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被忽略的战争——读日俄战争有感

送交者: 青年游民[♂★★★声望勋衔14★★★♂] 于 2024-05-15 21:40 已读 1146 次  

青年游民的个人频道

+关注

日俄战争史精彩纷呈,对两国影响深远。日本虽胜但国库空虚,俄国虽败却埋下革命种子。战争突显了日本更优的政治制度。清廷联日抗俄策略成功,重获东北主权。日俄划分势力范围,中东铁路一分为二。


最近刚刚看完了日俄战争史的相关书籍和视频,颇感惊喜,没想到是如此精彩的一段历史,忍不住也想表达几句。


首先,这段历史本身很重要,有“第0次世界大战”的称号,而且充满着戏剧性,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情报上都有值得玩味的内容,但很多都不为人知,比如日本的天才间谍明石元二郎在欧洲的神级表演。


其次,这段历史对日俄两国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日本方面,虽然是战胜国,也确实拿到了实惠的军港、铁路等等,为多年后的侵占东北奠定了基础。但战后《朴茨茅斯合约》签订日却发生了影响日本政治格局和走向的“日比谷烧打事件”,这个事件简单说就是日本版的“火烧赵家楼”和“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的结合体。之后,军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参谋本部的统称)的政治地位获得大幅度提高,从此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另一边的俄国呢,尼古拉二世本来是想通过此战转移国内矛盾,提升自己威望的,结果战败导致了国内矛盾大爆发,相比之下伤亡几十万士兵,两大舰队全军覆没都是小意思了。虽然战后有牛人斯托雷平的改革勉强续命,但革命的种子此时已经埋下,罗曼诺夫王朝的命运已经注定。


过往教科书上说起日俄战争只是一笔带过,只说是两个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争霸,但是前因后果都没有交代清楚,可能是由于某种yishi形态的原因,东北的历史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到奉系军阀出现这段历史是空白的。隐藏了俄国对我国的又一笔罄竹难书的血债。


1900年慈禧对列强宣战后,不仅仅是八国联军在瓦德西的率领下进军北京,把老佛爷逼得西狩,而同时,多次对我国趁火打劫的老毛子分兵六路趁机攻占了整个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尽管《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就撤出了占领军,只是按条约留下了驻军,但京津等地的主权都已经回归清廷,但是俄军却一直没有撤出东北,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这也就是为啥日俄战争时,俄国是防守的一方,因为当时整个东北都被俄国占领了。


虽然没有条约正式让清廷割让东北,但是俄军显然也没有要吐出这块肥肉的意思,开始在东北像主人一样建设各种工事,中东铁路也已修完,尤其是旅顺这个优良的不冻军港成了俄国远东舰队除海参崴外的又一个重要基地。而且,俄国按照其一贯的秉性,得陇望蜀,开始渗透到了朝鲜,想和日本划分朝鲜一人一半,当时有个39线的说法。


面对贪得无厌的俄国,当时的破落户大清,也在试图想着拿回祖宗的龙兴之地,否则下一步,北极熊估计就是要北京城了。最后在袁世凯的主张下开始了联日抗俄的策略。这里要说一下前因,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当时主政的李鸿章是实施的联俄抗日策略,还在1896年签了中俄密约,又出卖了很多国家利益,可当时的李中堂还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引狼入室,这就为1900年俄国占领东北埋下了祸根


《辛丑条约》后,日本面对着几年前逼自己生生吐出了吃到嘴里的辽东半岛的俄国,本来就很恼火,而如今看到其反倒是抢占了辽东半岛,而且还想在朝鲜分一杯羹,这些可都是大日本军人在甲午之战中浴血拼杀换来的成果,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直在积极备战。


但想打是一回事,打不打得赢又是另一回事。日本虽然当时已经通过成功的近代化改革以及甲午之战中击败大清,成为了东亚霸主,但其军事实力和国力还远到不了挑战“北极熊”沙俄的水平,但面对北极熊的咄咄逼人,又不得不战,所以只能像甲午一样,再来一次赌上整个国运的战争总动员。


总之,日本最后勉强凑齐了与俄国在远东实力相等的陆海军,于1904年2月准备全力一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力处于劣势,但这时日本在外交和经济上其实是处于有利位置的,一方面1902英国主动抛来了橄榄枝,英日同盟成立。能和当时的头号强国建立同盟,对日本来说简直是中了彩票。


另一方面日本在英美金融市场的融资比较成功,这确保了日本有足够的的军费来打这一仗。还有,正如前面所说,大清国在这场战争中表面上是严守中立的,但实际上由于联日抗俄的国策,所以暗中是在支持日本,在情报方面给与了很多支持,毕竟是在大清的土地上开战。


当然对于东北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场十足的灾难了,这里不忍细说。还有一股势力从此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成了重要角色,那就是胡子,这里面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张作霖,由于日俄双方都想拉拢当时东北大地上的这些非法武装,为自己所用,所以给钱给枪,使得他们得以壮大。


战争开始初期,俄国其实是从上到下都很轻视黄种人的日本兵,所以犯了很多错误,日本这边虽然是认真备战,但军事素质实在一般,也错失了几个良机,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进攻方,也就是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把俄远东舰队堵在了旅顺港里面,路上分兵两路开始进攻。


日俄战争其实是第一次两个完全近代化武装的强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可以说是一战的一次预演,双方都投入了25w以上的兵力,重炮,机枪,混凝土的要塞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战斗是十分残酷血腥的,双方都损失惨重,伤亡都在15w人以上。后面的战争过程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本书来看。


总之,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俄国不断地败退,但其实双方的伤亡人数是差不多的,可以说日本最后是惨胜加险胜,要不是沙皇内忧外患,没法再打了,急于求和,以俄国的战略纵深和战争动员能力会把日本彻底拖死。可以说日本就像是一个耐力十足的人,在漫长而残酷的搏斗中比对方多撑了那么一秒钟,成为了胜利者,其实不光是最后的胜利,如果你复盘战争过程,会发现俄军屡屡差了一口气,先坚持不住。


究其原因,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造成日本耐力更强的就是比俄国更优的政治制度,有点类似于甲午之战。一边是沙皇一人的战争,一边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


在整个战争中,俄方除了运气不佳,陆海军的优秀统帅都意外战死之外,政治的腐败也是一个失败的重要原因,导致用人不明,赏罚不分,指挥混乱,而且最后打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内各种起义,暴乱层出不穷。所以用对外战争转移社会矛盾这招要慎用。


还有一个点要重点说一下,这一仗使得俄国从海军世界第三一下子变成了无海军国家,不仅是远东舰队彻底覆灭,而且波罗的海舰队也是“千里送人头”,葬身于东亚的对马海峡;反观对面的日本海军,以不大的损失干掉了俄国的两个庞大舰队,怒刷了一波经验,使日本海军在世界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让联合舰队的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成为了日本人的海军军神。据说这个人的偶像是中国的王阳明,他的一枚印章上刻有“一生伏首拜阳明”。说句题外话,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群维新精英如西乡隆盛等都是很推崇王阳明的。


同时期日本的心学信徒帮助日本完成了近代化改革的壮举,而中国的阳明追随者如曾国藩,不过是灭掉了太平天国,帮助老大帝国苟延残喘,相比之下,令人唏嘘。


最后的和谈结果也是出乎意料,虽然日本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又有英国撑腰,但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加上俄国本身的“吃了不吐”的特质,使得日本在《朴茨茅斯合约》中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没有像《马关条约》那样大赚一笔,这也导致了国内的一致骂声,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日比谷烧打事件”。


正是在这个合约中,日俄划分了以长春为界的势力范围,这也就是后来北满,南满的由来。中东铁路也一分为二,北满铁路仍由俄国控制,后面张学良主政时的“中东路事件”就是为了收回这段铁路的主权;而南满铁路则是归日本所有,后来的“皇姑屯事件”就发生在这段铁路上。


对于日本来说,另一个收获是俄国割让了库页岛南部,当然二战后就都被苏联收了回去。日本这一仗打空了国库,背负了很多外债,但一分赔款也没拿到。反倒是清廷此战之后重新获得了东北的主权和治权,联日抗俄策略可谓是大获成功,虽然东北土地上还是有日俄两国的驻军,但比起战前的全境被俄国所占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来说,不能要求太多。

喜欢青年游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