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zt军工复合体报告:离不开中国

送交者: 笑鸠[♂★★★声望勋衔14★★★♂] 于 2024-06-26 16:32 已读 779 次  

笑鸠的个人频道

+关注

zt军工复合体报告:离不开中国


————开篇
在国际对抗中,持久战消耗的持续能力可以将胜利者与被征服者区分开来。

所以,要想取得胜利,一个国家需要充足的武器和储备,同时具备迅速生产更多武器的能力。

如果这2种能力是不确定的,这个国家的威慑能力就很弱。

与美国军方称之为主要威胁的对手——中国!相比,美国工业基地的产能现状如何呢?

————追忆光辉岁月:

乌克兰冲突表明,美国库存的武器数量不足,从炮弹到防空导弹不等,分析了一下发现是军用仓库规模不足。

10月袭击后,美国又不得不为以色乐提供支持,这就更加加剧了这一困境。总的来说,美国的军事系统太老,太少。——它的库存太低了。

美国未来需要更大数量的武器系统和生产能力,以遏制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和拆那对抗

从历史上看,其实之前美国工业已经能够承担起这一任务了。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军队得以进入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内工业基地。

即使在潮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物资供应很紧张,但高度工业化的美国仍能在几个月内增加武器供应,制造出大量武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阻挡了规模庞大得多的中国军队。

然而,今天,美国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萎缩到了从前的水平。

美国50个州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再有厂子来建造美国国防的关键工业类别。

一个敌对的军事策划者只需用各种手段进行25次精心策划的攻击,就可以削弱美国制造先进武器的大部分制造设备。

————25次?现在这鬼样子,不用打你生产出来的都有一半是废品吧

本文通过对弹药和造船生产的实例分析,阐述了我阿美利卡国防工业基地的现状,并提出了减轻乃至终结这一战略脆弱性的途径。

战略竞争的新载体:国防工业基地

许多美国国家安全学者这些年都一直关注美中高技术创新的竞争。

然而,这种关注可能会忽视国防工业基础——成千上万的各种规模、类型和产品线的公司——将这些创新转化为能够赢得战争的现实也界的武器系统和平台。

当然,咱和中国争夺技术霸权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观点没错。

但基础的工业生产的竞争也是如此。哪怕是直到最近,一些人还把它贬低为20世纪的“遗产”。

你们这些新技术是需要与现有的多个武器平台和弹药相结合才能发挥效力的。

它们需要材料、部件和微电子器件——如果没有充足的外国供应内容,包括来自不可靠和不友好来源的材料和部件——万一和他们这些供应商国家搞起来了,美国就很难获得这些。

在将创新竞争提升为最突出的军事挑战之后,许多国防分析家把目光转向了作战部队的准备状态:准备飞行的飞机数量、准备航行的船只数量和准备部署的步兵数量。

然而,他们也需要考虑国防工业基础动员生产的准备程度:多少,多快。

美国领导人必须与拆那作比较,以彻底评估美国工业企业生产对印太冲突至关重要的武器装备的能力。

比完了吗?比完了其结果将发人深省——或者令人震惊。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跻身于全球最大的防务公司行列。

从武装无人机到精确制导弹药、潜艇和护卫舰等高端系统的出口不断扩大,证明了他们已经登上了全球军备舞台。

中国在以惊人的速度生产先进武器的同时,也深深嵌入了美国军事平台和武器系统关键部件的供应链,使美国对中国的工业基础产生了依赖。

Govini的防务收购软件系统Ark.ai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供应商在美国供应链中的水平翻了两番。

在电子、工业设备、交通运输等行业中国的扩张更为明显。从2014年到2022年,美国电子产品对中国的依赖增加了600%。

处于供应链金字塔底部的美国公司通常通过公开市场交易从中国采购这些零部件。

因此,敏感的美国军事系统中的许多重要部件现在都来自那儿。无数的主要武器平台是脆弱没有保障的。

在包括半导体、封装等在内的微电子产品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尤其严重。几乎嵌入了美国的每一个武器系统,半导体是美国军事优势的基础。

在2023年5月参观洛克希德一马T公司(Lockheed Martin)位干亚拉巴马州的导弹工厂期间,乔一拜登(Joe Biden)告诉员工,该公司生产的每件标枪反坦克武器都包含200多个半导体。

Ark.ai的分析发现,支持国防部武器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半导体超过40%都特么来自中国!

中国的半导体供应商与国防部至关重要的武器供应链密不可分,例如B-2轰炸机和爱国者防空导弹。

————我们阿美利卡是怎么去工业化的?

当苏联解体,美国军费开支缩减时,美国的国防企业通过合并、采用精益生产和其他经济驱动的措施来改进。——所谓的提高效率。

然而,这扯淡的事情没有节省任何武器成本,反而导致单价螺旋式上升。

此外,随着订单减少和新的商业模式,武器储存随之减少,再生产的生产能力也随之减少。

早在2008年,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enterforStrategicandBudgetaryAssessments)就发现,向“低批量、量身定制需求的生产模式”的迁移与“如果需要,可以生产大量武器和系统的工业激增能力”是不相容的。“

国防企业维持过剩生产能力的成本自那以来一直在增加。

国会和国防部都不愿意向公司支付维持这种能力的费用。政府的两个部门都采取了“及时生产”的低库存做法。

这意味着合同几乎没有余地来支付公司维护设施、生产线、零部件仓库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或科学家等应急生产所需的费用。

五角大楼的低价中标的风气也助长了这事儿。

也就是说,花费不超过满足最基本的眼前需求所需的一分钱,就带来了更大的对生产线的破坏性

军工制造不能随心所欲地快速开启和关闭。如果一旦国防部的订单下降,国防制造商就必须关闭生产线,那就真没了。

除了美国和其他几个先进的盟国,这些公司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来购买它们的国防专用产品。

在由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的供应链金字塔顶端,坐落着几家大型主要国防承包商。

当第一层减少了生产量,给较小供应商的订单就会枯一些企业可能会完全关闭。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人已经离开了国防工业,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有限的时间,人才,和资本在更大和更有利可图的商业部门捞点棺材板。

估计数表明,在金字塔底部的中小承包商数目在最近几十年从大约60000家直接腰斩。


喜欢笑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