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侯官人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于世丨鱼说榕城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3-05-12 1:11 已读 1233 次 2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3-05-12 11:35


中医又被称作“杏林”,赞誉医生的医德、医术又可以说他“誉满杏林”。古代有一位名医,他与华佗、张仲景齐名于世,他就是福建侯官人——董奉。


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学科领域上,华佗擅长外科、张仲景精于内科、董奉亦医亦道,后人称之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侯官县小吏,晚年到庐山下隐居,《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


据晋代陈寿《三国志》记载,董奉“居山而不种田,日为人治病”。隐居于庐山下,并不种田,为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人治病,却有一个独特的规矩:治病不取分文,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多年以后,治愈者不计其数,所种的杏树已有十万余棵,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春季花开似海,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果沉甸甸、黄灿灿。


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读书看病,很是惬意。杏子熟了以后,董奉贴出告示,凡来购买者一律只用稻米交换,一石杏子换一石稻米。他除了用杏来换取稻米维持生活外,还救济贫苦的老百姓和接济旅途上断了盘缠的路人,而且还回收杏仁入药。

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还进一步演绎说:山中的飞禽走兽都游戏于杏林之下,如同人来帮助整治管理一样,一年到头杂草不生。杏子熟后,董奉就在杏林中搭建一个谷仓,凡有买杏之人都不必告诉他,只要将带来的稻谷倒入粮仓,自己取走相同容量的杏子就可以了。曾有一人“置谷少而取杏去多”,林中群虎便怒吼而追之,吓得他跌倒路旁,待回到家中,剩下的杏子竟和送去的稻谷一样多。



“杏林”故事经千秋流传,久而久之,“杏林”一词便成为中医界的誉称和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


董奉去世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福建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如今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境内的董奉山,就是后人为纪念董奉改名的。


董奉山原名福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清乾隆《福州府志》按语说:“福山,今名董峰山,属长乐县”,董峰可能是董奉的谐音。有的人说,福州得名的福山,就是董奉山。



如今在董奉的老家,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董奉草堂。草堂仿后汉三国时代风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树,使我们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话的意韵。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