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个因面线诞生的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品美食,还能领略人生五喜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6-27 23:11 已读 824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起闽南古早味美食,你会想到哪一道?看过《舌尖上的中国3》的朋友,应该有不少被面线种草了吧?今天Abby要带大家去的这个地方就是因面线诞生的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来旺良品堂。而这里还不仅仅是品尝闽南特色美食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以带你领略人生五喜的地方哦。



手工面线技艺历史可以追溯于南宋,至今已经有800年历史,在闽南传承的历史长达300年。在晋江的非遗项目中,就包含了晋江传统手工面线制作技艺。尤其是晋江龙湖后坑传统手工面线制作技艺颇负盛名,民国年间有关地方特产的童谣即有“后坑面干箠,钞井吹海螺,马山打石皮”之说。“侨乡手工面线”作为后坑面线的代表更是获得了“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在来旺良品堂别忘了一定要点一份手工面线尝尝,筋道又顺滑。


在这里的闽南百味餐厅,你可以尽情品尝各具风味的闽南特色美食小吃。比如:海鲜大餐、姜母鸭、龙湖鲈鱼、拳头母等等。



最最特别的是这里还有个闽南婚喜庆民俗文化馆。第一次来我还纳闷,为什么要把古早味美食和民俗文化馆结合在一起?走进去在一番了解之后,发现简直太赞了。原来传统手工线面制作技艺在闽南传承的历史悠久,是作为一种闽南民俗文化中象征长寿、吉庆的文化符号,在闽南人的祭祖、敬神、婚丧喜庆各种仪式中都离不开这种手工特制的面食。



在闽南婚喜庆文化中,出生、周岁、成人、嫁娶、做大寿是闽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喜。闽南婚喜庆民俗文化馆通过设置“人生五喜墙”实景展区,帮我们领略这人生五喜,真的很有巧思又特别有意义。



比如周岁的抓周,参观者当中有北方来的朋友,大家聊天时候就发现南北都有抓周的民俗,但摆件会有所差异。但归根到底都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仔细看这木床也具有闽南特色和年代感,营造的氛围给人以沉浸式体验,参观过程就好比参加了一个朋友孩子的抓周仪式,让人感同身受。




而嫁娶的花轿和当地的婚俗,更是让人感受到闽南特色风情的与众不同,也看到婚俗随着时光变迁发生的变化。



这是做大寿的香案。不得不说这些古香古色的五喜物件让人大开眼界,在讲解员的分享中让我们收获良多。



就这样漫步五喜长廊,看这些不同的喜字,走过一生最重要的五个时刻,内心被深深触动。特别是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看到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才懂得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欢喜一生。而在这里,是因手工面线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出现在人生五喜的美味被唤起的遗失的美好。想想那些守艺人面对机器面线在市场上的巨大挑战,他们始终在坚守这门传统手艺,真心不容易。



而在喜字广场,我们不仅能看到晾晒的手工面线,还能参观面线手作的全部过程,见证从面粉到面团,从面团到白如雪,细如丝的面线是如何诞生的。



制作线面是一种气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传统手工线面制作技艺必须经过搅壶、割米啇(读音zhui,指用面粉揉成的有粘性的面团)、捉米啇、搓大米啇、搓二米啇、搓米啇仔、上梯仔、拾坎等多近十道工序,而且靠天气吃饭,一旦下雨或者天气潮湿,就无法制作。听说现在最年轻的手工线面制作师傅都40多了,传承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所以很开心有来旺良品堂这个地方,不仅可以知道面线的历史,在人生中出现的意义,看到制作的过程,甚至还有专门的课堂,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学习制作面线。这是旅行的意义,更是传承的进行时。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