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全球焦点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上海,看一个街区的“美丽更新”如何做到“极致”

送交者: 婉君[★★★★不服⭐来赌★★★★] 于 2024-06-24 17:15 已读 533 次  

婉君的个人频道

+关注

居住或工作在静安区昌平路附近的人们发现,这条曾以“栾树大道”闻名的百年网红马路,最近大变样了。


从昌平路地铁站向东出发,人行道北侧的绿化带被重新梳理成景观带,一条新增的林荫绿道蜿蜒其中。沿途,红枫、蜡梅、樱花等乔木枝影横斜,林下种植的八仙花、百子莲、月季等花卉缤纷可爱,各类观赏草绿意盎然。这条长约800米的沿街林下绿廊隔开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串联起沿途全新开辟的水景花园、口袋公园、儿童乐园等小微公共空间,漫步其中,竟有种置身疏林花海的静谧清幽之感。


改造后的昌平路绿道


6月24日,静安区发布了昌平路“美丽街区”改造项目最新成果。一期工程中,昌平路东段(江宁路至常德路)800米长的绿化景观带、慢行系统、外墙立面更新等均已完工。项目二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将在昌平路全线(常德路至武宁南路)沿途两公里内嵌入10个口袋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上海首个口袋公园带。


昌平路上的口袋公园溪梦园 资料图片


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


昌平路始建于1923年,20世纪末,昌平路将工厂聚集区改造为市民聚居区,马路被拓宽,街道两旁被种上高大茂密的栾树。每到秋季,诸红色的花朵便成为落叶中的一抹亮色,昌平路也由此成为上海首批20条林荫大道之一。


尽管仍保持着的老上海味道,但经年累月使用,昌平路的整体路况能级下降,斑驳的人行道与陈旧的绿化带也给沿线的小区边界留下了一道单调冗长的界面。


而且,即便昌平路有很好的绿化资源禀赋,街区内绿化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大半个静安公园。但以往的绿化种类单一,观赏性弱,加之栾树树冠茂密,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得整个街区暗淡无光,欠缺活力。


昌平路街区西段未改造的路面与绿化带


因此,2022年,静安区将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作为区政府重点工作,经过前期规划设计,街区改造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以“栾树林”为带,以周边绿化为“园”,因地制宜地对绿化带进行改造提升,并结合街区整体改造,打造生活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公园城市街区。


如今漫步在昌平路,阳光穿过修剪后的栾树投射在绿道上,周边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化带中新增种植了月季、杜鹃、八仙花、鼠尾草、百子莲、鼠尾草、形态各异的蕨类植物等200余种花草乔木。“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花开,四时的景色均不相同。”昌平路街区改造总设计师虞金龙说。


昌平路绿道


景观绿化带中丰富的花草乔木


景观绿化带中丰富的花草乔木


街区更新之细致用心,还体现在地砖和花坛等细节中。比如,改造后的人行道及公园地砖摒弃了原本耐脏的深色系,转而采用更明亮的灰白色系,缓解栾树遮光导致街区幽暗的窘境。景观花坛则大多采用无边框的设计,即便有,也被设计成了公共座椅,让市民与自然得以无界融合。


灰白色系的地砖增添空间的明亮度


灰白色系的地砖增添空间的明亮度,花坛被设计成为公共座椅


市民坐在沿街的公共座椅上休憩


全要素一体化更新


作为街区边界的线型园林,设计团队借助绿道,因地制宜地串联起了沿途的口袋公园、廊亭、水景等,在保留其原本格局的基础上,对老旧设施进行改善提升,营造出功能复合、充满生活风味的社区中心花园,更好地回应周边全龄段市民的需求。


比如,昌平路西康路路口的“溪梦园”,设计团队在保留水景的同时,重塑改造路休憩廊亭,并加入跌水、喷泉、雾森等设计元素,增添了水景体验更富多样性及趣味性。改造后的廊亭伞盖呈错落有致的花瓣状,搭配竹节状的立柱与四周茂密的花草植被,形如三片白玉兰花瓣错落有致地飘在林间。廊架南侧,白色的小桥横跨水景,连接起公园的另一端的水上花园。桥身与花坛均延续了流线型的花瓣设计,蕨类植物搭配氤氲水汽,营造如梦似幻的仙境感。


“溪梦园”口袋公园


“溪梦园”口袋公园的水景


昌平路陕西北路路口的蒋家巷花园则大刀阔斧辟出了一处儿童乐园,橙黄色的攀爬架、滑滑梯等游乐设备与黄绿间隔的橡胶跑道色彩呼应。每到傍晚时分,就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大人坐在公共座椅上赏花,孩子则嬉戏追逐,尽情玩耍。


“蒋家巷花园”打造的儿童乐园


蒋家巷花园”打造的儿童乐园,儿童和家长都能找到各自休闲娱乐的场所


据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沈柳介绍,项目一期中,已有6个口袋公园建造完毕,二期还将陆续建成4个口袋公园,并根据公园周边的业态,嵌入不同的功能,营造全龄段友好生态。


作为一个整体,街区更新不止于一草一木,小到店招、地砖,大到街区外墙立面的融合、城市慢行系统的重构、市政地面的铺装,美丽街区的营造更是全要素一体化更新。


经过昌平路陕西北路转角处,会产生来到石库门里弄的恍惚感。这原是一处旧改基地,通过彩绘,设计团队将灰色的水泥墙绘成海派风情的红砖墙,并在墙面上开出“窗户”、“石库门”,墙上的“人们”正喜庆地放着烟花,用精美的墙绘让城市消极空间重现活力。


昌平路旧改基地上的墙绘 资料图片


典型海派风情的砖红色,同样被延续在了整个昌平路街区沿街商铺外墙立面的更新中。重新粉刷过后的外墙立面焕然一新,在主基调色外,辅以灰、米白等色系穿插其中。既尊重店主意见、避免改造与业态产生违和,整体视觉上也不显突兀。再搭配上“一店一策”精心设计过的店招,街面展现出和而不同的整齐有序。


砖红色系的街区外墙里面改造


既是享受者,又是“建设者”


经常去“溪梦园”的市民会发现,近期,公园里新添了一处崭新的公共厕所。这源自项目改造过程中,周边居民的一则建议征集——“我经常在此晨练,若能添置公厕,会更加便利。”


不少类似的群众声音,都在昌平路街区改造中得到回应,最终落地成为一个个具体的方案。在沈柳看来,正因为与街区共生,每一处更新改造,都需要尽量倾听和满足周边居民和社会主体的需求。


溪梦园中增添的24小时公共厕所 资料图片


因此,在2022年昌平路“美丽街区”启动方案设计时,静安区绿化市容局便开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听取属地街道、社区居委及相关条线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方案,将人民城市的理念贯穿始终。数据显示,在2022到2023年期间,静安区人大代表向市民群众收集梳理138条相关意见,其中118条得到了采纳,采纳率高达85%。


在蒋家巷花园中,一个灰红色的石库门牌坊乍看起来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虞金龙告诉记者,公园原是蒋家巷生产队所在地,过去的建筑中仅剩这座石库门建筑。改建过程中,居民在座谈会上建议保留着这处历史记忆,留下一抹老上海里弄特色。于是,设计团队将这座石库门修旧如旧,“希望让市民能感受到街道是有记忆的,建筑是可阅读的。”


蒋家巷花园过去的石库门建筑 资料图片


蒋家巷花园在改造过程中,对石库门牌坊修旧如旧


此外,在蒋家巷花园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团队还充分听取底层商铺意见,及时调整设计,取消了商铺门口的架构设计,降低植被的高度,确保商铺业态不受影响。


“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带着温度和趣味的事情。”活跃在街区中的每位居民与商户,不仅是享受者,也是建造者。沈柳坦言,昌平路街区改造的顺利落成,离不开沿线居民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与献计献策。


蒋家巷花园在施工过程中,尊重底商意见,降低了植被高度


事实上,因昌平路沿线居民小区多,项目启动初期,来自社区居民与沿街商户的反对压力不小。项目施工方老敬告诉记者,自开工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与区绿容局、属地街道、居委等部门对居民与商户进行上门沟通,针对店招店牌的改造,甚至做到了百家商铺“一店一策”。“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几方意见达成统一后才能动工。”老敬说。


随着街区市容环境和景观面貌的改善,不少商家已逐渐从“大声反对”转向“互利共赢”。如,在开工之初接连打“12345”投诉并信访的商铺业主吴阿姨坦言,原来怕“美丽街区”施工影响生意,如今店门口就是街角公园,客流量反而增多了。又如,得知江宁路口的牛奶棚有装修改建的计划,改造团队立即与光明集团积极对接,不仅在改建中统一协调了牛奶棚的整体设计风格,还找到了1947年的老地图,以铸铜浮雕形式镶嵌在门前地上,留住牛奶公司的历史记忆。“城市更新的设计和维护,始终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沈柳说


牛奶棚原貌 资料图片


改造后的牛奶棚 资料图片

喜欢婉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