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习近平刚走 新调查显示欧企对中国信心跌至新低

送交者: 青年游民[♂★★★声望勋衔14★★★♂] 于 2024-05-10 21:39 已读 7660 次  

青年游民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2023年初重新开放后,并未出现预期的经济强势反弹。欧洲企业在华营商更困难,除中国内需疲弱之外,有关优先本土企业或者不清晰的规定,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包括通过裁员。



超过500家在华欧洲企业参加了这次调查。其中,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企业降至42%,为历史新低。


欧盟商会周五(5月10日)发布的2024商业信心调查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中国优先本国企业或者不清晰的规定,增加了在华欧洲企业的不确定性。


欧盟在华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表示,企业开始意识到,竞争以及需求低迷可能会长期存在。


超过三分之一受访企业表示观察到产能过剩


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消费,然而,由于就业市场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尽管今年头三个月,中国经济增长达到超预期的5.3%,但这主要来自政府对基础设施、工厂和设备的投资。而对工业--包括光伏以及电动汽车--的大举投资则导致激烈的价格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本行业观察到产能过剩。


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说,外国企业需要的是中国本土需求的增长,而不是制造业产能的上升。"对外企来说,重要的不一定是GDP的数值--不管是5.3%还是多少,而是GDP的组成。"


他同时表示,企业并非放弃中国,而是开始看到其它国家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须严肃对待的竞争者。


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 其中包括裁员


欧盟商会这份调查写道,尽管中国2023年初重迎开放,但市场信心呈持续下降趋势。


调查写道,与预期不同,中国经济并未实现强势反弹,相反,在华欧洲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国内需疲软、产能过剩加剧以及房地产困境持续等结构性问题,市场准入、监管壁垒等障碍,阻碍在华欧洲企业的发展。


尽管一项积极结果是,45%的受访企业认为所在行业得到放开,这一比例有所增加,但68%的企业表示营商难度增加,为最高纪录。


半数以上的企业把中国经济放缓列为三大挑战之一,这一比例显著增加。


此外,中国政府发出混杂的信号,一方面寻求经济发展,一方面又收紧与安全相关的法规。


调查写道,在华企业的应对措施,可能加剧中国经济的负面循环。52%的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其中约四分之一将通过裁员来实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2024年5月6日在巴黎与法国工商界人士会面。(法新社)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欧洲的访问进入尾声之际,欧洲商业游说团体中国欧洲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周五(5月10日)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中表示,将中国列为首要投资目的地的欧洲企业比例创下纪录新低,并警告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心。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在中国营商前景也处于该报告发布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超过四分之一 (26%)的受访者对当前的增长潜力持悲观态度,44%对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


路透社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算,美国今年第一季度多年来首度超越中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3月德国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30亿欧元(约合680亿美元),而其同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却略低于600亿欧元。在此之前,中国连续八年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国,


在中国经济面临逆风之际,习近平督促人民和企业自力更生,并要求官员继续推行以生产为中心、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即使遭遇西方反弹。在此一背景下,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企业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周一(5月6日)力促习近平确保与欧洲的贸易更加平衡,但习近平在巴黎期间几乎没有表现出准备做出重大让步的迹象。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Steve Tsang)向美国之音(VOA)表示:“习近平并不认为中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例如,他认为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立场是不合理的。”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表示:“诸多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一些欧洲企业正将中国业务孤立化,或缩小其在中国业务的规模,由于他们在这里(中国市场)面临到的挑战开始大于获益。”


“中国政府屡次表明有决心改善营商环境,但投资者只有看到实际行动才能恢复商业信心,”彦辞补充说道。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只有13%的受访欧企说他们目前将中国视为首要投资目的地,从 2023年的16%再下滑,也远低于疫情大流行期间北京仍实施严苛新冠感染清零制度时;这一占比于2021年为27%,而2022年清零限制最终取消的那年为21%。


中国欧盟商会的成员包括著名商家巴斯夫(BASF)、马士基(Maersk)、西门子(Siemens)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


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 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 Depoux)表示:“欧洲企业在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波动不稳定和政策方向缺乏可预测性。”


分析师表示,大流行疫情和房地产危机暴露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局限。而且由于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比起1980年代的日本更严重,经济有可能放缓到让人感觉陷入衰退的程度。1980年代的日本处于泡沫经济,随后陷入泡沫破裂的“失落几十年”。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欧洲公司正感受到掐紧压力,回报营收增长的公司数量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近40%的受访欧企表示,中国经济不景气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商业挑战,而称全球经济放缓为挑战最大者以15%的比例居次。


该商会表示:“(欧洲)企业正在继续将原本计划在中国进行的投资转至替代市场,这些替代市场被认为更可预测、更可靠和更透明。”“投资决策的做出是周期性的,并非轻率做出,因此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扭转它们(这些决策)。”

喜欢青年游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