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辛亥革命在四川:少年陈毅兄弟剪掉辫子,在家乡成为小英雄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3-01-31 23:49 已读 1014 次 3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3-02-01 10:10

公元1908年,由陈毅大伯陈昌仁首倡,经祖父陈容盛同意,陈毅一家举家搬迁到了成都。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四川政治、文化的中心。少年陈毅听说这儿有许多新学堂,许多有名望的老师,对成都既热慕又崇敬。对他更有吸引力的,是他家附近的那个大工厂——陆军部四川兵工厂。


陈毅一到成都,就和四个哥哥弟弟一起到东门外九眼桥附近的江西会馆两等小学——锦官驿小学上学。这兵工厂是每天上下学必须经过的,里头机器声隆隆震响,听说这些机器都是德国货,是一个叫“蜀赫”的工厂制造的。



光这一个厂,就可以供应全部川军的步枪和枪弹。成都制造“洋枪洋弹”已有三十三年历史了,可像这样规模宏大的兵工厂还是头一家!


正对兵工厂大门的那座大铁桥,是陈毅他们放学途中流连忘返的地方。


其实,这所谓的大铁桥,也就是一二十米的样子,而且十分简易。兵工厂实际上也并不太大。可在陈毅他们心中,都是了不得的大家伙了。就在这座铁桥上,陈毅第一次看到高鼻子黄头发的洋人。


不久,他们打听到,这些洋人都是从德国重金聘请来的,他们是兵工厂的工程师、总工程师,没有他们,机器出了毛病没有人会修,造出来的枪打不准。他们就是靠洋学问赚大洋钱。


甚至兵工厂里拿二三十元龙洋一个月的工人师傅,也都是从“开化”得早的南京、上海、宁波一带请来的,四川省内的土兄弟几乎没有。


陈毅把这些告诉父亲,陈昌礼很是感叹。十多年前,陈昌礼的老师陶鼎金曾劝他去日本留学,他没有去,落得身无长技。现在,官府设立了“劝业道”,专管新型的工商实业,还急着派遣青年子弟到国外求洋学问。陈昌礼追悔之余,更感觉这次大搬家是搬对了。


这结果,使陈毅兄弟们对洋学问格外重视起来。


宣统三年,辛亥。十岁的陈毅被卷进“辛亥革命”的巨大漩涡里,丢掉了小小的辫子。


辛亥革命表现于四川的,是那场波及全川、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四川人民坚决反对英、法两国攘夺川汉铁路建筑权的阴谋,曾奏请朝廷,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成都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官商合办。


集股方法有认购、抽租、官本、公利等。其中“抽租”一法最厉害,是按租出股,百分取三,无论当事者愿不愿意都须交纳,全川士民都成了这种股税款的负担者。后因“官本”之股有名无实,复于光绪三十三年完全转为“民营”。


这样,川汉铁路与全体川人的利害关系更密切了。


可是到了辛亥年——宣统三年的四月十一日(1911年5月9日),清廷突然宣布川汉、粤汉两条铁路收归“国有”,并和英、美、德、法四国签订了六百万镑的借款合同,正式把路权卖给这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还宣布不发还过去按租抽股所集的股款。


于是,保路运动立刻在全川爆发。


成都的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议论这件大事。陈毅他们学校附近的三官堂、九眼桥一带,是各种各祥保路宣传的热闹场地。陈毅兄弟们都爱赶热闹,很快就把这场大“风潮”的来龙去脉弄懂了几分。回到家里,又多次听长辈解说“保路”和平民百姓的利害关系,是非爱憎愈加分明。


不久,听说川督赵尔丰带领军队从打箭炉赶到成都来,要“弹压”保路运动,陈毅兄弟们年纪虽小,却也满腔义愤。



七月初一,星期四,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许多学校也罢课了。陈毅和陈修和、陈孟熙等兄弟几个都离开了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涌上了街头。整个成都在游行,在呐喊。这是陈毅生平第一次参加群众运动。


史料记载:这一天的抗议行动“南起邛雅、东至荣隆、西抵绵州、北近顺庆”,是千里上下的所有府县城乡一起举行的。


这以后,陈毅几乎天天跟在那些青布缠头、白布围腰的袍哥弟兄们后面,在成都东门一带转来转去,听他们讲演,看他们操练,陪他们游行,基本上辍学了。


虽然成都的每条街上都有赵尔丰贴出的“格杀勿论”的上谕,可是保路运动人多势众,热哄哄地谁也不觉得害怕。当然,空气是紧张的,特别是传来了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领武汉新军入川的消息后,父母都叮嘱陈毅不要乱跑。


七月十三,陈毅生日,可他还是很晚才回家,母亲埋怨他好久。“初生之犊不怕虎”,越是紧张,越叫十来岁的男孩子兴奋不已。


七月十五,“鬼节”。下午,保路同志会的弟兄和市民们纷纷朝督署衙门奔去,都说保路运动的领头人蒲殿俊、罗纶、邓孝可、颜楷、张澜等九人被赵尔丰抓去了。陈毅和陈孟熙也跟着他们急急赶去。


他们来到督署衙门前已是黄昏时分。秋风秋雨中,衙门前跪着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有老公公、老婆婆,也有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在向光绪皇帝的牌位烧香磕头,请求把保路运动的领导人放出来。



他们的衣服全被淋湿了,可是没有一个人肯离去,从四面八方赶来请愿的人越聚越多。


可就在这时,督署衙门里射出了一排枪弹,紧接着四周墙头上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请愿的百姓大乱了,奔跑哭叫,四散逃生。这次血腥镇压,打死了无辜群众二十七人,其中有七十三岁的老人和十五岁的孩子。


陈毅兄弟俩湿淋淋地跑回家里,被长辈们好一顿数落。实在话,陈家是巴望保路运动得胜的。可是他们反对孩子们没头没脑地“疯”在外面。


陈毅,这个从小自由惯了的孩子,如今又有了自己的“政见”,哪里管束得住呢?他还是每天都在外面跑。


外面不得了啦!血腥镇压的结果,由“保路”开始的这场风暴迅速激变为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革命。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的第二天,成都就逐步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保路同志军和群众团团包围。


七月二十三日,同盟会吴玉章、王天杰等首先在荣县率领保路同志军宣布起义。随后,激烈的枪战就在川省各地展开了。


成都四郊也响起了保路同志军的枪声。城里的市民则纷纷准备接应。陈毅和陈孟熙又偷偷地跑出来看热闹了。他俩来到臬台衙门前的时候,看到许多人正在剪辫子。这臬台衙门是管法管刑的,大门外的布告牌上,赫然贴有“格杀勿论”的上谕。


剪辫子,就是表示对清王朝的公开反抗,是要“格杀勿论”的。在臬台衙门剪辫子,何等气概!陈毅对此十分钦佩。他和陈孟熙也不顾一切地上前去请他们把自己的辫子也剪掉了。



这时的臬台衙门,不要说百姓剪辫子,就是点火烧了宣统皇帝的上谕也没有人抓。老爷们早已在攻城的枪炮声中躲了起来。


可在陈家,这剪辫子还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加上这时围攻成都的战斗越打越猛,牛市口一带成了子弹横飞的战场,两个孩子哪里热闹往哪里钻,收管不住了。这使得陈毅的父亲打定了主意,把这两个没了辫子的儿子暂时送回乐至乡下外婆家去。


两个没有辫子的外孙来到了三尖山外婆家,偏僻的三尖山轰动了。兄弟俩向外婆、母亲(陈毅母亲早些天已来娘家)和亲朋邻里一一解说如今剪辫非但不是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势所趋。


孩子的话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们的宣传直到蒲殿俊等人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后,人们才半信半疑。


接着,惊天动地的消息不断传来:武昌起义,端方被起义的新军砍了脑壳;孙中山在南京当了大总统。于是,三尖山男人们的辫子也一条条地不见了。


革命的胜利也给陈毅带来了个人的胜利。本来,兄弟俩的革命宣传并不是有意识的,结果却证明了小孩的话“硬是对头”,长辈们称赞他们“到底是省城来的孩子”,小伙伴们更把他俩视为英雄。


陈毅顿时觉得自己和这个革命的关系亲密起来了,从此,有关革命的消息他更加在心,更要听一听、想一想。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