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台灣若沒半導體,跟菲律賓沒兩樣」 《晶片戰爭》

送交者: ywhan[♂★★声望品衔10★★♂] 于 2022-12-14 22:49 已读 1957 次 1赞  

ywh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台灣若沒半導體,跟菲律賓沒兩樣」《晶片戰爭》米勒揭護國神山祕史


2023經濟大預測】獲《金融時報》2022年度商業圖書獎、《晶片戰爭》作者米勒搶在天下CWEF經濟論壇前,第一手分析為何當今大國爭霸的核心都在半導體,以及背後為何充滿濃濃煙硝與血腥?



半導體是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晶片戰爭》米勒:背後其實很血腥。圖片來源:Chris Miller提供



發布時間:2022-12-13


很難得有一本歷史學術書,剛出版就引起這麼大規模的矚目與討論。


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歷史副教授米勒(Chris
Miller)的新書《晶片戰爭》,2022104日在美國上架銷售。3天之後,美國政府就對中國祭出史上最嚴格的半導體禁令,包括限制輝達、超微的高階AI晶片銷售中國,禁止對中國輸出十四奈米以下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限制美籍半導體人才在中國工作。


一般解讀,這代表美國對中國全力發展的半導體產業「趕盡殺絕」。舉世譁然之下,「晶片戰爭」一詞登時爆紅,這位年輕的歷史學者上遍所有美國主流媒體,侃侃而談。該書剛獲得《金融時報》2022年度商業圖書獎,《天下》獨家取得授權,將在2023年4月出版繁體中文版。


20231月,在台北舉行的天下經濟論壇(CWEF)特別邀請米勒擔任演講貴賓,分析這場美中世紀晶片大戰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可能走向。論壇之前,《天下雜誌》搶先與米勒進行深度訪談,讓讀者先睹為快。


大國爭霸的關鍵所在從美蘇、美中到烏俄戰,核心都是半導體


米勒的觀點,完美詮釋這一波突如其來的大震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國爭霸的關鍵,不再是鋼鐵或石油,而是半導體技術。


例如,前一場「晶片戰爭」,是八○年代日本記憶體產業打敗美國,逼得美國用政治手段奪回領導地位。甚至,蘇聯之所以在冷戰敗給美國,關鍵之一,竟是因為量產半導體失敗。


這段罕為人知的歷史,由懂俄語的米勒款款道來,格外有說服力。


擁有哈佛學士、耶魯歷史碩博士學位的他,在《晶片戰爭》之前寫的3本書,都是有關俄羅斯歷史,一本分析普丁治理下的俄羅斯經濟,另一本則探討為什麼前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的經濟轉型會失敗。


【小檔案】米勒(Chris Miller


現職/美國塔夫茨大學佛萊契法律外交學院國際歷史學副教授
學歷/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
經歷/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布魯金斯學院、卡內基莫斯科中心研究員
地位/《晶片戰爭》獲得《金融時報》2022年度商業圖書獎

然而,過去十幾年都潛心冷戰史的米勒,為什麼突然對半導體有興趣?


「這是很戲劇的變化,」在視訊採訪時,他笑著回答《天下》,大約5年前,本來在構思一本書,談冷戰時期的飛彈技術史,但深入研究之後發現,半導體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而後美中科技戰逐漸升溫,「我發現,冷戰時期的美蘇競爭,與現在的中美競爭,共同的關鍵是半導體,」他說。


甚至,到了現在的烏俄戰爭,俄羅斯對進口半導體的高度依賴,再度成為其在戰場上的最大罩門之一。



業界習慣的半導體主流論述,是其造就繁榮的商機。而米勒看到的卻是背後的濃濃硝煙與血腥。

獨特學術背景,讓米勒如同生就一對陰陽眼,能見常人所未見。業界習慣的半導體主流論述,是造就繁榮商機、改善人類福祉的偉大發明。而他看到的,卻是背後的濃濃硝煙與血腥。這是半導體產業過去祕而不宣的一面。



例如,德儀發明積體電路(IC)技術,並以此製出最早的袖珍計算機,暢銷全球。這是一則業界耳熟能詳的佳話。但在米勒眼裡,這發明其實是晶片戰爭的開端。德儀的第一張IC大訂單,來自美軍的洲際彈道飛彈義勇兵二號,這可是冷戰時代的末日武器。靠著德儀的晶片,大幅減輕重量、提高計算能力之後,可輕鬆將核彈從美國本土射到數千公里外的莫斯科。


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德儀時期的頂頭上司、傳奇執行長海格底(Pat
Haggerty)努力下,德儀的晶片接下來在越戰更活躍,大幅改善飛彈、炸彈的精確度,還因此炸掉美軍屢攻不破、赫赫有名的重要戰略目標——頷龍橋。


熟知過去60年來半導體與地緣政治互動的米勒,如何解析牽扯台美中三國的最新一場晶片戰爭?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過去蘇聯做不出半導體,是因為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分散全球的最先進製造工藝,以及活絡的市場經濟,這些蘇聯都付之闕如。


這個教訓如果延伸應用到今日的中國,是很有趣的類比。


中國半導體倒退嚕?習近平若繼續插手,未來發展會更糟


但今日的中國與舊蘇聯差異很大,中國有很活躍的民營企業。另外,儘管現在(因受美國制裁)而開始出現脫鉤,但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基本上還是與世界整合。


但如果習近平完成他的目標,讓中國半導體業更加中央集權、政府主導,更朝向舊蘇聯的模式,中國半導體產業會更糟糕。


看不久前宣告破產的清華紫光就知道,官員不會是好的半導體投資人。十年前的中國半導體業其實發展得更好,政府介入沒這麼多,最好的例子就是中芯,之前的運作更加市場化,但近年來官員介入經營後,中芯與台積電的差距就愈拉愈遠。



半導體產業其實一開始就深具戰略意義,也和地緣政治競爭有關,台灣當初引進高科技產業也不例外。


1969年,德州儀器來台灣設置半導體封測廠,當時台灣政府歡迎德儀,除了創造外匯、就業之外,還有一個理由是,「對保衛台灣不感興趣的美國人,可能對保護德儀有興趣。」如果說,早在50年前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就扮演「護國神山」的角色,應該是可以這麼說。


台灣領導人向來都得向美國解釋,(一旦台海掀起戰事)為什麼你們要介入?這方面台灣過去一直做得很成功。


例如,德儀來台灣投資時,美國剛從越南撤退,也有意將軍力從亞太地區撤出,台灣政府擔心未來更難得到美軍的支持。


因此,李國鼎(時任政務委員)做這樣的決定,不是只為了創造就業機會而已。你看當初德儀主管與台灣官員的對話,就知道不單純是為了發展經濟。這個決定很重要。想像一下,如果台灣沒有發展高科技業,現在可能就跟菲律賓一樣。




憑什麼叫美國護台?《晶片戰爭》米勒揭開50年前,半導體產業就扮演台灣「護國神山」角色的關鍵。(天下資料)


贴主:ywhan于2022_12_14 22:55:19编辑
喜欢ywh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