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如何单枪匹马成为超级大国“头号公敌”?

送交者: 青年游民[♂★★★声望勋衔13★★★♂] 于 2024-06-30 11:57 已读 893 次  

青年游民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类最关键的斗争,并非左派与右派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结构之争。”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6月14日下午




一场旷日持久、牵涉面甚广的拉锯战告一段落




事件的主角大概是世界上




掌握和揭露秘密最多的人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而站在绳子另一边与他周旋、较劲的




是美、英这样的大国





阿桑奇于2006年创办维基解密




网站标榜“负责泄露一切”




即通过公布机密文件




揭露政府或企业试图隐瞒的真相




它曝出的惊天大料长期以来





美国


等政府搞得无比头大和狼狈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臭名昭著的“巴格达视频”




(美军驾驶阿帕奇直升机




打游戏般肆意向平民开火)




以及让希拉里在2016年大选中




落败的重锤——“邮件门”事件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美国情报和执法人员追着阿桑奇满世界跑




经过整整14年的逃亡和监禁




阿桑奇近日与美国达成认罪协议




他就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




而美国“放手”让其重获自由




6月26日




阿桑奇以“自由人”身份飞抵堪培拉




踏上久违的祖国的土地




52岁的他已不复从前的瘦削和翩翩风度




但未变的满头白发和深邃目光




仍然诉说着阿桑奇过往的传奇






混乱的童年




阿桑奇1971年生于澳大利亚的汤斯维尔




他的幼年颠沛流离




一岁时父母离异




此后25年阿桑奇都未见过生父




他的母亲克里斯蒂娜




改嫁了一名巡回剧团的导演




小阿桑奇的姓氏就来自继父




但阿桑奇8岁时




克里斯蒂娜离开了第二任丈夫




和一位音乐家走到了一起




没想到这人属于某个邪教组织




想将孩子敬献给教主




自觉不妙的克里斯蒂娜带着儿子东躲西藏




甚至跑到一个孤岛上过离群索居的生活




阿桑奇曾将这段经历描述为




“汤姆·索亚式的冒险”




“我自己有马,自己造木筏、钓鱼,




我还下过矿井和地道”





但鉴于阿桑奇到14岁时已四处流亡搬家37次




他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惊悚小说




乃至“有关他的传闻




都可以加上‘据说’两个字”




动荡的童年也意味着




阿桑奇没法接受连贯的教育




实际上他的母亲认为




正规学校教育会给孩子灌输盲从权威的意识




压抑学习意愿




她说“我不希望他在精神上被压制”




克里斯蒂娜自己就是个叛逆分子




她在17岁时一把火烧掉课本




骑摩托车离家出走





所以阿桑奇的反叛精神是刻在基因里的




但阿桑奇非常好学




只不过主要靠自学和阅读来获取知识




他的童年总体上无疑是孤独的




直到一个契机让他找到了




宣泄情绪和展现才华的窗口——电脑





天才黑客




阿桑奇曾随母亲租住在一家电子产品店对面




他常跑去这家店玩电脑




后来克里斯蒂娜干脆买下一台电脑送给他




少年阿桑奇由此得以成为当时




最早用上电脑的一批人




他很快显现出在编程上的天赋




在黑客圈崭露头角





技术满级的他能自由进出




那些号称最安全的网络




20岁时就侵入了美国国防部根域名服务器




但他这么做并非为了出售机密而获利




而更多是出于某种好玩心理




和在网络中无拘束畅行的快感




他在《地下世界》一书中




描述自己的黑客准则




“不要破坏你闯入的系统;




不要更改系统的信息;




要分享你所获得的信息”




一个例子是




他侵入电信公司设在墨尔本的主终端




以便“墨尔本人可以享受一天的免费电话时间”




某次侵入系统时他碰巧碰上管理员




阿桑奇于是发去这样一条消息




“我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




我们没有做任何损害系统的事




倒是在一些地方给它做了改进




请不要通知警察”




但管理员并不买账




警察很快上门逮捕了阿桑奇




阿桑奇被控31项黑客犯罪行为




法官在法庭上描述道




“他像万能的上帝一样




(在网络上)逛来逛去




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但因为阿桑奇并未从此类恶作剧事件中




获取不当利益




他最终只被判处小笔罚金




此处的一条支线剧情是




18岁时阿桑奇与一名女孩恋爱




一年后成了一位年轻的父亲




但这段感情没能持续太久




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对儿子抚养权的争夺




似乎比黑客案更让阿桑奇心力交瘁




据说




在经历数十次听证、诉讼




到1999年法院终于审理完监护权案件后




阿桑奇一夜白头





一度有这样一段时间




为了打消进行黑客行为的冲动




阿桑奇“代偿性”地上过6所大学




包括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




但学术对于阿桑奇的吸引力




似乎敌不上一个思辨性的问题




就是信息和权力、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他逐渐意识到




“人类最关键的斗争




并非左派与右派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




而是个体与结构之争”




他认为权力结构往往与




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紧密相关




通过垄断信息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公众的看法和决策




而信息的开放、透明和自由交流




是公众揭露不公和对抗特权的有力武器




维基解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





超级大国的“头号公敌”




维基解密的整条渠道和所传输的资料




都经过严格加密




以保护爆料者




其架构设计巧妙




能在技术上和法律上最大限度地规避审查




网站服务器和为网站工作的志愿者




遍布世界各地




任何资料存取记录都会被抹去




其9名董事会成员身份至今是个谜





没有确切数字说明维基解密迄今收到了




多少份机密或绝密级文件




但其掌握的材料




在数量和质量上显然都足够炸裂




因此每次出手都影响巨大




比如它揭露肯尼亚政府的贪腐行为




极大地影响了大选选情




它曝光冰岛银行业的内部文件




引发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危机




催化了冰岛的金融危机





真正让维基解密名声大噪的




是它在2010年放出的40多万份机密文件




这些文件揭露了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滥杀平民的暴行




例如在2004年到2009年6月




有超过6万平民在伊拉克战争中丧命




这些文件引发全社会的愤慨




令标榜人权的美国颜面扫地





可以想象美国对阿桑奇恨到牙根痒痒




但因为维基解密没有进行主动的黑客攻击




对爆料人提供的资料也没有保密义务




所以很难对其提起有效指控




但美国总有办法让阿桑奇的日子不好过




2010年阿桑奇在曝光美机密文件后前往瑞典




同年被瑞典法庭以“涉嫌强奸”的罪名起诉




国际刑警组织甚至对他发起了国际逮捕令




阿桑奇后在英国自首




但他否认相关指控




从种种迹象看




他很可能是不慎落入了“美人计”的圈套





2012年




为了避免可能的引渡




阿桑奇在保释期间躲入




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




他自己也不会想到




之后整整7年时间




他都将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




连一盆植物都活不久的房间里度过




在这段时间里




他处在英国警方的严密监控下




除了几次在阳台的公开演讲




阿桑奇与外部世界的物理接触




几乎被完全切断




但他仍然通过网络参与着维基解密的运作




“邮件门”事件




就发生在阿桑奇被软禁期间




它最终助力了特朗普的当选




很难想象




被软禁在小房间里的一个人




仅凭一台电脑




就成了超级大国的“头号公敌”





但随着厄瓜多尔政府的换届




阿桑奇的政治庇护在2019年被撤销




英国警方随即进入使馆逮捕了他




并以违反保释条例为由判处其入狱




于是阿桑奇几乎没有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




就被换了个条件更恶劣的地点继续监禁




这就是英国安全系数最高的贝尔马什监狱




一个2米×3米的牢房




阿桑奇每天要在牢房待23小时




这一待又是五年多




整整1901天





一些支持者担心阿桑奇会被折磨致死




但阿桑奇声称自己备好了终极护身符——




一份多重加密的神秘文档




如果他意外死去




密码将公开




全球民众只要轻轻点击鼠标




就能浏览这份终极档案




这令一些利益相关者投鼠忌器




最终




经过十余年的拉锯




和我们无从得知的幕后谈判




阿桑奇在近日向美国“认罪换自由”




法官判处其62个月监禁




与他在英国监狱关押时间刑期相抵




于是阿桑奇得以以自由身即刻回到澳大利亚





未完待续?




“自由斗士”低头




无数人唏嘘




但14年的抗争无疑已让




阿桑奇的身体和精神饱受摧残




看到他走下飞机与家人拥抱的画面




认罪对他而言或许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而美国甘于放阿桑奇自由这一点也令人意外




以美国的一贯风格




好不容易逮住这样一个“麻烦制造者”




不得多给他点颜色瞧瞧?




但美国或许出于几点考虑而选择放手




一是害怕为掩盖或否定旧丑闻而曝出新的黑料




二是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




支持和同情阿桑奇的声音




继续扣押阿桑奇将凸显美国




在所谓“言论自由”上的双标




三是阿桑奇已身心俱损




并长久脱离维基解密一线




即便恢复自由




大概率也再搞不出什么大动静




四是阿桑奇案已在多年内




占用了司法系统的大量资源




所以有人说阿桑奇对美国来说就像刺猬




你紧紧捏住他




自己也痛得很




倒不如放手




还能维护维护美国司法的“面子工程”





从现在的剧情看




阿桑奇所追求的那种




极端透明的信息




和没有秘密的权力




宣告幻灭




但他的经历展示了




个人与国家机器较量的过程中




技术所能带来的民主性的力量




并引发了人们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和政府透明度更深的思索




有人担忧




“阿桑奇固然可能获得自由




但他的遭遇警告人们在今后保持沉默”




那么




有没有可能恰恰相反




更多人读到阿桑奇的故事




选择做那个勇敢而不羁的“自由斗士”?





或许




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青年游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