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清华入学题,上联:孙行者,一半考生交白卷,仅一人满分,咋对的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0-09-25 0:46 已读 679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清华入学题,上联:孙行者,一半考生交白卷,仅一人满分,咋对的 

《易经·系辞上》:天一坎数,由一生二,阴阳合德,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子一丑二,于天象为日月。



阴阳二元观念几乎存在于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就连对联的对仗文学也符合所谓的“太极生两仪”,大家对于对联都不陌生了,中国最早的一幅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上写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数千年来,对联的格式不断发展,越来越严谨,也出现许多有趣的对联,无情对是晚清时期兴起一种对联文字游戏,士大夫在酒宴上吟诗作赋,各自出对子,这种无情对,也不需要对仗工整,就连上下联的内容也是隔得越远越好,清华大学在一次入学考试中,就采用了这种无情对。



陈寅恪,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南长沙人,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任职过湖南巡抚,因为出身名门,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他被称为成“公子的公子,教授的教授”。


他跟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学识虽然出众,但人有些怪,讲课有着自己的一套,当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怪题也是他出的,当年还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1932年,国文系主任刘文典请陈寅恪为国文考试出题,当时的陈寅恪已经定好了第二天前往北戴河休养,哪有时间出考题,可又不好拒绝,我们也都知道出考题往往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拟题,不过陈寅恪哪有什么时间,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国文试题作文只是一篇题目普通的《梦游清华园记》,另外一道题就是“对对子”,上联写了“孙行者”,一张试卷不到4个小时就完成了,陈寅恪随手一丢,管他三七二十,就跑去修养了。



参加考试的人看到这个对联题纷纷都拦住了,有一半的学生都交了白卷,还有一些就是乱答“孙悟空”“猪八戒”之类,这些答案全是零分,整个清华入学考试只有一个人得到了满分。


这个人叫周祖谟,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七岁入读北京高等师范小学,跳级毕业,11岁就入读了北京师范,算是一个“小天才”,1932年,他同时参加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入学考试,双双都被录取,但因为学费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



周祖谟给出的答案是“胡适之”,他之所以会这么对,也是因为无情对,“孙”和“胡”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行”和“适”在古文当中都有“达到”的意思,“者”与“之”属于不同程度的虚词。


陈寅恪看后十分满意,不过他还有一个更加好的答案:“祖冲之”,祖对孙、行对冲,者对之,这更加符合无情对,不过这道对子题本就十分开放,只要能够达到大致的意思都能拿到分数,唯独只有“胡适之”得到了满分。



进入北大之后,胡适也听说了这个考题,多次想要见周祖谟一面,不过周祖谟始终回避,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胡先生道德文章为一代所宗,但与自己所学并非同一系统,骤然晋谒,有攀附之嫌。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