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精彩!乐山这些非遗民俗,个个都惊艳你!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4-04-09 2:02 已读 1299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中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


更是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


交融的独特风景


这些精彩的非遗民俗文化


给我们带来独特的美学体验


在守护传承的过程中


我们也将享受到美与情感的丰盛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


犍为文庙祭孔


#省级非遗#


图 / 犍为文庙

儒风如常,文脉不断——犍为文庙,千年历史的缩影。在全国现存的文庙中,犍为文庙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绿瓦红墙,柱础石刻,图像八面玲珑,结构壮美传神。


在文庙厚重历史的映衬下,祭孔大典、成人礼等活动,让你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儒家文化熏陶。



犍为文庙祭孔礼仪是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庙常年举办开笔礼、成人礼、成童礼、拜师礼、祭孔大典等系列儒学活动。


犍为文庙祭孔礼仪分春祭和秋祭两种形式。春祭祭孔一般在阳历五月上旬举行,而秋祭在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即阳历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图组 / 微犍为


古木参天,庙堂巍峨,宅院深深,犍为祭孔仪式音乐凝重大气、舞蹈古朴悠远、器乐古制齐备、服装雍容艳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们前来拜祭。


鼓乐铿锵中,游客们驻足于俯拾皆是的楹联家训前,汲取文化的力量。


向家班狮舞


#省级非遗#



向家班狮舞于1796年起源于原乐山专区仁寿县富家镇,清嘉庆年间向家班传人向于忠、向在庆叔侄2人搭班研习表演,代代相传,至今天的班主向汝章,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011年,向家班狮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向家班狮舞经过细致研习狮子习性动作,吸收其它狮舞精髓,经过对狮子“跳、跃、翻、滚”动作的创新,表达了狮子喜怒哀乐的情绪,并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创新,将“嘉州文化”“三江文化”“大佛文化”充分融入狮舞编排,独创出“灵猴望月” “三江涌潮” “大佛坐禅”等经典动作,形成了向家班狮舞“灵活、生动、雄壮、健美”的特点。



图 / 文明乐山


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传承,市中区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学校特色教育。市中区龙泓路小学于2019年以来,以“爱家乡 • 传承发扬本土文化”为核心开设非遗教育课程,向家班狮舞就是其中之一。


向家班狮舞不仅走进校园,还活跃在传统庆典、传统节日仪式等活动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峨眉山大庙庙会


#省级非遗#


图 / 四川非遗


峨眉山大庙庙会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风俗活动。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来自乐山、成都、西昌等地,十几个区(市)县的民众,自发集聚在峨眉山市城北2.5公里的大庙飞来殿内外,参加一年一度的大庙庙会。


峨眉山大庙庙会起源于明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这天,百姓便相约去大庙飞来殿朝拜。



图 / 四川非遗


随着社会的进步,庙会的内容已逐步从单一的祀神追思转变为多元化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沿袭传统的习俗外,更多的人到此旅游观光,体验民俗风情,于是增加了做糖画、编制玩具、展示民间技艺等活动。



图 / 微峨眉


一年一度的大庙庙会,既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民俗传统盛事,更是四川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


阿依美格


#省级非遗#


图 / 马边县文化馆


阿依美格是彝族民间传承的儿童节习俗,其传承历史至今无从考证。集群众性、娱乐性和祭祀性于一体,展现了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对研究彝族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朴素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7年,“阿依美格”成功申报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 / 文旅马边


阿依美格分为“美格”、“尔”、“者普果”三个环节。举办阿依美格节,不仅预示着来年的春耕春播即将开始,而且可以培养小孩战胜邪恶、战胜困难的意志、形成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价值取向。


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赫勒田者,其所在乡年年春季之初都要举办隆重的阿依美格,文化传承保护得十分完好。主持阿依美格活动从其祖父开始,至今已经有5代。



凌云毛狮子


#市级非遗#


图 / 微嘉州


被誉为“嘉定第一狮”的凌云“毛狮子”源自原市中区凌云乡,至今已有150多年。2007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 / 文明乐山


凌云“毛狮子”经过毛氏家族多年的历史传承,由大哥毛子和、二哥毛子荣、三弟毛子清三兄弟创办了毛狮子表演队


利用狮子、笑面和尚面具、小脸(猴子)等表演角色,采用了“爬高竿”“钻刀圈”“过火圈”“上刀架”“飞铁叉”等高难技巧,通过演绎笑面和尚放狮子、放猴子玩乐等情节,丰富了狮舞表演内容,提升了狮舞观赏价值,在市中区众多灯舞表演中自成一派。


贰柒拾竞技


#市级非遗#


图 / 微嘉州


“贰柒拾”起源于乐山民间,是乐山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历史久远。据地方志记载和本地耄耋之人回忆:“贰柒拾”活动最先在码头搬运工人当中兴起。逢年过节,几乎家家都打“贰柒拾”。


2006年,贰柒拾竞技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贰柒拾制作工具,图 / 乐山市五通桥区图书馆


贰柒拾的制作工艺,在民国时已经十分讲究,尤其重视“裱糊”的程序,最后“上油”完成制作。具体有“选纸、裱糊、晾晒、过浆、剪切、书写、上油、装盒”等8个制作环节。


“贰柒拾”这种花样繁多的象形数字牌,一个个圆润饱满、象形夸张、优美潇洒的视觉造字,展示出贰柒拾独有的审美内涵与价值取向,也凝聚了独特的“盐文化”。



乐山贰柒拾选拔赛,图 / 老霄顶古今谈


时下,贰柒拾已经成为乐山大众时尚娱乐的游戏。每年乐山还会举办“贰柒拾争霸赛”,深受玩家追捧。


嘉州大庙会


#市级非遗#


图 / 微嘉州


嘉州大庙会是乐山市市中区春节期间最大的节日文化活动,从2012年起在嘉定坊和天街连续举办至今,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来乐山大佛景区拜大佛、逛庙会,热热闹闹过新年。


2017年,嘉州大庙会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 / 微嘉州


嘉州大庙会在保持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突出大佛文化、嘉州文化、三江文化主题,不断吸纳各种新鲜元素,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通过连续几年的成功举办,其规模、档次、影响逐年递增,不仅成为知名文化品牌,也跻身全省传统文化活动之列。


纸乡秧歌


#市级非遗#


图 / 夹江县文化馆


夹江自古就有“蜀纸之乡”的美誉。纸乡有史即有纸,有纸即有舞。


早期,纸乡秧歌只是祭祀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夹江秧歌的扭法更加创新。


由于夹江县是手工造纸之乡,造纸作坊较多,在生产劳动中形成了很多劳动号子,文化馆专业人员根据“竹麻号子”创作了新的纸乡秧歌,深得群众喜爱。


2008年,纸乡秧歌被列入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 / 夹江县文化馆


夹江纸乡秧歌旋律优美动听,舞步热烈奔放,形象地展现了纸乡劳动人民独特的风韵,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如今,“纸乡秧歌”已成为夹江县的民族体育品牌和文化名片,每年的春节、元宵节、赶庙会等重要的日子都要举行健身秧歌表演。


“棉竹扭连扭”表演技艺


#区级非遗#


图 / 微嘉州


“扭连扭”又称打连箫、打连厢、金钱棍,北方称霸王鞭或花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扭连扭”广泛流行于四川各地城市和乡村,特别是在乐山等地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2020年,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 / 微嘉州


“扭连扭”这个名称来源于其表演过程。表演时,演员所使用的道具用小竹竿制成,竹竿长三尺许,将其四或六个地方挖为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


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表演者边唱边舞,其曲多为四川各地民间小调,因每演唱一段的末尾,都有帮腔衬词“扭呀扭连扭啊……”,所以在巴蜀一带的民间,就称之为“扭连扭”。


从技艺,到美食


从艺术,到民俗


这些薪火相传的非遗文化


不只是乐山人的骄傲


更是全人类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


将它们传承并发扬光大👍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