等。谁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作为利益相关者,我的家人不会那么附和说林帅迫害了谭政粟裕黄克诚陈赓等缘起于党内有名的“一长一短”(罗是长,短是286,一是陆定一,一是薄一波)最喜欢整自己同志的文革前莫须有的军队亲苏宗派集团事件的靠边站者。当然组织上出于大局,文革后那么宣传,我们只有保持沉默,服从。

可以沉默,但是不能自己家昧着良心说话。例如,众所周知,不通人情世故的真正密友只有粟裕与罗荣桓,而作为罗荣桓密友的谭政怎么可能是林彪整肃的呢?

建国以后,毛泽东始终钟意林帅协助他一起管理部队就是因为林帅基本上从来不搞自己的山头,对人宽和,严于律己,善于及时发现矛盾,协调矛盾,领导效率高且做工作扎实,符合毛泽东敏行讷言的标准,聂荣臻张爱萍萧克这样经得起考验的温厚君子,都是服气林帅当年政治品质的。


林帅对人民内部矛盾,说比较重的话也就是“那好,我去刮他鼻子”或者“那好,毛栗子是要敲的”,这是我听到的口述历史,反正当年亲历者也不多了。但是,不能把林帅的太太,林立果后期的做法跟林彪等同。


我大舅母,中央党校历史上第一个女常务副校长(校长一般是总书记)与齐心教授是多年同事密友---她离休前,习近平专门去党校讲话,讲党性就是不利用职权整自己的同志,公报私仇,而是聚焦人民心中党内真正的坏分子,然后就把我大舅母作为党性极强的典范夸赞,明白历史的当然听得懂小时候一半时间住北京军区大院,一半时间住中央党校院子的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大舅他们比我母亲年长二十岁左右,过去封建大家庭都是这样的,我大舅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校草,航空工程系第一代清华生,十八岁就是地下党员,三少爷闹革命的典型,开国大典时候是北大清华知识分子方队的领队。

三野四野的前辈同志们对于自己与战友解放的地方从来不会刮地皮,文革时候那么乱,加起来六百万规模的部队都没有乱,改开后,二野的前辈同志们连一百万及以下的军队最后管到习王新政前,亿元贪官层出不穷。其实文革时候二野同志们的治理能力就有端倪--陈锡联同志管沈阳军区以及东北军管会旗下,当年工农业富裕大省的东三省人民与指战员们,人送外号“陈三两爬堂”(楼主姐姐注:陈三两爬堂是著名的闽剧传统剧目,后来被多个剧种移植,包括文革前的总政京剧团也曾经结合三反五反运动要求上演过),因为他下令每人每月只供应三两食用油。这是典型的刮地皮了。
-----------------

朋友家才子写的这个林彪系列,看参考资料我就知道很靠谱!!!


参考资料:《粟裕与林彪的交往》(作者 张雄文 《中外文摘》 2011年第18期44-45,共2页)2.《粟裕战争回忆录》(作者,粟裕)3.《解读林彪》(作者,周敬青)4.《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作者 李根清 《中外文摘》 2014年第20期54-57,共4页)5.《共和国元帅林彪》(作者 任振杰 《党史博采:上》 2013年第10期28-33,共6页)6.《林彪用兵》(作者 夏明星 肖诗斌 《党史纵横》 2012年第8期21-24,共4页)7.《林彪与黄埔军校》(作者 张聿温 《同舟共进》 2016年第3期45-45,48-51,共5页)8.《林育蓉在武汉成长为林彪》(作者 刘功虎 《武汉文史资料》 2017年第7期17-19,共3页)发布于 2022-04-08 10:58


---------------
原创作者 明月秋风照当年 


真实的林彪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他的人性中饱含矛与盾的尖锐对立,绝不是用“邪恶”两个字所能概括的,也不是能用“至纯”够一言以蔽之的。林彪生性高冷,待人接物冷冰冰,但对待家人和朋友却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林彪毕生不通人情世故,但始终能在大多数时间里,赢得毛主席的好感;林彪指挥打仗,冷得像块木头,却能在不错失战机的情况下,总能打大胜仗......

林彪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未解之谜;林彪的隐秘低调留给了后世无尽的遐想;林彪的成名之路令后继来者神往不已。这,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林彪,一个令后世难以猜透的林彪,一个集尖锐矛盾对立于一身的林彪。笔者尝试从他人生成长的些许脉络出发,稍微捋捋平凡、短暂而又辉煌的林总一生,以给大家还原一个另样的林总。



年少时代的林彪是个深沉寡言的人。他8岁帮家里干活,9岁入私塾,13岁就读浚新学校,15岁进入武昌共进中学,18岁黄埔四期毕业。在此期间林彪还一度短暂搞过勤工俭学、当过教员。林家是黄冈回龙镇有名的大户,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有一家大型织布厂,林明卿的愿望是希望林彪读完书回家子承父业,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年少的林彪有自己的想法。从入读林育南和恽代英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以来,林彪在一路走来就受到了兄长林育英、林育南的指引,走上了一条救国救命的革命道路。

对于林明卿的想法,林彪自然是不肯顺从的,林彪惧父且敬父,事事都依着父亲,唯独在报考黄埔这件事情上,性情深沉寡言的林彪死活不肯低头,为此父子一度爆发了激烈争吵,这是林彪一生当中父子之间仅有记录的唯一一次争吵。

林彪的父亲知道儿大不中留,便让他的大哥林庆佛送行时,塞了他一笔路费,勉励他放手好好去干。

自此,他将自己的本名林育蓉改成了林彪。林彪,“虎”也,不彪炳青史,虎啸风生,就誓不为人,这是林彪在临行前,面对滔滔江水发下的毒誓。

林彪的启蒙恩师、李四光之父李卓侯曾说:“育蓉(林彪)性子阴柔,不好把握,将来不成龙即成虫”

李卓侯老先生是“林氏三兄弟”的启蒙恩师,曾追随孙中山、黄兴等人参加革命,经历丰富、思想开放、知识渊博、见识不凡。

几十年后林彪从一名见习排长、连长、营长,一路跃升至独当一面的司令员,后来的人生轨迹更是火箭蹿升式飞升,这恰巧与李老先生的预言不谋合而。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林彪青涩、内向,在武昌共进中学遇到喜欢的女孩都不敢表白的话,那青年时期的林彪就是一个十足性如寒铁的人了。

青年时代的林彪,正值大革命失败后涅槃重生的洗礼,敌人的白色恐怖,让本就生性腼腆的他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生与死、血与火、尸山和血海的惨烈斗争和无情较量。

无数的战友从自己的眼前倒下,无数的同志牺牲在冲锋的前线,无数的残肢断臂被炸得漫天抛洒。

从此,青涩的林彪在炮火连天的残酷革命斗争中,被重塑成了一块坚不可摧的寒铁;从此,他待人接物少了一分羞涩,多了一份冷冰;从此,革命斗争中他性冷如铁,指挥若定如寒风骤雪。



1946年11月,“光杆司令”的林彪刚入东北就被要求强势歼敌,这时,恰巧六七年未见的黄克诚、彭明治、梁兴初这些老部下来了,见着老师长林彪都非常激动,一口一个“林师长”地喊着,紧紧抓着林彪的手久久不肯松手,巴不得人人都上前拥抱一下。

可林彪面部冷若冰霜,没见任何波澜不说,也不象征性地问候一下老部下,而是直接问起了老部下人数、装备、情绪等等。

林彪对待老部下如此,对待上级也是这样。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发现了林彪的才能打算提拔他当团长,便叫他去谈心。毛主席问:“准备提拔你为团长,你有什么想法吗?”

林彪答:“行”。

毛泽东又问:“你指挥作战有哪些困难?”

林彪答“没”。

毛主席一通问话下来,本以为林彪会显得兴高采烈,结果待问完话,林彪眼神中依旧寒光四射,既没有任何客套感激之语,也没有表现出职位升迁的任何喜感。

毛主席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英雄豪气,林彪有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这样的一员出色战将,自然能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林彪对下级“冷脸”,对上级“冷面”,战场上也冷似寒铁一块。

1932年黄陂战斗,敌人三次分三股进入伏击圈,参谋长急得团团转,连着向林彪请示了三次要打,林彪三次都给顶了回去,冷冷地说了三次“再等等”。结果此役,用时3个小时全歼敌人一个师。

林彪在接人待物方面冷若冰霜;在处理上级关系时性冷似铁;在指挥打仗过程中,更是冷如寒雪。

这样的林彪并不妨碍大多数时间里主席对他的喜爱;不妨碍他一开始在党内巨大的威信;不妨碍峥嵘毕露军事才华的展现。


然而,林彪性冷似寒铁的另一方面,却是对待父亲极其体贴;对待朋友热情似火。

林彪兄弟姐妹六人,家中在父亲林明卿的带领下,却有五口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彪踏上黄埔军校参加革命后,其父林明卿也受革命思潮影响,积极深入各大厂房宣传革命,不久林明卿大儿子林庆佛也带领游击队坚守老家抗日。

后来林彪取得平型关大捷,声威威加海内外,鬼子痛恨得牙痒痒,铁了心地要找他算这笔账。

林彪之父林明卿知道,儿林彪重挫鬼子的威风,鬼子不会就此罢休轻易放过他们林家,便租上两条船,带着一家老小开始躲避鬼子的追杀,一路从北到南,先到武汉,再到衡阳,最后辗转广西、贵州,千里颠沛流离,穷得食不果腹,一路下来,五条人命死于日军的追杀。

鬼子见没能亲手报得平型关之仇,遂一把大火把林家大宅烧了干净,乡亲们抹着眼泪都不肯当汉奸出卖林家人,鬼子兽性大发,又是一通血腥的报复。

林家突遭变故,林明卿沿途下来亲眼目睹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兽行,气得破口大骂:“宁作太平犬,莫作乱离人,育容(指林彪),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带兵把这些灭绝人性的强盗斩尽杀绝啊!”

此时的林彪刚从苏联养伤归来,得知一家人的行踪和遭遇后,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眼泪哗啦哗啦沾湿了衣襟。

这一路下来,林彪的母亲没了,林彪的大嫂没了,林彪的弟媳没了,林彪的嫂嫂和弟媳几个孩子也失踪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找到。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杀,为了抗日,林彪一家人付出了太难名状的惨痛代价了,尤其是林明卿誓死不做亡国奴的节气,更是让朱德总司令佩服不已。




因此,林明卿被接回延安后,朱德总司令特批:给林明卿开特灶!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毛主席也只是普通的小灶,吃喝几乎与一般战士无异,在物资极度贫乏的延安,能给林明卿开特灶,足见延安方面对林父的气节的赞赏。

正是因为林父与鬼子九死一生的坎坷斗争,长年征战在外的林彪觉得很对不起父亲,自此以后便不再让父亲离开自己,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第一时间给老人送去,十分体贴地侍奉其安度晚年,直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含笑离世。

林彪对待父亲极其体贴,对待朋友同样也很火热。林彪一生朋友不多,屈指可数的只有粟裕和罗荣桓。

粟裕是林彪军事上的灵魂伴侣,林彪很是崇敬粟裕。粟裕善打硬仗、险仗、难仗、奇仗,莱芜战役后,粟裕一仗打得敌军损失10万余人,林彪感叹:“粟裕尽打神仙仗”,建国后,粟裕落难,林彪在批斗大会上从不肯说他的不是,后来粟裕被迫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军队,林彪却不顾政治风险,找到粟裕,要他常常去部队里多走动走动。

林彪一生性冷如铁、寡言少语,唯独在见到粟裕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笑容。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回忆,在众多的高级军事干部中,粟裕是与父亲林彪来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林彪麾下“四大金刚”之一的吴法宪也曾说:“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

于公,粟裕是他在军事上值得学习的榜样;于私,粟裕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话友、朋友,终其林彪一生,他对粟裕礼敬有加,多方保护。

林彪的另一位朋友是罗荣桓。林彪的性格孤僻、寡言少语,这就导致他与身边政委相处不来,林彪的政委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林彪还是不满意,毛主席见鲜有人能与他相处,便把罗荣桓拨了过去,让他们搭档共事。

从此,林、罗这两位“黄金搭档”一路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从陕北打到东北,再从东北打到海南岛,直到横扫大半个中国。

长期的革命生涯,相得益彰的朝夕相处,使得二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战斗友谊。因此,1963年,罗荣桓患上尿毒症时,素来深居简出的林彪居然亲自前往探望。

罗荣桓病逝后,林彪一改不参加活动的习惯,早早地就赶到了医院,瞻仰罗荣桓元帅的遗像。当年春节,林彪还叫人把罗荣桓夫人林月琴接来,让全家人陪她一起过春节。

这是林彪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请外人来家里做客,另外的一次就是林彪父亲病逝后,林彪差人把照顾林父的医护人员叫到家里来热情招待了一番。

林彪的一生极其复杂,性情也堪称冰炭同炉,恰如电视剧《东方》里所说的那样:“我的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这,就是一个真实复杂的林彪。



贴主:大秦帝国111于2022_04_12 7:40:33编辑
喜欢大秦帝国11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