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六祖壇經行由 6

送交者: ywhan[♂★★声望品衔10★★♂] 于 2023-02-09 16:13 已读 2872 次 1赞  

ywh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六祖壇經行由 6

 

(十五)960107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明悟自性,於是對惠能說:「不認識自己的本具真心,即使多聞佛法也沒有益處。」六祖大師的開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悟到心之體──空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屬於般若空;二是悟到體用一如──「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體和用本來就是一個,不但不著空,也不著有,空有不二,悟到這一念心,是更進一步的。所以,第一次五祖大師說惠能沒有悟,是指沒有悟到最高的實相境界,只悟到空性。第二次則是了悟「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不著有、不著空,不著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悟到了實相。實相無相,無相、無不相,真空妙有。前後雖然都是悟,但有深淺的不同,起初和後來的開悟,心境是不一樣的。就如漸修和頓悟的差別,漸修是漸次的修證,頓悟則是直接站在這一個悟的心性上來講。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修行若不識本心、不識實相的道理,學法無益。為什麼沒有益處?因為心外求法,執著法為實有,被法所迷,仍舊不見本心。若識本心,知道一切法不離自心,這樣就可以得自在;沒有認識本心,執著法為實有,則是心隨境轉,不得自在。「若識自本心」,假使明白我們當下這一念本心,什麼心呢?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一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心,這念心沒有去來、沒有生滅,始終是寂然不動,始終是了了分明,行住坐臥都不離當念,這個就是心之體,除此以外就屬於這念心的作用。心的作用可產生感應,也能啟發神通。雖然有感應,但不能執著感應;雖有神通,也不執著神通。所有一切作用都歸於自性,用了以後仍須歸還原處,始終是站在原處,不離本心。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明白這念心,了達實相,就可稱作大丈夫。這個大丈夫是相對於普通人所說的,只要悟了本心,就可以女轉男身,不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當下安住實相、安住本心,就是丈夫。「實相」沒有男相,也沒有女相,是實實在在的心境,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實相當中是依體起用,實相即是如來的境界,如觀世音菩薩過去為正法明如來,已證得如來境界,能夠化身千百億,可以現男身、女身、童身、婦女身、宰官身、比丘身、比丘尼身……所以,明悟本心,通達實相,才是我們修行真正的根本。

 

禪宗祖師說:「但得本,何愁末?」我們不要執著感應和神通,若有所執著,愈執愈迷,到最後就容易走入歧途。若識自本心,現在就是大丈夫,能夠從體起用,體用不二,體用無礙,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能得自在。所以,真正明白了這念心,即使是女眾身,也已經成大丈夫了。為什麼?因為安住實相,實相就是定慧不二的這念心,達到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定慧不二,就成了法王,當然就是女轉男身;不但是女轉男身,而且還是天人師,因為一切人天的慧眼、正法眼藏,都從實相所出。實相就是正法眼藏,實相就是人天慧眼,安住實相即是真佛。佛有法、報、化三身,這裡所說的真佛是指法身佛,禪宗所說的佛就是指這念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本心」即是佛性,見到這念本具的佛性,就是佛,這個佛沒有成、沒有壞,所以不生、不滅。

 

(十六)960114

 

以前有一個居士聽某位法師開示說女眾不能成佛,她很傷心地說:「我這麼精進護持三寶、修福修慧,竟然不能成佛,那為什麼還要修行呢?我修行就是要成佛!」女眾不能成佛的說法,其實並沒有錯誤,只不過這位法師沒有交代清楚。他所說的女眾不能成佛,是指成就像釋迦牟尼佛那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丈六金身的佛,這是佛的應化之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成的佛是什麼佛?不是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不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而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這尊佛人人都有,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這念心不但是無形無相,而且善也不立、惡也不立。達到百分之百的信心,當下就是佛。這念心時時刻刻不打妄想就是,時時刻刻了了分明、能夠作主就是。

 

我們在靜坐的時候,要能做到不打妄想,善念、惡念絕對都不起,這念心只保持清楚、明白、不動;靜坐以外的任何時刻,則是只起善念,絕不起惡念,這屬於動中修,藉由動中修來磨鍊自心。最後,善念也不執著,要歸於無念,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悟了。悟了以後,為什麼還沒有辦法展現神通和智慧呢?時節因緣未到。初步明白這個道理,就好比剛出生的孩子,雖有眼、耳、鼻等五官,也有五臟六腑,但是與大人的智慧、體力相較之下,卻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大人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因緣的歷練,心智與體力各方面都比小孩堅強。

 

我們雖然已經知道「無住生心」的道理,但是心當中仍有很多妄想、雜念、執著,因此必須從日常生活下功夫,經由檢討、反省、修正,才能化除種種滯礙。妄想、執著化掉了,修而無修,修了以後不執著所修之法,這念心不起心動念即是無修,無修才是真修。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真正能契悟本心,繼續一直到底,到最後就能如禪宗祖師所說的破除三關。《六祖壇經》並沒有立三關,而是直了本心,就是這一念守到底,當中什麼都放下、都不執著,這個心就是佛──清淨法身佛,這是就我們的心性而言。明悟了這個道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丈夫身,可以作人天之師,堪為人天的慧眼、正法眼藏。

 

(十七)960121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六祖於三更時分受法,所有的寺眾都不知道,五祖就在那時候傳授頓教心法及衣缽,並囑付道:「你現在是第六代祖師,要好好地自行護念,廣度眾生,將心法流傳到後世,不要令其斷絕!」三更是指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之間。三更的時候,惠能從五祖大師領受心法,事實上這當中並沒有傳什麼,就是一番印證而已。五祖傳授了頓教心法及衣缽,這衣和缽是從釋迦牟尼佛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傳給阿難尊者,一直傳到達磨祖師,祖祖相傳直到中國。衣和缽代表正法,一般常以「衣缽相傳」表示弟子得到了師父的真傳,這是以相表信,藉衣缽來表法。

 

      「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這是五祖大師付法時的囑付。五祖大師殷勤交代惠能:你現在是第六代祖師,所以這個「法」要自己護持,要善自護念。護念就是保護我們這念心。雖然是悟到實相,明白凡夫心即是佛心,知道煩惱心就是涅槃心,但是今後這條路還很長,要時時刻刻把這念心守住。護念,「護」就是保護,保護就是觀照,在起心動念當下要能馬上照住,時時刻刻安住實相,在一般來講,就是「覺照」。覺就是明白、就是護念,時時刻刻覺悟,不打妄想,只起善念、不起惡念,這就是善自護念。把善念護成功了,惡念完全沒有了,最後是護無念。根基淺的人要想達到無念乃至於安住實相,就要先護善念,善念成就了,不執著善念,最後護無念,時時刻刻安住在無念上,無念即是實相。「實相」沒有相,就是「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真正的護念就是安住實相。

 

        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應「廣度有情」,把這個法傳播給大眾,要隨機施教,隨著種種因緣度化有情,所謂「三根普被」,不論上根、中根、下根的眾生,只要有因緣,我們都可以度化。「有情」是指眾生,有情識,有念有想,就屬於有情。流布,流傳分布,把這個法門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不但要有直向的流布,還要有橫向的流布,不但要傳法,還要廣為弘揚,所以應「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決不可把佛的心法給斷絕了。這就是五祖大師最後傳衣法時的付囑。


高僧傳奇 六祖惠能大師 第001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aP5UqZKIY

喜欢ywh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