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颐养千年,古人到底是如何养生的?

送交者: BLUESKYUK[★★★★声望勋衔17★★★★] 于 2021-04-18 2:57 已读 689 次  

BLUESKYUK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其实古人在养生方面早就总结了很多经验,中医更是传承了古人养生的精华,来和古人一起学学他们的养生之道,看看古人都是怎样保养身体的吧。



    1、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2、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4、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5、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6、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7、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8、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一般素食者应多吃黑芝麻,而脑力工作者更应多吃黑芝麻。




    其实不难发现,古人谈养生,除了修身外还特别注重养性,不少文人墨客也精于此道,并总结了许多带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的养生秘诀——



    一 德



    明朝文学家吕坤认为:“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



    德是一种品质,对他人宽厚仁德,自己心中的烦事便会减少很多,心情好了,人也就精神了,自然也就延年益寿了。



    二 安



    苏东坡曾经说过,养生在于“二安”,即安心与安身。



    安心的意思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情,切忌大喜大悲,情绪不要太过波动;安身便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居所,能够安身立命。



    三 戒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



    戒色是提醒人们凡事适度,行为应检;戒斗意为减少争斗之心,修身养性;戒得便是要看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 准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认为养生之术有四大准则:寡欲,慎动,法时,却疾。



    清心寡欲,看淡得失;适度运动,不过度的劳动;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并遵守执行;有病要早早根治,切忌拖延。



    五 解



    宋代周守忠认为:解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解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解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解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解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只有理解了七情六欲与人身体的关系,方能控制好情绪,从精神层面做好养生。



    六 节



    明代江绮石在其著作中写道: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这正是从精神层面调节生理层面,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文人的养生秘诀,大多是从心境方面来说的,养生更养性,大家不妨学习一下。

喜欢BLUESKYU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