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1年,国军少将莫雄在广州被判决,叶帅急电:这是功臣快释放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4-06-27 0:23 已读 1253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会发现,革命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革命期间,我党也曾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所幸的是大多数情况都化险为夷了。这其中,除了那些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还有潜伏在地下的那些红色特工。


1934年10月初,蒋介石召开了一次绝密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宣布了第五次“围剿”红军的绝密军事计划,这份计划对于彼时的红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该次会议上潜伏着中国共产党的一名特工。这名特工当晚就将全部计划和其他情报交给了中共特科,由特科报送中共中央,使数万中央红军赶在敌人的“铁桶包围”合拢之前,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


这次“死里逃生”为红军队伍保留下来了绝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高层干部对这位特工的工作能力做出了极高的肯定。


可以说,我党的这些特工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1年,全国上下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土改活动,这时候,广东地区的一些群众扣押了一名叫做莫雄的国军少将。看到国军的“残余势力”,广东群众们义愤填膺,他们开始对莫雄进行批斗,甚至直接上报高层,要求高层直接枪毙掉此人。


千钧一发之际,身在北京的叶剑英元帅知道了这件事情,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叶剑英震惊不已,连忙回电:



莫雄


“枪下留人,这是功臣!”


那么,广东群众要枪毙的这位国军高级将领到底是何人呢?为什么叶剑英元帅称他为功臣呢?


红色特工莫雄


莫雄于1891年出生在广东英德。莫雄的祖辈曾以泥水编织为业,但莫雄的家庭并不富裕,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中,时代的尘埃压在普通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莫雄的家庭十分贫困,并且受尽了苦难。在莫雄六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逝世,这给莫雄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小的创伤。


尽管家庭情况不好,但莫雄的父亲始终坚持送莫雄去读书,他相信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也希望莫雄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好景不长,可怜的莫雄很快就失去了自己可以读书的机会。随着中国局势变得更加内忧外患,莫雄的父亲终于没有能力再供他读书了。迫于生计,莫雄不得不到地主家帮忙放牛割草,或者去给人当学徒做杂工,以出卖自己的力气来换取微薄的薪水。


但莫雄显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莫雄


在莫雄十六岁那年,他学习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这样先进的思想让莫雄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当以身报国。带着这样的想法,莫雄加入了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


从那开始,莫雄便展现出了高于常人的能力。尽管莫雄年龄还小,但工作能力极为出色,组织也十分看好莫雄,多次委托莫雄重要任务,莫雄也总能出色地完成。


一次,莫雄受命进行一场“策反”行动,他要大辱清廷新军,然后与革命党人里应外合,发动黄花岗起义。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受命的任务,莫雄也不敢怠慢,十分顺利地完成了该次任务。


武昌起义后,广东军宣布独立,莫雄便跟随北伐军队一路北上。在北伐过程中,莫雄先后立下了十分显著的功劳,也正因如此,孙中山先生对莫雄极为看重,也给了莫雄不小的官职。虽然莫雄年龄小,但却十分出色,所以对于莫雄连长的职务,没有任何人发出异议,大家都心悦诚服。



孙中山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这一行动让孙中山先生措手不及,还没来的及反应,就让陈炯明兵变成功,同时,孙中山也失去了彼时手中唯一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即粤军。


彼时的莫雄并不在孙中山身边,陈炯明知道莫雄十分敬仰孙中山,且是孙中山手下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所以向通过威逼利诱对莫雄进行招降。面对陈炯明允下的高管俸禄,莫雄丝毫不为之动摇,相反,更加坚定了他对孙中山的忠心。


在与陈炯明谈判期间,莫雄急忙让手下到广州找到了孙中山,传达了自己会对孙中山先生效力的想法和态度,孙中山对此极为感动。在信中,莫雄表示了自己的计划,即需要孙中山联合滇军、桂军和剩下的粤军,组成联合军起兵讨伐陈炯明。


在对该计划进行分析之后,孙中山同意了莫雄的作战计划,派出了自己的手下去联系桂军和滇军,自己则着手开始整合还尚存的粤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络,在莫雄和孙中山的共同努力下,讨伐陈炯明的军队终于组件成功,这支队伍被命名为“白马会盟”,前敌指挥官则由莫雄担任。



莫雄


莫雄率领着这支军队浩浩荡荡杀向了陈炯明,这次轮到陈炯明措不及防了,他根本没想到孙中山竟还能整合出如此规模的军队。在战斗中,莫雄所率领的联合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决掉了陈炯明的军队,陈炯明就此一蹶不振,开始了逃亡。


这一战让莫雄的名号传遍了整个广州地区,孙中山对莫雄自然是更加信任。


之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由于之前曾立下过汗马功劳,莫雄被孙中山任命为张发奎部团长。


1930年,宋子文委派莫雄到国民政府财政部进行视察。在视察的过程中,莫雄遇见了几个人,那便是刘亚佛等人。刘亚佛等人都是思想进步的共产党员,在与刘亚佛等人的交往过程中,莫雄深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和国民党口中所说的并不一样,他们待人真诚,品德高尚,很容易就能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这种政治号召力,是莫雄从未见识过的。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莫雄正式地对共产党产生了认识。彼时的莫雄还是一个无党派人士,通过与刘亚佛等人的交往,莫雄产生了一个想法:


“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莫雄


莫雄办事向来雷厉风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后,莫雄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便向严希纯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想法,还递交了一份申请书。


莫雄想要入党自然是好事,可是组织上考虑了很久,还是觉得暂时不能同意。因为莫雄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在国民党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如果贸然加入共产党,则会引起一系列的事端,对比起来,不如就做一个党内的特工,仍继续在国民党中担任职务,但是一定要做对共产党有利的事情,这样比直接入党更能为党建功立业。


对于共产党这样的回复,莫雄也表示十分理解,当即就同意了。


拯救了革命的红色特工


之后,莫雄便开始了他的特工生涯。


1934年9月,为了消灭在根据地地区的红军队伍,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重新部署了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计划。参加会议的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们知道此事非常重要,所以都听得十分认真。


在这之中,听得最认真的一定是莫雄。彼时的莫雄已经得到了蒋介石十足的信任,在之前几次作战中,蒋介石曾多次委派莫雄对红军队伍进行“围剿”,而身为共产党特工的莫雄表面上信誓旦旦地接下了蒋介石的任务,实际上则暗中与共产党进行联络,他们里外配合,多次将蒋介石的行动破坏。



蒋介石


但蒋介石对这些事并不知情,在呈上来的报告中,莫雄的部队总是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对此,蒋介石丝毫没有怀疑,他把莫雄看作是自己的一员得力战将,对其极为信任。


也正因如此,莫雄才被邀请到该次会议中。


这次“围剿”计划十分重要,蒋介石将其命名为“铁桶围剿”,计划派出数以百外的国民党军队,将身在农村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包围在自己的革命根据地中,然后以包围圈展开,逐步推进,让红军队伍身陷囹圄,插翅难逃。


蒋介石甚至扬言“要在十个月内‘消灭’共产党!”


该次会议持续了一周左右,蒋介石对自己的计划十分满意,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


但蒋介石不知道的是,自己刚刚制定的计划,已经被莫雄传送给共产党了。



“铁桶计划”


莫雄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会议结束后就立马派人将会议文件送到了党中央。


收到莫雄送来的文件后,党中央不敢有任何迟疑,立马开始进行转移。由此,红军队伍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蒋介石的“铁桶计划”扑了个空,可他却并没有注意自己的计划被泄露了。


毛主席在谈到长征时候曾说过“搞情报的统治是有功劳的!”


不仅如此,长征途中,莫雄还多次对红军队伍实施帮助,他与蒋介石斗智斗勇,多次帮助红军完成战术性转移。在莫雄帮助红军离开毕节前,红军曾派人送去莫雄一封信,上面写着“莫雄先生, 你是我们革命的老前辈, 现在我们组织反蒋民主联军, 李济深先生已加入。我们一致公推莫老先生为黔军总司令。”


对此,莫雄并没有接受,他知道,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他需要待在蒋介石的军队中,这样才能更多为红军提供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很快就知道了莫雄叛变的消息,他将莫雄关押在南京军法处,但由于当时蒋介石工作繁忙,并没有时间来审问莫雄。而得知莫雄被捕的消息,共产党方面也开始展开营救,通过多方力量的配合,终于将莫雄救了出来。



莫雄


革命胜利后,我党为在革命期间有功劳的战士都颁发了一定奖项,同时,党也没有忘记在革命中做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


广州解放后,毛主席与叶剑英元帅提起了莫雄:“还记得广东有一个莫雄吗?”


接着毛主席还说:“他是我们党的老朋友、老同志,你一定要找到他,一定要安排他的工作。”对此,叶剑英不敢怠慢,立马着手开始联系莫雄。彼时莫雄正在香港,得知此事后,叶剑英立马派人将莫雄从香港接回大陆,并给莫雄进行了安置。


叶剑英将毛主席的话转告给了莫雄,莫雄听了后十分激动,对毛主席更是感激不已。


之后,中央便把莫雄安排到了他的老家广州去工作。


但之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由于之前革命时期工作的保密性,老家几乎没有人认得莫雄,根本不知道莫雄是一位革命英雄。


在老家进行土改工作的时候,莫雄竟被当地的农民认成了国军的残余势力,他们将莫雄抓了起来,要求把莫雄进行枪毙。


得知了此事的叶剑英吓了一跳,莫雄可是为我党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英雄,怎么会被群众给关押起来了呢。


对此,叶剑英赶忙回电:“枪下留人,这是功臣!”


也正是这封急电,救了莫雄一命。



莫雄


之后,莫雄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他的贡献,我党也是做出了公正的评判,为莫雄同志下出了定义。


1980年,莫雄在广州病逝,结束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