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8年,中国农民在田里捡到美国先进导弹,苏联蛮横索要遭拒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4-22 23:17 已读 430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美国在1953年成功研制出了大名鼎鼎的“响尾蛇导弹”,做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其很多技术在当时都是颠覆式的创新。



“响尾蛇导弹”,顾名思义,其头部有两个类似于响尾蛇眼睛的“小窝”,这是其用来感受红外线的“热眼”,通过这个部件,“响尾蛇导弹”率先实现了对敌机的自动跟踪,这样先进的技术,使“响尾蛇”成为了那个时代美国名副其实最先进的导弹之一。


但令人诧异的是,在1958年,中国温州的一个农民在耕作农田的时候,却无意中捡到了一枚完好的“响尾蛇导弹”,并主动上交到了有关部门。这样先进机密的武器装备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的农田之中,后来又为什么进一步激化了中苏之间的矛盾,甚至差点让双方为此闹翻呢?



1958年,正是蒋军凭借着美国提供的先进战机和武器装备在我领空屡屡挑衅的特殊时期。为了打击蒋军的嚣张气焰,在其派出24F-86战斗机到达温州地区上空的时候,我军果断派出一支5战机编队同敌机展开了猛烈的交火。


但因为双方战机实力相差悬殊,我军不得不组织撤退,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飞行员王自重的战机被蒋军飞机团团围住,王自重架势战机悍不畏死的同敌机鏖战,成功击落蒋军两架战机,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蒋军战机一发此前从未见过的“秘密武器”给击中,战机坠毁,王自重也壮烈牺牲在了祖国的天穹之中。


后来,当我们的人员找到了这个“秘密武器”留下的残骸才发现,这竟然是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做为美国十分先进的一款空空导弹,在此之前,“响尾蛇”导弹的身影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出现在任何一场空战之中。美国竟然直接把这么先进的武器装备给了蒋军,难怪其气焰会突然这么嚣张。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台军一共发射了5响尾蛇导弹(型号AIM-9B其中出现一枚“哑弹”,落地后并没有爆炸,所以才会被温州的那位农民在农田中捡到并上交。


这枚先进的导弹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我们就组织起了逆向工程,找来了当时国内军工领域的顶尖专家,想要复制出这枚先进的导弹


但无奈那个时候我们的军工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导弹技术,几乎是从零开始,一下子接触这样先进的武器,着实太过困难,研究了很久都是一无进展。



后来,这消息不知道怎么被苏联给知道了,对于苏联来说,这样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对它们自己的新型导弹研究也能起到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于是苏联十分蛮横的向我们提出,立刻将导弹送到苏联。


苏联是颐指气使惯了,在其他地方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但我们可不惯着它,更何况前不久赫鲁晓夫还背信弃义的停止了对我们的出口萨姆-2”导弹这是当时我们对付蒋军美制飞机的唯一利器,苏联突然停止出口,让我们在后来对付蒋军飞机的时候吃了一些亏。


于是我们找各种借口,就是拒绝把这枚导弹给苏联,苏联对此也是没有办法,第一次体验到吃瘪的感觉。



无奈之下,苏联最终只能以商量的态度,表示若是自己借鉴“响尾蛇”导弹成功研究出自己的新型导弹,便会同我们分享有关的研究成果,并且还同意转让给我们米格-21战斗机技术苏联的K-13空空导弹技术


由此,我们才算是卖了苏联一个面子,毕竟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这枚“响尾蛇”导弹虽然珍贵,却算得上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拿着也只能放在研究室里面吃灰,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我们同苏联之间的裂痕,影响双方的关系。



最终,这枚导弹被送到了苏联,而我们也获得了苏联的K-13空空导弹技术,并通过后来无数军工人的努力,成功实现了国产化,并制造出了我们自己的霹雳”2空空导弹。



现如今,我们早已经独立自主的掌握了所有空空导弹技术,并且技术水平还位于世界最前列,只有别人来模仿我们的份了。而那枚“响尾蛇”导弹也早已不入我们法眼,只是单纯的成为了当初那段狰狞岁月的见证者。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