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以为共产党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来到瑞金看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4-06-25 0:31 已读 1463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6-24 17:03 

1927年10月,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一路战斗,来到井冈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从这开始,全国革命的形势有巨大的变化,短短几年间,许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纷纷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这种发展也存在一定隐患,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无法统一行动。



好在,毛主席、朱德等人指挥得当,连续挫败了敌人三次围剿,不但保住革命的果实,还成功把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至此,一块以瑞金为中心,拥有20多座县城,400多万人口的中央根据地正式形成。为了解决各根据地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中央决定以这里为基础,建立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成立,新生的政权选择以瑞金作为首都。


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个以中央根据地为核心的苏维埃政权,并没能维持多久,只过了两三年的时间,中央就不得不放弃瑞金,开始长征。


正因苏维埃政权在瑞金的时间十分短暂,这也让后人并不了解那个时期,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很多人就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认为中共领导的部队,一直都是条件极差,装备简陋的队伍。


在这种偏见下,中共靠着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等不客观的言论开始盛行。当然,这种说法确实是红军某一时期的状况,那就是刚到陕北的时候。



从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中央红军就一直经历着各种苦战,尤其是经历了血战湘江等挫折后。中央在苏区积累多年的家底已经快被打光,中央红军也面临着覆灭的风险,后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央红军转危为安。


可他们又经历了长期的苦战,以及长征路上遇到各种恶劣的条件。因此,中央刚刚抵达陕北的时候,已经穷得连“小米”都快要没有了。


然而,此时中央的情况,并不代表中央一直是这个样子。要知道在过去,中央苏区曾先后多次击败蒋介石以及周围各路军阀的围剿,能够以一隅之地对抗强大的敌人这么长时间,足够说明中央苏区当时的条件并没有那么差。


那么,瑞金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时期的中央红军,是否真的像后来传言得那样靠小米加步枪呢?


——来到瑞金,看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叶坪红色革命旧址群,详细了解完瑞金时期的故事才发现我太天真了。



其实早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时期,毛主席就已经完成部队的诸多改革,使得队伍变成一支真正由党指挥的铁军。


不过,随着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部队不断扩编,许多新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中央苏区形成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首先面临的就是养兵的问题。


那时,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增加到了四万人,从古至今,养兵就是十分烧钱的事情。数万人的部队每天消耗的钱粮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央苏区本就不是富裕的地区,能够用来养兵的资源十分有限。


经历三湾改编后,红军的内部架构发生较大的变化,毛主席提出的官兵平等一系列先进的理念,也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的。


红军部队内部经济公开透明,在1928年,中央又彻底取消了薪饷制。



红军士兵不再像过去的军队那样领军饷,基本的生活保障所需的各类物资都由公家供应,当然部队还是会给士兵发放吃饭钱以及零用钱,这部分资金以津贴的方式实施。


如此改革确实能彻底改变红军部队的性质,让红军变成人民的队伍,可这么一来,部队对于后勤的要求就更高了。


为解决后勤问题,红军部队通常是自行筹集钱粮以及其他各类物资,中央苏区刚刚成立的时候,部队筹集军需的基本方式就是像井冈山初期那样,打土豪分田地。


因此,苏区内部以及周边的地主豪绅成为部队军费的主要来源,可这种方式并不能长久,随着境内及周边地主豪绅大量消失,这部分的进项就越来越少。


当然,许多红色商人以及企业家以捐款的方式帮助红军筹集军需,他们的支持也是红军军费的主要来源——可这部分钱相对有限,随着中央苏区不断发展,红军不断扩编,已经无法作为部队的主要收入。



但敌人不会给红军休养生息的时间,几次围剿给苏区带来了不小损失,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毛主席等人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局面,着手开始全新的改革。


瑞金等地开始了统一财税,中央苏区的巩固,让这一点得以实现。


1931年12月,中央在苏区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对财政制度和财政运行进行了规范,包括苏区财政收入缴交、支出实行严格的预决算,严格履行领款程序和实行统一的簿记制度等,建立起了统一的财政体系。


随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又对红军部队的各项供给费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且会不断根据部队的扩编,当地物价情况进行调整。


于是,中央红军的供给制在这一时期被贯彻到底,红军部队从军长到伙夫,不领取薪饷,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官兵待遇平等,物质大体上是平均供给,经费充裕时发 2 角或 4角的零用钱。


当然,为了保障部队能够专注于战事,原本自行筹集军需的方式也得到改变,中央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承担了大部分革命战争经费的筹措。


因此,中央需要提升瑞金等地的财政收入,统一财税、重新整理税务后,中央废除了之前国民党以及地方军阀采用的田赋、丁粮、苛捐杂税、厘金等,转而采用了累进税,主要包括农业税、商业税、工业税等,对于红军及其家属施行免税优惠。



农业一直是维系根据地的关键,毛主席一直都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在中央苏区,通过分田地等方式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通过苏维埃各级政府的领导,各地农耕迎来了快速发展,瑞金等地还专门设立了粮食调剂局、粮食合作社等机构。


它们的职能就是用来调节粮食生产与销售,稳定市场粮价,保障军民的粮食供应。合作社则允许群众入股,这样一来群众在生产工作中就更加积极,基层也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收粮等工作。


在经济层面,中央苏区有着诸多创造性的成就,由于红军经常要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苏区的经济压力一直都很大。


为了缓解压力,做好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苏区也开始实施革命战时经济。比如,瑞金等地先后发行了短期革命战争公债,1932年7月发行第一期60万元,几个月后又发行了第二期120万元的公债。



由于长期以来所作的群众工作,再加上红军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革命战争公债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几次发行的公债,都获得超额认购,甚至许多群众购买了公债后,又无偿退还给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红军的支持。


除了这类战争公债,瑞金当局还发行了经济建设等项目的公债,由于中央苏区的良好信用,这些债券都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抢购。


当然,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苏区的金融体系。早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等人就开始搭建根据地的金融体系,随着苏区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才来到了瑞金。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中央十分重视苏区的金融工作,特意找来金融奇才毛泽民、曹菊如等人负责金融工作。



国家银行通过发行苏区统一货币,回收境内杂币、劣币等方式,帮助苏区实现了财税统一,并且维持住了该地区的金融秩序。


在毛泽民等人的努力下,国家银行的整体架构不断完善,到1934年10月长征前,总行设有总务、业务两个处,共有营业、会计、出纳、管理、文书、券务等多个科室,工作人员增加到 五十多名。


由于代理金库的职权,分支机构得以迅速延伸,总行下辖福建分行、江西分行、分金库,1 个瑞金直属支行,在福建白砂、南阳,江西瑞金等地设立4个兑换处,在白砂、南阳、瑞金、兴国等地设立5个金银收买处,在各县苏维埃政府、红军部队设立几十个货币兑处。


与分布在中央苏区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形成了总行——省分行——县支行、直属支行、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


有了健全的国家金融机构,苏区的经济建设自然会更上一层,除了发放货币外,毛泽民领导的国家银行还会负责生产,甚至还负责淘金、造纸等工作。


当然,国家银行虽然出现在瑞金这样的小城,但无论是运作方式还是整体架构,都已经是国内十分先进的。



为防止通货膨胀,银行十分重视准备金的储备,又谨慎发放苏区货币,严格限制货币的发行数量以及面值。再加上中央在境内的信用,这就使得苏区的货币成为国内最稳定的货币,甚至在许多白区都成了硬通货。


当然,先进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建设理念,自然不能脱离实际。毛泽民等负责苏区经济建设的领导人,十分清楚该如何结合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搞封闭发展。


瑞金为主的中央苏区,虽然资源相对有限,但毛泽民等人还是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资源,那就是乌砂。苏区的乌砂不但储量极大,出产的质量还十分出色。


为了搞好经济,中央颁布了一系列优惠的招商政策,还大力开辟各类通商道路。乌砂资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贸易资源,中央通过招商等方式,允许私人承租开采,同时还成立了成立公营铁山垅钨矿,开办了“中华钨砂公司”。


苏区还通过设立外贸分局,在赣州等商业大都市发展自己的贸易网络。经过数年的发展,苏区的乌砂贸易已经成为了苏区的经济支柱,德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大量进口苏区的乌砂,眼见利益巨大,大量的白区商人,甚至国民党将领,也秘密来到苏区,争取乌砂的生意。



乌砂贸易成型,使得中央苏区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仅仁风山矿场,三年间的产值就达到400多万银元。


大量增加的财政收入,让苏区有了足够的资本供养军队,红军也因此在数年间快速增长,一度达到了10万多人。


这一时期,苏区与周边各地的贸易也进行得热火朝天,通过苏区的货币能够从周围白区获得食盐、布匹等苏区所需要的物资。


当然,能够在数年间做好这些工作,自然是离不开人才。那个时期的瑞金,正是朝气蓬勃,向上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许多优秀人才都来到了这里。


甚至许多白区的人才也受到吸引,来到了瑞金工作,中央也为这些人才制定了许多政策,让他们能在这里安心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央在短短几年内,就将瑞金为主的苏区打造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尽管人们会下意识觉得北平、上海才是中国的大都市,实际上瑞金等地的精神面貌也不差。



正是有瑞金这样强力的大后方,提供经济与物质的支撑,红军才能在兵力、火力大劣势的情况下,多次挫败敌人的重兵围剿。


遗憾的是,随着左倾思想影响,中央苏区良好的发展状况被彻底改变。之后反围剿的失败,更是使得苏区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最终红军不得不放弃这个辛苦经营多年的宝地,开始进行艰苦万分的长征。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