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WHO、CDC相继发警告,新变种XBB飙升!加拿大疫情反弹!死亡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2-10-17 13:23 已读 444 次 2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数翻倍,住院率去年同期两倍。

WHO、CDC相继发警告,新变种XBB飙升!加拿大疫情反弹!死亡人数翻倍,住院率去年同期两倍
yorkbbs.ca 加拿大约克论坛

最近疫情好像又开始反扑了?


随着秋季天气逐渐转冷,新一轮的流感和新冠已经袭来。


当我们还沉浸在美好的秋日幻想、认为新冠已离我们远去时,加拿大专家再一次拉响了警报——新一波疫情浪潮已经在加拿大开始了!




数据显示,安省、魁省、阿省和BC省等四大省的感染和住院人数正在增加,萨省废水含毒量也在上升。


UBC大学进化生物学家Sarah Otto更爆:“在BC,我们少报了100倍的病例。”


在首都渥太华,市公共卫生部门上周直接宣布,渥太华已经处于 COVID-19 的“新浪潮”中。


已知的还不是最恐怖的,更令专家担忧的,是“更厉害”的新变种BQ.1.1出来了。


这种不但能逃避疫苗和自然免疫、且可能逃避药物抗体的这款新晋魔头,可能将成为加拿大第8波的主流!



尤其是BQ.1.1,该变体逃避了Bebtelovimab以及另一种仅对某些变体起作用的抗体药物提供的免疫保护。


注意了,不久前,一些变种还只是逃避疫苗和自然免疫形成的保护,如今的这一代,已进化能逃避对抗体药物形成的保护了!


Sara Otto就表示,BQ.1.1 具有一系列惊人的变化,可以增加逃避抗体的能力,可能会席卷整个人群,就好像没有人有任何免疫力一样。




在地球另外一边,另一个奥密克戎新变种XBB迅速传播。


据报道,新加坡日增感染从2000飙升到15000,XBB目前只在亚洲、欧洲发现,除了新加坡,泰国、印度、德国等地都有新案例,目前还没有在北美发现,因为美国早已停止了数据的通报和检测,不过香港首例XBB病例正是从美国出发的,或许XBB也早已在北美传播开来。


由于其免疫逃逸能力比目前所有亚变种都要强,XBB已成为新加坡本地病例的主流毒株,当地近期54%的确诊病例为XBB变种。新加坡民众二次感染的比率也由上月的5%增至17%。


当地时间15日(周六),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8037宗,当地卫生部门预计这波疫情会在11月中达到顶峰,单日确诊最高或增至2万至2.5万宗。


位于加州的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 的创始人 Eric Topol 在推特上表示,XBB 是“目前最重要的变体之一”。





纽约理工学院阿肯色州琼斯伯勒校区的教授 Raj Rajnarayanan也在接受采访时说:“XBB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免疫逃避能力的变种”,因为它结合了更多更强的毒株的突变。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 (CIDRAP) 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 (Michael Osterholm)也表示:“我们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免疫逃避。”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的数字,自去年10月以来,COVID-19的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在Omicron成为主导菌株后,2022年1月的超额死亡率是全国最高的。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超额死亡率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有所下降。但是一位传染病专家警告说,由于各省对死亡人数的报告不均衡和不充分,超额死亡率的真实规模可能正在被掩盖,导致对加拿大实际的全国COVID-19死亡率趋势的结论过早。


安省、卑诗省、魁北克省由新冠病毒造成的住院病例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整个加拿大的住院人数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10月12日,魁省卫生部门在数月没有进行新冠疫情发布会之后再次进行疫情通报。


卫生部门鼓励更多人打加强针。



此前在简报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明确表示,他认为COVID-19仍然是一个全球突发卫生事件,抗击它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我已经说过,这场大流行病还没有结束,但结束就在眼前。”谭德塞说。“能够看到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走到了尽头。”




多伦多综合医院的传染病专家Isaac Bogoch说,事实证明,对于如何精确地确定全球大流行的终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规则。



20人就有1人有长新冠




苏格兰的一项研究表明,每20人中就有1人自我报告没有康复,42%的人表示只是有所好转。





格拉斯哥大学对新冠长期后遗症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后遗症非常严重,有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长期新冠的症状因人而异。在苏格兰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和“脑雾”,或精神敏锐度降低。




虽然长新冠更可能存在于那些有呼吸基础疾病的人身上,但是普通人也难逃其害。




但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是不会出现任何长期后遗症症状的。




当医生发出警告时,总有人觉得只是危言耸听、制造恐慌。




但对于那些至今还深受“长新冠”折磨,失去健康、失去工作、失去生活的希望的人来说,新冠绝不是一场感冒,如果可以重来,没有人希望被病毒缠上。









在10月12日的例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警告称,长期新冠正在“摧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生计,并对卫生系统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近日,加拿大首席医生谭咏诗在新冠疫情汇报上戴上了N95的口罩:







推特的头像也换成了打疫苗戴口罩的照片:







不得不说,疫情几年,最“卷”的其实是新冠病毒,尤其是Omicron辈,从“姐妹”到“子孙”,一代比一代强!


从疫苗失效,到自然感染也没用,再到逃避药物抗体……


与新冠的斗争,不知道该持续到何时。


这个秋冬,经济已经很冷了,希望疫情噩梦不要再重演。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