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炮闩,火炮上最让小朋友好奇的装置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06-22 22:44 已读 3511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关注

火炮发射时,膛内发射药爆燃产生高压燃气将弹头向前推出炮膛。在前装炮时代,发射药和弹头都是从火炮前端装填的,也就不存在“关闭后膛”的问题,但是到了后装炮时代,弹药是从火炮后端装填的,就必须有一个装置能灵活开启关闭,关闭后又能保证火药气体不外泄,这个装置就是炮闩。


常见的炮闩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螺式炮闩和楔式炮闩两大类:



第一个比较成熟的螺式炮闩,是英国于1855年设计的阿姆斯特朗炮闩。这种炮闩与其说是螺式炮闩,不如说是螺式与楔式的结合。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

关闭

开闩时,旋动火炮尾部的螺旋体,松开红色的楔铁,向上抽出楔铁,再从螺旋体中间的孔洞内装填弹药,然后重新装上楔铁,拧紧螺旋体,就能够发射了。



现代螺式炮闩的基本结构如题图,这是俄国M1910式122毫米榴弹炮的炮闩



找到个线图,是M-30 122毫米榴弹炮的,演示螺式炮闩的操作:



现代螺式炮闩的螺纹是间断的,只要拧动一个角度,就可以打开。M1910榴弹炮的螺式炮闩还有个特点,它是缺角的。



从上方看就很清楚,闩体内侧挖下去一块。这是因为炮闩有一定的厚度,从一侧合上炮尾时如果不挖掉一块,内侧闩体侧面就会碰住炮尾。这种内侧挖掉一块的螺式炮闩到M-30式122毫米榴弹炮上也有。


除了挖一块,还有一种解决办法是设计有一定锥度的螺式炮闩,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这门英国的6英寸海军炮:



美国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炮闩也是螺式炮闩,只不过四周开出了四个肾形的喷气孔。



螺式炮闩的好处是重量轻,闭锁的螺纹齿是环绕炮闩四周的,闭锁牢固受力均匀,缺点是打开炮闩时闩体会向上、向下或者向侧面回转,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另外射速较低。所以口径大、对射速要求又不高的大口径压制火炮、要塞炮、舰炮往往选择螺式炮闩。




这是一门M1900 5英寸要塞炮。



美国的M114 155毫米榴弹炮



M777A1超轻型榴弹炮,它的炮闩是向上打开的。



以及海军的大口径舰炮,这是BB-60阿拉巴马号战列舰的16英寸主炮。因为口径大、发射药量大,膛压很高,对炮闩闭锁强度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更大、更粗壮的闭锁齿。但是如果把闭锁齿做得太大太粗,又会影响炮闩的开合。于是这些大口径舰炮的螺式炮闩一般会使用阶梯式间断螺纹,图中这个就有4层阶梯,这样既兼顾了闭锁强度又不需要在开关炮闩时旋转很大的角度,也不会影响炮闩开合。


下面说说楔式炮闩



楔式炮闩,就是通过一个楔铁上下或者左右滑动来完成炮膛开闭的炮闩。


最早的楔式炮闩来自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他们首先设计了一种横动式楔闩,广泛用在克虏伯公司的各种野战炮、山炮、要塞炮、舰炮上。



就像这个克虏伯C/73式90毫米野炮,照片中是炮闩打开的状态。



这是克虏伯楔闩的基本结构,转动手柄E,会带动螺杆D,把手柄的旋转运动变成闩体的横向运动。



待闩体A的那个圆孔平移过来,对准炮尾,炮闩就打开了,可以装填了。装填完毕,再反向转手柄E,螺杆又把炮闩反向推回去,圆孔和炮尾错开,炮闩又关闭了。



上图中,红色曲线标出的就是螺杆上的弧线槽,转动手柄,因为螺旋形的弧线槽,炮闩就横向运动。



操作克虏伯M1873野炮的普鲁士炮兵。



克虏伯舰炮,此时横闩是打开状态,正在装填炮弹和发射药。



楔式炮闩的运动其实不光是横向,通过斜槽和楔体本身的倾斜度,在关闩时能向前贴紧后膛,封住炮尾。


88高炮用的也是横动式楔式炮闩



美国M101 105毫米榴弹炮也是横动楔式炮闩



楔式炮闩不光有横动的,也有炮闩上下运动的,比如苏联ZIS-3 76毫米师属加农炮



苏联53-k 45毫米反坦克炮



楔闩顶部为U型,开闩时下降露出炮尾装填口。


由于楔式炮闩是德国人发明的,所以他们尤其钟爱,在各种火炮上都偏爱楔式炮闩。楔式炮闩的好处很明显,它不像螺式炮闩那样打开时要回转一个角度,而是直接横向或者纵向运动,比较节约空间,自行火炮、坦克炮就比较适合用楔式炮闩;开关炮闩动作比较小,有利于提高射速,而且便于实现半自动化,所以高射炮、反坦克炮也适合用楔式炮闩。但是楔式炮闩也有缺点,就是比较重,所以德国设计的火炮都有偏重的毛病。除了德国人,苏联火炮也很喜欢楔式炮闩,特别是半自动楔式炮闩,爆发射速很高,而且苏联人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全炮重量没有明显的上升,这是不得不服气的地方



首发装填前,把闩柄向前顺时针推,压缩支筒里的弹簧,炮闩下降露出装填口。此时炮闩会被两个左右对称的钩子挂住不会上升,这对钩子叫抽筒子。炮弹装填到位的时候药筒底部的底缘撞击抽筒子,抽筒子向前倒松开炮闩,炮闩会在支筒里弹簧的力量下上升,关闭炮膛。


发射后,火炮炮身后坐,滑过开闩板。开闩板是一个楔形的零件,给一张俯视特写:



开闩板前端是斜面,后端有个小平面,炮身后坐的时候,曲臂轴下方的凸起会从开闩板左侧斜面滑过,不会撞击开闩板,等后坐到位,炮身向前复进的时候,曲臂轴下方的圆形凸起会撞击开闩板后端的平面,闩柄猛烈回转,压缩支筒内的弹簧,炮闩落下打开后膛。在开闩的瞬间两个抽筒子会向后甩,把空药筒抛出去。下面的线图就是说明整个动作流程,应当说比较通俗易懂,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用了半自动炮闩后,只要首发装填前人工打开炮闩,装填炮弹到位后炮闩自动关闭;发射后炮闩会自动打开抛出空药筒,炮手只要把第二发炮弹推进炮膛就可以了,不必人工开闩、关闩,提高了战斗射速,这对高射炮、反坦克炮来说尤为重要。


除了常见的螺式和楔式炮闩,还有一些火炮使用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炮闩结构,比如德国的75毫米le.IG 18轻型步兵炮。它的炮闩结构非常奇特,是像撅把式猎枪一样把炮管尾部抬起露出炮尾装填口,装填完毕后再把炮尾降下和炮闩扣合。



这种炮闩结构其实很不合理,装填时起落运动的部件重量大,稍大一些口径的火炮就不能用。


还有一个就是施耐德M1897野炮的炮闩:



要说明一下,这门是美国进行现代化改造的M1897,改用双脚开式大架,橡胶炮轮。M1897的炮闩是旋转动作的,炮闩上的U形口转到对准炮膛时就开闩,错过炮膛口就是关闩。其实这种本人觉得是楔式炮闩的一个变种,只不过楔体是旋转动作,不是水平或者垂直动作。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