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四川蓬溪,何以“注解”本草文化?| 寻路本草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4-06-21 0:32 已读 2662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6-21 11:44 
发布于:四川省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肖洋 刘虎



数百年前,一部古老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将李时珍与蓬溪的名字勾连起来。几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在探寻这部典籍与本地文化的深层联系。


数百年后,蓬溪形成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国药研学、康养旅游、文创产品几大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让本草文化这块瑰宝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跨越时间长河,本草文化是如何在蓬溪焕发新活力,又如何舒展生长的?初夏之际,“寻路本草”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四川蓬溪,探寻本草文化的全新“注解”。



蓬溪高峰山(受访者供图)


根植城脉的本草基因


数百年前,一本《本草纲目》横空出世,这本药圣李时珍的杰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巨著的诞生与蓬溪这片土地颇有渊源。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1575年到1585年,李时珍之子李建中在蓬溪任知县,而《本草纲目》从1573年编撰开始到1578年上表成书共历时六年,后李建中以“蓬溪知县”之名上报朝廷为李时珍请封,1582年李时珍授“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



蓬溪李时珍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在《本草纲目》第一卷《序列·历代诸家本草》中有记载:“明楚府奉祠、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蕲州李时珍东壁撰”。


曾在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 本草纲目》节目提到,《本草纲目》以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为蓝本。唐慎微为四川人,故《证类本草》对四川道地药材记载尤为详实。


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舒大刚看来,巴蜀地区文化和物产气候,成就了《本草纲目》一书。在《本草纲目》里,囊括了蓬溪380种道地药材,这也为蓬溪源远流长的本草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抛开历史记载,我们仍能从地理与民间,去触摸到蓬溪这座城与本草的千丝万缕。


蓬溪,川中丘陵地带,较多的阴山与阳坡为中草药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多元化的土壤优势,形成了蓬溪丰富多彩的中草药资源。如今,蓬溪当地栽培的中药材面积有3.5万亩,野生中草药蕴藏量超过1100种。


在蓬溪蜿蜒的乡间小路两边,随手一抓,或许也能扯到一株中草药。



蓬溪种植的川白芷(受访者供图)


明清至今,蓬溪本地名医辈出,从清代的陈延诏到民国时期的王焕章,再到新中国被称作“当代李时珍”的李孔定。直到如今,蓬溪的中医药文化还在传承。这里有种植中药谋生的种植户、有帮当地中医采药的村民,还有在赶集天在集市坐诊的老中医。


这片被岁月雕琢、历史浸润的土地,本草文化底蕴深厚,相关产业发展迸发出强大活力。


本草传承的思变拓新


6月上旬,在蓬溪县蓬南镇,中药材种植户何明忠的种植基地,大大小小的佛手挂满枝头,有的深青,有的泛黄。本草的神奇,在于随着草药生长,药性也在变化。而本草文化在蓬溪的传承,亦如草药生长一般,在悠长的时光中推陈出新。


挂在枝头的一棵棵佛手柑,有的会在成熟后被摘下,卖到制药公司,有的会被拿去酿酒,用新的形式创造价值,而修剪下来的佛手树枝,也可以提取精油和柑露,制作喷雾产品。



佛手种植基地(肖洋摄)


不仅如此,何明忠的3000多亩种植基地,解决了当地三四十个村民的就业问题,更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佛手柑,如今规模已经超过了700亩,这恰是本草文化在蓬溪这片土地上的新表达。


据数据统计,在蓬溪中药材栽培生产遍布全县20个乡镇,295个村。“蓬溪半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芷品质名列全国之首。北部的中药材生态涵养区主要种植木本类和果药类,南部规划的中药材“野转家”示范区,已经“摸”了一些品种并开始尝试栽培。



佛手(肖洋摄)


依托蓬溪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本草资源,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了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探索可推广规模化“中药材+粮油”轮作或复种新模式,推动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有机衔接。


这些基地和企业不仅为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今,佛手、川白芷等蓬溪县特色中药材种植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蓬南镇与中药有关的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今天,蓬溪当地栽培的中药材,已经能够给种植户带来3亿元左右的直接收益。而蕴藏量超过1100种的野生中草药,更是蓬溪的一个巨大市场。


文旅打造的多元表达


6月14日上午,在蓬溪县锦鲤书坊,一场关于《李时珍与蓬溪》的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当地读者、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等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解读和分享。


推陈出新之外,蓬溪县还注重本草文化的多元表达。


蓬溪集结当地文化界和中医药界人士,出版了《李时珍在蓬溪》一书,汇编了《本草蓬溪》15万字的资料,详尽记载和阐述蓬溪地区的山川河流、气候土壤,到各种本草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再到李时珍与蓬溪的深厚渊源。蓬溪关于本草文化、李时珍的研究,从零散走向系统。



《李时珍与蓬溪》读书分享会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本草文化,近年来,蓬溪深挖本草文化底蕴,弘扬本草文化精髓,以本草研学、康养旅游为抓手,举办了多场本草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和研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本草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仅如此,在蓬溪县以“养心文化”为核心、提出“红色洗心、书法修心、孝道爱心、廉洁净心、山水舒心”的“五心”理念后,当地结合本草文化,又加上了“本草仁心”。


此外,蓬溪县还积极探索开发体验、研学、康养、度假等新产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蓬溪开发了一系列以本草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本草美食周、“本草文化季”健身跑、“游百病”游园等活动,极大提升了“本草蓬溪”的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6月,蓬溪县与李时珍故里,湖北蕲春县建立《本草纲目》“蓬溪成稿,蕲春成书”共识,共同挖掘药圣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特色品牌在蕲在蓬的历史文化渊源。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和服务优化,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蓬溪形成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国药研学、康养旅游、文创产品几大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本草文化在蓬溪有了新的“注解”。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