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62年毛岸青回乡祭拜母亲,欲下跪遭妻子制止,顿时明白妻子用意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7-13 10:16 已读 1051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62年的一天,毛岸青与他的新婚爱妻邵华一同前往杨开慧的墓前祭拜,时隔多年,祭拜亡母,毛岸青百感交集,滚滚往事袭上心头。

墓前,毛岸青折膝欲跪,却见妻子眼神稍变,伸手来拦,对着他摇了摇头。


见此情景,毛岸青忽然好似恍然大悟一般,便不跪拜,而是挺身肃立,拉着妻子邵华退后一步,夫妻二人一起对着墓碑深深地鞠了三躬。

祭祖上坟,跪拜亡故亲人本为常事,为何邵华却要阻止?难不成这其中还另有隐情吗?

时隔多年,前来祭拜母亲的毛岸青面对妻子的提醒,他又回想起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颠沛流离半生苦,唯思父母心不安

邵华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她是在提醒毛岸青要尊重母亲生前的信仰。

原来,那个时候,跪拜礼被视为是不好的封建遗存,邵华想起婆婆杨开慧在生前曾是一位立志于进步革命的杰出女性。


因此她便建议不要跪拜,让敬意大于形式,充分尊重逝者的个人意愿。

对于毛岸青来说,他的父母都很不简单,倘若因悲伤过度,在墓前跪拜,反而才是失去了礼节。

毛岸青领悟妻子的意思后,也因此回想起了自己幼年时期关于母亲的记忆,回忆起了一生之中的往事。

毛岸青记忆的起点便是家乡湖南板仓,毛岸青与长兄毛岸英的幼年时代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毛岸青的幼年记忆里,他对自己父亲的印象相对并不深刻,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四岁时,自己的父亲便离开了家乡。

那一年正是1927年,毛主席在那一年组织了秋收起义,从此投身于斗争之中,再也没有时间回乡探亲了。


因此,在毛岸青的童年生活里,能够陪伴他的唯有母亲与兄长,对于自己的那位陌生而又伟岸的父亲,毛岸青是感到非常好奇的。

虽然父亲缺席了毛岸青的童年,但一想到自己的父亲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而不得不离开家乡时。

毛岸青内心顿感非常自豪,所以他从未对父亲的离去,感到过有一丝的抱怨,也决心学习自己的父亲,成为像自己父亲那样的人。


孩提时代的那些年虽然日子过的简单,但毕竟母亲长伴于身旁,那个时候也是难得的童年温馨时刻。

不过,这样的温馨时光非常短暂,1930年,一则噩耗忽然传来,杨开慧遭到了敌人的逮捕。

并最终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命丧于识字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那一年,这位年轻的母亲刚刚29岁,家中最长子毛岸英才刚刚8岁,毛岸青也只有7岁,家中最小的弟弟毛岸龙甚至才3岁。


这件事对于毛岸青一家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而对于当时刚刚7岁的毛岸青来说,可谓是不小的刺激。

毕竟对于幼小的他来说,母亲便是唯一的精神支柱与生活支柱,而原本还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转眼间就阴阳两隔,这对于一位少年来说,又如何能够接受得了呢?

而,就在这之后,他们兄弟三人因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常需要忍饥挨饿,更要时刻躲避可能存在的危险。

毕竟由于父母的身份特殊,他们并不能随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使得他们的贫苦生活比寻常人更加困难。


在当时,为了掩护兄弟三人,他们的叔叔毛泽民将他们带到了上海,并且寄养在一家有着地下党背景的幼稚园之中。

他乡求生本就很艰苦,上海虽然繁华广大,但对于毛家三兄弟来说,却没有一个亲人。

由于处于艰苦斗争的阶段,叔叔毛泽民也是我党的一位重要同志,他也不能久留于上海,因此在将毛岸青他们兄弟三人寄养之后,便也离开了上海。

天有不测风云,祸患总不单行,悲惨的命运并没有就此停止。


在上海期间,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因病去世,兄弟三人缺了一人,后来又因地下斗争形势的突然严峻,他们兄弟三人所在的幼稚园被迫解散。

毛岸青与毛岸英被迫寄人篱下,组织与他们也失去了联系。

兄弟二人最终甚至流落街头,靠着卖报纸、打杂工为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就连肚子都填不饱。


在那个时候,流浪的儿童在上海并不少见,而在乱世之中,也没有人能够照顾得了他们。

只能学会自力更生,才能勉强在那样的环境之中生存。

这便是他们兄弟流落生涯之中最为凄惨的一段日子了,甚至还一度遭到过租界巡捕的毒打,多次遇到了危险的状况。


体会了如此多的辛酸之后,兄弟二人对于底层人民的困苦,有了非常深刻的感触,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父亲的事业有多么重要。

当然,即使经历这么多的磨难,身为英雄子女的他们也从未放弃过生活的希望。

也一直深信有朝一日一定能够苦尽甘来,并且自己也一定能够见到那位陌生而又伟岸的父亲。


学成回国终归家,只是破镜再难圆

1937年,兄弟二人的苦难日子终于是熬到头了,组织上最终还是重新找到了他们。

并且安排兄弟二人前往苏联留学,这一年,兄弟二人再次踏上了一片更加遥远的异乡土地。

不过这一次,总算不用流落四方了,这对于这对兄弟来说,何尝不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呢?

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留学期间,远在国内的毛主席也终于能够与自己的两名爱子取得联系了。

虽然父子三人这个时候还未能见面团聚,但至少书信往来已经是非常畅通了。


在这个时期,父子互相之间邮寄了许多信件,彼此叙说着对彼此的思念,毛主席也鼓励自己的两名儿子要努力学习。

也要将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兄弟二人读书也愈发刻苦了起来,最终学成归来后,兄弟二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兄弟二人后来分别在1946年与1947年回国,终于见到了长久未能谋面的父亲。

父子三人最终得以成功团圆,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那场分离,竟然一别就是二十多年。


毛岸青在回国之后,长期担任翻译工作,踏踏实实地在基层锻炼,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骄傲自满。

兄弟二人都得到了父亲的教诲,也以劳动为荣,因此兄弟二人后来都在解放区参加了农业劳动。

而兄长毛岸英后来还去了工厂工作,身为伟人之子,兄弟二人都极为重视工农,并以劳动为本。

毛岸青相比于自己的兄长来说,多少有点并不太引人注意,似乎存在感并不强。


毛岸英在苏联期间曾经进入过伏龙芝军事学院,在苏联的军中学过军事,后来进步的也更快,能够肩负的工作也更为突出。

兄弟两人站在一起互相比较的话,毫无疑问是兄长毛岸英更加优秀。

毛岸青之所以不比自己的兄长毛岸英活跃,这倒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不足,主要则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

在上海期间,毛岸青的头部受过旧伤,因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这多少对于他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他能够取得的成就,未必会比自己的兄长低。


因为早年的磨难,一生不得不受困于伤病,这对于毛岸青来说,还是太过遗憾了。

当然,毛岸青后来专心于翻译工作,也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如父亲所愿,成为了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才。

虽然身体受到了病痛折磨,但毛岸青并没有自暴自弃,无论是养病,还是工作,他都一直非常努力。


父子三人团聚之后,也常常互相交流,对于往事不胜唏嘘,虽然如今父子三人终于团圆。

但母亲杨开慧与小弟弟毛岸龙却再也回不来了,每每回忆起这些事情,毛岸青内心里还是感到颇为苦楚。

重拾破镜,却最终拼不回去原来的样貌了,虽是团圆,却也有当年人不在今朝。

毛岸青与毛岸英兄弟二人度过风云磨难,本已是难得归家团圆,毛岸青本以为此生不会再遇到更多的磨难了。

但令毛岸青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兄长毛岸英却忽然也离他而去了,并且逝去得非常突然。


1950年,毛岸英参加了入朝作战,意外地牺牲在了战场之上,在大好年华之际,极为惨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年,他才刚刚28岁,甚至比自己母亲亡故时的年龄还要小1岁。

曾经兄弟有三人,如今却只剩下毛岸青一人了。


他曾经是那么地仰仗与崇敬自己的长兄,却不想长兄竟然这么早便离他而去了。

多少年兄弟之间互相照顾,谁又能想到世事竟然会如此地无情呢?

因为兄弟的离世,后来给母亲扫墓祭拜的任务,也便落在了毛岸青一个人的身上了。,

因此1962年的这场扫墓,对于毛岸青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又因为长兄葬在友邦,所以后来毛岸青也便立下了一个愿望,那便是想要以后葬在母亲墓旁,来为母亲守灵。


身后葬在亲人旁,长守坟前护英魂

毛岸青成婚于1960年,,妻子邵华是毛岸青嫂子刘思齐的妹妹,而刘思齐则是毛安英的妻子。

毛岸青在大连养病期间,邵华作为刘思齐的妹妹曾多次前往探望他,邵华也是一位红色后代。

她也曾参加过革命斗争,与毛岸青一见如故,二人相谈甚欢,最终萌生了爱情的火苗。

二人的婚姻得到了所有人热烈的祝福,毛主席对此也非常满意,在他看来,这位儿媳聪明坚韧,又非常能说会道。

能够帮助到性格较为木讷的毛岸青,更重要的是邵华善解人意,非常细心,可以更好地照顾到身体不好的毛岸青。

历经多年,毛岸青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1962年,夫妻二人来到了湖南老家,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要给杨开慧女士上坟,毛岸青顺便也向带新婚不久的妻子,详细地介绍一下自己童年时代的故乡。

虽然二人并没有对杨开慧的墓行跪拜礼,但二人也对着墓碑鞠躬致意,以表致敬与哀伤。


其实,除了礼节与时代背景的缘由,邵华阻止毛岸青的跪拜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毛岸青的身体状况。

虽然那一天毛岸青表现地非常平静,但邵华心里清楚,多年未能归乡,如今回归故土,故人却皆已不见,毛岸青的心中是非常激动与伤感的。

那个一天,天气阴沉有雨,墓前也颇为寒凉,若是毛岸青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难免会伤及健康状况并不是非常良好的身体。

由此,足见邵华对毛岸青无微不至的关心,也足见她是一个非常细心认真的人。

哀伤并不一定要重于形式,思念本就不会限礼仪。虽然在杨开慧墓前,并没有繁杂的祭拜仪式,简单之中,却能更加令人感动。


在世纪之交之前,毛岸青认真履行了祭拜母亲的职责,虽然身体多有不便,但前前后后也去了足足三十多次,可见他的孝心是非常真诚的。

而等到毛新宇出生之后,毛岸青也常常教导自己的儿子,也要懂得尊重家族里那些伟岸的长辈们,努力去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并且在晚年,毛岸青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死后要葬在母亲墓旁,既然生前不能与母亲长伴,那就要在逝去后,与母亲再不分离。

虽然,毛岸青的身体状况一直并不太好,甚至后来也很少出席公开活动,但在家人的照顾下,后来还是活到了一个高寿的年龄。

在2007年,84岁高龄的毛岸青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曲折光荣的一生,在他去世的一年后,爱妻邵华也随他而去。


而这对夫妇也在去世之后得偿所愿,最终,2008年夫妇二人都被安葬在了杨开慧的墓旁,毛岸青最终归葬在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身旁。

这对因时代的磨难而分离的母子,此后终于不用再分开了。


结语

一生磨难无数,却能够始终保证初心,足见其心灵赤诚。

不能孝敬父母,又谈何成就事业,从毛岸青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家风对于一个人来说,自然是无比重要的。

虽然他的家庭并没有给予他一个太平安稳的童年,却使得他更加坚韧,懂得了孝敬与传承。

大人物的背后,也有亲情冷暖。通过一个家庭的缩影,可以看见一个大时代的变迁。

而,通过一个人,我们也能够看到,他生长在怎样的一个家庭之中。

伟人家庭的质朴家风,值得后人尊敬,而优秀人物在细微之处的优良品德,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也更具有借鉴与学习的价值。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